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9月11日召开的“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了解到,玉米期货上市以来,与时俱进,合约制度不断优化,交易量、持仓量稳步提升,较好的满足了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有力服务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实体经济有序发展。
据介绍,2019上半年,大商所各品种总成交量5.6亿手,其中农产品成交量2.7亿手,占大商所总成交量的46%,占全国农产品成交量的53%。玉米期货成交持仓量稳步增长。2019年上半年,玉米期货成交量4610万手,日均持仓量95万手,同比分别增长43%和29%,分别占大商所农产品期货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的18%和26%。此外,玉米期权于今年1月28日上市,上半年成交量204万手,日均持仓15万手。
交割方面,截至2019年8月,大商所农产品交割仓库182个,法人交割库128个,分布在17个省市。2019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产品期货交割量约167万吨,同比增长72%,特别是玉米期货C1905合约交割量56.4万吨,为该品种历史最大交割量,交割过程整体平稳顺畅。
同时,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功能持续改善。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参与交易客户数46万户,单位客户持仓量普遍提升。其中玉米期货单位客户日均持仓量同比增长15%,占比达到58%;玉米期权单位客户日均持仓量占比达到68%。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良好,套保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普遍提高,其中豆一、玉米、鸡蛋套保效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95%、94%和72%;期现价格相关性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0%、75%和40%。
大商所农产品事业部副总监胡杰在会上表示,大商所农产品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不断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玉米期货上市以来,始终与时俱进,根据现货市场变化创新和完善合约规则。临储制度改革后,玉米期货多措并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易量、持仓量稳步提高。大商所通过集团交割制度在产区设立交割仓库,目前已设立11家集团交割仓库,13家分库,总库容由660万吨增至1528万吨,增加132%,最低保证库容由50万吨增至100万吨,增加100%,满足了产业客户套保和交割需求。
其次,农产品风险管理工具日益丰富。继豆粕期权后,今年玉米期权挂牌上市。上市以来,玉米期权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与标的市场联动良好、定价合理有效,投资者结构日趋均衡,功能初步显现。商品互换业务自2018年12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开展39笔业务,合计成交名义本金约4.08亿元,其中涉及农业领域的商品互换业务24笔,涉及玉米产业的商品互换业务21笔,合计成交名义本金1.94亿元。大商所还正式对外发布了37只商品期货指数及2个现货指数系列,其中农产品相关指数20只。
再次,通过上市新品种,期货服务农业产业的领域不断扩大。据了解,今年8月16日,粳米期货在大商所成功上市,质量标准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设计,交割地点覆盖东北产区,为稻谷产业上下游各主体提供给了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四,大商所还将进一步完善鸡蛋合约制度。据介绍,大商所将通过调整交割质量标准,提升新鲜度要求,增加感官指标弹性,优化包装要求,以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在保证新鲜、安全这一生鲜品根本特点的前提下,降低卖方的交割成本和备货压力,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同时,通过优化每日交割的配对原则,尽可能地满足买方的交割意向,降低异地接货成本。
此外,大商所不断创新产业服务模式,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水平。据了解,2018年大商所开展的包含“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在内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服务了约510个合作社和12.9万农户,费率较2016和2017年大幅降低,赔付率提升,各方认可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今年大商所针对玉米品种开展了“新型粮食银行”试点,覆盖东北三省一区,服务农户400余户,帮助农户增收162.4万元。胡杰表示,今年大商所将继续开展“新型粮食银行”试点,在原有玉米品种的基础上,增加黄大豆1号,扩充试点对象,延长试点时间,并增加试点规模。
在谈到未来发展愿景时,胡杰表示,玉米期货将继续完善集团交割体系,并通过厂库等制度安排进一步盘活港口及周边库容资源,有效促进期现货价格的回归;研究和推动油脂油料品种的国际化,积极吸引以产业客户为代表的境外投资者。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