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李彤:中国将稳步复苏,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

中银国际李彤:中国将稳步复苏,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
2020年07月13日 14:04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由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主办的“CDF TALK”于7月9日在线举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总裁李彤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彤: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们好!首先,我想衷心地感谢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感谢CDF Talk 在这个特殊时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交流和分享机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研讨活动之一,为中国和世界沟通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很遗憾,今天我只能在中银国际的总部——香港中银大厦,以视频的方式与大家进行远程交流。

  中银国际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投资银行,成立四十一年来,中银国际通过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建立起以“全功能、全球化”为特色的跨境多元化投资银行服务平台。

  作为海外的综合实力领先的中国投行,中银国际一直将社会责任作为公司使命的重要组成。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建立了全球抗疫工作组,以员工生命健康为重,制定居家办公和远程服务措施,组织在内地、在香港、在东南亚、在欧洲、在美国的全球分支机构们携手抗击疫情,就在此时此刻,我们在伦敦和纽约分支的同事们依然处在居家隔离之中。值得欣慰的是,中银国际全球50家子公司截至目前没有一个员工确诊感染。

  我们以为国内、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提供金融支持为己任。我们一方面排除困难、多方筹措,向多个疫情严重地区捐献抗疫物资,主动担起领先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业务专长,助力企业度过财务困境。

  我们协助了中银澳门发行中小企专项(疫情防控)社会责任债券这也是境外市场创新发行的首笔抗疫主题债券,募资所得将作为澳门中小企业抗疫的专项贷款。

  航空业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近期香港最大航空集团——国泰航空启动资产重组计划,中银国际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的投资银行,为国泰航空提供金融助力,确保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2020年的开局极不平凡,新冠疫情下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经历了巨大的挑战和变化。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并对全球经济社会运行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接下来,我想结合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谈一下我在疫情期间的感触和思考。

  第一方面就是疫情催化数字经济加速应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的第一个感触是,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维持商业社会活动的基本运转提供了重要助力。

  金融业务也是如此,在疫情严重时期大量金融业务开展都有赖于线上平台。很多业务开展需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疫情防控期间确实是受到了比较大影响,比如我们有一些异地的尽职调查、访谈、与客户的投资人会议,都受到了一定影响,而且由于居家隔离,有些部门实际到岗员工人数减少,怎么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继续向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中银国际坚持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业务,以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在疫情前就积累了大量金融科技应用经验,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

  我们在实际业务中很早就启用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应用项目。截至2019年底,中银国际已投产应用24个机器人处理54个业务流程,有效地提升了运营质量和效率,也降低了人力和运营成本。在疫情期间,这24个机器人对缓解实际到岗人数不足的缺陷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们能够持续地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去年就推出了证券交易“超级平台”应用系统,为网上客户持续提供行情、交易、资讯、社交等优质基础功能服务,并逐步加入智能类、营销类功能,实现了“产品+服务+社交”一体化的新型科技金融服务,大幅地提升了客户体验和交易效率,吸引新生代客群,使客户能够足不出户的就享受到各项金融投资服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经济活动加快复苏。中银国际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加速恢复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来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的成功发行中,中银国际也很荣幸参与其中。

  疫情对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可能比疫情本身更加持久,疫情直接培养了用户的线上工作消费习惯,疫情期间电子购物、线上会议、线上教育、线上医疗和线上娱乐等软件下载量和用户活跃度明显上升,成为了数字经济未来,进一步普及与应用的“催化剂”。相信以此为契机,后疫情时代数字化经济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经历了这次疫情考验,领先金融机构也一定会更加坚定地将科技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通过新技术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方面,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展现了强大的韧性,政策应对更强调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我的第二个感触就是中国在本次疫情中反应迅速,疫后经济社会活动复苏速度较快,表现出了强大的资源调度能力和经济增长韧性。  

  中国经济得以较快重启的首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疫情控制迅速、效果明显。疫情在局部地区暴发后,中国迅速启动了隔离措施,加大检测力度,快速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以疫情控制为基础,中国才能较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

  在复工复产中,中国率先启动并优先保证了医疗卫生等抗疫物资的生产供应,这也为后续全球抗疫提供了关键物资保障。

  虽然在疫情之初,中国停工停产导致部分海外制造业企业生产零件供应受阻,但中国生产活动恢复较快。中国强大的资源协同能力、全品类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庞大的生产能力在外部冲击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产业链的稳定运转提供保护,也助力全球在抗疫停工期间继续保持正常生活供应。

  本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明显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在疫情暴发后,全球主要国家都实施大规模的货币财政支持,部分国家宽松规模甚至超过了2008年。疫情冲击下中国货币财政政策也较以往更加积极,但中国并没有重启和2008年类似的大刺激,应对政策留有余地,实事求是地坦承经济压力,不再设立全年增长目标,突出保持就业民生的稳定,更强调提高政策效率将资源投入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例如抗疫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被迫失业的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冲击严重的生活性服务业等。

  本次疫情中,中国经济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宏观经济政策立足经济平稳运行的底线需求,同时也为应对未来风险挑战保留了政策空间。

  相信未来,中国经济将实现稳步复苏,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器、增长的发动机。

  第三个方面,美联储引领大规模货币宽松支撑全球金融市场反弹,但也助推全球债务水平,对经济的长远影响仍需观察。我的第三个感触是,庆幸全球金融市场在货币宽松政策支持下没有爆发危机,加重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但我认为,对于宽松政策的长期影响,我们仍需继续观察。

  疫情3月在全球主要国家蔓延开后,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部分风险指标一度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距离金融危机的爆发只有一步之遥,引发市场的广泛担心。

  直面世界经济的衰退前景和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全球几十个央行同步降息,很多央行把政策利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美联储甚至启动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并动用花样繁多的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购买信用债券并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3个月内总资产扩张了3万亿美元。

  在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全球股票市场虽然实现了短期反弹,但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衰退之中,就业问题严峻,疫情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长期来看,美联储引领的新一轮货币宽松对宏观债务风险和居民贫富差距又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在未来能否成功平稳退出?我们仍需要密切观察,谨慎防范潜在风险。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人民福祉作为最重要的使命与担当。总体上看,疫情冲击使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虽然避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但后疫情时代的经济重建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后疫情时代,全球贫富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导致民粹主义进一步泛滥。疫情前,部分国家就已经面临较大的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结构分化严重。疫情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冲击不同,大量中小企业和低技能、低收入群体在疫情中受影响最大。但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在流动性支持下迅速反弹,高收入群体持有的金融资产更多,相应也受益更大。

  后疫情时代,部分国家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加剧社会分化和矛盾,激化民粹主义势力,增加经济政治社会的不稳定性。

  第二个挑战是后疫情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可能进一步上升,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受阻。本次疫情暴露了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全球产业链网络在外部冲击下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后疫情时代,部分国家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可能会把医疗卫生等关键战略物资转移回国内生产,全球产业链布局可能会向所在区域收缩,以降低产业链过长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部分关键战略物资的回撤虽然只是全球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全局的发展趋势,但却可能给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政策实施的新借口,疫情可能会放大全球化长期进程中的短期波折。

  第三个挑战是疫情冲击和数字经济的广泛应用使部分商业模式发生永久性变革。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关闭线下门店,就业压力上升。疫情对企业现金流和家庭收入造成损失,这意味着疫情期间被抑制的需求,疫情过后不能全部回补,部分关闭门店也可能不会重启,企业可能会更多地转向线上经营,以配合新的用户习惯。

  商业模式的变更也意味着新的线上就业岗位虽然会被创造,但还有很多旧的工作岗位可能会永久性消失,结构性失业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

  但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短期内逆全球化的浪潮难以平息,但还有很多国家在积极地推进结构性改革,捍卫全球自由贸易,坚持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

  中国也正在积极加大改革开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主动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为捍卫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力量。

  过去一年中国加快扩大开放,特别是我现在身处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相隔不远的海南,很多开放政策在这里先试先行,争取形成先进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表现了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的初心与决心。

  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对全球产业资本构成重要吸引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中银国际在去年就编制了“中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旨在使境内外投资者更快地捕捉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助力中国金融市场加快国际化步伐。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区域经贸合作和多边经贸规则也在积极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仍在纵深推进中,将进一步加深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当前亚洲地区区域经贸合作也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中国、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等15个亚太经济体已经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预计将在今年正式签署协议。

  未来如果能够以RCEP伙伴关系为依托,加快构建区域自由贸易网络,将成为一个有效抗击逆全球化趋势的措施,并有望推动亚洲区域形成极具吸引力的世界经济增长极。

  面对全新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公共卫生环境,中银国际将在深耕香港和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同时,继续推进全球化服务和战略布局。

  就在几个月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沙特完成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IPO项目,也就是沙特阿美的上市,在这个项目的全球公开竞标中,中银国际作为唯一一家中标的中国的投资银行,参与了这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里程碑项目。

  中银国际将继续服务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希望全球人民早日抗疫成功,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彤女士,李总的大视野、大格局、务实和谨慎乐观的精彩发言。

  祝贺中银国际在这次疫情当中无一位员工确诊感染,这确实说明了你们国际化管理的标杆和示范,以人为本,保证了复工复产,以及疫情期间数字技术的大幅度应用,接下来,进入我们的问答环节,李总,第一个问题,中银国际希望打造全球投行业务的 生态系统,在现在去全球化兴起的大背景下,您对全球化怎么看?

  李彤:全球化从我个人的理解,在历史长河中,经济体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形成的各自的比较优势,利用这个比较优势进行一个全球的分工和协作。

  所以,全球化已经是由来已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应该讲是迅猛发展,所以对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上来说,全球化本身就是人类进步文明的重要成果,本质的意思就是全球有限的资源在全球化的基础上进行最优化的配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它就是历史的大潮流、大趋势,势不可挡。

  现在确实面临着逆风,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有逆全球化的思潮。

  主持人:我注意到飞机往往是逆风而上,非常平稳的行稳致远。

  李彤:您说的太对了,恰恰现在是有逆风,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是短期的波折,长期来看应该讲还是必然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趋势下,我们要做的,既要应对好眼前,做好形势的预判,做好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管理。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主持人:我打断一下您,其实这是比较大的话题和比较小的话题,所谓的逆全球化有一种说法是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再格式化,就是G7或者发达国家根据他们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重新布局、重新修改游戏规则,那么中国也面临如何应变,如何适应这样的布局。

  接下来一个小问题比较具体,李总,像中银国际这样的企业,应该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去助力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龙头,同时也为世界的产业供应链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知道您是怎么看的?

  李彤:从企业来说,您讲的是微观的层面我们能够做好什么,从我们服务的企业来说,我们建议, 首先克服现在的困难,对逆全球化可能对我们的生产所产生的影响,要进行足够的估计和研判,而且要做好我们的风险管理,做好我们的预案。

  比如说在财务方面的安排,要尽可能的降低杠杆率。生产方式在经营的布局来说,也要做好最有弹性、最有韧性的合理化的安排,尽可能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作为金融企业我们是服务这些企业的,帮助他们做好这些安排、做好这些准备,提高他们抗疫的体能,那么从长远来看,企业也不能仅仅看眼前,也要着眼于长远,因为全球化毕竟是螺旋上升的趋势,短期之内会有波折和反复,这个很正常。

  但是长期的方向是改变不了的,这个趋势是必然的,所以我们也建议无论是企业也好还是我们自身也好,既要解决眼前可能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还要着眼于长远,进行长远的布局和准备所以这才能从长远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

  主持人:李总,毋庸置疑,中国以事实非常响亮的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对新冠疫情抗击的初步胜利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信号。中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取得了阶段性重大的胜利,当然我们还继续面临着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形势,包括首都北京也出现了第二轮的疫情爆发。

  话虽如此,有很多数据表明,有些国际上的热钱已经蜂拥而至,来到中国避险。我们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我们只有开放更大的资本市场,更加深入的改革,才能帮助我们、帮助世界渡过难关,您觉得开放资本市场对于中银国际来讲会不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李彤: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方向,我们用一个比较通俗一点的话, 我们认为是中银国际的利好。因为中银国际我们两大特点:全功能和全球化,我们进行全球化布局时,我们已经早在这个世纪初对内地市场进行了布局。

  实际上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跨境的、多平台的、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建立起了这么一个模式。所以金融开放应该对我们来说只有利没有弊,这些年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最开始就QDII、QFII,再后来有沪港通、深港通,再后来债券通、基金通,未来会有更多的“通”,而且我们进一步开放,实际这些“通”都是给我们开放做了前期的铺垫。未来我们开放应该讲是世界跟中国更加连通。

  还有刚才有个观点,中国有这么庞大的市场,中国又有这么完整的全门类的工业体系,而且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在世界上来说, 算是提供了成功的样板,这几个都必然证明了我们这个市场对国际的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开放是更加有利于国际的资本进入到中国我们这个大的市场来,本身这是互利共盈的,使我们资本市场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的情况下,实际我们也使国际的投资者分享了中国的经济成长,这个一定是利好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海南和大湾区都让世界一亮。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自贸区负面清单开始时,一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观察员们提出了他们的一些忧虑,请李总很简洁的为那些抱有忧虑的海外观察家们提供您的回答。

  李彤:我最简单的一句话,谁现在忧虑谁将来就后悔。

  主持人:感谢李总给我们非常简洁,很有高度、很有格局的回答,感谢中国优秀的企业家群体临危不惧、逆势上扬的这样一种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还要贵,非常感谢李总,也感谢各位CDF  TALK的网友和观众,我们下次见。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新冠肺炎
相关专题: CDF Talk 2020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2 盟升电子 688311 41.58
  • 07-22 甘源食品 002991 38.76
  • 07-21 起帆电缆 605222 18.43
  • 07-21 法狮龙 605318 13.09
  • 07-21 国联证券 601456 4.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