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经济复苏和数字金融监管 《IFF 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聚焦全球经济复苏和数字金融监管 《IFF 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2年12月02日 19:49 21世纪经济报道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聚焦全球经济复苏和数字金融监管 《IFF 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以“世界大变局:共生与重构”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于12月2日至4日在广州以线上方式举行。年会开幕首日,《IFF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IFF2022 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全球经济展望,对 2023 年全球经济前景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了全球面临的主要经济风险,并提出兼具广泛性和实用性的政策建议。第二部分为全球数字金融发展报告,针对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的数字金融的内涵与发展、机遇与挑战、风险与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携手抗击通胀

  《报告》预测,2023 年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疲软。发达国家为控制通胀而采取的货币紧缩将进一步削弱其增长动力,而全球金融状况的收紧将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复苏步伐。在此背景下,目前市场的共识是 2023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 2.8%,发达经济体增长 1.2%,发展中国家增长 3.9%。

  《报告》提到,目前的市场共识是全球通胀将在今年达到顶峰,并在 2024 年或 2025 年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是,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其在 2023 年及以后继续保持高位。一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央行有可能过度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导致滞胀,即经济衰退和通胀上升并存。二是它们可能收紧不够,从而无法遏制国内需求和价格上涨,导致通胀预期脱锚,并且由于主要发达国家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而引发工资价格螺旋上升。三是地缘政治冲突可能会继续对全球能源和食品供给和价格造成冲击,疫情的反复也可能导致更持续的供应侧瓶颈,两者可能会使通胀压力更加持久。四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推出的去全球化政策,例如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将生产转移到本国,以及受这些政策影响国家采取的对等反制措施,都具有通胀效应。如果这些政策继续或者加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为了控制通胀可能需要收紧更多,或者全球通胀可能不会很快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报告》建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各国央行必须小心行事——它们必须确保货币紧缩不会过度而导致硬着陆,也不会过少而导致通胀失控。为了避免市场对政策变化产生过激反应,各国应谨慎传达政策信息。

  《报告》呼吁,鉴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一体化,政策制定者,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决策者,不仅要考虑政策调整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对其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应继续加强其经济的基本面,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并在必要时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行处置,包括实施临时资本管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携手抗击通胀,实现全球经济软着陆。

  数字金融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报告》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不足是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金融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拉丁美洲、东南亚等),由于金融排斥问题的存在,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传统金融难以满足中小经济主体(如家庭、小微企业等)的资金需求,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数字金融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纷纷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促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同时,新兴的金融业态也发挥着区别于传统金融的独特优势,从传统金融不易触及的渠道助力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报告》主要从居民、企业、产业三个层面阐述了数字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

  从居民层面来看,数字金融通过新型的融资、支付、投资模式,在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提升支付便利、降低预防性储蓄、提高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增长。

  从企业层面来看,数字金融背景下,新型的融资模式(众筹、数字银行等)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改善,进而推动了融资成本的降低以及融资效率的提升,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产业层面来看,数字金融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建立产融生态圈,改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环境;对外显著提升了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的效率,并降低了相关交易成本,从而缓解了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问题,助力产业结构转型。

  此外,数字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当然,数字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近年来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了支持数字金融发展的政策,包括监管沙盒实践、数字金融技术设施建设等。

  数字金融监管应当平衡数据价值释放和隐私保护

  《报告》指出,构造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是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也是确保数字金融健康、稳步发展的必然举措,这不仅需要正确认识监管在金融领域中的必要性,更要清楚数字金融监管的特殊性。

  一方面,数字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因此数字金融监管的目标主要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以及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日趋深入,金融创新趋势不断加快,新的业务模式及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在技术手段和各类场景深度结合后,数字金融本身的运行规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监管维度和业务特征与传统金融业存在一定的差别。

  首先,在数字金融背景下,金融业的数据搜集能力空前提高,数据体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已成为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的挑战。目前,各国数据监管均以维护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但逻辑有所差别。如,欧盟数据监管模式以权利逻辑为基础,通过建立全面、统一的法律,保护以隐私权为主的人权,而美国从产业利益出发,对个人数据持积极利用的态度,数据保护的法律规定较为宽松,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行业自律为主要手段。

  诚然,数据安全、数据隐私对个人安全、行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各国监管当局应加强数据的治理和监管,但同时数据行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需要利用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发展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推动国家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因此,如何处理好创新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数据价值释放和数据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能力与活力,是决定未来数字金融产业能否健康、快速、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

  其次,固有的监管方式、监管模式已经无法应对趋于场景化、网络化以及快速迭代的数字金融发展,监管机构能否紧跟数字金融市场的行业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根本在于监管方式的创新。数字金融的基础是新型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之对应的金融监管也必须由传统的主要依靠人力的监管转化为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型监管。在监管科技的发展中,各国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收集、数据共享能力。

  此外,近年来大型平台科技公司的迅速崛起,在直接或间接参与金融市场过程中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素,给各国监管当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通过垄断地位开展不正当竞争、威胁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以及挑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力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型平台科技公司的治理和监管,其中坚持持牌经营原则、坚持按风险实质监管、强化基于算法的行为监管等应是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

  数字金融既是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发展阶段,也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延续。它为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让各国、各阶层都能共享普惠金融的成果。从全球视角看,数字普惠金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全球包容性发展方向一致。目前世界范围内,贫困普遍存在,部分人群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贫富差距严重。《报告》呼吁,全球各国应把握信息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加快和规范数字金融发展,使数字普惠金融将发挥更大力量,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多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蒙

数字金融 报告 通胀 全球经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丰安股份 870508 10
  • 12-05 国航远洋 833171 5.2
  • 12-05 丰立智能 301368 22.33
  • 12-02 康比特 833429 8
  • 12-02 汉维科技 836957 6.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