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吊打“软肋”!特斯拉“拥趸”从盲信到观望!

被吊打“软肋”!特斯拉“拥趸”从盲信到观望!
2022年12月02日 13:26 市场资讯

  愉观车市

  今年刚参加工作的李欣(化名),与很多生活在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一样,渴望拥有一辆特斯拉。家境较好的她,父母计划将特斯拉作为礼物送给她。不过,刚刚准备买车,特斯拉出事了。

  11月5日,广东潮州饶平县一男子驾驶特斯拉准备停车时,车辆突然失控高速狂奔2公里,接连撞上两辆摩托车和两辆自行车,造成2死3伤的严重后果。

  一个月不到,11月28日,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浙江省台州市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据台州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通报,该起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3辆车受损。

  特斯拉事故接二连三频发,召回也接踵而来。12月的第一天,特斯拉根据国内缺陷汽车产品的相关规定,决定从即日起召回超过43万辆纯电车汽车。被召回的车型涉及国产的Model 3与Model Y。

  “再等等吧,看看调查结果。”李欣的父母开始动摇,并且也开始比较其他品牌的车辆。

  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象李欣这样,对特斯拉心存渴望,自己并不懂车,只是人云亦云跟风购买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特斯拉频出的安全事故,有人以自我安慰“事故不会发生到我头上”继续勇敢购买,有人也做出了理智的选择,观望或者购买其他车型。

  这也导致了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份额的下降和竞品的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8.2%,今年前10个月份额已降至7.6%。

  曾下定2022年全球销量目标150万辆的特斯拉,前三季度仅完成90.8万辆,完成率仅60%。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主流新能源品牌集体走高。特别是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几家定位中高端的新能源品牌,纷纷创下历史新高,而极氪汽车、飞凡汽车等中高段品牌“新秀”也真在显露出后劲。

  在最新公布的销量中:极氪汽车11月份交付量继续破万,而去年10月底刚刚宣布品牌独立的飞凡汽车,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已经体现出潜力。11月份交付超过1500辆,其中性能高阶版成为最受欢迎的车型,另有超过六成用户选装豪华尊贵包,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2万,超过60%用户选择豪华尊贵包的消费比例。

  而这些后起之秀们,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卷,更是吊打特斯拉的“软肋”。

  特斯拉一边洗脑式营销一边“自作贱”

  特斯拉前期能够“霸占”新能源汽车神坛,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开创性开启了一个时代。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的加入,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多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到实质性的量产交付阶段,特斯拉的市场份额被侵噬也符合常理。

  只是,作为特斯拉来讲,本来是可以跟大部分的新能源职能汽车一样,去开拓更加广泛的燃油车市场转换的新能源市场,毕竟,新能源汽车最终要攻克的是现有的大部分的燃油车市场的消费者。

  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在8105万辆左右。而特斯拉2021年销量93.6万辆,虽然以近百万的销量遥遥领先,连续4年摘得全球最畅销新能源车企的桂冠,但是,相比于全球汽车销量也不过2%不到,剩下98%的市场,才决定未来的胜负。

  可是特斯拉并没有抓住这样的先机,在年来,可以用“自作贱”、自毁品牌来形容。

  有汽车行业的媒体买了特斯拉,之后就没有停止过批评。虽然特斯拉有很多创新的成分,但是作为一辆车,作为一辆车的服务,实在相差太远了。

  12月1日召回了43万辆,但那只是特斯拉召回的冰山一角。不完全统计,仅近一年,中国市场的召回达到5次。而让消费者揪心的自燃、刹车失灵等问题,特斯拉至今都没有反思,都是强词夺理,每次一有事故就怪罪车主操作失误。可是,频繁会操作失误的背后,难道不是设计缺陷吗?

  特斯拉为什么受追捧,因为买车的不把特斯拉作为一辆车,或许是一个玩具,或许是一个炫耀的资本,这也符合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高调行事风格,用人格魅力来吸引关注度,通过发射火箭、收购推特来打造时尚科技的品牌。通过洗脑的方式,收获一批“拥趸”,跟着他摇旗呐喊相互吹捧。而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提出问题的消费者,则是一概以“操作失误”定调,却迟迟不做改进。

  这种洗脑式的营销,在特斯拉没有对手的时候,可以忽悠很多人,确实也忽悠了很多人,但是,马斯克没有意料到的是,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而消费者越累越懂车,越来越懂得规避陷阱,不再受蛊惑,特别是那些特斯拉尚未征服的98%的消费者,是一群轻易不会跟风消费的,马斯克用尽全力,无论如何表演游说,都说服不了他们。

  这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同样如此。据统计,去年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下滑至69%,其中丢失的份额很大程度上来自本土竞争对手的新车型。今年9月在美国新车注册中,特斯拉约为34万辆,其余的电动车注册量来自46个品牌,数量分布不均。

  本土品牌用技术、服务吊打特斯拉“软肋”

  众多车企开启的销量“收割”模式,成为导致特斯拉在华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愉观车市认为,特斯拉份额下降才刚刚开始,接下来,马斯克在中国市场必然将遭遇在美同样的腰斩局面。

  中国新能源车企今非昔比,马斯克已经迎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把前期的“蔚小理”比作特斯拉的追随者,后期的传统车企品牌转型,则不是简单的跟随者,他们是抓住了特斯拉的漏洞,以己之强攻其之短。

  以后起之秀极氪汽车为例,由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安聪慧“亲自操刀”,被称为技术达人的安聪慧,在极氪上讲最新的配置用到极致,消费者大部分是技术控。

  飞凡汽车更是如此。在8月底发布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RISING PILOT,将智能汽车的智舱和智驾系统卷到一个新高度后,

  RISING MAX“3+1巨幕”、RISING OS智舱交互系统、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等软硬件实力吸粉无数。之后,又推出的飞凡R7电池购买(租赁)方案,将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服务提升到一个天花板。

  产品和服务,恰好都是特斯拉的短板,这不是简单的对手,这是直接吊打特斯拉的“软肋”。

  在这样的形势紧迫下,马斯克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去俘获市场,那就是降价。美其名曰优化供应链回馈消费者,说白了就是在产品和服务卷不过对手,竞争力下降,只能通过降价来换得市场份额。

  要相信,马斯克绝对不是慈善家,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在2022年第三季度售出了34.4万辆新车,虽然销量仅为丰田的八分之一,但每辆车的净利润却高达9570美元(约合6.9万元),是丰田单车利润的8倍。换言之,特斯拉根本就不值那个价,降价只是露出真相而已。

  相反,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在特斯拉降价的同时,一些本土新能源品牌在涨价,但反而水涨船高,越卖越好。比如广汽埃安和比亚迪

  而愉观车市认为,特斯拉市场份额缩水,价格下调也仅仅是开始,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手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日渐优化,会有更多消费者不再盲从,而是像李欣的父母一样慎重一点再慎重一点,毕竟生命是自己的,且行且珍惜。

  与此同时,愉观车市也想给一些本土车企提个醒,注重产品本身,注重服务,光靠营销噱头,洗脑式获得“脑残粉”的盲信,只能赢得短期利益,而造车是场马拉松,走下去、走踏实才会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星源卓镁 301398 --
  • 12-05 国航远洋 833171 5.2
  • 12-05 丰立智能 301368 22.33
  • 12-02 汉维科技 836957 6.5
  • 12-02 康比特 833429 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