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问题频现 学习类APP面临监管趋严
李向磊、蒋政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官网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近期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进入部分中小学校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要求各地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校园。
全面排查并禁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背后是近年来学习类APP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先是“互动作业”“纳米盒”含有低俗涉黄信息被全国扫黄打非办查处,此后老师向学生推荐的“一起小学学生”APP被爆含有游戏入口。北京教科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习类APP频频出现不良信息,反映出相关企业过于追求市场规模和经济利益,忽视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学习类APP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事物,监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学习类APP相继出现,并在资本的助推下成为风口。2018年末,学习类APP猿辅导获得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而此前,和猿辅导同属于北京贞观雨科技有限公司的小猿搜题也被曝出含有涉黄等问题。针对《通知》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等问题,记者致电猿辅导并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不良信息频现
“我们下载和使用的APP有五六个,其中老师推荐的APP就有三个,比如‘一起做作业’,2018年上学期老师会通过这款APP留作业,不得不使用。”北京东城的李女士向记者提到。伴随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学习类APP迅速涌现并获得大量用户,然而,随着学习类APP的快速兴起,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频频被爆出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网络游戏和商业广告等问题。
2018年10月,央视新闻频道曝光第三方学习类APP内含有游戏、追星、打赏等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以及其他违法违规和不适应中小学生的内容。此后,学习类APP纳米盒因含有色情等低俗信息被上海文化执法部门查处;“互动作业”官方微信内存有大量网络游戏并含有色情低俗信息被相关部门责令停止运营;“一起小学学生”内设置闯关付费游戏,引发家长担忧。2017年年中,小猿搜题和作业帮涉黄互撕也引发社会对学习类APP领域乱象的关注。
对此,唐亮对记者分析指出,部分学习类APP频频出现问题根源在于相关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学习类APP是伴随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出现的新事物新业态,监管措施虽然在不断改进完善,但相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具有自律、评价、评估等方面作用的行业组织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在互联网教育行业资深人士朱培元看来,小猿搜题、纳米盒等学习类APP频频含有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企业在内容审核与发布方面的把关不严。“企业鼓励用户发布内容,以提高APP的用户活跃度和停留时长,但企业在内容把关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精力不够,而企业以APP用户的活跃度、下载量等业绩指标考核相关人员,又为低俗信息的出现留下了空间。”朱培元说。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学习类APP里除了有相关课程内容之外,还开设具有社交功能的模块来吸引用户。以纳米盒为例,该产品主要为小学生提供全科课本磁带录音在线点读,只需要简单注册无需实名审核即可使用,在其产品内曾开设含有社交功能的成长圈、艺术秀等模块,而在这些模块里有大量与学习无关的低俗内容。另一个同样只需要简单注册的学习类APP“一起小学学生”此前也被家长反映内含闯关游戏。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像纳米盒等工具型APP,学生使用完之后并不会在上面过多停留,而社交功能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APP使用时长,企业也实现了提高用户黏性的目的。APP内含有大量低俗信息,也反映出其审核机制有待强化和完善。
监管持续加码
针对问题层出的学习类APP,1月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以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以及要求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者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
记者了解到,当前市面上中小学使用较多的学习类APP主要包括小猿搜题、作业帮,以及由老师推荐的一起做作业、一起小学学生等,这些产品大都属于免费使用。
“孩子反映对学习帮助一般,不是学校老师要求就不会用了。”北京海淀区的齐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孩子使用的是一款名为“一起小学学生”的APP,老师会通过这个APP来布置一些作业,但APP内没有什么广告或者游戏链接之类的内容,“还可以接受”。
事实上,在此之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文件治理学习类APP。2018年10月25日,宁夏教育厅发布的《关于严禁有害学习类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明确提出,禁止未经审批的APP进入校园,不得给师生和家长增加额外负担。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面向各中小学下发通知,要求学校调查时重点关注了解第三方学习类APP存在内含游戏、追星、打赏等与学习无关内容。
“以前学校或老师通常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推荐学习类APP,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现在相关产品进入校园之前必须经过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查备案。”唐亮表示,在APP使用方面,《通知》并没有禁止学习类APP进入校园,符合政策要求的学习类APP履行完审查备案后,可以进入校园。
记者了解到,在《通知》下发之前,对于学习类APP进入校园的监管基本属于空白地带,对于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的要求并无明文规定和要求。河南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一般都是学校推荐,然后老师推荐给学生使用,老师可以通过APP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但学习类APP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
家长吴先生对记者表示,《通知》出发点是好的,但还需要在帮助学生识别有害信息,从管理机构到校园如何执行以及家长如何配合等方面配套相应的实施细则。
而对于工具性质的学习类APP,他态度鲜明:“我们家孩子现在使用的学习类APP多是一些兴趣拓展类型的,没有小猿搜题、作业帮这些辅导工具,因为我担心孩子形成依赖,用它们来抄作业,那样(对学习)意义就不大了。”
行业竞争激烈
《通知》的发布也立即引来教育行业的关注。一家学习类APP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接到相关文件之后,其就开始准备材料,走内部流程,并向相关的教育部门进行备案。而业务面向中小学的教育企业一起科技在《通知》发布当天即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坚定不移贯彻执行《通知》要求,并表示,经与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充分沟通,目前“一起小学”“一起中学”积极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朱培元告诉记者,此前学习类APP进入校园并不需要备案,一些主攻中小学市场的教育机构只要找到愿意与其合作的学校即可,但这一赛道竞争也十分激烈,不仅要有优秀的产品,和合作学校建立牢固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一位要求匿名的在线教育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表示,学习类APP市场上产品众多,而学校资源有限,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往往使用与学校关系比较“硬”的人,这就使得企业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运营成本增加,而企业做的是商业,这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来获取收益,比如对其产品积累的大数据进行二次商业开发。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市场目标定位为公立学校时部分主打学习类APP机构的发展策略,但由于进入校园的门槛高、难度大,因此最终能够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一起小学学生、作业盒子、纳米盒等少数APP产品,而《通知》的到来无疑让有公立业务的教育机构产生压力。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