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呼之欲出!哪些企业将率先登陆科创板?谁是投资者心目的科创典范?逾三百家公司角逐科创板潜力百强(名单),【点击寻找科创先锋>>】
新浪财经讯 1月12日,《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成果发布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2018年度重点课题)暨第三支柱养老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新浪财经为媒体支持。CAFF50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精彩观点如下:
2017年联合国的预测图显示中国的总人口将会在2030年达到高峰,然后就走下坡路了。到本世纪末,2100年中国总人口会在十亿左右。我国新生儿人数在不断锐减,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这样的人口结构对养老金制度有重大影响。
国际上来看,养老金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另外一种模式是自己积累。完全积累的好处在于它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发挥个人责任,并且如果运行好的话带来的收益也是不错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养老金制度,发达国家先老龄化的,还是无法满足全覆盖。因此,世界银行提出倡导多支柱。三支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发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积极性,三方责任共担,这样的话能够取不同制度的长处,避免不同制度的短处。董克用认为我国的养老金支柱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一支柱显然不足,第二支柱存在客观困难,这时我们要建立养老第三支柱的最重要原因。
那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关键点有几点,我们认为有六点:
1、 概念的界定
2、 参与主体的圈定
3、 个人养老金CIP制度应该得到我们财税政策的支持
4、 低收入人群参加,我们也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增加非纳税人群的吸引力
5、 我们个人养老金制度要做好,必须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6、 养老金融教育
以下是实录:
董克用:谢谢我们的姚主席,是我们首席经济学家,也是我们CAFF50论坛的发起人。现在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各位与会领导和嘉宾,介绍一下我们研究课题的一些主要内容。因为大家手里已经拿到了课题报告,有些可能拿到的是简要的,因为报告太厚了,非常抱歉,我们弄了简要版。现在我把课题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要介绍的内容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要建,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必要性。第二,我要介绍一下我们研究中,看到的关键点。第三个,我们也展望一下下一步怎么走,是个什么情况,三个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我觉得,我们课题组在研究的时候,我们不是说既定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第三支柱,不是的。我们还是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建。因为我们认为如果不回答这个问题,不讲清楚这个问题,可能对后边如何建,建多大都会有疑惑,所以,第一个问题必须回答,必要性是什么。
那对于养老金制度来讲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人口年龄阶段的影响。我们大家看一看,我们国家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我们选取了一下联合国的预测,这个预测每两年做一次,对世界各国的人口变化做一个预测。我们把2017年联合国的预测,大家看这个图。这个图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三件事,按照这个预测,中国的总人口将会在2030年达到高峰,然后就走下坡路了。到本世纪末,2100年中国总人口会在十亿多一点,有几个预测,我们选择了中位预测,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看这个蓝柱身,蓝柱是65岁以上人口,国际上把65岁以上人口看到老年人,我们将来60岁不能退了,可能65岁了。65岁以上的人口,大家看这特点是什么呢,特点是不断的提升,我们现在在哪里,接近2020,我们在这里。今后65岁以上人口持续上升,到2060年是高峰,之后,也会逐渐的往下走。这两个柱子总人口受很多因素影响,这个是不是2030年达到高峰,取决于新生儿。如果我们新生儿人数,婴儿数,如果像目前有些专家说的锐减的话,那意味着我们红柱子会在2030年之前到来。那对于蓝色65岁以上的人口这个高峰,恐怕是不会推迟到来。因为什么,65岁,2060年65岁现在已经出生了,所以下面的蓝柱是比较有确定性的。红柱子没有太确定性,大趋势没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说到养老金相关的是老龄化程度,也就说65岁以上人口在人口中的比重,就是这条黑色的点化线。大家肯定我们国家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按国际标准65岁人口占7%,我们现在是2020年会达到12%,之后,我们是以45度线,12、17、24、26、30,达到30%,这是2060年。并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是一个高峰,它不是一个高峰,按照这个预测,将在2060年之后40年间,持续保持在30这个高位上。也就是说,30高位,出门三个人里边,一个人65岁以上。
那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对养老金制度有重大影响了。因为如果我们老龄化也是一个高峰,也到了一定时候我们就下去了,那人口结构会变得比较合理,那是一回事。如果是这样一种老龄化高原的现象,它是一个高原,它是黄土高原不下来了,一直到本世纪末,这个预测没有再预测2150年是什么样的,只是说2100,没有说2200年人口的情况。那就是一个高原,持续40年是这样的高峰。
如果新生儿减少,最高峰的人口可能提前到来的话,意味着因为老人数不变,只意味着这个陡坡会更陡,不是45度线,可能是50度线直线下去很快达到30%,这样的情况就更严峻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人口结构会对养老金制度产生长远的影响。三个人里有一个人是65岁以上,大家想想还有22岁以下的,那时候全上大学了,不可能22岁以前工作的,还有多少劳动力呢,这个预测讲,将来是有一百个劳动力要养60个65岁以上老人。
那好,我们回过头来看养老金制度,国际上目前来讲,养老金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就是工作的一代人缴费,支付给了退休的一代,现收现付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自己积累,我退休的时候使用自己的养老金,这两种模式是各有优缺点。现收现付有它的优点,它可以很快的建立,很快的普及,运作成本也不高,并且具有再分配功能,并且避免了资本市场中的各种风险。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这样的制度无法应对老龄化危机。如果老龄化不是深度老龄化还可以,如果一百个劳动力去养60个退休人员,你现收现付怎么现收现付,你缴费缴多高,因此这样的制度就有问题了。
那么完全积累有好处,它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发挥个人责任,并且如果运行好的话带来的收益也是不错的。但是,它要应对资本市场的各种风险。未来待遇是不确定的,运作费用相对来说是不低的,因为要投资。那这两种制度,国际上有没有单一制度都非常有典型意义的呢,有,你像大家知道的希腊,希腊基本没有其他的,就是现收现付,但是大家知道,希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有的学者讲,政府不会破产,但是他不知道希腊政府破产了,遇到很大的问题。完全积累有没有典型案例,有,智利,智利也遇到了问题,完全积累,从1981年改革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它现在回来再补第一支柱。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养老金制度,发达国家先老龄化的,应对老龄化来说,完全的现收现付和完全的积累,单一制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都无法应对老龄化,特别深度老龄化的挑战。无法满足你又要全覆盖,又要充足性,又要可持续,做不到。因此,世界银行就提出来,倡导多支柱,在1994年和05年分别发布报告就说明,还是多支柱的,既然没有最好的,我们把不同的办法综合起来,一条腿的板凳不稳,三条腿的板凳才稳。三支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发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积极性,三方责任共担,这样的话能够取不同制度的长处,避免不同制度的短处,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遵循的多支柱。包括最先推行养老保险的德国,德国学者去年也访问我们,要和我们一块做研究,他们认为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二三支柱做的太慢了,有点来不及了,所以你看最先开始搞养老保险的国家也开始做这件事情了,所以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
我们国家,大家看一看我们国家,刚才几位领导都讲了,实际上我们国家整个思路上,虽然我们叫了层次,多层次。这个说法是(OECD)的说法,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多支柱其实是一样的,我们给它做了一个命名,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我们做的是这个研究。大家看到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结构,我们公共养老金,既是一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九七建立,包括2014年机关事业并轨,模式是一样的,我们有城乡居民的。我们有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我们有企业年金,我们有职业年金,面对机关事业的。我们有第三层次的试点,我们去年5月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金的。我们基本框架是有了。
但是我们这样的框架,像金院长讲到的,我们有这样的框架,但是我们有一些问题,我们以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来比较的话。因为美国是比较追求市场化运作的,加拿大有点其他的特点,我们把加拿大也列进来了。这样来比较的话,这个图大家就可以看到,这张图告诉我们两个事情,一个事情是,作为中美这样两个大国,我们经济总量它第一我们第二,作为人口我们第一它第二,作为这样两个大国比较的话,大家看一看它的一二三支柱,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的比重和我们差距确实比较大。如果我们看它的第二三支柱的养老金资产,因为二三支柱的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因为它是一种养老金资产的概念,那么第一支柱是传统的社会保障,因为有再分配功能,二三支柱有没有再分配功能,有,但是比较弱,更多的是一种资产,养老金资产的汇集,为什么有养老金资产的汇集,也是因为老龄化的挑战。
大家看,美国这样的结构,它的一二三支柱养老金比重,大家可以看到,的确第一支柱现收现付,不用存很多钱,是现收现付的,从1937年开始就是全国统筹,统一缴费率,统一代理计算办法。1937年那时候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目标就是全覆盖,但是主要受益者是低收入群体。那么1974年,上个世纪70年代养老金制度改革法案通过,慢慢第三支柱建立起来,第二支柱58,第三支柱51,这两个加起来占了美国同期GDP的134%,如果希望加上第一支柱,相当于140,并且这个比重就是养老金存的钱,占GDP的比重,这些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经济发展这个也都增加,都是140-150中间。大家听到一个故事,美国人民只消费不储蓄,中国人民只储蓄不消费,这个故事不是真的。这个数字告诉我们,美国制度化为美国人民存了一大笔养老金。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我们第一支柱,我们说的是部分积累,实际上目前慢慢的大家越来越成是一个现收现付,我们存了5.02万亿人民币,我们企业年金,我们做了从04年开始,是1.29万亿人民币,第三支柱顺延我母做了统计,到去年年底签保单两万多件,如果就高一千块钱来算的话也就两千万块钱,大家看到两个,二三支柱积累型的我们相当于当年GDP0.6%,和130%差距很大,第二我们主要依靠第一支柱。现在所有退休人员最关心的是每年我的退休金增加多少,增加比例是什么,因为大家主要靠的是第一支柱。美国不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我的同学,我这个年龄,在美国拿第一支柱是65岁,就我这个年龄,但是我同学告诉我,我先不拿第一支柱,我先拿第二第三,为什么,我晚领第一支柱养老金有优惠,我准备70岁再领,我说你能够保证你活到70岁吗,所以你看到这样的制度安排使他减轻了第一支柱养老金的压力,因为有二三,我们可能吗,我们不可能,所有老百姓所有眼光都看到的第一支柱,因此我们的结构不平衡,我们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体现在养老金制度上。
我们看一看第一支柱,我们基本养老保险,我们就看城镇职工,我们做的很多覆盖率很高,我们不得不看到,以这样的替代率水平,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和在职员工工资之比,我们是这样计算的,大家看到我们从当年高达80%,这也就是世纪之交,可是现在我们长期以来从05、06年这时候提高养老金待遇的,我们按照10%十年连调10%,这个替代率还是在44%左右。国际劳工组织认为至少55%,世行报告说,你要想真正有好的养老生活要70%-80%,显然这是不足的。
我们能不能依靠第二支柱来做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年金,一开始我们发展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2012年之前,增长速度都是不错的。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第一支柱高缴费率28%,我们企业年金基本是停滞状态,无论是参加人数,参加企业,当然我们基金积累还是在的,因为积累进去了,我们运作的不错,在诸位金融界人士努力下,基金业和保险业人士努力下,70%的回报很高了,不管怎么样,我们企业数,职工数参加人数还是停滞的,因此,这个有一定的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看一下我们的就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知道,第二支柱,我们的企业年金你必须由企业,是雇主主导的。而我们就业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呢,这张图告诉我们,我们就业中大家看看这些图,这是我们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就业人员变化数,增长很快,特别红色的柱子这是城镇个体就业人数,我们从2012年5600多万现在增加到2017年的9300多万,也就是说,将近一亿个体劳动力在城镇就业,是没有办法参加建立第二支柱的。那这个数是各种就业结构增长最快的是他们,这是反映我们互联网经济,新经济表现出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上几点,人口结构、养老金制度结构,我们第二支柱的情况和就业结构都是我们要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最重要的原因。
那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关键点有几点,我们认为有六点:
第一我们做了概念的界定,这个概念怎么界定,我们经过多方的征求意见来修改,我们认为个人养老金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因为政府得依法,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引导全体经济活动人口建立的以个人养老为目的,个人自愿参加并主导的积累型养老金制度。所以它是一个完全积累型的,不是一个现收现付的再分配模式的,是一个积累型的养老金制度。该制度是政府鼓励个人享专门的帐户进行缴费,个人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制度安排,这是我们给的定义。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那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我们认为,要给第三支柱给一个正规名称,我们建议名称是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如果把中国两个字去掉就是养老金制度,简称CIP。
首先谁参加,我们提出来还是要覆盖经济活动人口,它是个人主导自愿参加,我们享受税收优惠的代理,自愿参加就是我们面向全体经济活动人口,优惠也是向他们实现优惠,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都能够参加到第三支柱里边来。它的目标人群是谁?从国际经验来看,其实我们的目标人群,先说不是谁。首先它不是哪些最低收入,享受社会救助的,不是的。在国际上来看也是这样,第一支柱更多的是保障,是公众的养老金。在美国这样的制度中,它的替代率是不一样的,对于低收入者,按最低缴费的人来讲,替代率很高,可以达到80%几。按照一直研究最高标准缴费的,按照300%缴费的替代率很低,只有25%,一定是多缴多得,一定不是同比例的多得,为什么,再分配。
第一支柱更多是保基本,所以对于低收入者来说,美国也是这样,主要依靠第一支柱。第三支柱同样,不能成为高收入人的避税天堂,我收入高通过这个少交税,也是不对的,这些高收入者我们也让他们多做一些贡献。以美国为例,美国的IRA个人帐户,持有人中以中等收入,中年人年龄54岁,这部分人是九万美元,IRA帐户资产中位数是7万美元。我们国家2017年12月提出了我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2018年也使用了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不管怎么算,说法不一,估计有四亿,这个数就算有异议,这个数也足够大。中等收入群体可能是我们的主要目标群体。
第三个要点就是我们个人养老金CIP制度应该得到我们财税政策的支持。我们提出来四点,一点是,当时我们在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过程中,包括课题组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希望我们在纳入专项扣除。因为我们可以专项扣除赡养父母,我们给自己存点钱不可以吗。大家知道,我们扣除有一个赡养父母很对很好中国文化,那反过来想为自己存点不行吗,如果作为群面扣除就是EEE,这就是中国特色,应该这样做。并且我们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允许没有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职工,特别是企业年金的员工,原来参加的人有4%的税优,这个是不是应该加到这里边来,我没有享受第二支柱应该加进去。第三个,领取阶段,按照试点是75%,按照7去征,我们是不是设置一个起征点,实现超额累计的办法,这样的做一个是鼓励他慢慢取,长久取,真正起到应对抵抗老龄化的功能,而不是说存了一笔钱取出来买一辆特斯拉就完了,不是的,是为了应对最大的挑战的,我们让他们慢慢领,我们要有特殊的不同政策,这在课题里也提出来了。
我们最后提的一点,就是对低收入人群参加,我们也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增加非纳税人群的吸引力,这个就是要统筹去算这个帐,要不要补,补多少。你想个人养老金是老百姓从现在的收入中拿出来一笔钱,隔在哪里几十年,比如我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40年,拿出一笔钱搁在那里。到了那个时候我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我是解决了整个社会对第一支柱的压力。如果我存了一大笔钱就不那么在意第一支柱,欧洲和北美已经在考虑第一替代率,如果后面足够高我就退出第一支柱,前提是你比较攒够钱。我们现在给老百姓交一千块我们补一百块,似乎是很多,你想一想,40年以后,其实他参与了,参加了,保值增值了,减轻的反过来还是国家的负担,因为国家是大家的,是大家一起来的。如果我们都不做,把所有的负担都交给国家,交给谁了呢,交给那个时候的一百个劳动力,他们要养60多个退休人员,交给了年轻一代了,就是在座诸位的子孙们,甚至重孙们,交给了他们,我们最好还是自己先准备好,所以我们提出来,现在克服一点困难,做一点这样的补贴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也看到了德国,它就是用这些办法。
这样一种补贴我们提出来了,实施路径中提出来帐户制,这是大家的共识,大家慢慢磨合的共识。帐户制比产品的退税制方法方便很多,也有利很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唯一的帐户,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进入这里边来,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并且这样的帐户制,如果我换单位了,换地方了不用转移,因为这个帐户永远会存在,并且和第二支柱个人帐户保持一致,将来我在A企业有企业年金,到B企业没有企业年金,按照现在的办法我可以留在那里,我也可以将来转出来,把二三支柱可以通过帐户制打通,甚至将来是不是可以考虑第一支柱的发放都是有很多的空间,所以帐户制建立是中国特色的养老金制度,不同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有帐户制,但是略有差异,我们觉得还是要做这样的设计。
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平台,贾司长讲到的,唐局长也讲到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建设中,我们课题组提出来多个方案,既有大平台综合平台方案,也有比较小的信息平台管理方案,我们还提出来双分离的第二方案。不管怎么说,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平台是一个什么性质呢,它是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平台。我刚才非常高兴听到贾司长在演讲中使用了这样的概念,这是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什么叫基本公共服务,现在我们国家讲的越来越多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我们有基础性,有广泛性,有迫切性,有可行性,应该建,建起来之后对个人养老金和CIP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管哪个方案,我们觉得这个平台都要符合这五个特性,一个是统一性,就是我们CIP平台标准和功能应当统一。安全性,因为这里边有信息流,有资金流,有全国这么多人进来,这是最重要的信息库之一。这个平台必须是独立运行的。那交互性,这个平台和相关政府机构,在信息登记,税收征管,数据统一方面是实时动态交互衔接的,透明性,这对老百姓和参与者来讲必须是透明的,它怎么运作的我清楚,基于什么运作的我清楚,我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我怎么样,看到什么这是非常清楚的。最后是动态的,因为任何一个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出台之后就是完美的,不可能,宪法还不的改呢,不断的修正呢,我们必须有动态性,留有接口,一个是政策接口不断的完善,一个是技术接口,大家知道新技术,5G,6G会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也许到了我们孙子那一辈的时候他们可能说一句话就可以了,我要交多少钱,这是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所以要留有接口。
这样的平台有一些基本原则,要面向大众,面向制度参与者,统一一个平台,在平台上提供服务,要面向政府,通过平台进行监管。同时我们认为这个平台建设是政府职责,面向机构,应该直接面向所有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具体要求有利于我们CIP建设的长期,长远的发展,要统筹布局管理业务的流程,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各个金融机构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因为知道他们各自特点不同,优势不同。
第五点,我们个人养老金制度要做好,必须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参加到建设中来。我们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其实个人养老金不是一个完全的私人产品,它有私人产品的属性,报告里讲到了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的结合,它是个人要参与的,但是它不是完全的一个私人产品,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这样做,是为了未来能够自己一方面有更好的养老待遇,同时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它不是一个完全的个人产品。
那么,对于参与机构来讲,实际上我们认为,它也是一个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它要充分发挥银行、基金、保险等各行业的积极性,我们鼓励各行业之间开放合作,不只是竞争,还要合作,更重要的是合作,就是为我们的参与人提供具有安全性,收益性的养老金产品,具有长期和优质的服务。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有线上的参与,有互联网,手机APP,我们将来也应该有,包括电话服务,微信等等各个方面,我们还要有线下参与,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线上的能力,我们还要有线下的参与,这方面都要多方面来结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中来。
第六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些领导也讲到了,是养老金融教育。我们2017年CAFF50论坛做了一个调查,30%的调查对象曾经在养老理财中有不同程度的被误导和受骗经历。现在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个人养老金的渠道,当然不是主要为了老人的,我们为了年轻一代,中年人,同样需要养老金融教育。因为我们目前来讲,中国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发达国家他们也发现,不是制度一出台就起来了,需要长期的教育,因为毕竟是金融产品,投资就是有风险的,如何看待金融投资,什么叫风险,如何既保护自己的权益又避免风险,是不可能没有风险的,所以金融的素养,金融的养老的规划以及投资的基础知识需要有。而这样的教育,我觉得发达国家有它的路数,主要靠投顾。中国应该有中国的路径,我们希望尽快推出那个制度,尽快的成长,这样的话在养老金融教育方面,国家应该辅导相应的职责,这是我们做的下一个课题,到我们做完课题之后再汇报,不管怎么样,养老金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这将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以上就是我们报告的六大要点,有些我就不赘述了。
第三部分我们做一个简短的展望。我们真切的希望按照我们去年财税2018年22号文件要求,确保能够在今年的5月1日能够按时推出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这是我们课题组的期望,我们期望不要推了。不管前面有多难,总要有一个开始。而制度的建立可能是更重要的,如果等,等到非常完善,非常好的条件再推出,可能你等不来这个时期,所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从国际经验来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积累,逐渐扩大,长期发展的过程。刚才举的美国例子,美国例子是今天的,它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不是这样的,也是花了40年的时间才走到今天。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为什么召集呢,我们不能等40年,如果我们真等到2060年再做这件事的话就晚了。因为养老金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国家的养老金精算是精算75年的,你必须早做准备,因此我们讲,一方面要看到要赶快起步不能等,另外一方面要有耐心,这是一个缓慢积累,逐渐壮大,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用这几个词。作用的发挥也有一定的长时间,不要以为建了没有多少人参与是不是不行了,中国人心态比较焦急,今天出台明天就见效,其实是很难。
我们认为从出台之后还应该感觉宏观经济发展的状况,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正在转型,这个转型有多长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希望尽快完成转型,并且还有我们的税制也在改革,过去起征点3500,我们开始做课题的时候3500,税优政策还是非常重要的,后来5000,加上6000扣除一万多了,今后还有税制的改革,方向我不知道怎么改,并且资本市场还会不断的发展,这些因素都会被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影响,所以制度也是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对于行业而言,在座的有很多行业,紧紧抓住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我们国家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建设多做出贡献。我们1991年就提出来了,到今天这么多年过去了,毫不容易第二支柱做了,第三支柱要开始了,这个路应该好好走,抓住重要机遇期。对于行业来讲,我们更多的认为两方面,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服务。为什么创新,我们觉得体现在这样的金融产品,对银证保都是挑战。我们银行理财也没有想到给你是30年,没有这样一种产品,我们基金业也提出来了目标基金,这是刚刚推出的,他们做了很多努力,这就是新的,老百姓是新的,对保险行业来讲,我们保险是长期的,现在投保多少年以后,注意,这是一个一直会投下去的,投到退休哪一天,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激励方式,如何看到它的收益等等,我觉得目前试点中的三种产品大家也看到了,也是一种新的方式,包括产品流程服务都是要创新的,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那更多的是服务,我觉得服务更重要,因为老百姓长期的把钱放在那里,你不提供长期优质服务是不行的,老百姓是要监督的,政府要监督,老百姓要参与监督,服务更重要。可能产品是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长远来看服务是更重要的。我想这就是我所介绍的关于我们课题组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想法。那这个课题和其他课题研究一样都有局限性,时间很短,我们研究中有很多的缺陷,我们只是集中方方面面的力量,学者的力量,业界的力量,希望能够尽量的达成共识,找到最大的公约数。一个目标,为我们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尽快出台和好好的运行,提供我们一点点智力支持,这就是我们课题组的心愿,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常福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