来源:界面新闻
獐子岛的扇贝在上市公司手中可谓是历经波折,不过这个扇贝游来游去的故事似乎迎来了收尾。
先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根据獐子岛的描述,自2014年獐子岛对扇贝骤然游走计提大幅减值后,2015年扇贝在獐子岛的描述中又都游了回来。不幸的是,2018年初公司披露扇贝在2017年度再次离家出走,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这样的反复显然逃不过监管的法眼,2018年2月,獐子岛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至今17个月的时间最终水落石出。
7月10日晚间獐子岛披露,2019年7月9日,獐子岛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处罚字[2019]95 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告知书表明,证监会拟将獐子岛及其24名相关责任人悉数采取不同程度的罚款及市场禁入措施。主要罪名有三项,分别是财务造假、虚假记载与未及时信披。
第一项财务造假指的是獐子岛做高了2016年的资产及利润,随后做低了2017年的利润,通过成本的转移实现年度间的利润调节。
要说清楚财务调节手法不得不提及獐子岛养殖扇贝的方式。獐子岛采取的是底播养殖技术,即是在扇贝苗培育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将苗种投放入自然海域,任其自然生长,几年后再进行采捞。从会计处理上说,扇贝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有三项,一个是海底成熟的扇贝被捕捞出售,需要计提营业成本,第二项是新一批扇贝苗底播入海底时,需要对对应海域的既往库存扇贝做核销处理,计提营业外支出。第三项则是存货减值,即是对应海域的盘点,扇贝的数量存在异常时将计提减值。
在2016年的时候,经证监会调查确认,獐子岛的实际捕捞程度以及底播情况均远超财务报表的记录,所以相应的少计提了0.6亿元的营业成本及0.71亿元的营业外支出,调整后业绩将扭盈为亏。而相应的2017年,公司披露扇贝的捕捞情况则大幅少于实际情况,且同时存在对于以往已部分采捕又在年末底播或存续的海域重复计提营业外支出及存货减值的情况,即重复结转成本的情形。考虑上述因素,2017年獐子岛合计虚减业绩2.79亿元,调整后业绩仍为亏损。也就是说獐子岛的真实业绩应是在2016及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
第二项虚假记载指的是獐子岛在2017年秋季对扇贝的抽盘时,秋测随机抽取了120个点位,实际盘点只完成了不到一半。也就是说,此次抽盘相当于形象工程,实际效果有限。
第三项为信息未及时披露,即对于2017年业绩大幅下滑獐子岛应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但实际上獐子岛错过了信息披露时点,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
獐子岛此前曾为扇贝的游走找了诸多理由,比如降水、水温异常、养殖规模扩大、海洋灾害以及冷水团等一系列说法。但从结果上看,坐实的人为操作背后很大程度上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采捕方式的合理性、扇贝苗的存活情况、人为利润跨年度调节,即将收入集中在一期,将成本集中在其他期间集中大洗澡操纵业绩的方式均或是问题的根源。
截至7月10日收盘,獐子岛股价收于3.42元,股价较历史最高点已下滑近9成。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