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各省今年重点任务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各省今年重点任务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高端制造将会继续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经济转型也是不易的,因此改革仍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唯一选择。通过改革可以使得存量要素产生新的动能和活力,包括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吴少龙
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后,地方省级经济工作会议密集召开,为各地2019年的经济工作定调。
记者通过梳理10多个省份的经济工作会议发现,随着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国经济要“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后,各地都在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剑指制造业”。
多省强调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今年发展的总基调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此后,山西、四川、吉林、湖南等10多个省份陆续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均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
其中,四川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要将“落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放在第一位。会议提出必须把制造强省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效化、高端化。
山西省强调,“坚持把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制造业上,山西省表示,要把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组织实施制造业振兴升级专项行动,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一批支柱性制造业,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制造业。
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2019年主要预期目标,关键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更好实际效果。其中,湖南省还要求,财政支出要向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领域等方面倾斜。
财通证券分析师马涛指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通过改革激活存量要素。其进一步指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高端制造将会继续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经济转型也是不易的,因此改革仍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唯一选择。通过改革可以使得存量要素产生新的动能和活力,包括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因地制宜
各省重点任务各有特色
记者发现,在保持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基调整体一致之下,各地今年经济重点任务各有特色。
以人口大省四川为例,该省拥有9100万人口的消费市场。这一庞大市场的需求,本身就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对此,四川省提出落实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内需拉动作用,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扎实开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着力提高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比重,不断夯实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
山西是中国煤炭大省,素有“煤海”之称。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山西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优先发展制造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继续把能源革命这个旗子举起来,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今年煤炭产量可保持适当增长,但不能盲目扩张,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减”“优”“绿”上,着力解决遗留问题,提升煤炭综合竞争力;要坚持分类指导,解决火电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和大力开拓用电市场。
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如何发力也比以往更加重要,因此地方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
地方重点布局这些产业
因地制宜的还有各地对产业的布局,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各地2019年产业发展布局大多锚定自身最突出领域。
其中,吉林提出坚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数字经济与汽车、石化、食品、冶金、医药、装备制造等六大传统产业的“1+6”融合发展。
福建则提出推进三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一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示范工程,推动新能源汽车、稀土、石墨烯等产业和数字经济快成长、上规模。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认真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16个重点产业领域和数字经济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企业,着力建设制造强省。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