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需理性看待银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个人投资者需理性看待银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2022年11月21日 19:53 新华报业

  “为什么我买的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也会亏损?”“要不要立马赎回?”“赎回后怎么办?”……过去一周,供职于南京金融城一家城商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小陈,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客户“着急而焦虑”的提问。

  一直以来,江苏因为“富裕”,是“理财市场”的必争之地——本土金融机构发展的快、外来金融机构特别的多、个人和企业理财意识比较的强。也因此,每一次理财市场波动,都会牵动着江苏金融机构、个人和企业的心情。

  本月初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大面积下滑。至上周,甚至部分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引发全市场机构和投资者的关注。在采访调研中,本报记者注意到江苏省内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关心的一些重点问题,试图通过走访银行、券商和基金,解答“关切”。

 个人投资者:

  如果中低风险都亏损,还能不能买银行理财

  11月16日,当看到自己账户购买的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一周内亏了几百块钱后,住在南京江北新区的黄阿婆,立马给女儿打电话,让其去银行柜面帮忙办赎回。

  “开始我以为妈妈太紧张了,但是看到我自己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曲线走势后,也被吓了一跳。”黄阿婆女儿说。

  无独有偶。在鼓楼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90后小唐,这几天一直盯着自己的银行理财账户“发呆”。“我们这代人应该说有理财意识很早,上大学时就知道在支付宝、微信上买基金,工作后也投资过股票、定投过基金,比起老人家还是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但是也被这波银行理财收益下滑给惊讶到了。”小唐很想赶快把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给赎回,但是由于买的定期,无法立即退出来。此外,小唐担心的是,和其他理财方式相比,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算是比较安全的了。如果这类产品都亏损,那后面还能继续买么?如果不买,这些资金又能投向哪里呢?

  Wind资讯数据勾勒出本轮银行理财产品波动的大致画面。今年整个市场面34364只理财产品中,有10954款产品在最新净值公布日期的最近一周的回报为负,占比达到31.88%,其中跌破净值也有超过1000只。

  南京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周正峰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真正的“净值管理时代”。此次市场大幅波动也是银行理财净值化改革后遇到的首次震动。虽然有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但是幅度都不大。整体看,我国市场自身修复机制较强,且政策面也会有所干预,因此未来银行理财等产品净值持续下滑的风险并不高。投资者一方面不必过于担心,另一方面也要习惯净值管理下的银行理财波动。

企业投资者:

  银行理财收益普降,融资利率会不会变?

  企业既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是银行融资产品的客户。

  Wind数据显示,截止三季度末,A股共有近千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合计规模约7500亿元,其中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逾65%,银行理财产品占比第二,逾11%。显示出了上市公司在理财选择上面的稳健态度。需要提及的是,江苏上市公司也一直是理财大户,根据可查询公司定期报告披露的数据,包括江苏国泰迈为股份苏交科寒锐钴业科沃斯等省内知名企业当前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额度都在5个亿以上。

  和个人投资者关心银行理财产品表面的涨跌相比,企业更关心涨跌背后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在南京,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介绍,公司闲置资金主要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也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选择,“作为企业投资者,我们购买的都是中长期产品,所以不会太在意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出现大范围的变化,我们更关心政策上是不是有什么调整,会不会影响融资利率的变化。”

  在苏州,另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表示,公司运用的融资工具比较多,所以还是比较关注本轮银行理财产品变化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从银行理财产品到债市的变化,对后面公司闲置资金的安排、发债的安排都会有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的一端是投资者,另一端关系着投向、融资利率、市场的流动性和宏观政策等。

  东吴证券研究所认为,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都应该理性看待近期的波动。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政策、也是趋势。不论是政策面的影响,还是银行本身,肯定会最大程度让利,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金融机构:

  越是波动下,越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表现出的疑惑和态度,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判断。

  据介绍,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以来,今年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两轮比较明显的波动。一次是今年年初,但是由于幅度和涉及的面并不大,因此引发的市场关注不多;一次便是本月初到现在。江苏多家法人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越是波动下,本土金融机构越是要提升服务能力,赢得客户信任,赢得区域市场,展现韧劲、展现担当。

  记者获悉,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净值管理时代”后,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下降。在这一情况下,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在产品策略上也逐渐进行了调整——加大对同业存单、银行存款等配置力度,减少对债券、权益资产的配置。

  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中金公司给出意见,认为这样的政策导向下,通过对市场更好的流动性呵护,可以有效缓解理财零售客户非理性情绪的持续发酵,同时也坚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心和不断提升专业服务的能力。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胡春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炜冈科技 001256 13.64
  • 11-21 昆船智能 301311 13.88
  • 11-21 东星医疗 301290 44.09
  • 11-21 倍益康 870199 31.8
  • 11-21 格利尔 831641 9.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