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仲平:不要迷信工匠精神 日本已经做出了反思

楼仲平:不要迷信工匠精神 日本已经做出了反思
2018年11月04日 18:23 新浪财经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

  新浪财经讯 “第27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于2018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出席并演讲。 

  楼仲平称,纯粹迷信专注、坚持、工匠精神,企业不可能做大做成功。楼仲平去年到日本学习交流,发现日本社会这些年不断反思所谓的工匠精神,甚至提出日本工匠精神随着时间转移,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日本成也工匠精神,败也工匠精神。

  这些年我们总讲工匠精神,它成为社会共识。但当时楼仲平在日本了解到的,跟中国说的工匠精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们这个时代可能不是去迷信某一个所谓的东西,更多的应该从自身自悟的层面去理解,这个时代当下给我们所带来了什么,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楼仲平认为在一个流变的时代下,拥有跨界的能力需要一个多元的思维,敏感的感知,从而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走在趋势的前面。

  以下为演讲实录:

  楼仲平:谢谢大家,大家能坚持到现在,我给大家鞠躬,谢谢大家。

  实际上我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很激动,我希望讲一讲我内心从一线,从最基层,从企业自身,最为本身的一个表达,所以今天这个PPT我花了两个小时左右,因为这段时间特别忙,后来我们秘书告诉我,说这边时间已经到了,让我写一个PPT,我花了两三个小时。今天整个呈现还是从我的角度,我们思考的一个角度来呈现。

  今天的话题也好,共享经济所谓的昙花一现也好,我认为现在所谓的昙花一现不仅仅是共享经济或者某一个行业的问题,其实是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的问题。

  今年是我创业第四十年,我从79年挑货郎到现在,这四十年过程当中我自己深刻体会到一点,要说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难过,现在做企业,特别是像制造业,特别是向江浙一带的小商品特别难做。今天主办方原来给我的标题是成本剧增下隐形冠军未来发展,我觉得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有点小,我认为成本剧增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已。而真正感受的是方方面面的,来自于时代发展方面的一些变化。

  我自己的认知,我创业四十年,特别是这两年感觉到整个商业生态,原来整个商业生态是固态的,它的流动是有序流动。但是这些年逐渐变成液态,正朝着汽态的发展。以往我们认知当中很正常,想当然的东西是逐渐变化。我们从十年前理解今天很难理解,像独角兽企业、跨界竞争、流量垄断、第一效应,我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的话,我们现在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以往这种稳态的商业基础在不断流边,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商业模式可以传承,如何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这成为当下所有企业不得不思考的一个全新话题。

  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深刻体会到,给我呈现出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创业四十年过来,我经历了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因为我自己在最底层一线所感受的东西,可能跟大家在社会上所感受的东西更深刻。比方说二十年前我们是学日本工匠精神,学日本坚持专注,从而我们制定愿景、战略,一辈子做一根吸管,希望在一个细分领域中做到全球NO.1。但是今天回过头来,属于我还是用十年前、二十前这样的认知,我相信我可能多干两年都干不下去,专注、坚持、工匠精神,这些东西实际上到今天来讲,如果你还纯粹迷信,觉得你讲工匠精神就能把企业做成功,觉得你坚持肯定能把企业做大,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我自己在上次青岛中外管理分享的时候,我呈现过一个观点,也就是我二十年对日本这个社会的观察,因为我每年会到日本一些大学去分享。我看到日本来听我课的社长,去年我到日本去,来了600位社长,很遗憾的是,我看不到60岁以下的年轻人,全部都是老人。我跟日本学者沟通过程中,他们给我一个很深的感觉,他们认为日本社会这些年不断反思所谓的工匠精神,他们甚至提出日本工匠精神随着这样的时间转移,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他认为成也工匠精神,败也工匠精神,甚至亚洲中小企业研究会的会长先生提出一个,他在杭州跟五小波互动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未来十年将是日本百年企业大量消失的十年,吴晓波紧接着追问他,大量是多少?他说90%以上。

  这些年我们的社会,甚至总理讲工匠精神,它成为社会共识的时候,当时我在日本了解到这个,又跟我内心形成巨大的反差,让我更多思考,我们这个时代可能不是去迷信某一个所谓的东西,或者我们更多的应该从自身自悟的层面去理解,这个时代当下给我们所带来了什么,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我自己认为在一个流变的时代下,拥有跨界的能力需要一个多元的思维,敏感的感知,从而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走在趋势的前面。

  今天我想讲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这些年我在思考我这个企业活了二十五年,如何再活一年,再活两年,再活三年,如何再活二十五年,我对思考的总结。

  第一个字是“慎”,这是谨慎的慎,慎对于我来讲,对于大量企业来讲,对于今天站在行业之先的隐形冠军来讲,可能是一个内修内练的过程,这个谨是比所谓的成长,比所谓的规模更重要,所以我把这个字放在“流”之前。第二个字是所谓的“流”,我的理解是在这样流变的时代下,我们原有管理当中、经营当中,需要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手段举措都开始出现不可预测、不可预期,甚至无效的情况下,作为行业领先企业,你应该去适应的一个方面,如何让自己保持流变,保持流动,保持创新。

  “慎”跟“守”有本质区别,我不认为企业管理经营当中守是真守得住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企业是创新中期还是创新后期,我觉得是守是不守住的。但是“慎”首先对企业来说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要认知到自己的短版,要认识到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巨变下的冲击,所以这个字更我给多带来的是戒备和危机,慎是深度,我们没有力求一定规模要怎么样,但是我们始终告诉自己,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认为快,不是你想快就可以快,慢就是快。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追求一个有品质,有尊严,有温情,有责任的生,这四个有是二十年以来在企业逐渐体现的一点。因为在十五年以前把污染全部消灭掉,把日本的节能降耗引进来,十五年前解决员工吃喝拉撒的问题,当然我们这个企业看上去成本很高,因为员工所有用的东西四星级、五星级,都是非常有品质的东西。别人觉得很担心我们,你能挣到钱吗?一根吸管,但是我们又没有财务杠杆,不贷款,乃至于现在在建IT工程1.5亿的资金完全靠自己。我们本质上就是一个慎,也就说我们宁愿牺牲企业发展速度,但要保证企业整体健康,从而让这个企业能够像德国、日本那样的隐形冠军有尊严的、体面的生存。目的还有一个,就是希望多活一年。慎也是科学管理的本真,“慎”就是科学管理,在经营上坚守底线,不人云亦云。

  我提出三个独立,第一个是思维独立,因为你一旦随大流,你所有的要素优势、资源优势全部会被社会流变所吸收。第二个是遗世独立,我们要独立于整个社会大的主流意识,不能政府倡导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不能社会鼓励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你一定要比政府和社会更敏感地知道,做在他们的前面。第三个是财务独立,也多少钱花多少钱,这是企业能否多活一年最为重要的问题,当然初创企业有不同的理解,这个我理解,因为我今天只能代表一个中小企业,或者行业细分当中,你活了二十五年,如何再活一年两年三年所表达的观点。

  紧接着就是三个少找,少找银行、少找政府、少找资本,这五年以来我们非常耐心说服政府我们不上市,因为上市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我不是反对上市,所以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讲,少找政府并不是我们反政府,而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给政府添麻烦。少找银行不是我永远不找银行,而是因为我现阶段在这样的发展时期尽可能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大家要理解我说的话。

  还有一个核心观点,我认为要谨慎主流意识,尤其在中国的环境当中,经常有些社会所谓的共识,社会所谓的号召,社会所谓的运动,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你是一定要谨慎的。因为道理很简单,由于社会群体性泛滥而形成的共识,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追随了,你就毫无差异化可言,所以它一定会与追求差异化独特之处产生巨大冲突,所以大凡被沦为一种口号、一项运动、一种共识被社会所号召、被政府所推行,其结果必将失去其独特之处。谨慎主流意识不是反社会共识,而是先与社会共识前领悟到趋势所在,从而呈现出你的独特思境。你不独特,你在这个社会上是很苦逼的。

  从现在这样一个时代来讲,如果你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意识,如果你还迷信他人,如果你还在追求所谓的潮流,如果你还认为你坚持就一定可以获得最后的成功,对不起,傻傻的坚持极有可能傻傻的死。以前我们讲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成功,现在很难,这个过程当中,我这些年以来都是这么想的。

  “慎”字是我的理解,它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更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行业,但是对于我四十年以来的创业认知,我觉得有它的道理所在。我始终认为双童做一根吸管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产品,能活到今天,能有尊严的生存,流的作用大于慎的作用。导致这些年我自己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危机感极强,整个团队中引发团队形成极为强烈的危机感。慎更重要是引发整个团队对社会有敏锐的认知,让自己补上短版,这需要我们内心当中静心下来,从而去内修,否则容易在大流当中弥漫。

  我认为“流”可以跟水流比喻,流动起来,你才能不断地进行要素的重新组合,惟有流动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的洁净,让员工意识到危机所在,而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安逸。我更多讲流变,像水一边流变,产生持续的压力,从而保持健康,以避免组织的死掉。

  思维的变化,一个组织当中一旦组织心智不能改变的时候,一旦个体思维还停留在以往,满足于以往的时候,这个组织一定是僵化的,一定是低效的。我提出这个“流”,同时最后一点是阐述创新,因为变化就是不断地演变,它某种程度上呈现的是一种流变,所以变就是思维的变量。

  这个字是在商业基础流变下,尤其是目前这样一种迭变速度加速下,以变应变,唯有主动流变才得以持续应变,从而让企业所有成员感知到其危机所在,在高度忧患意识下促使组织保持戒备、保持压力,保持动力端,加速流动,不断迭代,提高组织产出效率。

  我用了死亡突显效应来表述内心的恐惧和危机,叫知死而后生。人类是所有动物界当中唯一知道自己要死的一个部族,而人类就知道自己要死,从而对自己的死有所恐惧,有所戒备,从而更早地让我们有干预,让我们有应变,让我们有去迎合和改变,动物是不知道自己要死的。如果按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界寿命来讲,人最多能活四十来岁,但是人可以活到八十岁、九十岁,原因是人知道自己要死的,从而让自己没有老的时候,没有生病的时候去预防干预。所以用这样的理论应用到组织当中,让组织也突显出对死的认识,天天盯着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组织的变化意识,让成员保持时刻警戒,这本身来讲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我深刻感受到所谓的战略,我们从05年开始制定战略,16年制定第四个发展规划当中出现一个事情,我们发现五个月过来变化比以前五年都大,推翻之后又更新了一遍,调整了一遍。结果到了17年11月份,只过了五个月,干脆把五年发展规划取消了,为什么取消了?因为我们发现五年发展规划根本不能解决高度变化的事情。比如今年年初,欧盟开始禁塑,塑料吸管不能用了,按照常理对企业来讲是致命的打击,但这恰恰是给了我们第二次发展的重大机遇,因为我们开发了可降解吸管,前面开发成本太高,卖不出去,每年卖出去非常有限的量,从而导致我们去年的时候发现,开始禁塑之后,我们虽然价格高,他们也接受。所以今年一个月卖出去的可降解吸管比前面两年卖出去的还多。说明“流”、“慎”一定要先于这个潮流,一定要先于这个群体,一定要先于这个社会能够形成的共识之前,你才有机会。

  战略还解决了其他问题,未必一定要五年发展规划来解决,什么能做,什么不做,这个需要战略。我既出爬楼梯的理论,分阶段,分层次,逐级递进,就看着眼前的,扎扎实实爬上去,你总归会到一个台阶,然后停下来,爬的时候流,停下来需要慎,停下来多思考,多看看,多想想,寻找下一个发展机会,不要满足,不要放弃,持续努力,一层一层爬上去。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一切一切的红利都已经消失殆尽了。我讲课经常会讲到这个时代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你才能活下去。你说你做什么东西能挣钱很难,所谓的红海、蓝海界限已经模糊了,要我说所有的都是红海。在这样的过程中,怎么做很重要,怎么做?我们真正想清楚,就是“流”里面最后一个词创新驱动,惟有创新才能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红利对象,惟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之中的续命法宝,我们对创新的认知角度很重要,很多人一讲到创新,马上就讲到发明、创造、技术、设计、知识产权,这些都没问题,你要知道这只是创新的具体活动而已,创新具体活动只是创新概念当中的一个子集,极小的一个子集。

  我二十年前开始认知西方的哲学思维,看书一定要看一流的书,我们要概念性、机理性、基础性的认知,来解决什么是管理,什么是创新,因为我没读书,我这二十年我没有传统的思维通道,我后面看书的过程当中,所建立的知识通道完全是程序的、理性的、西方的。所谓的管理一定是西学,而非中华文化。两百多年前还没有所谓的管理,这个过程中我接受的是这样的体系,所以我自己认为首先我解决了什么叫经济,什么叫创新。

  我在大历史宏观认识当中,甚至我认为我们宇宙的一种演化过程都是创新的过程。从基点到宇宙大爆炸形成星空,形成星球,形成物质,物质形成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形成单细胞,藻类,形成生命,生命从初级生命到中级生命到高级生命,到哺乳动物,到人类,整个过程都是联系的国家,大自然在整个演化过程当中,就是以创新的形式呈现的,说明创新是自然规律,追求新放弃旧,拥抱变化,永无止境,而且这个是自变量,不用你控制。所以理解创新,企业发展本身上是满足人性自然态,喜新厌旧的应变反馈。我们在讲“流”这个字的过程中,这种思维的认知极为重要,因为创新绝不是一个创新活动,它一定是一项思维活动,惟有思维认知了,惟有思维改变了,一切的经营,一切的管理,一切的人事,一切的组织活动全部与众不同,这才叫创新。你要发明多难,你要获得知识产权多难,但你一定要理解基础的创新不是从那些东西开始,基础的创新是满足人性底层的兽性,喜新厌旧,你没有选择,你必须满足客户当中人性当中的底层,他是喜欢新的,讨厌旧的,满足顾客,解决市场,这才是我们认知创新。

  既然我们的创新是满足喜新厌旧,那就说明创新是对旧有事物的深度理解,从而可以推理出创新是存在时间轴的,许多企业说创新工作做的很好,我说你这句话本身就是个病句,创新工作不存在时间轴的,时间轴后移有效变无效,创新活动就成为组织活动无穷无尽,成为创新过程当中无限延展。

  在整个过程当中,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理解这个“流”也就简单了,特别是摩尔定律,我认为创新也是用摩尔定律,18-24个月增加一倍,创新同样是这个过程。

  思维模型当中有五个层级的创新活动,思维变量是前提,寻找差异是目的,重新组合是反固态不断拓展,有序优化,反熵增,维持健康,下一曲线,反惰性,维持转型。

  理解创新在组织活动当中是流变的关键所在。惟有如此思维认知,通过持续流变,通过持续创新,推动企业不断迭代,我相信我们的企业才能持续成长,我的分享结束了,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中国人保 601319 --
  • 11-06 贝通信 603220 --
  • 10-31 迈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