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观察|贝壳找房被游街示众与开发商的弱鸡吐槽

楼市观察|贝壳找房被游街示众与开发商的弱鸡吐槽
2019年11月22日 10:5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新浪财经联合黑猫投诉、微博航空,开启航空公司“金凤奖”评选,快来选出为你提供全方位、专业、安全服务的航空公司吧。【我要投票

  一勺言|十八条重建三观的渠道观

  原创: 杰总 一勺言

  两天来,渠道话题很热,再次证明,不谈专业的情绪贩卖,是多么地深入人心。

  正在读文章的你,或许便是其中之一。

  很多网络围观者,朋友圈里经常以理性、专业、知性自诩,其实,一个转发,一个点赞,一句短评,你的思维底盘便原形毕露。

  我也谈谈渠道。

  大概六年前,我们创造了‘鸦片’概念来称呼在苏州楼市火爆一时的电商乱像,深入人心,如今,同一概念在‘渠道’身上翻身上马。

  舆论哗然,民意汹涌,直杀的渠道里的好人人仰马翻,而渠道里的坏人,正忙着截客杀客,懒得理你。

  朋友们,千万要记得,我们是处在一个剧情‘极易反转’的5G年代,从概率上看,没头脑、声音大、滥用正义的评论者反而最易翻车。

  进入焦虑模式的地产世界不应该‘分贝为王’,它必须臣服在常识、事实与理性之下。

  一共18条看法,冲击你的三观。

  1,渠道的本质是什么?效果付费。

  翻译过来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个做法存在了几千年,今天,你告诉我,它从价值观到操作系统都是错的?

  可能性不太大。

  2,渠道无错,那谁之错?

  我们如果把一个房产交易行为拆分,会发现六个角色:开发商,渠道A,渠道B,客户,开发商里的案场职员,广告与代理商。

  六个角色里,任何一个角色都可能是‘效果付费’游戏规则的破坏者,从而对整个游戏生态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最终,成功制造出一个‘渠道之罪’。

  然而现在,除了渠道外,其他五个角色,都成了白莲花。

  3,地产营销处在关键转折点,过去的回不去,新路径尚未清晰。

  但是,确凿无疑的是,提升费效比,更精准获客,云计算客户画像,广告预算从直升机撒钱模式转向口碑与渠道,已经是历史大势。

  此时,谁认真做内容,谁吃到历史红利,所以一勺言、好评与差评不焦虑。营销更是如此,谁距离客户更近、更专业,更诚信,谁吃到历史红利。

  传统媒体、新媒体抨击有用么?有那闲心,消费流量,不如研究研究自己。

  4,渠道永远只是开发商众多解决方案中的选项之一。

  它的神话之所以被建立,有两个原因:

  第一,开发商对销售创新失去了想象力与信心,加上中国开发商天然具有外包基因,于是,它高意愿外包这部分的服务给外界;

  第二,当机会来临时,经纪公司、渠道公司抓住了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趋势,它们更加努力,在这个趋势里,渠道占比越来越高。

  开发商自建直销团队,从性价比到作业效率,今天已经不是最优的经济模型选择。

  5,传统的坐销代理模式,正在历史性退出舞台。尽管代理行业的龙头易居搭建了一个客户即股东的联合防御机制,但是,效果付费才真正是开发商的座上宾。

  为什么?对于今天的地产商来说,销售周转与资金回笼速度提升带来的边际效能,已经远大于滞销楼盘衍生出的资金沉淀成本。

  如果这件事情没有逆转,那么,渠道登堂入室的故事,就没有终点。

  6,在渠道被游街示众时,最受影响的是个子最高的人。这两天贝壳老被抓典型,动辄冠以‘垄断’。

  在中国法律里,垄断的成立,有严格的适用边界与定义,不能凭借主观认知而乱扣帽子。

  7,在中国地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头部企业更愿意同有有组织的渠道公司而不是散兵游勇合作,因为前者犯错的成本更高,开发商的沟通成本更低——这个心理进一步抬升了平台型公司的价值。

  大家都在谈贝壳,说了一堆废话,没有说到点子上。最佳的观察角度,还是应在站在开发商视角。

  在我看来,贝壳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作为工具使用,核心原因是,作为开放性平台,它用一套管理系统赋能,整编了许多经纪品牌,向开发商发出明确的信号:你只需要链接我,就可以链接众多的一线部队——这种吸引力是史无前例的。

  而在众多的有组织平台上,贝壳似乎相对更自律一些——这相当于贝壳向它的开发商小伙伴签发了一张信用担保。

  8,地产渠道大热,喜极而泣的是地产老板。开心的是东西卖出去了,不开心的是交易的佣金有点高。于是,地产老板转身回去,就给营销总监一个耳光。

  这事情新鲜么?屡见不鲜。像渠道这样土的掉渣的传统营销方式,越有效,证明营销总监越无能。

  当然,在地产公司内部,营销总监也是有一个‘委屈鄙视链’的。

  另外,主流渠道公司的佣金标准也就在2%至3%左右,很多营销总监也是阶段性使用。这几年,我还是很少见到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渠道上的项目,说明自暴自弃的人不多。项目佣金费率高到10%,不仅占比极少,而且往往是滞销品征兆。买入须谨慎。

  9,渠道受到严厉指控,一共三个罪名。

  第一个是绑架罪,绑架了开发商,让后者吸毒上瘾,最后,瘾量成倍增长,营销能力退化;

  第二个是强迫交易罪,如果你合作,客户就朝你引流;不合作,客户就跟你说拜拜。权衡利弊之下,不得不合作。

  第三个是销售海洛因罪。介绍个客户,就要收取房屋总价3-10%的佣金,500万的房子,平均15万到50万佣金,如此高的利润率堪比毒品销售。

  绑架罪,强迫交易罪,销售毒品罪,三个罪名,每一个罪都十年以上,令渠道围观人士,大呼刺激,一顿集体大餐,大快朵颐。

  其实,这三个罪名,全是开发商与媒体主观视角下的弱鸡吐槽而已,在商业交易与契约精神里,完全得不到法律支持,不过是廉价的吐槽,胆怯的自怨自艾。

  10,与交易效果越近,越直接,模式越值钱,这个是商业估值定律。渠道的存在,符合规律,只是需要不断进化,以及规则的修正、监督与执行。

  11,地产之外,精准营销已铺天盖地,后知后觉的地产人士,该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与认知观念。渠道营销,也应该迭代自己的商业模式,尽快从低水平试炼进入大师模式(玩塞尔达传说的朋友请点赞),否则,你再有效,也永远一身泥渍。

  12,渠道到底有没有严重问题?当然是有的。谁应该为今天的渠道乱象负责?答案是模式与规则。

  13,现在的渠道模式,基本99%属于1.0模式。核心是,左手建立各种各样的引流平台,下面安装一个巨型漏斗,一层一层筛客,最后把剩下的客户,用话术、回扣、虚假承诺,贩卖给右手签约的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客户与房源错配、虚假承诺、利益争夺、破坏规则等不断发生,构成了今天地产行业渠道之罪的证据。

  14,渠道之罪的核心是,一部分好人为一部分坏人的污名化买单,最后导致整个按效果付费的商业模型被严重妖魔化。

  15,谁是渠道的好人,谁是坏人?区分没有那么难。从经济学上看,谁的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高,谁更有概率是好人。因为它的犯错成本后果严重,所以,它倾向于减少犯错,更有可能是好人。

  16,谁是渠道的坏人?破坏规则的人,把自己的竞争力不是建立在用诚信链接客户,而是建立在偷窃、威胁之上,这种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当作整个行业的罪证。地产渠道的未来,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出清这类破坏规矩的人,无论它来自于渠道,还是来自于开发商。

  17,渠道的存在感,看来将继续存在。只是,每个渠道都应该追问,自己是否德不配位。

  正是因为大量不自律的故事出现,才伤害了这个古老的效果付费途径的合理性。

  18,渠道的底层模式亟需迭代。

  1.0模式,核心是建立巨型漏斗,一遍一遍匹配,人海模式下,每个客户不过是一个电话号码,最大的风险是,客户被引导教唆购买了最不应该买的房子;

  2.0模式,核心是透过专业与客观建立客户信任,客户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用户,帮助他们买到最正确而不是佣金最高的房子,绝不诱导,只要交易行为与你的服务有关就行。

  2.0模式,就是一勺言旗下公号好评与差评正在付诸实施的道路。如果你不甘心被当作电话号码一遍遍拨打,如果你为买房焦虑而精疲力竭,欢迎你扫码关注下面三个人,他们各有擅长,一定会帮助到你。

  1.0很快,容易耗光信任;2.0很慢,未来会获得加速度,势能转为动能,越来越多。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7 江苏北人 688218 --
  • 11-26 卓易信息 688258 --
  • 11-25 硕世生物 688399 46.78
  • 11-22 建龙微纳 688357 43.28
  • 11-22 普元信息 688118 26.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