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熊谷家庭农场创始人张玉波:守护大熊猫的小蜜蜂

猫熊谷家庭农场创始人张玉波:守护大熊猫的小蜜蜂
2020年07月21日 14:18 新浪财经综合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 CC讲坛第37期(人民网慕课“CC学院”第3期)现场演讲于2020年7月11日在北京以网络直播形式举行。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猫熊谷家庭农场创始人张玉波出席并以《守护大熊猫的小蜜蜂》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张玉波,我现在是一个养蜂人,我养蜂的地方在四川省绵阳市的平武县,这里也是我曾经做博士论文的地方。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一个做大熊猫栖息地研究的人,为什么跑去养蜂呢?因为我相信用小蜜蜂可以保护大熊猫,根据我们最新的一次大熊猫调查,中国一共有1800多只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四川、陕西,还有甘肃的49个县里。在这49个县里,平武县的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达到了300多只,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但是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却并不富裕,长期以来平武县也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和很多其他地方一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在很多时候都存在着矛盾。

  在我养蜂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小山村,当地人称寡妇村,为什么叫寡妇村?在90年代的时候,这个村里的很多人都参与了偷猎大熊猫的活动,在一次严打过程中,村里的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被抓进去了,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输的一个案例。

  我们能不能在平武县找到一条既能够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又能够保护好大熊猫的一条道路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养蜂。

  平武县的养蜂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80%,在大森林中有很多的蜜源植物,而这些蜜源植物当中又有很多是药用植物,所以当地的蜂蜜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中药味,从2016年开始,平武县委县政府也把养蜂业作为扶贫攻坚中的支柱产业来抓,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就像很多其他产业一样,养蜂业在平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8年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是我做博士论文时候常驻的小山村里的村支书,他跟我讲:我们村里的蜂群减少了80-90%,就让我帮着想想办法。我当时就查了很多资料,也买了很多资料给他寄了过去,但是没过几天村支书又给我打电话了,他说:小张,你别给我们寄这些东西了。我说:为啥?他说:我们这没人能看得懂。

  我想这可怎么办啊?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对养蜂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而且我发现小蜜蜂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动物。我就想要不然我来试一试,但是把北京的工作辞掉,到山里面去做一个养蜂人,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所以在做最后的决定之前,我回到了我的研究生毕业的母校——北京林业大学,找到了我们的老书记,跟他聊了聊我的想法,他听完了以后就对我说:小张,你去吧,北京不缺你一个博士,但是山里不一样。于是我就把北京的工作辞掉,跑到山里面去做了一个养蜂人。

  当地人养蜂很有意思,他们把一段木头从中间剖开,里面挖空,模仿成一个树洞的样子,然后放到山里面,野生的蜜蜂就会飞到蜂巢里面开始筑巢,农民再把蜂巢搬回到自家的房前屋后。在秋天取蜜的时候,他们会把蜂巢一块一块地割下来,然后压榨过滤。蜂蜜的质量虽然非常好,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在取蜜的时候会伤害到很多蜜蜂的幼虫。打个比方,房东向房客收取租金天经地义,但是你收租就收租,你把人家的孩子给弄死,这就不讲道理了,对不对?

  有没有一种方法在取蜜的时候不伤害到蜜蜂的幼虫呢?当然是有的,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在一本明朝的古籍里面,就看到有一种蜂箱叫做格子蜂箱,这种蜂箱他在取蜜的时候就不会伤害到蜜蜂的幼虫。我们都知道蜜蜂筑巢的时候,它是从上往下筑的,这个巢从上往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最上面是蜜区,就是蜜蜂储存蜂蜜的地方,中间是粉区,是蜜蜂储存花粉的地方,最下面是子区,是蜂王产卵、蜂群哺育幼虫的地方。这种格子蜂箱在取蜜的时候,只会取到最上面的蜜区,中间的粉区和最下面的子区是碰不到的。

  从理论上说这种蜂箱非常符合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但是当我把蜂箱做出来以后,当地老百姓看到以后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说:你这蜂箱太小了吧,有的人说:我们这儿的蜜蜂住惯了我们的这种蜂箱,可能住不惯你这种。 一开始我还跟老百姓解释几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蜜蜂的分蜂,我决定还是用事实来说话。

  分蜂是怎么回事?在春天,老蜂王会带领一部分工峰飞出蜂巢,到外面去另外寻找一个新的家园,老的蜂巢就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这部分工蜂了。那飞出来的这一部分蜜蜂,它们会在蜂巢周围选择一棵大树,然后在底下结成一个团,这群蜜蜂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寻找到它们的新家,如果遇到一场大雨,它们还没有寻找到新家的话,那么这群蜜蜂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那这群蜜蜂是如何寻找到新家的呢?它们会派出一些侦查蜂飞到四面八方去,如果有一个侦察蜂找到一个新家以后,它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把蜂巢看一遍,自己做一个评估,然后飞回到分蜂团上去,它会以舞蹈的形式把蜂巢的位置信息告诉给其他的民众。

  如果蜂巢条件非常好的话,蜜蜂跳舞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兴奋,那么这种兴奋的舞蹈就会吸引更多的蜜蜂来看它跳舞。这些观众们看完跳舞以后,它们会干什么?它们也会飞到新蜂巢去自己去看一眼,看看这个家伙说的到底对不对?它们看完以后发现说果然就像它说的一样,蜂巢确实条件非常好,那么它们飞回来以后也会非常兴奋的跳舞,反复这样几次以后,整个蜂群就会形成一个共识,大家就会一起飞到新蜂巢里面去。所以说一个蜂巢好不好?是谁说了算?是住在这里面的蜜蜂说了算。 那么同样一项技术好不好?是谁说了算?是使用这项技术的农民说了算。所以我就想莫不如在取蜜的时候,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事实再来说话。

  当然了,从一开始养蜂到最后的取蜜中间有半年的时间,这中间也出现了很多的故事。我首先是遇到了倒春寒,本来前一天还是风和日丽,但是突然来了一场寒潮,气温一下子就从20℃降到了10℃,而且还伴随着阴雨的天气。大家知道在阴雨天的时候,蜜蜂是不会出巢工作的,它们会留在蜂巢里面吃蜂巢里存储的蜂蜜。当这些蜂蜜吃完了以后,这些蜜蜂就会受冻挨了。

  有一天我在蜂园里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蜂箱的门口没有蜜蜂进出了,我就觉得不对劲了,然后我打开了一个蜂巢的观察窗,发现里面的蜜蜂都挤在一起,很多蜜蜂已经饿得动不了了。我心想:坏了,这肯定是蜂蜜吃完了,这些蜜蜂正在忍饥挨饿,。我马上就拿了一罐蜂蜜来喂这群蜜蜂,能动的蜜蜂马上就从蜂团上爬下来,来吃这些蜂蜜,当它们吃饱了以后,大家知道它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吗?它们爬回到蜂团之上,把蜂蜜喂给那些不能动弹的同伴们。

  到了第二天太阳也出来了,气温也回升了,我看到所有的蜂群都恢复了正常,我不知道小蜜蜂会不会感谢人类,但当我看到它们正常工作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奖励。

  春天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但是蜜蜂的天敌们也开始活跃了。我经常会在蜂源里看到,有马蜂飞到蜂巢里面捉蜜蜂。那天我就看到有一只马蜂飞到蜂巢门口,它背对着蜂门捕捉回巢的这些蜜蜂,因为回巢的蜜蜂身体里装满了花蜜和花粉,它们飞行的时候就比较笨拙,没有那么敏捷了。但是这只马蜂也有可能是个新手,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抓到蜜蜂,它就想钻到蜂巢里面去大吃一顿。如果马蜂一旦钻到蜂巢里以后,蜂王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蜂王一旦出现问题,这群蜜蜂也会出现问题,蜜蜂会竭尽全力地防止马蜂钻到蜂巢里面。就在这只马蜂在蜂巢门口转悠的时候,蜂门口的守卫蜂就从五六只一下子增加到了三四十只,当这只马蜂爬到了蜂门口准备钻进去的时候,守卫蜂中的一只蜜蜂就直直的朝这只马蜂扑了过去,然后马蜂马上就把这只蜜蜂给紧紧地咬住了。

  当这只马蜂的所有注意力都在这一只蜜蜂身上的时候,其他的守卫蜂一拥而上,就把这只马蜂紧紧地围在了中间,并且在不停地振动着身体。马蜂的最高耐受温度是46℃,蜜蜂的最高耐受温度是47℃,蜜蜂通过振动自己的身体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蜂团的温度上升到了47℃,就活活的把围在中间的这只马蜂给热死了或者叫烤死了。所以说即使面对貌似强大的敌人,只要找对方法,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够对付它。

  有的朋友会说,既然马蜂这么讨厌,你为什么不找到蜂巢,把马蜂的巢给它一窝端了不就完了吗?从技术上看是完全可行的,但是我并不主张这么做,为什么呢?因为马蜂除了吃蜜蜂之外,它还会吃森林中的很多其他的害虫,比如说蜡螟,蜡螟会在花朵上产卵,蜜蜂在采花的时候就会把卵带回到蜂巢里,卵孵化成幼虫以后会在蜜蜂的巢里面钻洞,蜜蜂的幼虫就没法孵化,孵化失败的幼虫会在巢里面烂掉臭掉,最后整群蜜蜂就会把蜂巢抛弃掉,就飞逃了,马蜂就会吃掉很多的蜡螟,马蜂就好比是草原上的狼一样,很多时候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养的羊,就把狼赶尽杀绝。最后发现草原上的鼠兔泛滥成灾了,鼠兔会在草原上打洞,草场退化,最后也养不好了。其实马峰来了以后,养蜂人帮着蜜蜂把马蜂赶走就行了,但是在这片大山里头还有一种动物,人类跟蜜蜂都是赶不走的,这就是黑熊。

  每年老百姓养的蜜蜂都会被黑熊吃掉很多。 以前老百姓为了防狗熊会在蜂场的周边下一些套子或者夹子,但是最近这几年不敢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狗熊也是国家保护动物,也不能随便伤害,怎么办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狗熊吃蜂蜜,狗熊是怎么吃蜂蜜的?它们到了蜂厂以后,会把一个蜂箱的上半部分用前两个前爪端起来,然后走到50米或者100米开外的地方,再用两个爪子把蜂巢一块一块的给挖下来,然后吃掉,吃完了以后它会返回到蜂厂,然后再搬下一个。这就非常像人吃自助餐,取餐的地方和吃饭的地儿不在一块,但是狗熊跟人类的区别是狗熊不会浪费,它吃完了以后它不会拿其他的蜂巢,吃饱了就走了。

  我们在想狗熊吃蜂蜜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自然教育的素材,如果能够拍下来的话,肯定有很多人愿意看。而且狗熊吃蜂蜜是在什么时候?是在春天,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狗熊尤其是母狗熊,哺育崽需要分泌很多的奶水,这个时候山里面又没有什么可吃的,营养丰富的蜂蜜就成为它们每天寻找的对象了。在未来我们想发起一个让熊妈妈吃饱饭的活动,我们会在山里面放一些蜂箱,就让狗熊过来吃,当它们吃饱了以后就不会去祸害农民的蜂箱了。

  在养蜂中,需要我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被蜂蛰,一个老师傅曾经对我说:这一关你要过去,你可以有意识地让蜜蜂多蛰几下。我平时有的时候就不带什么防护用品直接去蜂场里面。

  但是有一次阴天,我在管理蜂箱的时候,把蜂箱一打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左胳膊就被蜜蜂蛰了二十多下。因为阴天下雨的时候,刚才讲了蜜蜂不会出去工作,它们的情绪会非常的暴躁。我想在家里呆了久了,大家的情绪都会暴躁一些。 那么有一只蜜蜂蛰完以后,它会释放出信息素,其他的蜜蜂会捕捉到这种信息素,然后蜂拥而至过来。所以说那天我就被蛰了二十多下以后人就休克了,直接被送到了医院。以后大家如果有机会近距离跟蜜蜂接触的话,还是做好防护。

  终于到了取蜜的季节,取蜜的时候十里八乡的农户都到了我的蜂场里,来看我的格子蜂箱到底怎么样,最后的结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格子蜂箱无论是它的产量还是质量都非常让人满意,但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还不是格子蜂箱的蜂蜜产了多少,而是跟我在一起工作的一个农民大哥,他能够非常熟练地向其他农民讲:蜂箱如何使用,当地的政府现在也做了很多的蜂箱,免费的交给当地的村民,让大家用这种技术来发展养蜂业。现在这片大森林已经变成了老百姓的蜜库和钱库,当地村民他们也成立了一个志愿巡护队,如果现在有人敢在山里面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老百姓这一关都很难过去。

  2019年平武县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而且很多以前没有大熊猫的地方又重新出现了大熊猫。我的本科母校是河北农业大学,有一位老师叫李保国,他经常给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今天在这里我仍然想对他说:李老师我做到了,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0CC讲坛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2 盟升电子 688311 41.58
  • 07-22 甘源食品 002991 38.76
  • 07-21 国联证券 601456 4.25
  • 07-21 起帆电缆 605222 18.43
  • 07-21 法狮龙 605318 13.0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