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点评

天风固收孙彬彬:怎么看MLF利率调整及其影响?
天风固收孙彬彬:怎么看MLF利率调整及其影响?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6日  08:21
“降息+升值” 如何理解央行放大招?四大看点要关注
“降息+升值” 如何理解央行放大招?四大看点要关注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6日  08:13
鹏华评央行MLF降息:或将缓解对于货币政策从紧担忧
鹏华评央行MLF降息:或将缓解对于货币政策从紧担忧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5日  18:03
央行下调MLF利率 专家:本月LPR一年期报价或小幅下行
央行下调MLF利率 专家:本月LPR一年期报价或小幅下行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1月06日  02:18
中信期货:修正而非宽松的开始 股债上行仍需通胀确认
中信期货:修正而非宽松的开始 股债上行仍需通胀确认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7:58
中信固收评MLF降息:未来货币政策空间已打开
中信固收评MLF降息:未来货币政策空间已打开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5日  10:59
东方金诚:MLF操作利率小幅下调 未来仍有下行趋势
东方金诚:MLF操作利率小幅下调 未来仍有下行趋势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3:27
中金评MLF降息:或缓解市场对银行利差及长债利率担忧
中金评MLF降息:或缓解市场对银行利差及长债利率担忧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3:59
招商固收:“降息”了 怎么办?
招商固收:“降息”了 怎么办?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5:48
西南宏观评MLF降息:信号意义重于实质
西南宏观评MLF降息:信号意义重于实质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7:34
国泰君安评MLF降息:缓解猪通胀担忧 稳定市场信心
国泰君安评MLF降息:缓解猪通胀担忧 稳定市场信心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1:05
海通宏观姜超:央行意外“降息” 宽松依然受限
海通宏观姜超:央行意外“降息” 宽松依然受限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1:54
八大机构解读MLF降息:释放两信号 驱动A股新一轮上涨
八大机构解读MLF降息:释放两信号 驱动A股新一轮上涨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5日  11:52
民生评MLF降息: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民生评MLF降息: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5日  11:28
新时代策略樊继拓:MLF降息将驱动A股新一轮上涨
新时代策略樊继拓:MLF降息将驱动A股新一轮上涨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1月05日  11:28

最新新闻

建信基金:MLF利率下调释放积极信号 提升股市活跃度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2日 15:07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LPR报价或继续下移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LPR报价或继续下移

  记者:孟俊莲 见习记者:刘佳  美联储降息后看,市场都在期盼中国央行的行动。 11月5日人民银行公告,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当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已经明确将会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因此开展MLF操作,表明央行逆周期操作的积极性。”此前一天,他曾发表观点称,降息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MLF操作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下半年,将期限延长为6个月,利率为3.35%,为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11月又将其利率下调至3.25%。同时,受国庆假日因素影响,TMLF操作依然未能落地。加上MLF将有4035亿元到期,此次操作表明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态度不变。 MLF利率下调意味着什么 在当前“类滞胀”经济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多重目标,如稳定通胀预期、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 在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并未跟进下调逆回购利率。究其原因,是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比较大,而现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充裕,有宽松的必要。 而在未来的货币政策上,宽松空间已打开,接下来有可能采取量价组合的政策,今年底明年初有可能推出降准,稳定流动性供给。明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MLF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综合来看,央行有三种操作模式:一是“MLF+TMLF”组合操作;二是“MLF续作+利率下调”;三是“MLF续作,利率不变”。在上述三种模式中,更倾向于央行采取模式一,货币政策既保持了定力,又通过结构性安排降低了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还有助于推动11月LPR报价继续下移。 需要关注的是,10月LPR保持稳定,说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很难进一步下降。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央行11月初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下行。 金融市场“喜大普奔” 从宏观政策面看,随着缴税高峰期的消退,以及月末财政支出的启动,市场流动性回归合理充裕。 根据最新房地产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以恒大、碧桂园为代表的大型房企集中降价促销,百强房企整体10月单月业绩规模同比提升达13.7%,环比降幅较去年同期也明显收窄。整个地产销售出现结构型行情,即龙头房企增速较上月回升,小型房企单月增速回落。在投资需求与融资需求良性循环引导下,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边际企稳,四季度对公领域信贷投放并不悲观,而住房按揭贷款投放则可能出现缩量。 从银行层面看,目前利率仍处于下行期,LPR在11-12月份存在下调空间,适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既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客观要求,也有助于维持自身经营效益的稳定。 受MLF降息消息影响,金融市场为之一振。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扩大,10年期国开活跃券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快速下行。国债期货短期拉升,10年期债主力合约涨0.32%。此前债市的扰动因素增加。11月随着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叠加央行择机操作MLF,国债收益率将会逐步回归中枢水平。 股市方面,央行通过MLF操作,释放流动性短期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预期,继续提振市场情绪,释放的中长期资金可以直接降低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利好金融股,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推动市场逐步走强。 货币政策预期出现分化 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决定降息25bp,这是2019年以来美联储的第三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至1.5%-1.75%区间。美联储降息符合市场预期,在美联储降息政策刺激下,全球股市创下20多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随后美国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2.8万,高于市场预期的8.5万人,失业率为3.6%,仍处在50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联储再度降息,但国内猪肉价格为代表的CPI增速仍未见顶,以及CPI持续上行带来的外溢效应,已对市场预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此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受通胀因素压制,难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在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央行将停止TMLF操作。 另一方面,TMLF操作是综合上一季度新增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与新增民企贷款投放情况而定,每季操作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本质上属于结构性政策工具,具有激励效应,目前仍未操作主要因为国庆假期因素影响而顺延,但并不会暂停操作。 可见,美联储3轮降息过后,中国央行将会有更多的货币宽松的空间,甚至不排除采取降息的手段,来维稳经济增长。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四季度中国央行如果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降准或者降息,可能对提振市场对经济的信心有利,经济面也有望在四季度逐步企稳。[详情]

华夏时报 | 2019年11月09日 05:17
新华财经:央行首次调降MLF利率意在何处
新华财经:央行首次调降MLF利率意在何处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社 日前央行低调调降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5个基点。在近期通胀忧虑加重的背景下,此举释放了明显的信号意义:第一,意在进一步拓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第二,意在明确货币政策主线不变,当前最主要任务仍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次调降MLF利率将发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推动融资成本降低、稳定市场政策预期的三大作用。未来应高度关注逆回购利率、LPR可能跟随调整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后续动作。 1、央行调降MLF利率:稳增长,更要稳预期 11月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次操作下降5个基点。 此次调降MLF利率信号意义明显,意味着央行进一步拓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18年以来,央行进行逆周期调节主要依靠多次降准和市场化降成本,降低MLF利率尚属首次。更为重要的是,今年8月央行进行LPR定价机制改革之后,贷款定价基准由传统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而LPR等于MLF操作利率与银行加点之和。MLF操作利率已经可以视为新的政策基准利率,其变动将会对LPR和贷款利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相比于过去的历次调整,当前MLF利率变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都大幅提升。历史数据显示,上一次下调MLF操作利率是在2016年2月19日,不过当时MLF创设不久,影响不大。之后2017-2018年,MLF利率处于上行周期,主要跟随逆回购利率变动,累计调整4次共30个基点,发挥了构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 事实上,自LPR改革之后,MLF操作利率是否变动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是观察央行政策的重要风向标。我们在10月初撰写的《MLF利率预期分歧大 LPR继续下调成共识》的报告中指出,市场对四季度货币政策走向的争议很大,其中争论最激烈的就是MLF操作利率是否下调。支持下调派认为,在海外宽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风险因素叠加影响下,央行将在四季度迎来MLF调降窗口,通过下调MLF利率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反对下调派则认为,经济不存在失速风险,而通胀超预期上升以及政策保持定力将不支持调整MLF利率,其中通胀是主因。 从央行选择调降MLF利率的时点来看,可能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即维持货币政策主线和预期的稳定。在此之前有两个变化值得注意:一是在猪价大涨推动下,通胀预期进一步发酵,市场上出现了货币政策可能边际收紧的声音,而核心通胀和PPI则在低位继续下滑,9月份CPI同比增速和核心CPI差值已拉至1.5个百分点,历史罕见;二是10月LPR报价并未继续下调,反映了银行可能无力继续压降加点幅度,降成本之路有所阻塞。选择此时调降MLF利率,意味着央行认为当前最主要任务仍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非防范猪价驱动的通胀风险,货币政策主线和预期没有发生改变。 2、MLF利率下调带来三方面重要作用 此次MLF利率预计将发挥三个层面的作用: 第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发挥稳增长作用。9月份以来宏观政策整体转向稳增长,降准和财政支出力度增加以及专项债系列政策协调发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MLF利率调降将进一步补充逆周期调节工具,有利于推动货币市场和贷款市场利率水平的降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信贷增长。 第二,推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首先是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降低。11月5日调降MLF利率之后,DR007从2.44%降至2.31%,下降13个基点。其次是银行拆借成本降低。MLF利率下调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若由此带来DR007中枢发生下移,将引发更广泛的银行同业拆借成本降低。最后是打开LPR下调空间,银行大概率在11月20日重启下调LPR报价,至少对等下调5个基点,使降成本之路继续。 第三,稳定市场预期。近期受猪价驱动的通胀预期升温,市场担忧货币政策可能受此影响,甚至出现边际收紧。根据高频通胀监测指标显示,2019年国庆假期之后,猪肉价格开始加速上涨,猪肉平均批发价同比涨幅从80%左右跃升至100%,到11月初同比涨幅达到170%。受通胀预期带动,国债收益率在国庆后也呈上涨态势,10月9日-11月5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6%上升至2.66%,上涨1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0%上升至3.29%,上涨19个基点。此时采取动作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认货币政策基本方向未受到猪价因素干扰。 3、未来关注逆回购利率、LPR等后续动作 调降MLF利率之后,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债市和股市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但此次调降幅度不大,信号意义可能大于实际意义,未来仍需要高度关注货币政策后续动作。 首先需要关注逆回购利率是否跟随调降。根据2017年以来MLF和逆回购利率调整的经验来看,两者均是同幅度、同方向调整,只是时点略有不同,加之DR007今年频繁下穿逆回购利率,其利率走廊下限约束不严格。因此,倾向于认为逆回购利率也将相应调整。若如此,则银行间拆借利率可能发生中枢下移。 其次需要关注11月20日新一轮LPR报价。预计1年期LPR将至少调降5个基点,及时向贷款市场传递政策暖意。此外,银行间拆借成本可能的整体下移,也有望令银行报价时压降加点幅度,从而促成大于5个基点的LPR调降。由于长期贷款市场以房贷为主,在“房住不炒”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调控基调下,5年期LPR的调整将会更加谨慎。 最后需要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央行在货币价格上的放松更进一步,不代表在货币供应量上会同步加大,甚至可能采取相反的对冲操作。一个直接证据就是10月份以来央行减少了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约3500亿元。此外,10月份央行并未开展TMLF操作,今年前三个季度首月进行TMLF操作的惯例被打破。从整体上看,央行仍然维持稳健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根据形势需要适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原有货币政策框架并未实质性改变。 (经济分析师张威)[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08日 10:59
程实:发达经济体内外交困中的转向
程实:发达经济体内外交困中的转向

  要缓解发达经济体面临的外部冲击逆风,寻回集体理性尤为关键。[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8日 10:27
“降息”提振市场 降准年底可期
“降息”提振市场 降准年底可期

  原标题:“降息”提振市场 降准年底可期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本次“降息”并无意外,系央行8月17日宣布LPR挂钩MLF利率以来,货币当局首次采取“新基准利率”的“降息”行动,政策意义突出,显示了宏观部门实施逆周期调节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稳定产出水平以及就业形势的决心。 经济运行逻辑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笔者认为需求弱势主导了企业经营压力的增大,库存周期继续探底,因而构成了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在遇到结构性供给冲击所致的CPI数据“形式通胀”带来的矛盾和扰动时,央行货币政策调节的目标应紧盯产出稳定、真实通胀与就业形势,而不是应对所谓的名义通胀。 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看,房地产开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今年达到了过去10年来的最高,自6月开始明显超越季节性,显示目前房地产投资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格外显著。制造业投资持续弱势,基建受到地方政府投融资矛盾的影响,而地产总体难以避开政策环境的影响,造成工业品价格通缩压力的持续与库存周期的持续弱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显示的需求弱势逻辑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 基于需求的总体弱势,真实通胀所体现的通缩压力不容忽视。一是从中国经济过往历史来看,3%左右的通胀水平只能算近年运行区间的相对高位而非历史上的绝对高位,在需求形势总体较弱且货币增速总体受限于名义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这样的同比水平不应被称作所谓的通胀高位;二是考察非食品、核心CPI与服务业价格水平,再考虑到PPI同比仍在通缩区间,也难言经济正面临一个高通胀的环境;三是历史上国内经济演进所面临的实质高通胀一般是由需求强劲拉动的,体现为PPI与CPI一同大幅上行,同时货币增速也体现为高增长,其背后是高投资、高货币信贷投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所营造的需求强劲拉动型经济增长,而强劲增长的龙头则是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很显然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与此相去甚远。 市场反应正面 考察央行此时“降息”的政策目的,首要的任务是维护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的稳定。本周共有4035亿元MLF到期,央行通过MLF“降息”续作的模式对冲到期的MLF,实现了流动性平稳过渡。从前两次调降LPR利率所采取的点差压缩方式看,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并未变动,而资产端的LPR利率不对称下行,将使银行的利差稳定承受更大压力,进而压缩银行利润空间。若银行妥协利润的概率不大的话,实体经济信贷成本则存在上升可能,这并不符合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的初心。 因此,通过降低MLF,稳定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是央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引导利率水平下行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注意到,在PPI通缩阶段,实体融资利率是被动上升的,货币当局则应该通过政策工具对实际利率进行平抑。 近期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较大,由于债券市场在实体经济中、包括企业与地方政府融资中所处关键地位日益突出,市场利率过快上行同样不符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方针。因此稳定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促进债券市场尽快实现预期平复,度过因前期政策调整以及通胀数据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市场冲击。总体看,债券市场对于央行“降息”行动的反应是较为正面的。 本次“降息”,可能会对11月的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带来一定提振。基于LPR利率每个月的20日发布,从此时到本月LPR利率公布的这段时间,笔者预计市场将形成强烈的LPR利率调降预期。从理性决策角度出发,银行为稳定收益,可能对此期间的信贷投放加大力度,从而对社会融资形成一定提振。 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企业长期贷款出现底部抬升的迹象,但其持续性和幅度有待继续观察。随着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非标融资的回暖受阻,失去了地方债的支撑。预计四季度社融周期上行幅度有限,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正因为如此,逆周期政策按照逻辑不宜降低宽松力度,而应坚定地营造较为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承托经济企稳,利率判断还是应重点关注经济产出这一决定因素,政策的预调微调也应遵从这一因素的决定作用。 对于权益市场而言,“降息”将有助于继续提振市场预期与风险偏好。综合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正在继续磨底,但稳增长促改革的各项举措以及外部因素一定程度的缓解,将有利于市场预期改善与风险偏好提振,经济运行与风险资产价格表现将因此得到一定的正面支撑,风险资产表现修复的进程有望延续。 展望四季度及2020年经济形势,笔者预计PPI同比负增长将在今年四季度探底,但转正仍要观察到2020年年中之后,工业企业利润的收缩趋势也将会在未来3个季度内延续。明年经济增长的定位预计仍在6%左右,以完成既定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宏观政策仍会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基调下着力营造较为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以稳定经济产出与充分就业,LPR利率下调与年底时点的降准行动均应在预期之内。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锋  银河证券宏观研究员 张宸 余逸霖[详情]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11月07日 05:18
海通宏观姜超:央行意外“降息” 宽松依然受限
海通宏观姜超:央行意外“降息” 宽松依然受限

  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央行MLF降息点评(海通宏观债券 姜珮珊、李金柳)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 ——MLF降息点评 (海通宏观债券 姜珮珊、李金柳)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基本持平到期量,中标利率下降5BP,我们的点评是: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 央行意外“降息”,MLF下调5BP。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到期量4035亿元基本持平,中标利率3.25%,较此前小幅下降5BP。 通胀短期上升,稳定利率预期。近期通胀上升以后,市场利率大幅上行。8月底以来猪价大幅上行推升通胀,9月CPI同比触及3.0%,且猪肉涨价趋势大概率延续,市场利率明显上行。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和3年期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较10月初分别上行19BP和26BP,并且由于宽松预期一再落空,市场存在货币被动收紧的担忧。当前经济增长还比较弱,为防止利率上升,央行小幅下调政策利率,有助于稳定利率预期。从成因来看,此次通胀快速上行,并且在10月有望突破3%,但主因其实是猪肉供给受猪瘟冲击,并非总需求过热导致。而三季度GDP实际增速放缓至6.0%、10月中采制造业PMI指数仍在荣枯线下,反映实体经济仍处底部区间,因而当前利率上行不利于经济复苏,此时央行小幅下调MLF利率,有利于缓解货币收紧的担忧,稳定利率预期。 引导LPR下行,宽松依然受限。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利率继续下行。当前LPR报价采取“MLF利率+加点”的形式,10月份的LPR报价未下调,显示市场化降利率受阻,下调MLF利率5BP后,11月LPR报价或将跟随下调,意味着新增的贷款合同利率也将下降。但MLF下调仅5BP,幅度比较有限,意味着货币政策仍是稳健中性的基调。考虑到未来短期内通胀仍有压力,到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可能都处在相对高位,货币宽松依然受限,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也不会很大。 债市超跌反弹,年内谨慎为上。近期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胀预期抬升与宽松预期多次落空,此次央行超预期降息,将带来短期超跌反弹。但我们认为央行降息旨在稳定利率预期,中性基调未变。类似9月降准后债市不涨反跌,目前债市面临的利空因素仍存,如通胀加速上行、中观经济数据改善、风险偏好抬升等。因此,对于债市依然要多一份清醒,等待通胀拐点到来、经济改善“证伪”后的配置机会。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基本持平到期量,中标利率下降5BP,我们的点评是: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 1.央行意外“降息”,MLF下调5BP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到期量4035亿元基本持平,而中标利率为3.25%,较此前小幅下降5BP。 2.  通胀短期上升,稳定利率预期 近期通胀上升以后,市场利率大幅上行。8月底以来猪价大幅上行推升通胀,9月CPI同比触及3.0%,而猪肉分项同比高达69%,且猪肉涨价趋势大概率延续,市场利率明显上行。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和3年期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较10月初分别上行19BP和26BP,并且由于宽松预期一再落空,市场存在货币被动收紧的担忧。 当前经济增长还比较弱,为防止利率上升,央行小幅下调政策利率,有助于稳定利率预期。从成因来看,此次通胀快速上行,并且在10月有望突破3%,但主因其实是猪肉供给受猪瘟冲击,并非总需求过热导致,9月生猪存栏同比降幅扩大至41%,22省市猪肉平均价同比接近80%。而三季度GDP实际增速放缓至6.0%、10月中采制造业PMI指数仍在荣枯线下,反映实体经济仍处底部区间,因而当前利率上行不利于经济复苏,此时央行小幅下调MLF利率,有利于缓解货币收紧的担忧,稳定利率预期。 3.   引导LPR下行,宽松依然受限 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利率继续下行。当前LPR报价采取“MLF利率+加点”的形式,10月份的LPR报价未下调,显示市场化降利率受阻,下调MLF利率5BP后,11月LPR报价或将跟随下调,意味着新增的贷款合同利率也将下降。 但MLF下调仅5BP,幅度比较有限,意味着货币政策仍是稳健中性的基调。考虑到未来短期内通胀仍有压力,到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可能都处在相对高位,货币宽松依然受限,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也不会很大。 4.   债市超跌反弹,年内谨慎为上 9月以来,由于猪价大涨推升通胀预期、市场宽松预期多次落空,叠加贸易摩擦缓和提升风险偏好、明年专项债可能提前发行引发担忧,债市步入调整。9月上旬至11月4日,十年期国债与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8BP和29BP。 此次央行超预期降息,将带来短期超跌反弹。本次降息当日十年国开活跃券190210下行6BP,下行幅度与9月4日-9月6日央行降准时相当(9月4日国常会提出降准、9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 但我们认为央行降息旨在稳定利率预期,中性基调未变。类似9月降准后债市不涨反跌,目前债市面临的利空因素仍存,如通胀加速上行、中观经济数据改善、风险偏好抬升等。 历史上债市调整结束的原因往往来自于此前调整因素的“证伪”,包括通胀再度回落、基本面下行、货币继续宽松,当然也有避险情绪发酵、海外联动等短期利好因素。因此,对于债市依然要多一份清醒,等待通胀拐点到来、经济改善“证伪”后的配置机会。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07日 00:00
江海证券:MLF降息落地后 市场还有哪些变数?
江海证券:MLF降息落地后 市场还有哪些变数?

  来源:屈庆债券论坛 原标题: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江海证券债市日评2019-11-6 主要内容: 一、利率债投资策略:虽然MLF利率超预期下调,但此前债市面临的主导利空因素目前并未出现边际缓和迹象,单纯MLF利率的下调并不足以驱动利率趋势性下行,过去两个交易日的利率回落更有可能是利率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而非上行趋势的拐点,在目前的时点利率逢低获利了结更为稳妥,加仓仍需谨慎。 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周二央行意外下调MLF操作利率,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预期差,带动利率出现大幅下行。然而市场狂欢过后,更多的问题摆在了投资者面前:此次利率的下行是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还是趋势的拐点?市场未来还面临哪些不确定性?此次MLF利率的下调究竟是趋势拐点还是事件冲击?经济企稳预期是否已经证伪?通胀预期是否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贸易协议一旦达成对市场有何影响? 基本面企稳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虽然从历史季节性规律看,由于9月经济数据受到“季末效应”影响,因此10月经济数据通常会在9月份的基础上有所回落,这一特点在社融、消费等季节性较强的数据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即使最终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较9月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并不能够证明10月份经济下行压力出现了显著加大。而且目前市场对10月经济数据有所放缓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即使最终公布的数据真的回落,对市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不足以给市场提供利率趋势下行的理由。我们更倾向于观察季节性相对较弱,能够更清晰地反映稳增长政策导向的数据如何变化,例如基建投资增速、例如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等等,这些数据才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经济的运行趋势究竟如何。从目前的高频数据看,10月的经济数据恐怕很难出现超季节性的大幅回落,基本面企稳的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 通胀预期年内仍难显著缓和。9月以来利率大幅调整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就是猪肉价格超预期上涨带动通胀预期升温,那么未来通胀预期能否明显缓和,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调整何时结束,拐点何时到来。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猪肉价格出现了高位企稳的迹象,但由于猪肉库存尚未出现企稳迹象,预示着至少未来半年内猪肉供给依然难以恢复,供需缺口难以弥补决定了猪肉价格的拐点依然遥遥无期。而且从同比来看,去年四季度受非洲猪瘟引发养殖户恐慌出栏影响,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即使今年四季度猪肉价格不再上涨,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也将继续扩大,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也会加强。此外,考虑到去年四季度CPI和PPI的基数双双大幅走低,基数效应也将导致四季度CPI加速上行,PPI触底反弹,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年内通胀预期依然难以缓和。 OMO利率是否调整才是货币政策基调是否转变的最有力证据。虽然央行超预期下调了MLF利率,但考虑到目前MLF利率通过影响LPR报价,直接传导至实体融资成本,因此此次央行下调MLF更有可能的意图是在LPR利率难以进一步压降的基础上,通过降低LPR的定价基准MLF利率,进一步引导LPR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下行,而非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如果央行真的想要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更应该下调的是OMO利率,因为OMO利率才是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下限,OMO利率的下调才能真正引导资金利率和短端债券利率下行,从而进一步向长端利率传导,给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至少从目前来看,央行并没有释放出下调OMO利率的意图,单纯根据MLF降息判断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逻辑很难站得住脚。 一、利率市场展望: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 周三债券市场交投较为清淡,早盘央行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0投放0回笼。资金面整体延续宽松格局,各期限资金利率和昨日相比涨跌互现,变化不大。现券方面,早盘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乐观情绪仍在发酵,推动利率低开,190210开盘利率较昨日收盘下行1.25bp,随后利率快速反弹至昨日收盘水平附近。此后市场情绪较为胶着,利率全天窄幅波动,直至尾盘市场波动有所加大,利率先下后上,最终长端利率较昨日上行1bp以内,中短端利率则在资金面宽松的推动下较昨日下行1-3bp不等。国债期货高开后震荡走高,全天小幅收涨。后期我们关注: 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周二央行意外下调MLF操作利率,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预期差,带动利率出现大幅下行。然而市场狂欢过后,更多的问题摆在了投资者面前:此次利率的下行是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还是趋势的拐点?市场未来还面临哪些不确定性?此次MLF利率的下调究竟是趋势拐点还是事件冲击?经济企稳预期是否已经证伪?通胀预期是否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贸易协议一旦达成对市场有何影响?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目前市场的一系列主导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市场目前依然存在的各种变数,才能对未来市场的潜在波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基本面企稳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虽然从历史季节性规律看,由于9月经济数据受到“季末效应”影响,因此10月经济数据通常会在9月份的基础上有所回落,这一特点在社融、消费等季节性较强的数据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即使最终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较9月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并不能够证明10月份经济下行压力出现了显著加大。而且目前市场对10月经济数据有所放缓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即使最终公布的数据真的回落,对市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不足以给市场提供利率趋势下行的理由。我们更倾向于观察季节性相对较弱,能够更清晰地反映稳增长政策导向的数据如何变化,例如基建投资增速、例如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等等,这些数据才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经济的运行趋势究竟如何。从目前的高频数据看,10月的经济数据恐怕很难出现超季节性的大幅回落,基本面企稳的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 通胀预期年内仍难显著缓和。9月以来利率大幅调整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就是猪肉价格超预期上涨带动通胀预期升温,那么未来通胀预期能否明显缓和,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调整何时结束,拐点何时到来。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猪肉价格出现了高位企稳的迹象,但由于猪肉库存尚未出现企稳迹象,预示着至少未来半年内猪肉供给依然难以恢复,供需缺口难以弥补决定了猪肉价格的拐点依然遥遥无期。而且从同比来看,去年四季度受非洲猪瘟引发养殖户恐慌出栏影响,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即使今年四季度猪肉价格不再上涨,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也将继续扩大,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也会加强。此外,考虑到去年四季度CPI和PPI的基数双双大幅走低,基数效应也将导致四季度CPI加速上行,PPI触底反弹,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年内通胀预期依然难以缓和。 OMO利率是否调整才是货币政策基调是否转变的最有力证据。虽然央行超预期下调了MLF利率,但考虑到目前MLF利率通过影响LPR报价,直接传导至实体融资成本,因此此次央行下调MLF更有可能的意图是在LPR利率难以进一步压降的基础上,通过降低LPR的定价基准MLF利率,进一步引导LPR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下行,而非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如果央行真的想要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更应该下调的是OMO利率,因为OMO利率才是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下限,OMO利率的下调才能真正引导资金利率和短端债券利率下行,从而进一步向长端利率传导,给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至少从目前来看,央行并没有释放出下调OMO利率的意图,单纯根据MLF降息判断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逻辑很难站得住脚。 综上所述,虽然MLF利率超预期下调,但此前债市面临的主导利空因素目前并未出现边际缓和迹象,单纯MLF利率的下调并不足以驱动利率趋势性下行,过去两个交易日的利率回落更有可能是利率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而非上行趋势的拐点,在目前的时点利率逢低获利了结更为稳妥,加仓仍需谨慎。 注:本文有删减[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06日 20:56
国泰君安固收: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国泰君安固收: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原标题: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兼论19年债市两波调整的不同 来源:债市覃谈 国君固收 | 报告导读: 年内两波债市调整有何不同?9月份以来,长端利率进入震荡上行通道,在持续阴跌后,10月份以来债市进入加速下跌阶段,直到近期才出现企稳。总结来看,“猪”只是触发剂,市场情绪是催化剂,在两者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利空因不能被证伪而被市场所反应;微观交易层面,机构兑现收益,市场在下跌过程中欠缺配置盘的承接力量。 回顾年初以来债市走势,4月份也出现过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调整的力量来说,4月份的强度较9月份以来更大。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在于,4月份的调整主要因为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较大上修,而本轮调整中市场经历过一段时间阴跌后,情绪较为脆弱,成为驱动利率上行的催化剂,在基本面,乃至流动性方面得到的支撑并不多。 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结合与4月份行情对比来看,当前尚未看到一致预期反转。我们认为,不出现一致预期的反转,就很难看到熊牛拐点切换。此外,后续可能会存在一些新的利空因素导致市场再出现一波调整,比如,CPI可能会突破5,并且将较长时间维持在3%以上;在CPI持续上升期间,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9月份以来债市累计调整幅度不小,伴随着MLF降息,市场明显企稳。但我们认为后续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一轮下跌出现。至少在一致预期还没有切换的时候,债市难言会有拐点性的大行情。建议投资者当下更多重视边际变化而非长逻辑,维持谨慎操作。 正文 1.年内两波债市调整有何不同? 2019年9月份以来,长端利率进入震荡上行阶段,在持续阴跌后,10月份以来进入加速下跌阶段。具体来说: 9月份的阴跌主要因为预期中的货币政策放松迟迟未出现(比如MLF未降息、LPR5Y未降低),而贸易谈判回暖导致风险偏好回升。从实际感受来看,9月初降准落地,其后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 数据方面,社融略超预期,但并未改变市场对经济趋势性走弱的判断。然而,9月18日关于公募基金免税取消的事件冲击刺激了市场神经,应该可以理解为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市场情绪已经悄然走弱。 进入10月债市走势持续偏弱,10中旬开始的加速下跌,主要触发因素为CPI同比提前于预期触及3%,高频数据则显示猪肉价格涨幅惊人,对CPI连续突破4%、5%的预期有所强化。在此情形下,“猪”通胀不会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主流认知出现动摇。 然而,仅仅是以上认知的转变无法解释市场短期内几乎毫无抵抗的下跌。总结来看,“猪”只是触发剂,市场情绪是催化剂,在两者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利空因不能被证伪而被市场所反应,比如四季度经济数据未必如预料中差。 此外,微观交易层面,不少机构前三季度累积了浮盈,有兑现收益,上交年度“成绩单”的诉求,这也导致了年末博弈的动力是下降的。而银行负债压力大,贷款、地方债挤压了利率债的配置空间,也导致了市场再下跌过程中欠缺承接力量。 回顾2019年以来债市走势,4月份也出现过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调整的力量来说,4月份的强度较9月份以来更大。表现在4月份形成了两个期债的跳空低开缺口: 跳空缺口一:4月1日公布的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0.5,重回荣枯线上方(前值49.2,预期49.5)。金融数据企稳传导到经济底出现可能提前实现,当日股市大涨也助推了利率上行。当日活跃券利率上行7-8bp。另外,3月25日(因美债收益率倒挂)和4月1日的两个跳空缺口形成了岛形反转,也开启了4月份一波较大的调整。 跳空缺口二:4月12日公布的外贸、社融以及贷款数据(3月社融2.86万亿,贷款1.69万亿)均超市场预期,现券利率上行8bp左右。4月15日周一,期债大幅低开6毛钱。 对比多个参考指标,也能得出本轮调整弱于4月份的判断: ①4月份的调整经历28个交易日,核心指标10Y国债利率上行32bp,观察国债几个关键期限,利率曲线整体大幅上行。而本轮至11月4日,共经历39个交易日,10Y国债利率上行28bp,曲线显著陡峭化,并且10Y国开跌幅大于10Y国债。 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在于,4月份的调整主要因为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较大上修,而正如前文所述,本轮调整中市场经历过一段时间阴跌后,情绪较为脆弱,成为驱动利率上行的催化剂,在基本面,乃至流动性方面得到的支撑并不多。 ②9月份以来的调整中,国债30Y-10Y利差持平,3Y AA+信用利差走阔17bp;对比4月份,彼时国债30Y-10Y利差收窄,3Y AA+信用利差基本持平。以上两组数据侧面反映出,一方面,无论是利率还是信用的绝对水位已经相对较低,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债市欠缺配置资金承接,这也是10月中旬以来债市几乎“无抵抗”下跌的重要原因。 2.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MLF利率下调,助推债市企稳,结合与4月份行情对比来看,当前尚未看到一致预期反转。11月初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债市收复部分失地,而11月5日超预期下调MLF利率5bp至3.25%则刺激了市场神经,T主力合约收涨0.38%,指标券190210利率下行6bp。结合上文与4月份调整行情的对比,我们认为当前尚未出现一致预期的反转。主流观点仍从长逻辑出发,即看空经济,货币迟早会进一步宽松。 不出现一致预期反转,就很难看到熊牛拐点切换。4月份的调整快而急,关于债市走熊的言论开始出现,但在经济回暖被证伪的情况下,债市从熊市氛围中走出而重拾上涨,在8个交易日后,10Y国债回到3.3%以下(3.27%),T主力合约涨至97.38(从低点上涨1.58)。 同样的案例,发生在18年8-9月份的调整中。2018年无疑是债券大牛市,然而进入7月份后,宽信用政策密集出台,从7月18日央行指导商业银行配置中低等级信用债开始,7月23日,国常会定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预期地方债供给集中放量。直至7月下旬,市场的牛市思维仍旧持续,在月末流动性宽松的推动下,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进入8月份,油价的持续上涨,叠加国内猪瘟、寿光水灾、大宗商品价格走强,通胀压力阶段性加大。利率的调整显著加快,情绪持续悲观。然而,悲观的一致预期形成后,反而带来了市场转机。十一长假后,央行盘前意外降准,叠加经济维持疲弱状态,推动债市四季度的上涨行情。 从近期债市走势来看,市场中的多头思维普遍存在,核心在于经济趋势性走弱的长逻辑根深蒂固:随着地产融资受限,宽信用欠缺合适载体,拿地等先行指标显示地产投资冲动降温,2020年一季度会见到CPI高点。然而,从上文对比18年下半年以及19年上半年两波调整行情中,不难发现,大级别行情的起点,一定是一致预期出现拐点的时候。 未来一致预期如何演绎?当前的情绪可以描述为:主流认知认为仍是牛市,或者说牛市必然继续,只是因为猪通胀的利空,导致不敢贸然做多,反应在行情上为大多数时候都在震荡下跌。然而,我们认为即便是阶段性利空解除,也不见得会有太大的行情出现。因为利空的缓解,最多带来调整速度的放缓,更何况,这个利空离真正解除时点还有几个月时间。 后续有没有可能出现新的利空因素导致市场再出现一波调整?比如,投资者认可通胀会突破4,但高频数据显示CPI可能会突破5,并且将较长时间维持在3%以上。此外,有可能在CPI持续上升阶段,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类似于年初的市场行情,也是从金融数据好转开始,一开始市场并不买单,结果因PMI超预期直接触发暴跌,随后出现了市场下跌-利空出现-继续下跌的负向反馈。 总的来说,一致预期不出现切换,债市难言拐点。9月份以来债市累计调整幅度不小,伴随着MLF降息,市场明显企稳。但我们认为后续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一轮下跌出现。至少在一致预期还没有切换的时候,债市难言会有拐点性的大行情。建议投资者当下更多重视边际变化而非长逻辑,维持谨慎操作。 注:本文有删减修改[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06日 15:25
国信评MLF降息:物价上行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求
国信评MLF降息:物价上行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求

   来源:国信固收研究 原标题:【国信宏观固收】MLF利率下调快评:“物价上行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求”——不对称降息(“MLF下行+OMO稳定”) 此次利率下调是2018年4月以来的首次下调,下调符合预期,但时间点略超市场预期。 2019年利率政策改革后,最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落地。相比于以往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当前的贷款最优贷款利率由MLF利率+点差构成。前者受到中央银行影响,后者受到商业银行行为影响。而存款基准利率大概率由OMO逆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因为其影响着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对于居民财富构成影响。 当前宏观政策环境是“物价上行压力加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求”,从传统模式来看,不对称降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我们认为,MLF利率下调仍是响应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8月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8月和9月倚靠利差压缩LPR分别下调6BP和5BP。此次MLF利率下调5BP将推动11月LPR利率继续下调。 从此可见,当商业银行无意愿推动LPR下行时,中央银行会再度作为,相互协助,完成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总体任务。 同时,受制于CPI同比的快速上行,预计OMO利率的下行难见。该组合本质而言属于不对称降息模式。 考虑到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短期定价基准为OMO利率,因此不宜将MLF利率的下行作为强烈多头信号,建议投资者依然遵循基本面方向的指引来进行投资交易。 我们预计年内债券市场依然在弱势格局中,利差曲线依然保持陡峭状态,对应10年期国债利率依然会处于3.30%上方,10年期金融债券利率在3.80%上方。[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06日 09:42
昨天央行突然“降息” 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昨天央行突然“降息” 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原标题:市场沸腾!昨天央行突然“降息”!投放4000亿MLF,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导读:利好突降再度引发市场沸腾。 昨天,央行又来了一招出其不意的操作:在市场降息预期降温之际,突然宣布“降息”! 消息发布后,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上证50指数创近21个月内新高。 央行“降息”释放了什么信号?对股市、楼市又有何影响? 央行突然“降息”! 市场做多热情被点燃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出其不意! 在市场降息预期降温之际,央行突然宣布“降息”! 11月5日,央行公告称: 当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这是MLF利率自2018年3月后的首次调整。 受降息利好消息影响,金融市场为之一振。 消息发布后, MLF利率意外调降后债市大幅反弹。 当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10年期主力合约涨0.38%,银行间现券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5-6BP。 上证50指数快速走高涨近1%,创年内新高; 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当天上涨0.54%至2991点,显示市场对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 压抑许久的做多热情被点燃。 来源:Wind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MLF利率小幅调整主要出于稳增长的考虑。分析人士指出,MLF利率下调确认货币政策操作偏重逆周期调控的取向。然而,5个基点调降幅度不大,也表明在物价存在结构性上涨压力背景下,货币当局对利率调整力度和节奏的拿捏会更加审慎,“大水漫灌”不会出现。 此外,MLF利率小幅下调将会引导LPR下行,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的体现,对于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MLF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可能继续加码。 一碗爽翻市场的麻辣粉(MLF) 事实上,三季度时,市场对于下调MLF利率的预期一度十分浓厚。 一方面,全球主要央行纷纷调整货币政策,再宽松浪潮持续蔓延;另一方面,8月LPR改革之后,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基本打通,MLF利率作为重要政策利率的地位得到巩固。 分析人士认为,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渐次奏响。 然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MLF利率下调没有很快到来。 8月、9月,MLF利率下调预期接连落空。 10月15日,CPI同比涨幅超预期升至3%,打击货币宽松预期。 10月20日,LPR继续下行预期意外落空。 10月底,连每季一次的特麻辣粉(TMLF)也没有现身。 所以说,此次MLF利率下调绝对是超预期的。 中期借贷便利 所谓中期借贷便利,英文简称MLF,是一种由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当前为什么要下调MLF利率?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分析人士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在银行负债成本仍较高情况下,MLF利率持稳制约了LPR下行,影响了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效果。 此外,目前中外利差足够高,适度下调MLF利率不会对外汇流动造成太大影响;美元见顶迹象趋于明显,人民币汇率10月份升值上逾千点,外汇市场暖意渐浓也为MLF利率适度下调创造条件。 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 MLF调降5BP主要释放了三大信号 1.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经济增长6.0%,相比二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有分析认为,货币政策有宽松的必要和空间。 2.稳定企业债券融资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近期债券市场受到通胀预期、风险偏好的影响,利率上行比较多,有些企业取消债券发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债券融资。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 3.引导LPR利率下降 今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目前已进行了三次LPR报价。 总体看,三个月来LPR下调幅度呈逐渐收窄态势——8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10bp、5年期以上LPR下调5bp;而9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5bp、5年以上LPR维持不变;10月21日,两者利率均未变动。 10月LPR保持稳定,说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很难进一步下降。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央行11月初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下行。 11月LPR报价将下行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指标意义弱化,央行的政策利率(MLF、逆回购等)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政策利率自2018年4月来一直保持不变,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为2.55%,一年期MLF利率为3.3% 分析认为,本次MLF利率下调既有空间也有必要。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BP扩大至目前的150BP左右,这一利差高于中美利差的舒适区间(80-100BP)。换言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11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升破7。 “全球利率下降对中国出口产生压力的同时,也打开了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从汇率和贸易的角度看,降息顺理成章。”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需宽松予以对冲。” 具体看,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后仍有下行压力: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后预计10月份将继续下行,而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也延续下行趋势(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3%,低于荣枯线)。 此次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下行。此前,LPR在8月、9月两次报价下行后,10月新作MLF操作利率不变,且降准后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小,银行资金成本未有明显下行,导致LPR报价难以通过压缩加点端空间进一步压降,10月LPR报价维持前期报价不变。 目前1年期LPR品种为4.2%,5年期以上品种为4.85%,持平于9月报价。按照安排,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表示: “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但是MLF利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因此本次MLF利率降低将大概率带动LPR下调5个基点,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明明表示,此前一周债券市场受到通胀预期、风险偏好的影响,利率上行比较多,有些企业取消债券发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债券融资。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周公司信用债推行或取消发行额为132亿,环比上升15%。 对股市楼市啥影响? 利好股市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对股市来讲,“降息”绝对是一剂强心针! 为什么呢? 看看美国不难发现,美联储连续3次降息后,美股半年内涨了超过10%! 此次央行降息释放出稳定的经济信号,非常有利于外部环境的逐渐改善,有利于外资持续流入。 从中长期看,国内一系列改革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也使得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因此,国内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格局并未改变。 稳定楼市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近期数据显示,国内楼市降温趋势明显,央行小幅降息释放流动性,也是为了避免楼市过快下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市场楼市预期。 由于楼市对利率比较敏感,央行降息整体利好楼市。但中央仍然坚持对楼市的调控政策,未来的楼市仍然以稳为主,楼市不会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工具。  “降息”后A股怎么走? 历史数据这样说…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共实施过三轮降息周期,期间宣布降息13次,最短间隔时间仅21天。其中,2014年开启的降息潮推动了新一轮牛市行情的到来。 短线来看,上证指数在13次降息消息宣布后3个交易日内共有9次下跌,每轮降息周期中第一次宣布降息时A股的短期表现普遍优于随后几次,降息并未直接推动市场投资情绪走高。 中长期来看,A股受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股市制度、外围市场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货币政策本身难以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以2014年开启的降息潮为例,该降息潮中央行宣布的6次降息贯穿了股市由牛走熊的各个时点。2015年8月26日,即使降息引发上证指数连续三日反弹超8%,但市场向下的趋势仍未改变。 虽然降息对市场长线逻辑影响有限,但降息释放出了一定的“宽松”和稳增长信号,为市场注入了成长预期,在多重利好的催化下可能会引发中长期行情。 与前三次降息潮相比,当前A股所处环境透出了三点积极因素,叠加降息利好为A股持续上涨提供了动力。 其一,前三次降息潮开启时A股多处于长期下跌行情或熊市底部行情,市场情绪低迷,而今年以来上涨指数已累计上涨了22%,市场看多情绪依然高涨。 其二,从基本面来看,前三次降息潮开启当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较上年均大幅下滑。去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降至负数,从2019年三季报来看,当前上市公司净利润已进入复苏周期。 其三,虽然昨日上证指数收盘有所回落,两市成交量并未大幅上涨,但北上资金既然延续“爆买”模式,昨日净流入52亿元,连续9日合计净流入344亿元,看好A股的长期走势。 逆周期调控或持续加码 此前一周,市场对通胀预期骤然升温,一些机构预计短期内CPI将突破4%,从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形成掣肘。加之央行未在上周进行TMLF操作,使得市场对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加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3%,债市大跌。 “上周短短两天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十几BP,放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前述外资行交易员表示,“11月5日央行刚公布MLF利率下调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下了2BP,但后来降了5BP,说明市场咂摸出了味道。”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点评称,MLF操作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有利于前期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修正。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中,目前央行大概率优先稳增长而增加对通胀的容忍度:首先解决“滞”的问题,再解决“胀”的问题,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尾年份,稳增长存在更大的诉求,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概率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0月26日,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意味着要求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6.2%,才能实现翻番的目标。 而目前经济增速回落至6.0%,市场预计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加大。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也将发力。 中金公司11月4日发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称,考虑到总需求增长走弱、政策空间短期受限,地方专项债扩容可能成为短期逆周期政策主要的“调节器”。 其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将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GDP的2.2%)扩大至2020年的3.35万亿元左右(GDP的3.2%),且不排除今年年底前前置发行一部分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的可能性。 岁末年初,恰值流动性紧张之时。如果专项债提前发行,这种紧张的情况将会加剧。明明表示,央行本次降息操作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其信号意义更强: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以稳定流动性供给。 此外,继9月PSL重启后,10月PSL规模再次增加至近千亿。PSL重启并加大投放具有重大信号意义,后续政策性金融或将进一步发力。 来   源: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杨志锦)、经济日报、央视财经、数据宝(shujubao2015;范璐媛)[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11月06日 09:34
建信基金:MLF利率下调释放积极信号 提升股市活跃度
建信基金:MLF利率下调释放积极信号 提升股市活跃度

  建信基金 :MLF利率下调释放积极信号 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2019]第215号显示,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本次MLF利率下调,意在引导后续贷款基础利率(LPR)下行、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但当前时点进行调降MLF利率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市场预期,引发关注。 中期借贷便利(MLF)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投放中期基础货币,并引导其向相关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因此MLF的利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导向。 关于此次MLF利率下调,建信基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操作方式上,调降MLF利率是配合LPR机制改革的应有之义,通过MLF利率调降,进一步引导LPR报价下行,带动实体融资成本降低。尤其在此前LPR报价并未显著超预期的背景下,本次调降MLF利率对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有积极的信号作用。 二是在操作时点上,调降MLF利率缓解了市场对流动性过于悲观的预期。近期通胀担忧持续上行,投资者普遍认为货币政策边际上将进入观望阶段,债市近期也出现了明显调整。这一时点下调MLF利率,一方面规避了市场预期过于一致、可能导致的超调风险,另一方面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即央行操作仍然以缓解需求压力、推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为重点,结构性的通胀问题是央行相机抉择的考量因素,但尚未演变成系统性约束。 落实到投资层面,建信基金认为MLF利率下调对股市形成利好,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稳定了市场对宏观流动性和市场资金面的预期,股市活跃度有望提升。投资者可关注建信基金旗下绩优权益类基金,布局股市,建信战略精选、建信大安全、建信健康民生年内回报均超50%,排名全部位居可比产品前10%,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回报。[详情]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LPR报价或继续下移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LPR报价或继续下移

  记者:孟俊莲 见习记者:刘佳  美联储降息后看,市场都在期盼中国央行的行动。 11月5日人民银行公告,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当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已经明确将会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因此开展MLF操作,表明央行逆周期操作的积极性。”此前一天,他曾发表观点称,降息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MLF操作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下半年,将期限延长为6个月,利率为3.35%,为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11月又将其利率下调至3.25%。同时,受国庆假日因素影响,TMLF操作依然未能落地。加上MLF将有4035亿元到期,此次操作表明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态度不变。 MLF利率下调意味着什么 在当前“类滞胀”经济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多重目标,如稳定通胀预期、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 在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并未跟进下调逆回购利率。究其原因,是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比较大,而现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充裕,有宽松的必要。 而在未来的货币政策上,宽松空间已打开,接下来有可能采取量价组合的政策,今年底明年初有可能推出降准,稳定流动性供给。明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MLF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综合来看,央行有三种操作模式:一是“MLF+TMLF”组合操作;二是“MLF续作+利率下调”;三是“MLF续作,利率不变”。在上述三种模式中,更倾向于央行采取模式一,货币政策既保持了定力,又通过结构性安排降低了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还有助于推动11月LPR报价继续下移。 需要关注的是,10月LPR保持稳定,说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很难进一步下降。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央行11月初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下行。 金融市场“喜大普奔” 从宏观政策面看,随着缴税高峰期的消退,以及月末财政支出的启动,市场流动性回归合理充裕。 根据最新房地产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以恒大、碧桂园为代表的大型房企集中降价促销,百强房企整体10月单月业绩规模同比提升达13.7%,环比降幅较去年同期也明显收窄。整个地产销售出现结构型行情,即龙头房企增速较上月回升,小型房企单月增速回落。在投资需求与融资需求良性循环引导下,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边际企稳,四季度对公领域信贷投放并不悲观,而住房按揭贷款投放则可能出现缩量。 从银行层面看,目前利率仍处于下行期,LPR在11-12月份存在下调空间,适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既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客观要求,也有助于维持自身经营效益的稳定。 受MLF降息消息影响,金融市场为之一振。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扩大,10年期国开活跃券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快速下行。国债期货短期拉升,10年期债主力合约涨0.32%。此前债市的扰动因素增加。11月随着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叠加央行择机操作MLF,国债收益率将会逐步回归中枢水平。 股市方面,央行通过MLF操作,释放流动性短期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预期,继续提振市场情绪,释放的中长期资金可以直接降低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利好金融股,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推动市场逐步走强。 货币政策预期出现分化 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决定降息25bp,这是2019年以来美联储的第三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至1.5%-1.75%区间。美联储降息符合市场预期,在美联储降息政策刺激下,全球股市创下20多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随后美国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2.8万,高于市场预期的8.5万人,失业率为3.6%,仍处在50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联储再度降息,但国内猪肉价格为代表的CPI增速仍未见顶,以及CPI持续上行带来的外溢效应,已对市场预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此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受通胀因素压制,难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在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央行将停止TMLF操作。 另一方面,TMLF操作是综合上一季度新增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与新增民企贷款投放情况而定,每季操作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本质上属于结构性政策工具,具有激励效应,目前仍未操作主要因为国庆假期因素影响而顺延,但并不会暂停操作。 可见,美联储3轮降息过后,中国央行将会有更多的货币宽松的空间,甚至不排除采取降息的手段,来维稳经济增长。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四季度中国央行如果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降准或者降息,可能对提振市场对经济的信心有利,经济面也有望在四季度逐步企稳。[详情]

新华财经:央行首次调降MLF利率意在何处
新华财经:央行首次调降MLF利率意在何处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社 日前央行低调调降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5个基点。在近期通胀忧虑加重的背景下,此举释放了明显的信号意义:第一,意在进一步拓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第二,意在明确货币政策主线不变,当前最主要任务仍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次调降MLF利率将发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推动融资成本降低、稳定市场政策预期的三大作用。未来应高度关注逆回购利率、LPR可能跟随调整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后续动作。 1、央行调降MLF利率:稳增长,更要稳预期 11月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次操作下降5个基点。 此次调降MLF利率信号意义明显,意味着央行进一步拓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18年以来,央行进行逆周期调节主要依靠多次降准和市场化降成本,降低MLF利率尚属首次。更为重要的是,今年8月央行进行LPR定价机制改革之后,贷款定价基准由传统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而LPR等于MLF操作利率与银行加点之和。MLF操作利率已经可以视为新的政策基准利率,其变动将会对LPR和贷款利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相比于过去的历次调整,当前MLF利率变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都大幅提升。历史数据显示,上一次下调MLF操作利率是在2016年2月19日,不过当时MLF创设不久,影响不大。之后2017-2018年,MLF利率处于上行周期,主要跟随逆回购利率变动,累计调整4次共30个基点,发挥了构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 事实上,自LPR改革之后,MLF操作利率是否变动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是观察央行政策的重要风向标。我们在10月初撰写的《MLF利率预期分歧大 LPR继续下调成共识》的报告中指出,市场对四季度货币政策走向的争议很大,其中争论最激烈的就是MLF操作利率是否下调。支持下调派认为,在海外宽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风险因素叠加影响下,央行将在四季度迎来MLF调降窗口,通过下调MLF利率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反对下调派则认为,经济不存在失速风险,而通胀超预期上升以及政策保持定力将不支持调整MLF利率,其中通胀是主因。 从央行选择调降MLF利率的时点来看,可能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即维持货币政策主线和预期的稳定。在此之前有两个变化值得注意:一是在猪价大涨推动下,通胀预期进一步发酵,市场上出现了货币政策可能边际收紧的声音,而核心通胀和PPI则在低位继续下滑,9月份CPI同比增速和核心CPI差值已拉至1.5个百分点,历史罕见;二是10月LPR报价并未继续下调,反映了银行可能无力继续压降加点幅度,降成本之路有所阻塞。选择此时调降MLF利率,意味着央行认为当前最主要任务仍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非防范猪价驱动的通胀风险,货币政策主线和预期没有发生改变。 2、MLF利率下调带来三方面重要作用 此次MLF利率预计将发挥三个层面的作用: 第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发挥稳增长作用。9月份以来宏观政策整体转向稳增长,降准和财政支出力度增加以及专项债系列政策协调发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MLF利率调降将进一步补充逆周期调节工具,有利于推动货币市场和贷款市场利率水平的降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信贷增长。 第二,推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首先是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降低。11月5日调降MLF利率之后,DR007从2.44%降至2.31%,下降13个基点。其次是银行拆借成本降低。MLF利率下调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若由此带来DR007中枢发生下移,将引发更广泛的银行同业拆借成本降低。最后是打开LPR下调空间,银行大概率在11月20日重启下调LPR报价,至少对等下调5个基点,使降成本之路继续。 第三,稳定市场预期。近期受猪价驱动的通胀预期升温,市场担忧货币政策可能受此影响,甚至出现边际收紧。根据高频通胀监测指标显示,2019年国庆假期之后,猪肉价格开始加速上涨,猪肉平均批发价同比涨幅从80%左右跃升至100%,到11月初同比涨幅达到170%。受通胀预期带动,国债收益率在国庆后也呈上涨态势,10月9日-11月5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6%上升至2.66%,上涨1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0%上升至3.29%,上涨19个基点。此时采取动作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认货币政策基本方向未受到猪价因素干扰。 3、未来关注逆回购利率、LPR等后续动作 调降MLF利率之后,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债市和股市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但此次调降幅度不大,信号意义可能大于实际意义,未来仍需要高度关注货币政策后续动作。 首先需要关注逆回购利率是否跟随调降。根据2017年以来MLF和逆回购利率调整的经验来看,两者均是同幅度、同方向调整,只是时点略有不同,加之DR007今年频繁下穿逆回购利率,其利率走廊下限约束不严格。因此,倾向于认为逆回购利率也将相应调整。若如此,则银行间拆借利率可能发生中枢下移。 其次需要关注11月20日新一轮LPR报价。预计1年期LPR将至少调降5个基点,及时向贷款市场传递政策暖意。此外,银行间拆借成本可能的整体下移,也有望令银行报价时压降加点幅度,从而促成大于5个基点的LPR调降。由于长期贷款市场以房贷为主,在“房住不炒”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调控基调下,5年期LPR的调整将会更加谨慎。 最后需要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央行在货币价格上的放松更进一步,不代表在货币供应量上会同步加大,甚至可能采取相反的对冲操作。一个直接证据就是10月份以来央行减少了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约3500亿元。此外,10月份央行并未开展TMLF操作,今年前三个季度首月进行TMLF操作的惯例被打破。从整体上看,央行仍然维持稳健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根据形势需要适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原有货币政策框架并未实质性改变。 (经济分析师张威)[详情]

程实:发达经济体内外交困中的转向
程实:发达经济体内外交困中的转向

  要缓解发达经济体面临的外部冲击逆风,寻回集体理性尤为关键。[详情]

“降息”提振市场 降准年底可期
“降息”提振市场 降准年底可期

  原标题:“降息”提振市场 降准年底可期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本次“降息”并无意外,系央行8月17日宣布LPR挂钩MLF利率以来,货币当局首次采取“新基准利率”的“降息”行动,政策意义突出,显示了宏观部门实施逆周期调节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稳定产出水平以及就业形势的决心。 经济运行逻辑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笔者认为需求弱势主导了企业经营压力的增大,库存周期继续探底,因而构成了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在遇到结构性供给冲击所致的CPI数据“形式通胀”带来的矛盾和扰动时,央行货币政策调节的目标应紧盯产出稳定、真实通胀与就业形势,而不是应对所谓的名义通胀。 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看,房地产开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今年达到了过去10年来的最高,自6月开始明显超越季节性,显示目前房地产投资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格外显著。制造业投资持续弱势,基建受到地方政府投融资矛盾的影响,而地产总体难以避开政策环境的影响,造成工业品价格通缩压力的持续与库存周期的持续弱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显示的需求弱势逻辑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 基于需求的总体弱势,真实通胀所体现的通缩压力不容忽视。一是从中国经济过往历史来看,3%左右的通胀水平只能算近年运行区间的相对高位而非历史上的绝对高位,在需求形势总体较弱且货币增速总体受限于名义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这样的同比水平不应被称作所谓的通胀高位;二是考察非食品、核心CPI与服务业价格水平,再考虑到PPI同比仍在通缩区间,也难言经济正面临一个高通胀的环境;三是历史上国内经济演进所面临的实质高通胀一般是由需求强劲拉动的,体现为PPI与CPI一同大幅上行,同时货币增速也体现为高增长,其背后是高投资、高货币信贷投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所营造的需求强劲拉动型经济增长,而强劲增长的龙头则是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很显然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与此相去甚远。 市场反应正面 考察央行此时“降息”的政策目的,首要的任务是维护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的稳定。本周共有4035亿元MLF到期,央行通过MLF“降息”续作的模式对冲到期的MLF,实现了流动性平稳过渡。从前两次调降LPR利率所采取的点差压缩方式看,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并未变动,而资产端的LPR利率不对称下行,将使银行的利差稳定承受更大压力,进而压缩银行利润空间。若银行妥协利润的概率不大的话,实体经济信贷成本则存在上升可能,这并不符合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的初心。 因此,通过降低MLF,稳定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是央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引导利率水平下行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注意到,在PPI通缩阶段,实体融资利率是被动上升的,货币当局则应该通过政策工具对实际利率进行平抑。 近期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较大,由于债券市场在实体经济中、包括企业与地方政府融资中所处关键地位日益突出,市场利率过快上行同样不符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方针。因此稳定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促进债券市场尽快实现预期平复,度过因前期政策调整以及通胀数据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市场冲击。总体看,债券市场对于央行“降息”行动的反应是较为正面的。 本次“降息”,可能会对11月的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带来一定提振。基于LPR利率每个月的20日发布,从此时到本月LPR利率公布的这段时间,笔者预计市场将形成强烈的LPR利率调降预期。从理性决策角度出发,银行为稳定收益,可能对此期间的信贷投放加大力度,从而对社会融资形成一定提振。 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企业长期贷款出现底部抬升的迹象,但其持续性和幅度有待继续观察。随着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非标融资的回暖受阻,失去了地方债的支撑。预计四季度社融周期上行幅度有限,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正因为如此,逆周期政策按照逻辑不宜降低宽松力度,而应坚定地营造较为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承托经济企稳,利率判断还是应重点关注经济产出这一决定因素,政策的预调微调也应遵从这一因素的决定作用。 对于权益市场而言,“降息”将有助于继续提振市场预期与风险偏好。综合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正在继续磨底,但稳增长促改革的各项举措以及外部因素一定程度的缓解,将有利于市场预期改善与风险偏好提振,经济运行与风险资产价格表现将因此得到一定的正面支撑,风险资产表现修复的进程有望延续。 展望四季度及2020年经济形势,笔者预计PPI同比负增长将在今年四季度探底,但转正仍要观察到2020年年中之后,工业企业利润的收缩趋势也将会在未来3个季度内延续。明年经济增长的定位预计仍在6%左右,以完成既定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宏观政策仍会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基调下着力营造较为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以稳定经济产出与充分就业,LPR利率下调与年底时点的降准行动均应在预期之内。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锋  银河证券宏观研究员 张宸 余逸霖[详情]

海通宏观姜超:央行意外“降息” 宽松依然受限
海通宏观姜超:央行意外“降息” 宽松依然受限

  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央行MLF降息点评(海通宏观债券 姜珮珊、李金柳)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 ——MLF降息点评 (海通宏观债券 姜珮珊、李金柳)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基本持平到期量,中标利率下降5BP,我们的点评是: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 央行意外“降息”,MLF下调5BP。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到期量4035亿元基本持平,中标利率3.25%,较此前小幅下降5BP。 通胀短期上升,稳定利率预期。近期通胀上升以后,市场利率大幅上行。8月底以来猪价大幅上行推升通胀,9月CPI同比触及3.0%,且猪肉涨价趋势大概率延续,市场利率明显上行。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和3年期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较10月初分别上行19BP和26BP,并且由于宽松预期一再落空,市场存在货币被动收紧的担忧。当前经济增长还比较弱,为防止利率上升,央行小幅下调政策利率,有助于稳定利率预期。从成因来看,此次通胀快速上行,并且在10月有望突破3%,但主因其实是猪肉供给受猪瘟冲击,并非总需求过热导致。而三季度GDP实际增速放缓至6.0%、10月中采制造业PMI指数仍在荣枯线下,反映实体经济仍处底部区间,因而当前利率上行不利于经济复苏,此时央行小幅下调MLF利率,有利于缓解货币收紧的担忧,稳定利率预期。 引导LPR下行,宽松依然受限。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利率继续下行。当前LPR报价采取“MLF利率+加点”的形式,10月份的LPR报价未下调,显示市场化降利率受阻,下调MLF利率5BP后,11月LPR报价或将跟随下调,意味着新增的贷款合同利率也将下降。但MLF下调仅5BP,幅度比较有限,意味着货币政策仍是稳健中性的基调。考虑到未来短期内通胀仍有压力,到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可能都处在相对高位,货币宽松依然受限,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也不会很大。 债市超跌反弹,年内谨慎为上。近期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胀预期抬升与宽松预期多次落空,此次央行超预期降息,将带来短期超跌反弹。但我们认为央行降息旨在稳定利率预期,中性基调未变。类似9月降准后债市不涨反跌,目前债市面临的利空因素仍存,如通胀加速上行、中观经济数据改善、风险偏好抬升等。因此,对于债市依然要多一份清醒,等待通胀拐点到来、经济改善“证伪”后的配置机会。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基本持平到期量,中标利率下降5BP,我们的点评是:央行意外“降息”,宽松依然受限。 1.央行意外“降息”,MLF下调5BP 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到期量4035亿元基本持平,而中标利率为3.25%,较此前小幅下降5BP。 2.  通胀短期上升,稳定利率预期 近期通胀上升以后,市场利率大幅上行。8月底以来猪价大幅上行推升通胀,9月CPI同比触及3.0%,而猪肉分项同比高达69%,且猪肉涨价趋势大概率延续,市场利率明显上行。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和3年期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较10月初分别上行19BP和26BP,并且由于宽松预期一再落空,市场存在货币被动收紧的担忧。 当前经济增长还比较弱,为防止利率上升,央行小幅下调政策利率,有助于稳定利率预期。从成因来看,此次通胀快速上行,并且在10月有望突破3%,但主因其实是猪肉供给受猪瘟冲击,并非总需求过热导致,9月生猪存栏同比降幅扩大至41%,22省市猪肉平均价同比接近80%。而三季度GDP实际增速放缓至6.0%、10月中采制造业PMI指数仍在荣枯线下,反映实体经济仍处底部区间,因而当前利率上行不利于经济复苏,此时央行小幅下调MLF利率,有利于缓解货币收紧的担忧,稳定利率预期。 3.   引导LPR下行,宽松依然受限 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利率继续下行。当前LPR报价采取“MLF利率+加点”的形式,10月份的LPR报价未下调,显示市场化降利率受阻,下调MLF利率5BP后,11月LPR报价或将跟随下调,意味着新增的贷款合同利率也将下降。 但MLF下调仅5BP,幅度比较有限,意味着货币政策仍是稳健中性的基调。考虑到未来短期内通胀仍有压力,到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可能都处在相对高位,货币宽松依然受限,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也不会很大。 4.   债市超跌反弹,年内谨慎为上 9月以来,由于猪价大涨推升通胀预期、市场宽松预期多次落空,叠加贸易摩擦缓和提升风险偏好、明年专项债可能提前发行引发担忧,债市步入调整。9月上旬至11月4日,十年期国债与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8BP和29BP。 此次央行超预期降息,将带来短期超跌反弹。本次降息当日十年国开活跃券190210下行6BP,下行幅度与9月4日-9月6日央行降准时相当(9月4日国常会提出降准、9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 但我们认为央行降息旨在稳定利率预期,中性基调未变。类似9月降准后债市不涨反跌,目前债市面临的利空因素仍存,如通胀加速上行、中观经济数据改善、风险偏好抬升等。 历史上债市调整结束的原因往往来自于此前调整因素的“证伪”,包括通胀再度回落、基本面下行、货币继续宽松,当然也有避险情绪发酵、海外联动等短期利好因素。因此,对于债市依然要多一份清醒,等待通胀拐点到来、经济改善“证伪”后的配置机会。 [详情]

江海证券:MLF降息落地后 市场还有哪些变数?
江海证券:MLF降息落地后 市场还有哪些变数?

  来源:屈庆债券论坛 原标题: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江海证券债市日评2019-11-6 主要内容: 一、利率债投资策略:虽然MLF利率超预期下调,但此前债市面临的主导利空因素目前并未出现边际缓和迹象,单纯MLF利率的下调并不足以驱动利率趋势性下行,过去两个交易日的利率回落更有可能是利率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而非上行趋势的拐点,在目前的时点利率逢低获利了结更为稳妥,加仓仍需谨慎。 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周二央行意外下调MLF操作利率,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预期差,带动利率出现大幅下行。然而市场狂欢过后,更多的问题摆在了投资者面前:此次利率的下行是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还是趋势的拐点?市场未来还面临哪些不确定性?此次MLF利率的下调究竟是趋势拐点还是事件冲击?经济企稳预期是否已经证伪?通胀预期是否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贸易协议一旦达成对市场有何影响? 基本面企稳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虽然从历史季节性规律看,由于9月经济数据受到“季末效应”影响,因此10月经济数据通常会在9月份的基础上有所回落,这一特点在社融、消费等季节性较强的数据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即使最终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较9月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并不能够证明10月份经济下行压力出现了显著加大。而且目前市场对10月经济数据有所放缓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即使最终公布的数据真的回落,对市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不足以给市场提供利率趋势下行的理由。我们更倾向于观察季节性相对较弱,能够更清晰地反映稳增长政策导向的数据如何变化,例如基建投资增速、例如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等等,这些数据才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经济的运行趋势究竟如何。从目前的高频数据看,10月的经济数据恐怕很难出现超季节性的大幅回落,基本面企稳的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 通胀预期年内仍难显著缓和。9月以来利率大幅调整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就是猪肉价格超预期上涨带动通胀预期升温,那么未来通胀预期能否明显缓和,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调整何时结束,拐点何时到来。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猪肉价格出现了高位企稳的迹象,但由于猪肉库存尚未出现企稳迹象,预示着至少未来半年内猪肉供给依然难以恢复,供需缺口难以弥补决定了猪肉价格的拐点依然遥遥无期。而且从同比来看,去年四季度受非洲猪瘟引发养殖户恐慌出栏影响,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即使今年四季度猪肉价格不再上涨,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也将继续扩大,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也会加强。此外,考虑到去年四季度CPI和PPI的基数双双大幅走低,基数效应也将导致四季度CPI加速上行,PPI触底反弹,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年内通胀预期依然难以缓和。 OMO利率是否调整才是货币政策基调是否转变的最有力证据。虽然央行超预期下调了MLF利率,但考虑到目前MLF利率通过影响LPR报价,直接传导至实体融资成本,因此此次央行下调MLF更有可能的意图是在LPR利率难以进一步压降的基础上,通过降低LPR的定价基准MLF利率,进一步引导LPR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下行,而非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如果央行真的想要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更应该下调的是OMO利率,因为OMO利率才是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下限,OMO利率的下调才能真正引导资金利率和短端债券利率下行,从而进一步向长端利率传导,给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至少从目前来看,央行并没有释放出下调OMO利率的意图,单纯根据MLF降息判断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逻辑很难站得住脚。 一、利率市场展望: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 周三债券市场交投较为清淡,早盘央行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0投放0回笼。资金面整体延续宽松格局,各期限资金利率和昨日相比涨跌互现,变化不大。现券方面,早盘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乐观情绪仍在发酵,推动利率低开,190210开盘利率较昨日收盘下行1.25bp,随后利率快速反弹至昨日收盘水平附近。此后市场情绪较为胶着,利率全天窄幅波动,直至尾盘市场波动有所加大,利率先下后上,最终长端利率较昨日上行1bp以内,中短端利率则在资金面宽松的推动下较昨日下行1-3bp不等。国债期货高开后震荡走高,全天小幅收涨。后期我们关注: MLF降息落地后,市场还有哪些变数?周二央行意外下调MLF操作利率,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预期差,带动利率出现大幅下行。然而市场狂欢过后,更多的问题摆在了投资者面前:此次利率的下行是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还是趋势的拐点?市场未来还面临哪些不确定性?此次MLF利率的下调究竟是趋势拐点还是事件冲击?经济企稳预期是否已经证伪?通胀预期是否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贸易协议一旦达成对市场有何影响?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目前市场的一系列主导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市场目前依然存在的各种变数,才能对未来市场的潜在波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基本面企稳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虽然从历史季节性规律看,由于9月经济数据受到“季末效应”影响,因此10月经济数据通常会在9月份的基础上有所回落,这一特点在社融、消费等季节性较强的数据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即使最终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较9月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并不能够证明10月份经济下行压力出现了显著加大。而且目前市场对10月经济数据有所放缓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即使最终公布的数据真的回落,对市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不足以给市场提供利率趋势下行的理由。我们更倾向于观察季节性相对较弱,能够更清晰地反映稳增长政策导向的数据如何变化,例如基建投资增速、例如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等等,这些数据才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经济的运行趋势究竟如何。从目前的高频数据看,10月的经济数据恐怕很难出现超季节性的大幅回落,基本面企稳的预期短期内依然难以证伪。 通胀预期年内仍难显著缓和。9月以来利率大幅调整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就是猪肉价格超预期上涨带动通胀预期升温,那么未来通胀预期能否明显缓和,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调整何时结束,拐点何时到来。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猪肉价格出现了高位企稳的迹象,但由于猪肉库存尚未出现企稳迹象,预示着至少未来半年内猪肉供给依然难以恢复,供需缺口难以弥补决定了猪肉价格的拐点依然遥遥无期。而且从同比来看,去年四季度受非洲猪瘟引发养殖户恐慌出栏影响,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即使今年四季度猪肉价格不再上涨,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也将继续扩大,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也会加强。此外,考虑到去年四季度CPI和PPI的基数双双大幅走低,基数效应也将导致四季度CPI加速上行,PPI触底反弹,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年内通胀预期依然难以缓和。 OMO利率是否调整才是货币政策基调是否转变的最有力证据。虽然央行超预期下调了MLF利率,但考虑到目前MLF利率通过影响LPR报价,直接传导至实体融资成本,因此此次央行下调MLF更有可能的意图是在LPR利率难以进一步压降的基础上,通过降低LPR的定价基准MLF利率,进一步引导LPR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下行,而非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如果央行真的想要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更应该下调的是OMO利率,因为OMO利率才是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下限,OMO利率的下调才能真正引导资金利率和短端债券利率下行,从而进一步向长端利率传导,给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至少从目前来看,央行并没有释放出下调OMO利率的意图,单纯根据MLF降息判断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逻辑很难站得住脚。 综上所述,虽然MLF利率超预期下调,但此前债市面临的主导利空因素目前并未出现边际缓和迹象,单纯MLF利率的下调并不足以驱动利率趋势性下行,过去两个交易日的利率回落更有可能是利率上行过程中的回调,而非上行趋势的拐点,在目前的时点利率逢低获利了结更为稳妥,加仓仍需谨慎。 注:本文有删减[详情]

国泰君安固收: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国泰君安固收: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原标题: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兼论19年债市两波调整的不同 来源:债市覃谈 国君固收 | 报告导读: 年内两波债市调整有何不同?9月份以来,长端利率进入震荡上行通道,在持续阴跌后,10月份以来债市进入加速下跌阶段,直到近期才出现企稳。总结来看,“猪”只是触发剂,市场情绪是催化剂,在两者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利空因不能被证伪而被市场所反应;微观交易层面,机构兑现收益,市场在下跌过程中欠缺配置盘的承接力量。 回顾年初以来债市走势,4月份也出现过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调整的力量来说,4月份的强度较9月份以来更大。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在于,4月份的调整主要因为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较大上修,而本轮调整中市场经历过一段时间阴跌后,情绪较为脆弱,成为驱动利率上行的催化剂,在基本面,乃至流动性方面得到的支撑并不多。 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结合与4月份行情对比来看,当前尚未看到一致预期反转。我们认为,不出现一致预期的反转,就很难看到熊牛拐点切换。此外,后续可能会存在一些新的利空因素导致市场再出现一波调整,比如,CPI可能会突破5,并且将较长时间维持在3%以上;在CPI持续上升期间,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9月份以来债市累计调整幅度不小,伴随着MLF降息,市场明显企稳。但我们认为后续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一轮下跌出现。至少在一致预期还没有切换的时候,债市难言会有拐点性的大行情。建议投资者当下更多重视边际变化而非长逻辑,维持谨慎操作。 正文 1.年内两波债市调整有何不同? 2019年9月份以来,长端利率进入震荡上行阶段,在持续阴跌后,10月份以来进入加速下跌阶段。具体来说: 9月份的阴跌主要因为预期中的货币政策放松迟迟未出现(比如MLF未降息、LPR5Y未降低),而贸易谈判回暖导致风险偏好回升。从实际感受来看,9月初降准落地,其后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 数据方面,社融略超预期,但并未改变市场对经济趋势性走弱的判断。然而,9月18日关于公募基金免税取消的事件冲击刺激了市场神经,应该可以理解为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市场情绪已经悄然走弱。 进入10月债市走势持续偏弱,10中旬开始的加速下跌,主要触发因素为CPI同比提前于预期触及3%,高频数据则显示猪肉价格涨幅惊人,对CPI连续突破4%、5%的预期有所强化。在此情形下,“猪”通胀不会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主流认知出现动摇。 然而,仅仅是以上认知的转变无法解释市场短期内几乎毫无抵抗的下跌。总结来看,“猪”只是触发剂,市场情绪是催化剂,在两者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利空因不能被证伪而被市场所反应,比如四季度经济数据未必如预料中差。 此外,微观交易层面,不少机构前三季度累积了浮盈,有兑现收益,上交年度“成绩单”的诉求,这也导致了年末博弈的动力是下降的。而银行负债压力大,贷款、地方债挤压了利率债的配置空间,也导致了市场再下跌过程中欠缺承接力量。 回顾2019年以来债市走势,4月份也出现过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调整的力量来说,4月份的强度较9月份以来更大。表现在4月份形成了两个期债的跳空低开缺口: 跳空缺口一:4月1日公布的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0.5,重回荣枯线上方(前值49.2,预期49.5)。金融数据企稳传导到经济底出现可能提前实现,当日股市大涨也助推了利率上行。当日活跃券利率上行7-8bp。另外,3月25日(因美债收益率倒挂)和4月1日的两个跳空缺口形成了岛形反转,也开启了4月份一波较大的调整。 跳空缺口二:4月12日公布的外贸、社融以及贷款数据(3月社融2.86万亿,贷款1.69万亿)均超市场预期,现券利率上行8bp左右。4月15日周一,期债大幅低开6毛钱。 对比多个参考指标,也能得出本轮调整弱于4月份的判断: ①4月份的调整经历28个交易日,核心指标10Y国债利率上行32bp,观察国债几个关键期限,利率曲线整体大幅上行。而本轮至11月4日,共经历39个交易日,10Y国债利率上行28bp,曲线显著陡峭化,并且10Y国开跌幅大于10Y国债。 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在于,4月份的调整主要因为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较大上修,而正如前文所述,本轮调整中市场经历过一段时间阴跌后,情绪较为脆弱,成为驱动利率上行的催化剂,在基本面,乃至流动性方面得到的支撑并不多。 ②9月份以来的调整中,国债30Y-10Y利差持平,3Y AA+信用利差走阔17bp;对比4月份,彼时国债30Y-10Y利差收窄,3Y AA+信用利差基本持平。以上两组数据侧面反映出,一方面,无论是利率还是信用的绝对水位已经相对较低,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债市欠缺配置资金承接,这也是10月中旬以来债市几乎“无抵抗”下跌的重要原因。 2.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MLF利率下调,助推债市企稳,结合与4月份行情对比来看,当前尚未看到一致预期反转。11月初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债市收复部分失地,而11月5日超预期下调MLF利率5bp至3.25%则刺激了市场神经,T主力合约收涨0.38%,指标券190210利率下行6bp。结合上文与4月份调整行情的对比,我们认为当前尚未出现一致预期的反转。主流观点仍从长逻辑出发,即看空经济,货币迟早会进一步宽松。 不出现一致预期反转,就很难看到熊牛拐点切换。4月份的调整快而急,关于债市走熊的言论开始出现,但在经济回暖被证伪的情况下,债市从熊市氛围中走出而重拾上涨,在8个交易日后,10Y国债回到3.3%以下(3.27%),T主力合约涨至97.38(从低点上涨1.58)。 同样的案例,发生在18年8-9月份的调整中。2018年无疑是债券大牛市,然而进入7月份后,宽信用政策密集出台,从7月18日央行指导商业银行配置中低等级信用债开始,7月23日,国常会定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预期地方债供给集中放量。直至7月下旬,市场的牛市思维仍旧持续,在月末流动性宽松的推动下,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进入8月份,油价的持续上涨,叠加国内猪瘟、寿光水灾、大宗商品价格走强,通胀压力阶段性加大。利率的调整显著加快,情绪持续悲观。然而,悲观的一致预期形成后,反而带来了市场转机。十一长假后,央行盘前意外降准,叠加经济维持疲弱状态,推动债市四季度的上涨行情。 从近期债市走势来看,市场中的多头思维普遍存在,核心在于经济趋势性走弱的长逻辑根深蒂固:随着地产融资受限,宽信用欠缺合适载体,拿地等先行指标显示地产投资冲动降温,2020年一季度会见到CPI高点。然而,从上文对比18年下半年以及19年上半年两波调整行情中,不难发现,大级别行情的起点,一定是一致预期出现拐点的时候。 未来一致预期如何演绎?当前的情绪可以描述为:主流认知认为仍是牛市,或者说牛市必然继续,只是因为猪通胀的利空,导致不敢贸然做多,反应在行情上为大多数时候都在震荡下跌。然而,我们认为即便是阶段性利空解除,也不见得会有太大的行情出现。因为利空的缓解,最多带来调整速度的放缓,更何况,这个利空离真正解除时点还有几个月时间。 后续有没有可能出现新的利空因素导致市场再出现一波调整?比如,投资者认可通胀会突破4,但高频数据显示CPI可能会突破5,并且将较长时间维持在3%以上。此外,有可能在CPI持续上升阶段,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类似于年初的市场行情,也是从金融数据好转开始,一开始市场并不买单,结果因PMI超预期直接触发暴跌,随后出现了市场下跌-利空出现-继续下跌的负向反馈。 总的来说,一致预期不出现切换,债市难言拐点。9月份以来债市累计调整幅度不小,伴随着MLF降息,市场明显企稳。但我们认为后续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一轮下跌出现。至少在一致预期还没有切换的时候,债市难言会有拐点性的大行情。建议投资者当下更多重视边际变化而非长逻辑,维持谨慎操作。 注:本文有删减修改[详情]

国信评MLF降息:物价上行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求
国信评MLF降息:物价上行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求

   来源:国信固收研究 原标题:【国信宏观固收】MLF利率下调快评:“物价上行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求”——不对称降息(“MLF下行+OMO稳定”) 此次利率下调是2018年4月以来的首次下调,下调符合预期,但时间点略超市场预期。 2019年利率政策改革后,最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落地。相比于以往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当前的贷款最优贷款利率由MLF利率+点差构成。前者受到中央银行影响,后者受到商业银行行为影响。而存款基准利率大概率由OMO逆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因为其影响着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对于居民财富构成影响。 当前宏观政策环境是“物价上行压力加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求”,从传统模式来看,不对称降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我们认为,MLF利率下调仍是响应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8月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8月和9月倚靠利差压缩LPR分别下调6BP和5BP。此次MLF利率下调5BP将推动11月LPR利率继续下调。 从此可见,当商业银行无意愿推动LPR下行时,中央银行会再度作为,相互协助,完成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总体任务。 同时,受制于CPI同比的快速上行,预计OMO利率的下行难见。该组合本质而言属于不对称降息模式。 考虑到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短期定价基准为OMO利率,因此不宜将MLF利率的下行作为强烈多头信号,建议投资者依然遵循基本面方向的指引来进行投资交易。 我们预计年内债券市场依然在弱势格局中,利差曲线依然保持陡峭状态,对应10年期国债利率依然会处于3.30%上方,10年期金融债券利率在3.80%上方。[详情]

昨天央行突然“降息” 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昨天央行突然“降息” 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原标题:市场沸腾!昨天央行突然“降息”!投放4000亿MLF,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导读:利好突降再度引发市场沸腾。 昨天,央行又来了一招出其不意的操作:在市场降息预期降温之际,突然宣布“降息”! 消息发布后,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上证50指数创近21个月内新高。 央行“降息”释放了什么信号?对股市、楼市又有何影响? 央行突然“降息”! 市场做多热情被点燃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出其不意! 在市场降息预期降温之际,央行突然宣布“降息”! 11月5日,央行公告称: 当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这是MLF利率自2018年3月后的首次调整。 受降息利好消息影响,金融市场为之一振。 消息发布后, MLF利率意外调降后债市大幅反弹。 当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10年期主力合约涨0.38%,银行间现券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5-6BP。 上证50指数快速走高涨近1%,创年内新高; 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当天上涨0.54%至2991点,显示市场对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 压抑许久的做多热情被点燃。 来源:Wind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MLF利率小幅调整主要出于稳增长的考虑。分析人士指出,MLF利率下调确认货币政策操作偏重逆周期调控的取向。然而,5个基点调降幅度不大,也表明在物价存在结构性上涨压力背景下,货币当局对利率调整力度和节奏的拿捏会更加审慎,“大水漫灌”不会出现。 此外,MLF利率小幅下调将会引导LPR下行,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的体现,对于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MLF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可能继续加码。 一碗爽翻市场的麻辣粉(MLF) 事实上,三季度时,市场对于下调MLF利率的预期一度十分浓厚。 一方面,全球主要央行纷纷调整货币政策,再宽松浪潮持续蔓延;另一方面,8月LPR改革之后,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基本打通,MLF利率作为重要政策利率的地位得到巩固。 分析人士认为,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渐次奏响。 然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MLF利率下调没有很快到来。 8月、9月,MLF利率下调预期接连落空。 10月15日,CPI同比涨幅超预期升至3%,打击货币宽松预期。 10月20日,LPR继续下行预期意外落空。 10月底,连每季一次的特麻辣粉(TMLF)也没有现身。 所以说,此次MLF利率下调绝对是超预期的。 中期借贷便利 所谓中期借贷便利,英文简称MLF,是一种由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当前为什么要下调MLF利率?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分析人士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在银行负债成本仍较高情况下,MLF利率持稳制约了LPR下行,影响了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效果。 此外,目前中外利差足够高,适度下调MLF利率不会对外汇流动造成太大影响;美元见顶迹象趋于明显,人民币汇率10月份升值上逾千点,外汇市场暖意渐浓也为MLF利率适度下调创造条件。 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 MLF调降5BP主要释放了三大信号 1.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经济增长6.0%,相比二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有分析认为,货币政策有宽松的必要和空间。 2.稳定企业债券融资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近期债券市场受到通胀预期、风险偏好的影响,利率上行比较多,有些企业取消债券发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债券融资。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 3.引导LPR利率下降 今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目前已进行了三次LPR报价。 总体看,三个月来LPR下调幅度呈逐渐收窄态势——8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10bp、5年期以上LPR下调5bp;而9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5bp、5年以上LPR维持不变;10月21日,两者利率均未变动。 10月LPR保持稳定,说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很难进一步下降。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央行11月初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下行。 11月LPR报价将下行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指标意义弱化,央行的政策利率(MLF、逆回购等)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政策利率自2018年4月来一直保持不变,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为2.55%,一年期MLF利率为3.3% 分析认为,本次MLF利率下调既有空间也有必要。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BP扩大至目前的150BP左右,这一利差高于中美利差的舒适区间(80-100BP)。换言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11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升破7。 “全球利率下降对中国出口产生压力的同时,也打开了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从汇率和贸易的角度看,降息顺理成章。”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需宽松予以对冲。” 具体看,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后仍有下行压力: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后预计10月份将继续下行,而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也延续下行趋势(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3%,低于荣枯线)。 此次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下行。此前,LPR在8月、9月两次报价下行后,10月新作MLF操作利率不变,且降准后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小,银行资金成本未有明显下行,导致LPR报价难以通过压缩加点端空间进一步压降,10月LPR报价维持前期报价不变。 目前1年期LPR品种为4.2%,5年期以上品种为4.85%,持平于9月报价。按照安排,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表示: “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但是MLF利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因此本次MLF利率降低将大概率带动LPR下调5个基点,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明明表示,此前一周债券市场受到通胀预期、风险偏好的影响,利率上行比较多,有些企业取消债券发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债券融资。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周公司信用债推行或取消发行额为132亿,环比上升15%。 对股市楼市啥影响? 利好股市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对股市来讲,“降息”绝对是一剂强心针! 为什么呢? 看看美国不难发现,美联储连续3次降息后,美股半年内涨了超过10%! 此次央行降息释放出稳定的经济信号,非常有利于外部环境的逐渐改善,有利于外资持续流入。 从中长期看,国内一系列改革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也使得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因此,国内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格局并未改变。 稳定楼市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近期数据显示,国内楼市降温趋势明显,央行小幅降息释放流动性,也是为了避免楼市过快下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市场楼市预期。 由于楼市对利率比较敏感,央行降息整体利好楼市。但中央仍然坚持对楼市的调控政策,未来的楼市仍然以稳为主,楼市不会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工具。  “降息”后A股怎么走? 历史数据这样说…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共实施过三轮降息周期,期间宣布降息13次,最短间隔时间仅21天。其中,2014年开启的降息潮推动了新一轮牛市行情的到来。 短线来看,上证指数在13次降息消息宣布后3个交易日内共有9次下跌,每轮降息周期中第一次宣布降息时A股的短期表现普遍优于随后几次,降息并未直接推动市场投资情绪走高。 中长期来看,A股受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股市制度、外围市场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货币政策本身难以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以2014年开启的降息潮为例,该降息潮中央行宣布的6次降息贯穿了股市由牛走熊的各个时点。2015年8月26日,即使降息引发上证指数连续三日反弹超8%,但市场向下的趋势仍未改变。 虽然降息对市场长线逻辑影响有限,但降息释放出了一定的“宽松”和稳增长信号,为市场注入了成长预期,在多重利好的催化下可能会引发中长期行情。 与前三次降息潮相比,当前A股所处环境透出了三点积极因素,叠加降息利好为A股持续上涨提供了动力。 其一,前三次降息潮开启时A股多处于长期下跌行情或熊市底部行情,市场情绪低迷,而今年以来上涨指数已累计上涨了22%,市场看多情绪依然高涨。 其二,从基本面来看,前三次降息潮开启当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较上年均大幅下滑。去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降至负数,从2019年三季报来看,当前上市公司净利润已进入复苏周期。 其三,虽然昨日上证指数收盘有所回落,两市成交量并未大幅上涨,但北上资金既然延续“爆买”模式,昨日净流入52亿元,连续9日合计净流入344亿元,看好A股的长期走势。 逆周期调控或持续加码 此前一周,市场对通胀预期骤然升温,一些机构预计短期内CPI将突破4%,从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形成掣肘。加之央行未在上周进行TMLF操作,使得市场对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加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3%,债市大跌。 “上周短短两天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十几BP,放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前述外资行交易员表示,“11月5日央行刚公布MLF利率下调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下了2BP,但后来降了5BP,说明市场咂摸出了味道。”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点评称,MLF操作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有利于前期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修正。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中,目前央行大概率优先稳增长而增加对通胀的容忍度:首先解决“滞”的问题,再解决“胀”的问题,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尾年份,稳增长存在更大的诉求,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概率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0月26日,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意味着要求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6.2%,才能实现翻番的目标。 而目前经济增速回落至6.0%,市场预计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加大。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也将发力。 中金公司11月4日发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称,考虑到总需求增长走弱、政策空间短期受限,地方专项债扩容可能成为短期逆周期政策主要的“调节器”。 其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将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GDP的2.2%)扩大至2020年的3.35万亿元左右(GDP的3.2%),且不排除今年年底前前置发行一部分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的可能性。 岁末年初,恰值流动性紧张之时。如果专项债提前发行,这种紧张的情况将会加剧。明明表示,央行本次降息操作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其信号意义更强: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以稳定流动性供给。 此外,继9月PSL重启后,10月PSL规模再次增加至近千亿。PSL重启并加大投放具有重大信号意义,后续政策性金融或将进一步发力。 来   源: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杨志锦)、经济日报、央视财经、数据宝(shujubao2015;范璐媛)[详情]

任泽平点评11月MLF降息事件:降息有必要且有空间
任泽平点评11月MLF降息事件:降息有必要且有空间

  第三次降息 ——点评11月MLF降息事件 泽平宏观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甘源  石玲玲 刘宸 事件 11月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今日无逆回购到期,有4035亿元MLF到期。 解读 1. 我们近期对经济再下台阶和货币降息降准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我们为什么观点鲜明?因为我们追求客观、专业、实战、接地气,敢于面对现实、成功和失败,不断进化学习。不坐而论道,不模棱两可,更不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放眼过往,没有敌人,只有师友。相由心生,修身修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这次又降息了。做了20多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感没人可以阻止趋势的力量,对市场多一些敬畏,对研究多一些客观专业精神。11月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利率从3.3%下调至3.25%,为2016年以来首次下调MLF利率。 我们近期对经济再下台阶、货币降息降准进行了前瞻预测,被一一验证,并引发了市场“该不该降息”的大讨论,这次央行第三次降息。 在2018年下半年市场一片悲观之际,我们判断“2019年中经济企稳、市场否极泰来”。随后2019年上半年经济暂时企稳、主要股指上涨20%以上、房地产小阳春。 6月份数据出来以后,市场一片“经济企稳”“企稳回升”“超预期”的声音,我们发布震撼全市场的报告《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全面解读6月经济金融数据》(7月21日):近期的先行指标纷纷下滑,比如房地产销售、土地购置和资金来源回落,PMI订单和PMI出口订单下滑,一系列房地产融资收紧政策密集出台,而且经济金融结构正在趋于恶化。随后7月份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 7月份数据公布以后,市场仍然沉浸在“降息降准就是大水漫灌”的错误认识中(混淆了货币政策正常逆周期调节和货币超发的关系)。我们再度前瞻性提出《该降息了!——全面解读7月经济金融数据》(8月15日):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降息潮,汇率破“7”,核心CPI保持稳定,PPI负增长通缩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表明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在《金融形势严峻,何时降息降准?——点评7月金融数据》(8月13日)中我们认为:7月社融、信贷、M2数据全面回落,宽货币到宽信用政策效果较差,原因无非是企业实际利率并未下降、流动性投放渠道收窄、资产价格低迷难以起到抵押放大器效应,社融领先实体经济和投资,意味着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随后8月17日央行通过LPR改革市场化降息,9月6日宣布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国务院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参考:8月18日《“降息”来了!——解读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9月7日《全面解读降准对经济、股市、债市、房市影响及展望》)。 9月CPI“破3”后,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央行不会降息,部分观点甚至提出央行会加息对抗通胀。我们坚持认为《不是通胀,是通缩!——点评9月物价数据》(10月16日):猪肉价格运行的主要逻辑是猪周期自身,货币政策对猪周期和猪肉价格通常难以起到明显作用,无需担心货币政策宽松导致的猪价上涨,解决猪价上涨不是货币政策的问题,而是猪周期的猪肉供给问题;当前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防止总需求过快下滑影响宏观经济稳定,不能因为一头猪制约财政货币政策稳增长,不能因为一头猪牺牲整个国民经济。在《迈向“5”时代——全面解读9月经济金融数据》(10月18日),我们再度强调:“当前,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次央行下调MLF利率再度验证了我们前瞻性的判断! 年初经济暂时企稳,主要受去年底-今年初货币放松、财政资金提前拨付、5月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影响尚未显现、房地产“小阳春”、库存复苏周期等支撑。 但是,随着6-9月房地产融资密集收紧、房地产销售土地购置下滑、5-8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欧美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库存复苏周期已过等,我们维持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经济将再下台阶的判断(参考《生于忧患——2019年中期宏观展望》,2019年6月),2019年下半年经济下行斜率较缓,但2020年上半年经济下行斜率较大。未来两年GDP增速将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要有基本的框架、逻辑和判断(参考《新周期:中国经济理论与实战》《房地产周期》《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宏观经济结构研究》)。20年来,先后在人大清华学习经典理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公共政策、在国泰君安方正证券学习资本市场,最大的收获是接地气、开阔视野、建立框架,深感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深感客观理性专业是研究的根本,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2. 我们曾前瞻性判断,“MLF利率目前处在历史最高水平,降幅空间较大。未来如果降息,主要是调整MLF利率”。此次央行下调MLF利率5BP降息。 我们此前曾判断“从LPR下调幅度来看,未来如果降息,主要是调整MLF利率。”(参考报告:10月13日《降息大讨论》) LPR改革后,LPR=MLF利率+银行加点,8、9月商业银行LPR加点连续压缩,但MLF利率仍处于历史最高点3.3%,且2016年后MLF利率从未下调。此次央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调的方式进行降息,目的是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从银行加点看,加点幅度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短期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较难调整,可以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9月6日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释放9000亿元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每年可降低约150亿元,带动本次LPR加点幅度降低5个BP。且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国际中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未来仍有通过降准降低加点幅度空间。从MLF利率看,1年期MLF利率为2016年以来首次下调,表明政策利率已走出过去的加息周期。2019年以来美联储降息75BP,此次中国跟随降低MLF利率,进入降息周期。同时,目前MLF利率仍然目前处在历史较高水平,降幅空间仍然较大,后续央行可以通过降低MLF利率降低LPR利率。 3.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部看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且持续流动性分层推升中小民营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外部看全球经济乏力,2019年美联储连续3次降息,降息有必要且有空间。 1)经济形势严峻,GDP增速创1992年GDP季度核算以来新低,迈向“5”时代,三驾马车全面疲软,先行指标乏力预示短期内经济难企稳。前三季度GDP实际增速6.2%,较上半年下滑0.1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GDP实际增速6.0%,较二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已触及官方GDP增长目标下限,政策主基调逐渐转向稳增长。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回落,其中制造业继续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与上月持平,基建增速略反弹但仍低迷。考虑到土地财政大降、房地产融资收紧、出口负增长、企业利润下行等影响,预计未来固定资产投资难起。消费方面,消费小幅回升但剔除低基数和汽车影响后仍然低迷,9月社零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7.8%和5.8%,分别较上月回升0.3和0.2个百分点,但剔除汽车后的消费同比增长9%,环比下滑0.3个百分点。未来消费受居民杠杆率高、收入下行、就业低迷、股市房市财富效应弱的抑制。出口方面,全球经济放缓、外需疲软,新一轮加征关税影响显现。9月当月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前三季度累计出口负增长;对美出口增速创1996年以来新低。先行指标疲软预示今年三季度-明年上半年经济难有起色。10月制造业PMI指数49.3%,已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金融数据有所企稳,但贷款结构仍然不佳,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有待提高,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上升,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不强。 2)实体层面流动性分层持续不退,信用溢价处于历史高位,民营小微融资难、融资贵尚未被扭转,亟需央行降息对冲持续攀升的信用溢价。民营企业及其与地方国企间的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高位,金融抑制推升了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信贷资源难以流到高效率的民营小微企业。9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同比增长31.4%,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却同比下降8.5%和4.1%,表明地方政府以及国企融资环境改善,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仍然较差。 3)10月31日议息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再度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BP,目标区间调整为1.5%-1.75%,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通胀持续低于预期、世界经济疲软、全球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仍存是促使美联储本次降息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不变价GDP同比为2.0%,较二季度下滑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并创2016年四季度以来新低。全球贸易摩擦叠加宽松货币促使美国维持“强消费、弱投资、负出口”局面,尽管消费支撑经济但同比边际放缓,美国经济进入下行区间。从领先指标来看,OECD领先指标及制造业PMI新订单均显示美国经济仍处下行区间,8月美国OECD领先指标98.8,较上月下降0.1点,已连续16个月下滑,同时9月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及PMI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7.8%和47.3%,跌破荣枯线,并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伴随着美联储降息,中美利差再度走阔,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缓解,为我国央行打开了降息空间。 4. 当前物价形势的关键不是通胀,而是通缩。PPI持续下滑拖累企业盈利,恶化投资预期,进一步拖累经济,形成负反馈循环,当前货币政策应当实施逆周期调节进行对冲,MLF和LPR仍有不小降息空间。 9月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分化继续扩大,猪肉价格上涨带动CPI升至3%警戒线,非食品CPI继续下行,PPI连续三个月通缩,实际利率上升。“通胀在任何时候都是货币现象”,当前货币金融环境整体稳健、局部偏紧,显然不具备通胀的条件。猪价大涨是环保一刀切+非洲猪瘟导致的供给侧短缺,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反应的是需求侧低迷,萧条,通缩。与经济下行、货币金融环境是匹配的。因此,当前物价形势的关键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 PPI持续下滑拖累企业盈利,恶化投资预期,进一步拖累经济,形成负反馈循环,需逆周期调节政策加以对冲。9月PPI同比跌1.2%,跌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继续创近3年新低。PPI持续为负将拖累企业盈利,1-9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2.1%。今年以来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为负,拖累制造业投资。同时,PPI的大幅下降将会显著推升企业实际利率水平,增加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风险,需要逆周期调节对冲。 预计受总需求不振影响,四季度PPI通缩仍将持续。从国内看,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前下达明年部分新增专项债的额度,稳增长要求更为突出,但受土地财政大幅下行、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的制约影响,预计幅度有限。地产融资空前收紧,先行指标如销售、土地购置、新开工下行,预示投资下行。制造业投资受企业盈利持续低迷压制,短期难有起色。出口短期受中美贸易谈判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有所缓和,但中长期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此PPI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去年11月、12月PPI基数较低,因此可能出现同比跌幅边际小幅收窄,但难以改变PPI持续通缩,企业盈利下降,经济通缩的基本格局。 我们认为,通过逆周期调节稳定过快下跌的PPI和企业盈利数据,是更有效的民生政策。其政策效果要大于为了稳定CPI而降低逆周期调节力度。目前,MLF利率和LPR仍有不小的降息空间。全球正处于降息潮,相比国外,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分,未来降准降息都具备一定的调整空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不是货币超发,也不是大水漫灌。大水漫灌的确会产生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延缓过剩产能的出清,但在经济下行期,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能有效托底经济,为改革和转型赢得时间窗口,同时有效降低大规模失业风险,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多重目标。尽管当前发生大规模失业的可能性较低,但也要在就业问题上做好应对,因为一旦失业人数过快上升,我们将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吃不起猪肉的问题了。 5. 在降息特征方面,新型降息是小幅度、高频率的降息,是“改革式、市场化、渐进式、结构性”降息;传统降息大多是“一步到位、大水漫灌”式的降息,寻求迅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但效果逐步减弱、时滞越来越长。 新型降息的力度节奏都和以往有所不同,是“改革式、市场化、渐进式、结构性”的,是小幅度、高频率的降息。其一,改革式降息,央行推出LPR是为了逐步替代贷款基准利率,逐步与国际接轨,接近美国降息模式。其二,市场化降息,央行通过降准来降低市场利率,带动银行降低加点幅度,从而贷款利率下行,疏通货币传导渠道,更符合利率市场化方向。其三,渐进式降息,每次降息幅度较小,8、9月1年期LPR三次各降低5BP、6BP,频率较快、幅度较小,11月5日再次降低MLF利率,下调5BP,依然是小幅多次的降息。其四,结构性降息,新型降息区分1年期及5年期以上品种降息幅度,一方面推动实体融资利率下降,另一方面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配合,防止降息对于资产价格形成刺激。 传统降息讲究“一步到位”,且对流动性分层关注甚少,因此更多是通过“大水漫灌”式的降息迅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传统降息由于缺乏隔离机制,资金更倾于流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不如预期的大,因此大多是“大水漫灌”式的降息,“精准度”不足。此外,传统降息大多“一步到位”,节奏快、幅度大,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降低融资成本,但长期来看效果不佳,宽松对经济的刺激效果逐步减弱,时滞也越来越长,例如2009年的货币宽松使GDP增速从6.4%回升至11.9%,时滞半年;2012年的货币宽松使GDP增速从7.6%回升8.1%,时滞半年;而2015年的货币宽松只是结束了GDP下滑的趋势,稳定在6.7%左右,时滞达到一年。 6. 在传导渠道方面,传统降息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旧LPR利率→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两条渠道传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贷款利率脱钩;而新型降息的传导渠道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新LPR利率→贷款利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能够直接传导至实体贷款利率,两者挂钩,传导渠道较改革前更加通畅。 从传统的降息的传导渠道来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只传导至银行间市场,很难带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下行。改革前,央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后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下行,形成“存贷款基准利率→旧LPR→贷款利率-广谱利率”的传导渠道。此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是另一条流动性传导渠道。这样就造成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实体企业贷款利率脱钩的现象,央行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只能带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宽裕,但很难传导至实体经济中。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降低只能依赖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导致流动性传导并不通畅。 从新的利率传导渠道来看,LPR=MLF利率+银行加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LPR加点、央行可以通过直接调整MLF利率进行降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新LPR→贷款利率→广谱利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够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传导渠道开始通畅。从银行加点看,加点幅度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短期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较难调整,可以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9月6日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释放9000亿元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每年可降低约150亿元,带动本次LPR加点幅度降低5个BP。从MLF利率看,至今接近一年半时间尚未调整MLF利率,表明政策利率已走出过去的加息周期。今年以来美联储降息75个BP,未来可能还会继续降息,中国可能会跟随降低MLF利率,进入降息周期。同时,MLF利率目前处在历史高位,降幅空间较大,后续央行可以通过降低MLF利率大幅降低LPR。 7. 从影响上讲,传统降息见效明显,但是极易引发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2015年降息触发了股票和房地产牛市,稳增长和调结构难以兼顾。LPR降息对资产价格刺激小,但逆周期调节效果偏弱,且见效周期长。据测算,短期内MLF降息5BP效果仅有传统降息25BP的0.7%,随着贷款合约更新和LPR普及,LPR降息效果将逐渐显现,叠加8、9月LPR加点降低11BP,1年后企业住户累计可节省利息费用1319亿元,但效果仅有传统降息25BP的38.3%,因此本次降息不会引发“大水漫灌”。更为重要的是,本次降息将打破“猪价上涨-央行加息”的市场预期,避免实际利率攀升、信用收缩。 1)对股市的影响:2015年降息直接催生了大牛市,8、9月LPR降息对股市影响有限。从上证指数历史走势看,2014年11月-2015年5月央行3次降息直接催生了2014-2015年大牛市的三段主升浪,3次降息后上证指数30个交易日的涨幅分别为35%、24.9%和8.8%;牛市泡沫破裂后,央行降息对股市影响效果减少,但仍引发市场大幅波动,6月28日和8月26日降息后的3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上下波动幅度超5%。今年8、9月LPR降息后上证指数并未出现大幅波动,LPR降息对股市冲击较小。 2)对债市的影响:传统降息短期内对债券市场影响有限,8、9月LPR降息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降反升。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看,2015年降息短期内并未影响债券走势,一方面是长久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债券交易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市场有效程度高。但从中长期来看,降息仍然会通过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逐渐传导至债市。LPR降息幅度小,因此对债券市场影响有限,今年8、9月LPR降息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降反升。 3)对房价的影响:2015年降息使房地产由熊转牛,LPR为房贷设立5年期以上品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降反升。2015年央行降息引发购房高潮,百城住宅价格指数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触底回升,且随着基准利率降低逐渐传导至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迎来量价齐升的大牛市。本轮LPR改革针对个人住房贷款设立5年期以上品种,搭建了实体经济与房地产之间的“防火墙”,达到了降低实际融资成本与“房住不炒”的双重目标。根据融360的高频数据,8、9月LPR降息后房贷利率不降反升,9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5.51%,较5月上升9BP,二套房贷平均利率5.83%,较5月上升9BP。 4)实体经济:LPR降息效果明显不及基准利率降低。2014、2015年央行降息后,社融存量增速快速止跌回升,逆周期调节效果明显。8、9月LPR降息有效支撑社融增速,但效果明显不及基准利率降低。 我们以LPR降息带来的年利息费用降低幅度来度量LPR降息效果,并且只考虑静态的贷款余额,不考虑未来的新增贷款。此外我们假定:①短期贷款:每个月到期并续作数量=余额/12,且1年后全部到期并续作;②企业中长期贷款:1年后有50%到期并续作(根据我们对上市公司测算,五大行剩余期限超过1年的贷款占比约50%-60%,股份制、城、农商行约30%-50%)。③根据央行披露数据,9月末银行新发放贷款中LPR运用占比达56%,假定1年后新发放贷款全部使用LPR定价。④假定新增住户房贷(即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全部变更为LPR定价。 结果显示:本轮MLF降息5BP,但LPR降息效果偏弱且见效周期长的特点仍未改变。基准利率降低25BP可以降低住户和企业3445亿元的利息费用,而MLF降息5BP仅降低27亿元,效果仅为传统降息的0.7%。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存量贷款合约定价从基准利率更新为LPR,且LPR普及率提升,LPR降息效果逐渐释放,1年后5BP的降息可以节省企业住户利息费用548亿元。叠加此前LPR加点降低11BP,1年后企业住户累计可节省利息费用1319亿元,但效果仅有传统降息25BP的38.3%。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算仅是总量测算的结果,结构上看MLF降息有望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此外央行“破例”在CPI“破3”且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情况下降息,此举将打破“猪价上涨-央行加息”的市场预期,避免实际利率攀升、信用收缩。 8. 展望未来,如何让MLF降息和LPR降息传导到实体经济?长期还需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中短期央行还需注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LPR改革作为完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过渡机制,在引导贷款利率下降、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但是LPR改革也只是我国利率渠道疏通的一小步,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我国仍面临资金供给端及需求端两方面的问题。 资金供给端:在央行层面,1)当前我国缺乏明确的基准利率信号,各期限政策利率信号存在分割;2)我国在利率走廊建设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难以有效稳定利率波动;3)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数量的隐性限制等监管要求变相增加银行资产配置的成本,限制银行在不同类型资产(主要是贷款和债券)之间的配置。 在中小银行层面,央行缺乏直接向中小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渠道,中小银行流动性分层,干扰信贷市场正常定价,影响中小银行的民营及小微客户融资成本。 在商业银行层面,存款利率短期仍然难以实现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内部定价参考的资金成本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挂钩于存款基准利率,难以与市场利率形成较高的关联性。 在资金需求端:经济下行以及预算软约束造成实体经济流动性分层,国企及民企信用利差扩大,影响利率渠道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信贷传导渠道效率日益下降,因此利率渠道的疏通显得至关重要。未来应该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疏通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一是尽快培育一套能够准确反映政策意图的基准利率体系,完善利率走廊机制,降低市场利率波动。二是逐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次序安排逐步放开。三是通过阶段性降准的方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是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强化政策利率在债券市场上的传导效率。五是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尽快打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的预算软约束。 [详情]

央行主管报纸:MLF降息助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央行主管报纸:MLF降息助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原标题:MLF利率降低助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来源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李国辉 11月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本次降息的时点让市场较为意外,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高级分析师杨一成表示,本次MLF利率下行5bp可以说是明确了近期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态度。在结构性通胀上行的压力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助力实体经济仍是重点。展望四季度,在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当前降低银行负债端利率的必要性不减。预计本次MLF利率下调将带动11月的LPR报价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新LPR报价主要以MLF操作利率为基础,MLF利率下行有助于引导新LPR一年期品种走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10月官方PMI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下,且收缩幅度较上月有所扩大,意味着短期内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此时MLF利率下调,将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三是10月31日美联储实施年内第三次降息,引导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向宽松,外部平衡因素——主要是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掣肘弱化。 全球降息潮背景下,市场对于央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早有期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MLF利率下调或许也是对近期美国再次降息的一个回应。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偏松调节的步伐不及预期,一定程度受到物价上涨因素掣肘。陈冀强调,“事实上,当前的结构性物价上升是阶段性的,PPI持续负增长所折射出的需求不足,宏观基本面未来更应担忧的是通缩,而非通胀。因此物价不应制约当前货币政策偏松调节。”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表示,目前实体经济压力比较大,猪肉通胀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货币政策主要关心核心通胀。另外,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比较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所以央行在这个时候适时调降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为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仍有必要。”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还表示,从影响LPR报价的因素来看,如欲LPR下降,首先需要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在其他各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PR和MLF利率是联动的。本次MLF利率下调为11月20日下调LPR铺平了道路。 LPR新报价机制后,代表银行优质客户信贷融资成本的LPR直接挂钩MLF操作利率。8、9月LPR报价依靠银行普遍调低加点幅度,LPR下行11BP。10月LPR在MLF操作利率按兵不动,1年期LPR也维持在4.2%,未延续此前的下行趋势。陈冀表示,预计央行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配合MLF利率降低以发挥实效,并有必要适时对一些流动性相对紧张、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较大的银行加大定向流动性支持力度。 外汇市场方面,MLF利率下调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短时略微上行,随即又震荡再创近日新低。杨一成表示,目前决定人民币短期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仍是中美贸易谈判,而市场整体对于近期谈判局势较为乐观。 “今年以来全球央行宽松力度比较大,而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充足。预计未来可能会采取量价配合的政策,进一步增加流动性的供给,总体稳定经济。”明明说。 不过,MLF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陈冀表示,MLF利率下调幅度仅5bP,央行稳健微调基调未变。从增量流动性的角度看,央行在流动性总量调控方面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健的步伐。陈冀强调,“MLF利率下调并非开启货币宽松周期的起点,一段时期以来货币政策都在逆周期调节上逐步发力。从政策导向的角度看,政策加力逆周期调节着力解决的目标问题依然在于助力实体企业运行状况改善和实际融资成本下降。” 下一步对于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王青预计,央行将主要通过扩大新LPR使用等措施,降低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水平,同时运用TMLF等定向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民营企业及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详情]

1年期MLF利率降低5个基点至3.25%
1年期MLF利率降低5个基点至3.25%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李国辉 本报讯 记者李国辉报道 11月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当日有4035亿元MLF到期,实现净回笼35亿元。[详情]

天风固收孙彬彬:怎么看MLF利率调整及其影响?
天风固收孙彬彬:怎么看MLF利率调整及其影响?

  原标题:怎么看MLF利率调整及其影响? 来源:固收彬法 【天风研究】 孙彬彬/陈宝林 摘要: 从央行政策框架的前提与目标考虑,相关条件除了猪通胀问题以外,对于货币政策空间的打开总体有利,央行本次操作在时点上不可忽视跟随联储和中美利差约束的改善。 此外,MLF利率是2015年以来央行引入并重点打造的政策利率之一,也是LPR报价的参考基准,作为2017年以来首次调降政策利率,无论如何,降息二字完全适用。 自2018年1月降准以来,从数量工具到价格工具,基本可以判断央行降息周期开启。 那么是否就此看好基本面呢? 中长期来看,我们依然维持此前的判断:稳增长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名义GDP增速来看本轮利率低点至少可以看到2015-2016年的水平,甚至可以比照1998-2002年。 核心关注指标是GDP名义增速。 客观来看,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由于GDP名义增速有所上行,债市难免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央行正式开启降息周期,对利率方向给出明确指引,我们认为利率上限再次明确(10年国债3.25%)。下行空间虽然不容易很快打开,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建议机构积极参与,更好地布局明年! 事件:11月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市场一开始对MLF利率调整充满憧憬,但是预期一度落空;9月虽有降准但随后操作反而更显中性;10月,LPR利率不变和TMLF操作缺席,更是令市场感觉到通胀的压力。结果,MLF利率调整在这个时间点落地了,该如何理解央行的操作行为呢? 首先,这是央行随行就市的结果。 毕竟,不论是同业存单还是SHIBOR都已经长期低于MLF利率,特别是MLF和SHIBOR的倒挂,这在2016年以来是不同寻常的状态,在逻辑上与央行政策利率作为同业利率的理论下限不符合,所以本次调整显然带有央行“随行就市”的特征。 当然,如果仅仅把此次操作归因为央行随行就市,当然是太表面了。 深层次的理解还是要从央行的政策框架出发进行考虑。 央行目前的政策框架是双支柱框架:一方面货币政策要关注传统经济周期,考虑经济与通胀;另一方面宏观审慎管理关注金融周期,考虑资产价格和宏观杠杆。 我们在前期报告《央行何时会再度降准、“降息”?》、《如何理解近期央行操作?》多次指出,当前央行处于一个多目标平衡的状态之中,货币政策最终目的是稳增长,但同时也受通胀、汇率、资产价格和宏观杠杆等多方面的制约。 从经济基本面观察: 一是猪通胀压力与工业品通缩并存。近期猪肉价格快速上行,CPI上行压力加大,猪肉价格领先指标能繁母猪存栏仍未出现拐点。根据我们的测算,到明年一季度CPI会始终保持上升,并且在整个上半年都位于3%以上。 PPI方面,在全球需求不振和供给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保持低迷。PPI同比虽然在四季度小幅转正,但是整体上看在未来半年内大概率仍会处于通缩区间。 考虑到GDP平减指数是更为全面的通胀指标,虽然预计后续CPI仍有猪通胀压力,但PPI保持在负区间,未来半年GDP平减指数总体先上后下。 那么央行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最近的表述如下: “从央行的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当然所有的指标都要重点关注,我想其中对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从国际上来看关注最多的还是CPI指标。另外一个方面我想还要关注物价走势的动态变化,刚才媒体朋友谈到了刚刚公布的CPI超过了3%,也谈到了PPI的指数,对这两个指标后期发展的变化我们也要密切关注。” ——《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1],央行官网 二是经济增长和就业。 三季度GDP增速跌至6.0%的区间下限,市场高度关注,甚至外交部发言人也对三季度经济数据做出回应[2]。经济增速下行的同时,当前失业率持续处于高位,显示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对于经济与货币政策,央行最近的一次表述是易行长的讲话: “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大家都担心如果真的出现经济下行,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用完了,比如说他们已经接近零利率了,甚至实行负利率政策,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2019年9月24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新闻发布会[3] 从这一表述出发,考虑到通胀与经济的现实,此次操作之前一般理解是央行会保持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既不加码,也不收紧。 在经济和通胀之外,央行同时需要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和杠杆,二是汇率和内外平衡。 资产价格和宏观杠杆是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关注点。一季度宏观杠杆率回升,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关注结构性去杠杆。6月开始,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融资限制;7月政治局会议也明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8月央行表示“做到房贷的增量不扩张、房贷的利率不下降”;9月4日国常会明显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不得用于“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 在政策作用下,当前房价大幅上涨趋势基本被遏制,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已小幅下行。 “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是43.3万亿,同比增长15.6%,这个增速已经连续14个月回落,从增长的水平上来看,这个增速比上年末回落了4.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增的房地产贷款是4.6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贷款新增量的33.7%,这个占比跟去年占比水平相比要低6.2个百分点。我们看一下房地产贷款的结构情况,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是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速比上年末回落了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3万亿元,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的占比是24.1%,这个水平与去年全年的占比水平基本持平。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余额是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0.8个百分点,也是连续14个月回落。前三季度新增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是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7.7%,这个占比跟去年全年占比相比低了3.9个百分点。” ——《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4],央行官网 从资产价格和杠杆角度考虑,央行货币操作空间仅仅是略有改善。 汇率和内外均衡方面,9月18日之后,10月美联储再次降息,中美短端利差明显回升,长端利差也处于高位。我们此前报告就明确:如果10月份美联储超预期降息,那么中美短端利差也基本回到2018年4月博鳌论坛上易行长说的舒服区间内,这样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从中美利差角度而言汇率的制约较前期应该会有所下降。 “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包括货币市场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中美利差也在舒适的范围内……比如美国目前已加息了6次,但人民币的收益率曲线还是一直比美元收益率曲线高80-100个基点,保持了稳定的利差。” ——2018年4月11日易纲行长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中美利差“舒服区间”的概念 “当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但宽松的货币条件必须考虑外部均衡,也不能太宽松了,因为如果太宽松,利率太低,会影响汇率,要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了矛盾,就要以内部均衡为主,兼顾外部均衡,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 ——2018年12月13日易纲行长在“新浪·长安论坛”对内外均衡问题作了更为全面的表述 以上是我们所分析的央行最近两年的政策框架,显然从政策框架的前提与目标考虑,目前并不支持政策的显著放松,但是相关条件除了猪通胀问题以外,对于货币政策空间的打开总体有利,央行本次操作在时点上不可忽视跟随联储和中美利差约束的改善。 此外,MLF利率是2015年以来央行引入并重点打造的政策利率之一,也是LPR报价的参考基准,作为2017年以来首次调降政策利率,无论如何,降息二字是完全适用的。 自2018年1月降准以来,从数量工具到价格工具,基本可以判断央行降息周期开启。 [1]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904475/index.html [2]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710131.shtml [3]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895219/index.html [4]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904475/index.html 对于本次MLF降息,还可以结合10月LPR未动、TMLF落空来理解。孙国峰司长在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强调“中央银行需要关注预期的变化,更多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来降低融资成本”。因而,本次MLF利率调降主要目的应该是进一步引导LPR下行。 为什么TMLF会落空?TMLF的操作目的是“增强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供给能力”。和MLF相比,TMLF并不具有中期政策利率属性,LPR的锚是MLF而不是TMLF。因而TMLF操作更多地是缓解银行信贷结构性投放的流动性约束,利率约束则主要依靠MLF利率调节。 “因为TMLF操作是根据银行对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的增量和需求情况综合确定的,搜集银行每个季度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数据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季后首月第四周进行操作,其实是有规律的。” ——2019年4月25日国新办举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政策例行吹风会 所以市场不能因为TMLF利率低于MLF,而忽视本次操作利率下调的作用。 10月TMLF操作空缺,同时LPR未进一步下调,直至本次调整MLF利率,显示央行在降低融资成本问题上明确开始考虑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加以引导,因为银行很难继续压缩点差。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约束应该还在于负债成本居高不下,继续降点差会对银行利差和盈利能力形成较大的损害。银行中报显示存款竞争加剧抬高负债成本(参见前期报告《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的银行情况》),近期对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也有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考虑。进一步地,银行利润下滑还会对财政收入构成压力(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而这是今年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 我们认为本次MLF利率调整实际上确认了继续依靠压缩加点的方式难以为继,既然政策利率调整已经开启,那么未来降成本诉求之下MLF利率应该还会继续调降。 毕竟2019年9月份企业贷款利率是5.24%,比去年的高点下降了36个基点,对于缓解信用收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背在需求和加大逆周期的诉求相比,幅度显然是不够的。 MLF利率调降之后,很自然的问题是逆回购利率是否会跟随调降,毕竟历史上两者往往同步调整。 央行对于市场预期还是有所关注。如果说本次降息触发因素之一是10月31日美联储降息,那么逆回购利率在上周五即可调降(当日有200亿逆回购到期)。央行选择周二调降MLF利率,可能对于市场预期还是有一定的担忧,毕竟MLF利率对于资金利率的影响相对间接。 那么,未来逆回购利率是否会调整? 这还是要回到前文货币政策的框架进行考虑,毕竟央行要兼顾多个目标,在猪通胀压力没有消除前还需要考虑通胀预期管理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预期的管理问题。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者是通缩的基础,但是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央银行需要关注预期的变化,更多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来降低融资成本。” ——《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1],央行官网 更何况,美联储可能年内不会继续降息,MLF承担了降LPR的重任,所以在基本面确认进一步下行压力之前,逆回购可能暂不调整。 暂不调整不意味着不调整,MLF作为中期利率的基准参考,逆回购是短端利率的基准参考,只要中美短端利差仍然处于舒适区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价格调整的可能性完全具备,时点可能在1月前后。 我们需要明确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都是央行重要的政策利率,不同政策利率之间长期分化是否合乎利率调控转型的方向? [1]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904475/index.html 今年降准有一个典型特征,国务院常务会议为降准预报,央行随后确认。所以这个问题要考虑国务院层面的诉求。 国务院当前关注重心显然还是落在稳增长和就业上,我们反复强调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政策指示意义。 如果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指标继续上行,那么降准就完全值得期待。当然从LPR改革的角度,降准也是降低负债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的重要前提。如果考虑专项债,这还是保障专项债顺利发行的前提。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外围因素变化。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疲弱,下行风险加大,再考虑上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完全有可能是一次内外多重叠加的危机情况。作为全球宏观经济领先指标,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和OECD综合领先指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 为了应对外部风险的冲击,央行可能会加大货币投放以稳定市场,历史上至少2012年和2016年在外围风险上升时央行直接加大货币投放。所以最晚明年一季度,我们相信能够看到再一次降准的落地。 从政策框架的前提与目标考虑,目前虽不支持政策的显著放松,但是相关条件除了猪通胀问题以外,对于货币政策空间的打开总体有利,央行本次操作在时点上不可忽视跟随联储和中美利差约束的改善。 此外,MLF利率是2015年以来央行引入并重点打造的政策利率之一,也是LPR报价的参考基准,作为2017年以来首次调降政策利率,无论如何,降息二字是完全适用的。 自2018年1月降准以来,从数量工具到价格工具,基本可以判断央行降息周期开启。 那么是否就此看好基本面呢? 中长期来看,我们依然维持此前的判断:稳增长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名义GDP增速来看本轮利率低点至少可以看到2015-2016年的水平,甚至可以比照1998-2002年。 核心关注指标是GDP名义增速。 客观来看,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由于GDP名义增速有所上行,债市难免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央行正式开启降息周期,对利率方向给出明确指引,我们认为利率上限再次明确(10年国债3.25%)。下行空间虽然不容易很快打开,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建议机构积极参与,更好地布局明年! 经济走势超预期,利率超预期上行。 固收彬法是孙彬彬带领的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成果分享平台,致力于为市场带来最接地气的研究产品和服务,感谢您的关注! 注:本文有删减[详情]

国盛宏观:“降息”5BP 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
国盛宏观:“降息”5BP  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

  原标题:国盛宏观:“降息”5BP有何真意思?还会再降么? 来源:熊园观察 事件: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当日到期量为4035亿元),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核心结论: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 1、本次“降息”(降MLF利率)有信号意义也有实质作用,我国“降息”通道由此开启。8月以来猪价带动下通胀走高,再叠加9月央行全面降准,降息预期不断降温。但8月以来我们在多篇报告中持续提示“降息”可期、MLF利率有望下调,可以说本次“降息”符合我们预期、但超市场预期。总体看,虽然只是“意思”了5BP,但此举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将延续宽松(信号意义),同时,“降息”通道也将就此打开(实质作用)。 2、本次“降息”主因有四:其一,海外对我国降息制约减弱:美联储降息通道打开,年内三次降息中国仍未跟随(对比之下,2015年这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我国跟随加了);中美利差维持在140BP以上的高位,距离“舒适区间”和811汇改以来均值有较大空间;美元和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打压减弱。其二,稳增长的诉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10月制造业PMI转降,贸易摩擦拖累持续显现,需要政策对冲。其三,降成本的需要:10月21日LPR报价维持不变,表明银行压降利润和息差空间已有限。降低MLF利率有助于推动LPR的进一步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有望引导利率下行进而降低企业和地方政府发债成本。其四,时点考虑:综合考虑9月降准在11月释放的资金已经大幅减少、11月5日有大额MLF集中到期、当前CPI还未上行至本轮最高点,可以说,本次是短期内唯一的可选时点。 3、CPI继续上行会干扰短期“降息”节奏,但不改持续“降息”方向。维持此前判断,其一,产出缺口连续5个季度为负,指向我国面临实际的“通缩”压力;2009年以来央行盯住的通胀指标遵循从“以CPI为主”到“综合CPI和GDP平减指数”的转变。核心CPI稳中缓降,GDP维持稳定,指向我国货币政策总基调仍应以宽为主。其二,与通胀相比,当前货币政策应以稳增长为重点。其三,本轮通胀是由猪肉供给短缺引起的结构性通胀,应从供给端入手解决,货币收紧也难抑制通胀。 4、往后看,“降息”降准仍然可期。“降息”方面:11月LPR报价有望下调5-10个BP(但12月再降概率较小),不过房贷实际利率不会下调;后续MLF利率预计还将调降1-2次,最快2020年二三月份(主因届时CPI高点已过、美联储降息预期再次升温),累计再降10-20BP左右(也即本轮MLF利率最终有望降至3.05%-3.15%);同时,春节之前的TMLF利率也有可能跟随下调。降准方面,维持此前判断,后续有望再降一次(最快在今年底明年初),但幅度有限(今年以来央行高层多次强调降准空间已经不大)。 5、本次“降息”的市场影响:宏观层面,综合MLF利率下调和LPR改革来看,更为长远的影响是央行政策调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提高政策利率对信贷利率的传导。资本市场层面,总体利好股债、股好于债,四季度在通胀升温等利空未出尽情况下,利率债仍需谨慎;行业层面,虽新发放贷款利率可能跟随LPR下降,但存量部分短期不受影响,且负债端成本随MLF下降形成对冲,预计对银行的实际影响有限;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本次“降息”对房地产利好有限。政策层面,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利于财政政策更好施行,后续货币政策重点不仅在疏通传导上,更在于与财政更好地协同。 风险提示:通胀上行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详情]

国盛宏观:“降息”5BP有何真意思 还会再降么?
国盛宏观:“降息”5BP有何真意思 还会再降么?

  原标题:“降息”5BP有何真意思?还会再降么?【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来源:熊园观察 事件: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当日到期量为4035亿元),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核心结论: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 1、本次“降息”(降MLF利率)有信号意义也有实质作用,我国“降息”通道由此开启。8月以来猪价带动下通胀走高,再叠加 9月央行全面降准,降息预期不断降温。但8月以来我们在多篇报告中持续提示“降息”可期、MLF利率有望下调,可以说本次“降息”符合我们预期、但超市场预期。总体看,虽然只是“意思”了5BP,但此举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将延续宽松(信号意义),同时,“降息”通道也将就此打开(实质作用)。 2、本次“降息”主因有四: 其一,海外对我国降息制约减弱:美联储降息通道打开,年内三次降息中国仍未跟随(对比之下,2015年这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我国跟随加了);中国和美国利差维持在140BP以上的高位,距离“舒适区间”和811汇改以来均值有较大空间;美元和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打压减弱。 其二,稳增长的诉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10月制造业PMI转降,贸易摩擦拖累持续显现,需要政策对冲。 其三,降成本的需要:10月21日LPR报价维持不变,表明银行压降利润和息差空间已有限。降低MLF利率有助于推动LPR的进一步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有望引导利率下行进而降低企业和地方政府发债成本。 其四,时点考虑:综合考虑9月降准在11月释放的资金已经大幅减少、11月5日有大额MLF集中到期、当前CPI还未上行至本轮最高点,可以说,本次是短期内唯一的可选时点。 3、CPI继续上行会干扰短期“降息”节奏,但不改持续“降息”方向。维持此前判断,其一,产出缺口连续5个季度为负,指向我国面临实际的“通缩”压力;2009年以来央行盯住的通胀指标遵循从“以CPI为主”到“综合CPI和GDP平减指数”的转变。核心CPI稳中缓降,GDP维持稳定,指向我国货币政策总基调仍应以宽为主。其二,与通胀相比,当前货币政策应以稳增长为重点。其三,本轮通胀是由猪肉供给短缺引起的结构性通胀,应从供给端入手解决,货币收紧也难抑制通胀。 4、往后看,“降息”降准仍然可期。“降息”方面:11月LPR报价有望下调5-10个BP(但12月再降概率较小),不过房贷实际利率不会下调;后续MLF利率预计还将调降1-2次,最快2020年二三月份(主因届时CPI高点已过、美联储降息预期再次升温),累计再降10-20BP左右(也即本轮MLF利率最终有望降至3.05%-3.15%);同时,春节之前的TMLF利率也有可能跟随下调。降准方面,维持此前判断,后续有望再降一次(最快在今年底明年初),但幅度有限(今年以来央行高层多次强调降准空间已经不大)。 5、本次“降息”的市场影响:宏观层面,综合MLF利率下调和LPR改革来看,更为长远的影响是央行政策调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提高政策利率对信贷利率的传导。资本市场层面,总体利好股债、股好于债,四季度在通胀升温等利空未出尽情况下,利率债仍需谨慎;行业层面,虽新发放贷款利率可能跟随LPR下降,但存量部分短期不受影响,且负债端成本随MLF下降形成对冲,预计对银行的实际影响有限;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本次“降息”对房地产利好有限。政策层面,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利于财政政策更好施行,后续货币政策重点不仅在疏通传导上,更在于与财政更好地协同。 风险提示:通胀上行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何宁,国盛宏观助理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助理研究员 注:本文有修改[详情]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11月LPR报价有望下调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11月LPR报价有望下调

  原标题: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11月LPR报价或同步下调 来源:上海证券报 ⊙常佩琦 唐燕飞 ○编辑 陈羽 人民银行昨日“突然”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由于远超市场预期,当日A股应声大幅上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该操作说明在央行的“天平”上,“稳增长”权重大于“控通胀”。 央行发布公告称,2019年11月5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稳增长”更重要 这是2018年4月以来,央行首次调降1年期MLF利率。市场此前普遍预计,在通胀隐忧下,央行大概率会续作MLF的同时维稳利率,或是进行“MLF+TMLF”组合操作。市场人士认为,MLF利率的下调说明央行对于“稳增长”的重视大过“控通胀”。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摆在央行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局面。一是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继续放缓,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49.3%。二是通胀隐忧的浮现。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涨幅有所扩大。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相对于“控通胀”,央行更注重“稳增长”,降低MLF利率旨在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MLF小幅下调利率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实体经济压力大;二是“猪肉通胀”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货币政策主要关心核心通胀;三是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央行适时调降利率,有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昨日操作将对股市和债市形成利好。 11月LPR报价有望下调 LPR机制改革后,与MLF利率挂钩,MLF利率成为“利率之锚”。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降低MLF利率是为了引导LPR报价下行,进而传导至企业融资利率的下行,预计11月LPR报价将有所下调。 王一峰预计,11月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成为建立“MLF—LPR”联动机制以来的第一次实践。“央行希望通过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而逐步引导LPR下行,将更多运用市场化力量来推动服务小微民营企业。” 此外,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今年内连续3次降息。此番MLF利率下调,引发了关于我国是否开启降息周期的讨论。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若明年年中CPI压力明显缓解,预期MLF下调空间还有30个基点。 但王一峰认为,虽然未来仍受制于市场预期、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性的制约,但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基调不会改变。 “我国央行前期并未跟随操作‘降息’,本次MLF下调5个基点,下调幅度相当克制,可见央行货币政策依然保持定力,珍惜传统货币政策的空间。MLF未来仍有下调空间,但下一阶段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使用的可能性更大。”王一峰表示。[详情]

逆周期调节发力 MLF利率“意外”下调
逆周期调节发力 MLF利率“意外”下调

  原标题:逆周期调节发力 MLF利率“意外”下调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降息”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在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之后,市场普遍认为MLF利率下调有空间且有需求,但近期伴随着通胀压力有所上升,市场人士对今年年内下调MLF利率的预期逐渐降温。因此,不少人士认为此次操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考虑到当前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调低MLF利率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成本,稳定商业银行收益,为商业银行投放信贷提供更多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今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个基点扩大至目前的150个基点,利差扩大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今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9月3日的年内低点上涨了2.2%左右,为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MLF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向。但针对未来的MLF利率调整空间,市场人士看法则有所分歧。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货币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梁斯则表示,此次MLF利率仅下降5个基点,幅度较小。因此此次MLF利率调降更多是对市场意愿的反映,有助于稳定商业银行经营,鼓励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后续持续调降MLF利率可能性较小。(记者 张莫) [详情]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11月LPR报价或同步下调
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11月LPR报价或同步下调

  原标题:央行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11月LPR报价或同步下调 来源:上海证券报 ⊙常佩琦 唐燕飞 ○编辑 陈羽 人民银行昨日“突然”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由于远超市场预期,当日A股应声大幅上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该操作说明在央行的“天平”上,“稳增长”权重大于“控通胀”。 央行发布公告称,2019年11月5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稳增长”更重要 这是2018年4月以来,央行首次调降1年期MLF利率。市场此前普遍预计,在通胀隐忧下,央行大概率会续作MLF的同时维稳利率,或是进行“MLF+TMLF”组合操作。市场人士认为,MLF利率的下调说明央行对于“稳增长”的重视大过“控通胀”。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摆在央行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局面。一是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继续放缓,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49.3%。二是通胀隐忧的浮现。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涨幅有所扩大。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相对于“控通胀”,央行更注重“稳增长”,降低MLF利率旨在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MLF小幅下调利率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实体经济压力大;二是“猪肉通胀”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货币政策主要关心核心通胀;三是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央行适时调降利率,有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昨日操作将对股市和债市形成利好。 11月LPR报价有望下调 LPR机制改革后,与MLF利率挂钩,MLF利率成为“利率之锚”。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降低MLF利率是为了引导LPR报价下行,进而传导至企业融资利率的下行,预计11月LPR报价将有所下调。 王一峰预计,11月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成为建立“MLF—LPR”联动机制以来的第一次实践。“央行希望通过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而逐步引导LPR下行,将更多运用市场化力量来推动服务小微民营企业。” 此外,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今年内连续3次降息。此番MLF利率下调,引发了关于我国是否开启降息周期的讨论。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若明年年中CPI压力明显缓解,预期MLF下调空间还有30个基点。 但王一峰认为,虽然未来仍受制于市场预期、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性的制约,但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基调不会改变。 “我国央行前期并未跟随操作‘降息’,本次MLF下调5个基点,下调幅度相当克制,可见央行货币政策依然保持定力,珍惜传统货币政策的空间。MLF未来仍有下调空间,但下一阶段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使用的可能性更大。”王一峰表示。[详情]

央行开展四千亿元MLF 中标利率去年四月以来首降
央行开展四千亿元MLF 中标利率去年四月以来首降

  原标题:中标利率去年四月以来首降 时隔一年半,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首次下调。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显示,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据了解,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4035亿元MLF到期。 在资金面方面,11月4日资金面宽松,主要回购利率多数下跌,隔夜品种跌逾20个基点。Shibor短期品种明显下行,隔夜品种下行22.6个基点报2.075%,7天期下行8.7个基点报2.529%,14天期下行9.6个基点报2.532%,1月期下行0.5个基点报2.77%。 “中标利率下调符合市场预期,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本次对到期MLF等量投放操作,表明央行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1年期MLF利率下调5个基点,是去年4月份以来首次下调该政策利率,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 温彬表示,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依然存在下行压力。要守住经济增长底线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从数量来看,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适应。从价格来看,有引导资金价格下行的空间和必要。“尽管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新机制,银行实际报价利率已从新机制实施前的4.31%下降至目前的4.20%,但直接下调政策利率效果会更加显著。”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比较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所以央行在这个时候适时调降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另外,今年以来全球央行宽松力度比较大,而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充足。 专家认为,按照LPR新机制,下调MLF利率预计会在随后的LPR报价中反映出来。随着LPR新机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会有明显下降。[详情]

"麻辣粉"降价超预期 A股行情更有戏

  原标题:“麻辣粉”降价超预期 A股行情更有戏 在“降息”预期几近落空之际,央行端出一碗降价“麻辣粉”,别有一番“味道”。中国人民银行5日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市场人士俗称“麻辣粉”)操作4000亿元,利率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至3.25%。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MLF利率下调意义较大:既确认政策取向,又突出降低融资成本主线。即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调,预计仍是以碎步缓行方式呈现。债市上涨空间有限,在风险偏好回升背景下,A股行情可能更有戏。 幅度小意义大 5个基点不多,但足以打消市场人士对货币紧缩的担忧。 第三季度,市场对下调MLF利率的预期浓厚。在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改革后,“MLF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打通。研究人士认为,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可能性增大,“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利率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 被市场寄予厚望的MLF利率下调并未很快到来。8月和9月,MLF利率下调预期接连落空;10月,LPR结束连续两月下行,就连每季一次的“特麻辣粉”(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也未现身。 市场人士对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放松逐步形成共识。这一背景下,此次MLF利率下调无疑超预期,幅度不大,但意义较大。 在各方看来,MLF利率下调意义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对当下政策取向的一次确认。稳增长和稳就业仍是当前最重要诉求,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仍是政策主要方向。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MLF利率下调有助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MLF利率下调释放重要信号:央行更关注稳增长与金融稳定。华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说,MLF利率下调打消了货币政策收紧担忧。 二是多措并举,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莫尼塔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说,MLF利率下调说明,当前银行压缩风险溢价空间可能意愿有限。民生宏观谢运亮团队认为,基于LPR报价机制,在其他各项条件不变情况下,LPR和MLF利率是联动的。如欲LPR下降,则降准和下调MLF利率,二者至少居其一。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这是对“降成本”主线的确认,有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关注后续亮点 研究人士认为,当前中外利差足够高,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为MLF利率适度下调创造条件。降息“三部曲”将继续演绎。 不少机构人士认为,MLF利率下调为LPR继续下行铺平道路,20日LPR重拾下行将是水到渠成。温彬预计20日1年期LPR可能降至4.15%。 分析人士认为,后续主要关注MLF利率会否继续下调、央行逆回购等政策工具利率会否下调。 张继强认为,本次MLF利率下调幅度不大,保留了政策“子弹”,MLF利率仍有下调空间。颜色认为,若后续经济数据情况低于预期,将加大12月MLF利率下调可能性。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未必会调降央行逆回购利率等短期政策利率。中长期的MLF利率着眼于引导LPR,短期的央行逆回购利率更强调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当前,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对实体经济帮助有限,反而可能助长金融机构加杠杆。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央行逆回购利率调整可能性不大。 此次MLF利率下调是对货币紧缩观点的证伪,但也不是新一轮货币大宽松的序曲。 考虑到当前市场利率并不高,仍需兼顾稳汇率、稳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即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调,预计仍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 有研究人士预测,后续央行可能在“量”和“价”两角度进行平衡,即在降价的同时控量,避免流动性过于充裕,彰显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本色。 市场用涨声“点赞” “麻辣粉”降价,国内金融市场5日大类资产普涨。 在连续调整后,债券市场做多热情被点燃。截至当日收盘,中金所国债期货各合约全线上涨。现券市场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走低,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190210尾盘成交在3.74%,下行近6个基点。 A股市场股指波动上行,上证指数收报2991.56点,涨0.54%,实现三连涨。 让人略感意外的是汇市。人民币汇率加速上攻,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双双大涨逾400点,升破7元关口。通常来说,政策利率下调,可能引起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对本币汇率会施加下行压力。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外汇市场暖意渐浓,人民币汇率重上7元,既是对近期走势的延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MLF利率调降改善经济预期的推动。 对后市,机构人士认为,通胀隐忧和负债制约犹存,仅靠一次MLF利率调降,难以推动债市重新趋势性上涨。在利率调降、汇率回暖、基本面悲观预期修复背景下,A股行情可能更有戏。[详情]

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000亿!11月LPR报价料下调
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000亿!11月LPR报价料下调

  原标题: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000亿 11月LPR报价料下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确实没想到。”上海地区某外资交易员感叹,“5日开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在3.3%以上,市场基本没有预期到MLF利率会下调。” 他所说的“没想到”,是指MLF利率调低5BP。 11月5日,央行公告称,当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这是MLF利率自2018年3月后的首次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MLF利率小幅调整主要出于稳增长的考虑。此外,MLF利率小幅下调将会引导LPR下行,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的体现,对于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MLF利率意外调降后债市大幅反弹。当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10年期主力合约涨0.38%,银行间现券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5-6BP。此外,当天上证指数上涨0.54%至2991点,显示市场对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MLF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可能继续加码。 11月LPR报价将下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指标意义弱化,央行的政策利率(MLF、逆回购等)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政策利率自2018年4月来一直保持不变,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为2.55%,一年期MLF利率为3.3% 分析认为,本次MLF利率下调既有空间也有必要。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中国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BP扩大至目前的150BP左右,这一利差高于中国和美国利差的舒适区间(80-100BP)。换言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11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升破7。 “全球利率下降对中国出口产生压力的同时,也打开了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从汇率和贸易的角度看,降息顺理成章。”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需宽松予以对冲。” 具体看,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后仍有下行压力: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后预计10月份将继续下行,而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也延续下行趋势(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3%,低于荣枯线)。 此次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下行。此前,LPR在8月、9月两次报价下行后,10月新作MLF操作利率不变,且降准后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小,银行资金成本未有明显下行,导致LPR报价难以通过压缩加点端空间进一步压降,10月LPR报价维持前期报价不变。 目前1年期LPR品种为4.2%,5年期以上品种为4.85%,持平于9月报价。按照安排,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 “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但是MLF利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因此本次MLF利率降低将大概率带动LPR下调5个基点,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表示。 明明表示,此前一周债券市场受到通胀预期、风险偏好的影响,利率上行比较多,有些企业取消债券发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债券融资。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 根据数据统计,上周公司信用债推行或取消发行额为132亿,环比上升15%。 逆周期调控或持续加码 此前一周,市场对通胀预期骤然升温,一些机构预计短期内CPI将突破4%,从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形成掣肘。加之央行未在上周进行TMLF操作,使得市场对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加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3%,债市大跌。 “上周短短两天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十几BP,放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前述外资行交易员表示,“今日(11月5日)央行刚公布MLF利率下调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下了2BP,但后来降了5BP,说明市场咂摸出了味道。”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点评称,MLF操作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有利于前期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修正。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中,目前央行大概率优先稳增长而增加对通胀的容忍度:首先解决“滞”的问题,再解决“胀”的问题,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尾年份,稳增长存在更大的诉求,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概率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0月26日,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意味着要求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6.2%,才能实现翻番的目标。 而目前经济增速回落至6.0%,市场预计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加大。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也将发力。 中金公司11月4日发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称,考虑到总需求增长走弱、政策空间短期受限,地方专项债扩容可能成为短期逆周期政策主要的“调节器”。 其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将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GDP的2.2%)扩大至2020年的3.35万亿元左右(GDP的3.2%),且不排除今年年底前前置发行一部分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的可能性。 岁末年初,恰值流动性紧张之时。如果专项债提前发行,这种紧张的情况将会加剧。明明表示,央行本次降息操作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其信号意义更强: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以稳定流动性供给。 此外,继9月PSL重启后,10月PSL规模再次增加至近千亿。PSL重启并加大投放具有重大信号意义,后续政策性金融或将进一步发力。   [详情]

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千亿 11月LPR报价料下调
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千亿 11月LPR报价料下调

  原标题: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000亿 11月LPR报价料下调 杨志锦 “确实没想到。”上海地区某外资交易员感叹,“5日开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在3.3%以上,市场基本没有预期到MLF利率会下调。” 他所说的“没想到”,是指MLF利率调低5BP。 11月5日,央行公告称,当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这是MLF利率自2018年3月后的首次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MLF利率小幅调整主要出于稳增长的考虑。此外,MLF利率小幅下调将会引导LPR下行,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的体现,对于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MLF利率意外调降后债市大幅反弹。当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10年期主力合约涨0.38%,银行间现券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5-6BP。此外,当天上证指数上涨0.54%至2991点,显示市场对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MLF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可能继续加码。 11月LPR报价将下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指标意义弱化,央行的政策利率(MLF、逆回购等)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政策利率自2018年4月来一直保持不变,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为2.55%,一年期MLF利率为3.3% 分析认为,本次MLF利率下调既有空间也有必要。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BP扩大至目前的150BP左右,这一利差高于中美利差的舒适区间(80-100BP)。换言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11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升破7。 “全球利率下降对中国出口产生压力的同时,也打开了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从汇率和外贸的角度看,降息顺理成章。”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需宽松予以对冲。” 具体看,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后仍有下行压力: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后预计10月份将继续下行,而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也延续下行趋势(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3%,低于荣枯线)。 此次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下行。此前,LPR在8月、9月两次报价下行后,10月新作MLF操作利率不变,且降准后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小,银行资金成本未有明显下行,导致LPR报价难以通过压缩加点端空间进一步压降,10月LPR报价维持前期报价不变。 目前1年期LPR品种为4.2%,5年期以上品种为4.85%,持平于9月报价。按照安排,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 “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但是MLF利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因此本次MLF利率降低将大概率带动LPR下调5个基点,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表示。 明明表示,此前一周债券市场受到通胀预期、风险偏好的影响,利率上行比较多,有些企业取消债券发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债券融资。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周公司信用债推行或取消发行额为132亿,环比上升15%。 逆周期调控或持续加码 此前一周,市场对通胀预期骤然升温,一些机构预计短期内CPI将突破4%,从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形成掣肘。加之央行未在上周进行TMLF操作,使得市场对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加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3%,债市大跌。 “上周短短两天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十几BP,放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前述外资行交易员表示,“今日(11月5日)央行刚公布MLF利率下调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下了2BP,但后来降了5BP,说明市场咂摸出了味道。”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点评称,MLF操作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有利于前期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修正。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中,目前央行大概率优先稳增长而增加对通胀的容忍度:首先解决“滞”的问题,再解决“胀”的问题,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尾年份,稳增长存在更大的诉求,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概率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0月26日,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意味着要求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6.2%,才能实现翻番的目标。 而目前经济增速回落至6.0%,市场预计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加大。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也将发力。 中金公司11月4日发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称,考虑到总需求增长走弱、政策空间短期受限,地方专项债扩容可能成为短期逆周期政策主要的“调节器”。 其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将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GDP的2.2%)扩大至2020年的3.35万亿元左右(GDP的3.2%),且不排除今年年底前前置发行一部分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的可能性。 岁末年初,恰值流动性紧张之时。如果专项债提前发行,这种紧张的情况将会加剧。明明表示,央行本次降息操作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其信号意义更强: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以稳定流动性供给。 此外,继9月PSL重启后,10月PSL规模再次增加至近千亿。PSL重启并加大投放具有重大信号意义,后续政策性金融或将进一步发力。[详情]

央行一年半来首次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央行一年半来首次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原标题:央行一年半来首次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 专家:本月LPR一年期报价或小幅下行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刘琪 在连续暂停6天公开市场操作后,央行昨日为市场放送了一个重磅“惊喜”。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鉴于昨日有4035亿元MLF到期,因此实现净回笼35亿元。“惊喜”之处则在于,本次MLF的操作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而此次MLF操作利率的下调,也是自去年4月份以来首次下调。 “从DR007月均值来看,该指标自8月份以来持续小幅上升,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意味着近期商业银行批发融资成本有所上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MLF到期规模较大,如期续作有助于稳定市场资金面,更有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 而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此次MLF下调操作利率符合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看来,对于MLF利率下调市场上早有预期,但下调的时间点还是超预期的,特别是在CPI大涨的背景下。此次下调说明猪肉价格的上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 央行选择在此时下调MLF操作利率,王青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新LPR报价主要以MLF操作利率为基础,MLF利率下行有助于引导新LPR一年期品种走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10月份官方PMI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下,且收缩幅度较上月有所扩大,意味着短期内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此时MLF利率下调将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三是,10月31日美联储实施年内第三次降息,引导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向宽松,外部平衡因素——主要是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掣肘弱化。 同时,王青认为,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幅度较小,直接原因在于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仍有一定上行空间,CPI或将持续处于3.0%以上。为稳定物价预期,保持宏观经济综合平衡,当前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并不具备。 值得关注的是,11月20日,新LPR机制下的第四次报价即将出炉。与之挂钩的MLF操作利率本次下调后,是否会引导LPR报价下行?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LPR很可能将随着MLF有略微调降。此次MLF利率降低符合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降低的机制,即通过调整MLF利率来降息,而不是通过市场化报价来降低利率。从这个角度看,此次MLF利率调降对未来降息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王青预计,11月份新LPR一年期品种报价将恢复5至10个基点的小幅下行态势,进而助推四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利率加速下行;本月5年期以上品种或将保持不变,以体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 “MLF一年多来首次下调,也就代表了11月20日的LPR下调成为定局。”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后续市场针对首套房贷利率应该有宽松的趋势。LPR的降低,对于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利好消息,而且从趋势看,这一次的降低只是开始,后续几次有继续降低的趋势。年末最后2个月还有降准与LPR降低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央行本次“降息”操作信号意义更强,说明央行认为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而且不会因为“猪通胀”而关闭边际宽松的窗口。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 对于央行后期的货币政策操作,王青认为,未来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下一步央行将主要通过扩大新LPR使用等措施,降低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水平,同时运用TMLF等定向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民营企业及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详情]

MLF中标利率下调 11月LPR继续下行可期
MLF中标利率下调 11月LPR继续下行可期

  证券时报 记者 孙璐璐 11月5日,央行超预期“降息”。当天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此次降息之所以超预期,是因为早在8、9月份市场对于降息的呼声高涨,但预期屡屡落空后,市场认为央行顾及通胀压力上升,降息预期随之降温,甚至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降息窗口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能打开。 此番降息的意外之举让市场看到了降息周期开启的曙光,不过,考虑到央行对于“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诉求依然存在,就此定论降息周期开启为时尚早。但央行此时降息至少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因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构性通胀并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实质性制约,货币政策腾挪的空间比市场预期要大。 尽管物价水平是货币政策重要的考量因素,但物价指标的构成是多样的,除了要看CPI外,核心CPI、PPI等都要综合考量。9、10月份猪肉价格快涨后,导致CPI同比增速快速上行,并形成了高通胀的预期,但与此同时,PPI同比增速仍然处于负区间内,说明当前经济并未真正面临通胀压力。结构性通胀的解决之道在于从供给端发力,增加猪肉供给,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当前货币政策应更加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和PPI通缩,降息也就成为必然选择。 虽然有观点认为这是迟来的降息,但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目标反推看,此次降息时点的选择尚属适宜。央行曾多次强调,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8月落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本质上也是一次“降息”,即通过改革银行贷款报价基准的方式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但10月LPR报价结果维持不变,说明银行短期内压缩利差的空间所剩无几,此时央行顺势调降MLF利率以推动11月LPR继续下行可以实现利率水平下降的延续性。这也体现出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与实现货币政策操作预调微调之间的平衡。 展望后续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预见,稳增长依然是货币政策基调的核心考量,但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将遵循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的尺度拿捏。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既不会简单地拘泥于不偏不倚的中性要求,也不会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不过,对市场来说,准确揣摩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会加大。[详情]

央行下调MLF利率 专家:本月LPR一年期报价或小幅下行
央行下调MLF利率 专家:本月LPR一年期报价或小幅下行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央行一年半来首次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专家:本月LPR一年期报价或小幅下行 本报记者 刘 琪  在连续暂停6天公开市场操作后,央行昨日为市场放送了一个重磅“惊喜”。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鉴于昨日有4035亿元MLF到期,因此实现净回笼35亿元。“惊喜”之处则在于,本次MLF的操作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而此次MLF操作利率的下调,也是自去年4月份以来首次下调。 “从DR007月均值来看,该指标自8月份以来持续小幅上升,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意味着近期商业银行批发融资成本有所上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MLF到期规模较大,如期续作有助于稳定市场资金面,更有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 而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此次MLF下调操作利率符合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看来,对于MLF利率下调市场上早有预期,但下调的时间点还是超预期的,特别是在CPI大涨的背景下。此次下调说明猪肉价格的上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 央行选择在此时下调MLF操作利率,王青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新LPR报价主要以MLF操作利率为基础,MLF利率下行有助于引导新LPR一年期品种走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10月份官方PMI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下,且收缩幅度较上月有所扩大,意味着短期内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此时MLF利率下调将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三是,10月31日美联储实施年内第三次降息,引导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向宽松,外部平衡因素——主要是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掣肘弱化。 同时,王青认为,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幅度较小,直接原因在于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仍有一定上行空间,CPI或将持续处于3.0%以上。为稳定物价预期,保持宏观经济综合平衡,当前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并不具备。 值得关注的是,11月20日,新LPR机制下的第四次报价即将出炉。与之挂钩的MLF操作利率本次下调后,是否会引导LPR报价下行?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LPR很可能将随着MLF有略微调降。此次MLF利率降低符合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降低的机制,即通过调整MLF利率来降息,而不是通过市场化报价来降低利率。从这个角度看,此次MLF利率调降对未来降息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王青预计,11月份新LPR一年期品种报价将恢复5至10个基点的小幅下行态势,进而助推四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利率加速下行;本月5年期以上品种或将保持不变,以体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 “MLF一年多来首次下调,也就代表了11月20日的LPR下调成为定局。”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后续市场针对首套房贷利率应该有宽松的趋势。LPR的降低,对于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利好消息,而且从趋势看,这一次的降低只是开始,后续几次有继续降低的趋势。年末最后2个月还有降准与LPR降低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央行本次“降息”操作信号意义更强,说明央行认为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而且不会因为“猪通胀”而关闭边际宽松的窗口。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 对于央行后期的货币政策操作,王青认为,未来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下一步央行将主要通过扩大新LPR使用等措施,降低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水平,同时运用TMLF等定向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民营企业及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详情]

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000亿 11月LPR报价料下调
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000亿 11月LPR报价料下调

  原标题:MLF降息5个基点投放4000亿 11月LPR报价料下调 “确实没想到。”上海地区某外资交易员感叹,“5日开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在3.3%以上,市场基本没有预期到MLF利率会下调。” 他所说的“没想到”,是指MLF利率调低5BP。 11月5日,央行公告称,当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这是MLF利率自2018年3月后的首次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MLF利率小幅调整主要出于稳增长的考虑。此外,MLF利率小幅下调将会引导LPR下行,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的体现,对于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MLF利率意外调降后债市大幅反弹。当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10年期主力合约涨0.38%,银行间现券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5-6BP。此外,当天上证指数上涨0.54%至2991点,显示市场对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MLF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可能继续加码。 11月LPR报价将下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指标意义弱化,央行的政策利率(MLF、逆回购等)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政策利率自2018年4月来一直保持不变,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为2.55%,一年期MLF利率为3.3% 分析认为,本次MLF利率下调既有空间也有必要。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BP扩大至目前的150BP左右,这一利差高于中美利差的舒适区间(80-100BP)。换言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11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升破7。 “全球利率下降对中国出口产生压力的同时,也打开了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从汇率的角度看,降息顺理成章。”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需宽松予以对冲。” 具体看,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后仍有下行压力: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后预计10月份将继续下行,而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也延续下行趋势(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3%,低于荣枯线)。 此次MLF利率下调将引导LPR下行。此前,LPR在8月、9月两次报价下行后,10月新作MLF操作利率不变,且降准后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小,银行资金成本未有明显下行,导致LPR报价难以通过压缩加点端空间进一步压降,10月LPR报价维持前期报价不变。 目前1年期LPR品种为4.2%,5年期以上品种为4.85%,持平于9月报价。按照安排,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 “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但是MLF利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因此本次MLF利率降低将大概率带动LPR下调5个基点,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表示。 明明表示,此前一周债券市场受到通胀预期、风险偏好的影响,利率上行比较多,有些企业取消债券发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债券融资。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周公司信用债推行或取消发行额为132亿,环比上升15%。 逆周期调控或持续加码 此前一周,市场对通胀预期骤然升温,一些机构预计短期内CPI将突破4%,从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形成掣肘。加之央行未在上周进行TMLF操作,使得市场对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加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3%,债市大跌。 “上周短短两天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十几BP,放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前述外资行交易员表示,“今日(11月5日)央行刚公布MLF利率下调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下了2BP,但后来降了5BP,说明市场咂摸出了味道。”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点评称,MLF操作利率的下调是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的确认,有利于前期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修正。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中,目前央行大概率优先稳增长而增加对通胀的容忍度:首先解决“滞”的问题,再解决“胀”的问题,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尾年份,稳增长存在更大的诉求,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概率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0月26日,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意味着要求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6.2%,才能实现翻番的目标。 而目前经济增速回落至6.0%,市场预计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加大。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也将发力。 中金公司11月4日发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称,考虑到总需求增长走弱、政策空间短期受限,地方专项债扩容可能成为短期逆周期政策主要的“调节器”。 其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将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GDP的2.2%)扩大至2020年的3.35万亿元左右(GDP的3.2%),且不排除今年年底前前置发行一部分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的可能性。 岁末年初,恰值流动性紧张之时。如果专项债提前发行,这种紧张的情况将会加剧。明明表示,央行本次降息操作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其信号意义更强: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以稳定流动性供给。 此外,继9月PSL重启后,10月PSL规模再次增加至近千亿。PSL重启并加大投放具有重大信号意义,后续政策性金融或将进一步发力。[详情]

央行意外下调MLF利率 迟来的"降息"背后透露什么信号
央行意外下调MLF利率 迟来的

  原标题:央行意外下调MLF利率!迟来的“降息”背后透露了什么信号? 央行变相“降息”了! 11月5日,央行如期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量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但出人意料的是,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了5个基点。这是自2018年4月以来,首次调降1年期MLF利率。 意外“降息”背后透露了怎样的信号?债市、股市将如何走? “降息”虽迟但到 今年8月,央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LPR的报价基准直接与中期借贷便利(MLF)挂钩,货币政策价格工具也由过去的法定贷款基准利率转变为MLF利率,市场关注的央行是否降息的核心变为MLF利率是否下调。 此前,9月MLF利率下调的预期多次落空。9月2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综合分析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 10月21日,新版LPR第三次报价: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均与9月的报价持平,继续下行预期落空。 就在市场降息预期降温之际,11月5日,央行将1年期MLF中标利率小幅下调5个基点至3.25%。 受此消息影响,债市大幅反弹,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截至下午收盘,10年期债主力合约涨0.38%,5年期主力合约涨0.18%,2年期主力合约涨0.12%。 资本市场方面,A股震荡攀升,上证指数收盘涨0.54%报2991.56点,录得三连升,一度站上3000点;深证成指涨0.71%报9938.61点;创业板指涨0.79%报1713.29点;上证50指数盘中涨近1%突破3048高点,刷新2018年2月7日以来新高。两市成交4815亿元,较上一日略有放大。北向资金净流入52亿元,连续9日净流入。 “降息”传递的信号 从外部环境来看,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美联储今年内已连续三次降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个bp扩大至目前的150个bp,利差扩大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企稳回升,为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 今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9975,较上一交易日涨327个基点,为8月5日以来首次升破7整数关口。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跌3个基点,报7.0385。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分析称,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经济下行叠加通胀高企的阶段性“滞胀”特征,央行的最终目标中,稳增长和控通胀出现冲突,增加了货币政策决策难度。由于最终目标比较多,货币政策只能抓主要矛盾,当前央行货币政策是在稳增长与控通胀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温彬则表示,从通胀来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推高食品价格涨幅,对CPI带来压力,预计11月份CPI同比上涨3.1%,但总体可控。相反,PPI已经连续3个月负增长,预计11月份PPI继续同比下降,企业盈利状况承压。在房地产调控加强的背景下,房地产价格总体平稳。因此,通胀和资产价格不应作为考量是否降低政策利率的主要因素。 从LPR形成的公式上看,LPR利率=MLF利率+加点利率,MLF利率的变动、加点水平的变动均会引起LPR变动。有业内人士认为,10月LPR较上月持平,央行调降MLF利率使LPR有下行空间,给市场传递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信号。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在缺乏市场预期管理的情况下,央行下调MLF利率,主要是因为银行负债成本制约,银行缺乏足够的意愿继续压缩利差来主动调降LPR,在短期经济增长触及政策底线、稳增长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央行下调定价基准MLF利率来引导LPR调整更具时效性,能更快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稳就业、稳投资的目的。 本次对到期MLF等量投放操作,温彬认为,这表明央行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 中信固收明明点评称,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比较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所以央行在这个时候适时调降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11月LPR有望下行 截至目前,LPR已进行了三次报价,下调幅度逐渐收窄。 8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10bp、5年期以上LPR下调5bp;而9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5bp、5年以上LPR维持不变;10月21日,两个期限品种LPR均未变动。 分析人士认为,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央行11月初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引导11月LPR报价下行。 在温彬看来,按照LPR新机制,下调MLF利率应该在随后的LPR报价中同步、等量反映。他预计11月20日1年期LPR利率为4.15%。随着LPR新机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 明明表示,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比较大,而现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充裕,有宽松的必要。 展望未来的货币政策,明明称,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接下来有可能采取量价组合的政策,今年底明年初有可能推出降准,稳定流动性供给。明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MLF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不过,有分析人士强调,MLF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货币宽松重启,MLF利率调降后的央行操作值得关注。 李奇霖表示,猪肉供给收缩对通胀形成的压力有增无减,未来两个季度内,物价上涨的压力都会是实体与民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央行宽松容易助长通胀预期的形成,后续不排除央行会把控好流动性的闸门,来中和调降利率对市场形成的宽松预期。 “但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债市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基本面可能触底企稳)依然存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否真正转向也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建议投资者仍需谨慎。”李奇霖称。 (国际金融报记者 范佳慧)[详情]

逆周期调节发力 MLF利率“意外”下调
逆周期调节发力 MLF利率“意外”下调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1月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降息”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在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之后,市场普遍认为MLF利率下调有空间且有需求,但近期伴随着通胀压力有所上升,市场人士对今年年内下调MLF利率的预期逐渐降温。因此,不少人士认为此次操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考虑到当前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调低MLF利率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成本,稳定商业银行收益,为商业银行投放信贷提供更多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今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个基点扩大至目前的150个基点,利差扩大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今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9月3日的年内低点上涨了2.2%左右,为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MLF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向。但针对未来的MLF利率调整空间,市场人士看法则有所分歧。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货币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梁斯则表示,此次MLF利率仅下降5个基点,幅度较小。因此此次MLF利率调降更多是对市场意愿的反映,有助于稳定商业银行经营,鼓励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后续持续调降MLF利率可能性较小。[详情]

MLF利率意外下调 "猪通胀"未关闭边际宽松窗口
MLF利率意外下调

  原标题:MLF利率意外下调,“猪通胀”未关闭边际宽松窗口  继美联储利率三连降后,11月5日,央行在进行4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续作时,将其利率从3.3%调至3.25%,下降5bp,而此次MLF利率的下调几乎超出所有分析师的预期。 “10月TMLF的缺席就是为了给MLF降息让路,接下来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怎么定是关键,估计仍是保持稳定利差。”一位资深固收分析师如是感慨道。 关于本次MLF调降的原因,多数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能够更快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稳就业、稳投资的目的。有分析称,在缺乏市场预期管理的情况下,央行下调MLF利率,主要是由于银行负债成本制约,缺乏足够意愿继续压缩利差来主动调降LPR。而在短期稳增长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下调定价基准MLF利率来引导LPR调整更具时效性。 意外“降息”为哪般? 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当天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这是自2018年4月以来,1年期MLF利率首次调降。 此前,央行连续6个交易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由此,市场已充分预期央行会续作周二到期的4035亿元MLF,对冲到期后,当日实现净回笼35亿元。不过超预期的是,央行下调了1年期MLF利率。对此,有市场观点称,这反映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继续推进,保持“六稳”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事实上,对于MLF利率下调的呼声由来已久。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市场曾对9月17日MLF利率调降有强烈预期,然而彼时并未出现调整,于是市场再度将目光聚焦在第四季度。多位专家表示,利率下调的窗口已经打开,不是不降,而是要看降的时机。 如今来看,这一时机显然已经来到。东吴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目前经济、金融数据及后市展望来看,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除了财政政策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专项债新规等政策托底基建,货币政策后续适当宽松,调降MLF利率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为情理之中。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三季度经济摸低6%,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后,预计10月份将继续下行,而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也延续下行趋势,呼唤货币政策的宽松以对冲。 至于通胀的因素,明明认为,目前猪肉价格上涨推升的CPI上行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性不强。他进一步解释道,9月、10月猪肉价格快涨后CPI同比增速快速上行并形成了高通胀的预期,同时,PPI同比增速仍然处于负区间内,仅由猪肉价格推升的结构性的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并不太强。“央行货币政策更加关注经济基本面的下行压力和PPI通缩。”他称。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此前也提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降低政策利率不仅有空间,而且非常紧迫和必要。从外部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重启宽松货币政策,打开了降低MLF利率的空间;从内部看,国内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央行应该及时尽快降息,进而有效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投资和消费,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程实则认为,本次MLF降息本质反映是降息空间的轮动切换。一方面,市场化降息的短期空间趋于闭合,而长期空间难以打开;另一方面,政策性降息的短期空间出现,10月末至今,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金融机构亦从5-6月份的风险冲击中逐步修复,叠加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刚性需要,政策性降息的短期束缚减弱,空间小幅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受“降息”利好消息影响,金融市场为之一振,资金面亦保持宽松态势。11月5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短端品种全线下行,隔夜品种下行19.5bp报1.88%,7天期下行3.1bp报2.4980%,14天期下行7.6bp报2.4560%,1个月期下行1.1bp报2.7590%;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DR007加权平均利率收报2.3153%,下降12.45bp,DR001加权平均利率收报1.8625%,下降18.54bp。 未来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央行本次降息操作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但其信号意义更强。明明称,这说明央行不会因为“猪通胀”关闭边际宽松的窗口。 他还表示,目前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他称。 对债券市场而言,央行释放的降息信号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近期市场趋于悲观的预期,3.2%被多数机构认为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合理区间的顶部。 外部环境方面,今年以来,美联储已三次降息,中美无风险收益率利差从第一次降息时的50个基点扩大到了目前的150个基点。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储蓄险阶段性企稳,外部制约国内降息的压力有所缓解。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货币政策放松存在制约。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表示,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债市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基本面可能触底企稳)依然存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否真正转向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次“降息”后,后续市场更为关注的是OMO利率是否会跟随下调,这是债市短端空间打开的关键。兴业证券固收团队研报称,一方面,考虑到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复杂环境下,OMO利率的制约本身会大于MLF利率;另一方面,通胀似乎并非约束银行间利率调整的唯一原因。因此,央行是否会跟随调动OMO利率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李奇霖也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OMO利率的变化通过市场短端利率(资金利率),再传导至银行资产端贷款定价的效果不佳,调整OMO利率,形成低资金利率环境反而会助长金融机构加杠杆,因此OMO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本次MLF操作对于11月LPR报价结果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江海证券分析,此前LPR下调是依靠压缩利差,而这无疑将压缩银行的利润,10月LPR利率没下调就说明银行不愿意压缩利润,因此如果要降低资金成本,就需要压低MLF利率水平。本次MLF操作利率的下调将降低LPR报价基准、压低银行资金成本,明明预计,11月LPR报价将下行5bp-10bp。[详情]

MLF利率意外下调!“猪通胀”未关闭边际宽松窗口
MLF利率意外下调!“猪通胀”未关闭边际宽松窗口

  原标题:MLF利率意外下调,“猪通胀”未关闭边际宽松窗口 继美联储利率三连降后,11月5日,央行在进行4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续作时,将其利率从3.3%调至3.25%,下降5bp,而此次MLF利率的下调几乎超出所有分析师的预期。 “10月TMLF的缺席就是为了给MLF降息让路,接下来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怎么定是关键,估计仍是保持稳定利差。”一位资深固收分析师如是感慨道。 关于本次MLF调降的原因,多数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能够更快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稳就业、稳投资的目的。有分析称,在缺乏市场预期管理的情况下,央行下调MLF利率,主要是由于银行负债成本制约,缺乏足够意愿继续压缩利差来主动调降LPR。而在短期稳增长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下调定价基准MLF利率来引导LPR调整更具时效性。 意外“降息”为哪般? 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当天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这是自2018年4月以来,1年期MLF利率首次调降。 此前,央行连续6个交易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由此,市场已充分预期央行会续作周二到期的4035亿元MLF,对冲到期后,当日实现净回笼35亿元。不过超预期的是,央行下调了1年期MLF利率。对此,有市场观点称,这反映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继续推进,保持“六稳”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事实上,对于MLF利率下调的呼声由来已久。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市场曾对9月17日MLF利率调降有强烈预期,然而彼时并未出现调整,于是市场再度将目光聚焦在第四季度。多位专家表示,利率下调的窗口已经打开,不是不降,而是要看降的时机。 如今来看,这一时机显然已经来到。东吴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目前经济、金融数据及后市展望来看,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除了财政政策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专项债新规等政策托底基建,货币政策后续适当宽松,调降MLF利率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为情理之中。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三季度经济摸低6%,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后,预计10月份将继续下行,而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也延续下行趋势,呼唤货币政策的宽松以对冲。 至于通胀的因素,明明认为,目前猪肉价格上涨推升的CPI上行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性不强。他进一步解释道,9月、10月猪肉价格快涨后CPI同比增速快速上行并形成了高通胀的预期,同时,PPI同比增速仍然处于负区间内,仅由猪肉价格推升的结构性的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并不太强。“央行货币政策更加关注经济基本面的下行压力和PPI通缩。”他称。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此前也提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降低政策利率不仅有空间,而且非常紧迫和必要。从外部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重启宽松货币政策,打开了降低MLF利率的空间;从内部看,国内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央行应该及时尽快降息,进而有效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投资和消费,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程实则认为,本次MLF降息本质反映是降息空间的轮动切换。一方面,市场化降息的短期空间趋于闭合,而长期空间难以打开;另一方面,政策性降息的短期空间出现,10月末至今,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金融机构亦从5-6月份的风险冲击中逐步修复,叠加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刚性需要,政策性降息的短期束缚减弱,空间小幅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受“降息”利好消息影响,金融市场为之一振,资金面亦保持宽松态势。11月5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短端品种全线下行,隔夜品种下行19.5bp报1.88%,7天期下行3.1bp报2.4980%,14天期下行7.6bp报2.4560%,1个月期下行1.1bp报2.7590%;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DR007加权平均利率收报2.3153%,下降12.45bp,DR001加权平均利率收报1.8625%,下降18.54bp。 未来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央行本次降息操作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但其信号意义更强。明明称,这说明央行不会因为“猪通胀”关闭边际宽松的窗口。 他还表示,目前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他称。 对债券市场而言,央行释放的降息信号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近期市场趋于悲观的预期,3.2%被多数机构认为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合理区间的顶部。 外部环境方面,今年以来,美联储已三次降息,中美无风险收益率利差从第一次降息时的50个基点扩大到了目前的150个基点。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储蓄险阶段性企稳,外部制约国内降息的压力有所缓解。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货币政策放松存在制约。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表示,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债市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基本面可能触底企稳)依然存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否真正转向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次“降息”后,后续市场更为关注的是OMO利率是否会跟随下调,这是债市短端空间打开的关键。兴业证券固收团队研报称,一方面,考虑到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复杂环境下,OMO利率的制约本身会大于MLF利率;另一方面,通胀似乎并非约束银行间利率调整的唯一原因。因此,央行是否会跟随调动OMO利率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李奇霖也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OMO利率的变化通过市场短端利率(资金利率),再传导至银行资产端贷款定价的效果不佳,调整OMO利率,形成低资金利率环境反而会助长金融机构加杠杆,因此OMO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本次MLF操作对于11月LPR报价结果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江海证券分析,此前LPR下调是依靠压缩利差,而这无疑将压缩银行的利润,10月LPR利率没下调就说明银行不愿意压缩利润,因此如果要降低资金成本,就需要压低MLF利率水平。本次MLF操作利率的下调将降低LPR报价基准、压低银行资金成本,明明预计,11月LPR报价将下行5bp-10bp。[详情]

意外下调MLF利率 中国央行要打什么“牌”?
意外下调MLF利率 中国央行要打什么“牌”?

  (经济观察)意外下调MLF利率 中国央行要打什么“牌”? 市民从中国人民银行前经过。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夏宾)当中国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扩大至3%时,市场对于央行的强烈降息预期陡然降温。但意外的是,中国央行5日发布公告称,将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利率从3.3%下调至3.25%。 在市场预期之外,中国央行选择此时下调MLF利率要打什么“牌”? 一是稳增长。今年以来,宽松货币政策渐成国际主流,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拿出降息“武器”,对抗全球增长动能下滑所造成的经济疲软,中国亦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在前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刺激下,近来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回升,基建、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政策效果正在体现。但货币政策效果需多种工具配合发力,除投放基础货币保证流动性外,还需通过降息等价格型工具来刺激实体融资需求。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表示,在目前宏观环境下央行调降MLF利率,释放了重要的政策信号,即货币政策会更多以经济基本面稳定为目标,而非以控制当前通胀为目标,因为当前猪肉单一商品价格上涨无需也不应由货币政策应对。 二是降成本。宏观经济稳需微观主体活,而降低成本正是为企业添活力的重要手段。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指出,此次下调MLF利率可保持中长端资金利率的合理稳定,避免银行间资金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债券融资和可能到来的地方债提前发行创造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沈建光直言,官方推动降成本需要政策的持续作为,而通过调降MLF利率或加点方式降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的“市场化降息”尤为关键。 他表示,当前企业尤其民营和中小微部门的实际融资成本仍然偏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阻塞,完善价格型工具的运用机制,合理运用降息,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定价,最终实现实际利率的明显下行。 引预期。通胀抬头是否会让货币政策产生变化?货币政策若要为应对通胀而收紧,企业怎么办? 杨业伟认为,下调MLF利率释放了明确信号,即在外部利率持续下降,国内经济放缓压力依然存在的环境下,央行将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大的方向不会变。“央行对‘类滞胀’环境下货币政策选择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因而无需过度担心货币政策收紧和流动性过度趋紧。” 另一方面,此次利率的变动也考虑了汇率的因素。 郭于玮表示,10月31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上升到160个基点的高位,处于2016年以来的高位。然而,中美名义GDP增速之差处在3.8%左右的历史偏低水平,中美利差和基本面之间出现背离的风险。此时小幅调降MLF利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中美利差超调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如何?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长期来看,改革对金融机构内部资金成本的调降作用仍需时日,而未来1至2个季度的通胀冲顶对政策性降息的束缚增强。由此,未来一段时期,难有基于利率政策的持续强刺激,需警惕市场的降息预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他进一步称,明年上半年,由于政策性降息长期空间受限,定向降准有望成为更为优先的政策工具。市场化降息的可能性或将存在,但取决于金融机构的改革进展,幅度和次数料将有限。待明年年中通胀触顶回落之后,政策性降息和市场化降息的空间才会显著扩张,从而促使降息加速发力。(完)[详情]

央行超预期降低MLF操作利率 基金认为信号意义较强
央行超预期降低MLF操作利率 基金认为信号意义较强

  原标题:央行超预期降低MLF操作利率,基金认为信号意义较强 11月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这是自2016年2月以来央行首次降低MLF利息。 消息一出,引起各基金公司热评。 鹏华基金:或将缓解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从紧的担忧 10月份以来,在MLF利率未出现调降的背景下,10月21日LPR报价也暂时未做调整;与此同时,按照惯例应当操作的TMLF持续“缺席”,市场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或出现了边际变化。本次MLF小幅调降5BP在一定程度上或缓解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从紧的担忧。 10月份LPR报价未下调,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很难通过压降商业银行“加点”的方式降低LPR报价,LPR利率的回落仍需要央行通过降准等政策提供低成本资金或通过调降MLF利率直接引导的方式来完成。同时,在美联储10月份调降联邦基金利率之后,12月份再度降息的概率明显回落;叠加近期人民币小幅升值,从央行角度来看,11月份可能是一个相对合适的窗口。 上投摩根基金:宽松信号意义较强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央行此次降低MLF操作利率时点早于预期,近四年以来首次政策利率调整落地。外围市场连续降息的背景下,内外利差拉大为国内货币政策赢得空间,市场普遍对MLF利率下调存在预期,但此前预期多认为会在明年初CPI同比见阶段性高点后开启。 本次MLF利率调低的重要意义在于,扭转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偏谨慎预期。9月20日LPR利率水平保持不变、11月TMLF未操作,都引发市场对短期流动性偏紧的担忧,而此次MLF利率虽然只调降了5个基点,对银行实际资金成本影响有限,但信号意义较浓,有力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中期来看,中国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长期趋势,加之包括美联储等全球各大央行近来纷纷降息,也使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打开。但未来是否有进一步宽松政策推行、何时推行,仍要观察其他经济指标的情况,尤其是通胀数据。如果未来中国通胀水平得到控制,进一步流动性宽松的概率也会较高。 汇丰晋信:可能是宽松周期尾声 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可以看作是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始,信号意义比较强。但是另一方面,本次调低MLF利率反而可能是短期宽松周期的尾声,原因在于: 1、货币政策的同步性。美联储在今年3次预防式降息之后,市场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前很难再看到美联储的进一步放松。 2、央行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取得平衡。年底至明年上半年,预计CPI中枢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这可能会制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因此从节奏来看,预计今年年底前再有MLF调降的概率较低,下一个货币政策比较密集时间窗口可能要等到明年2季度。 尽管此次调降幅度很有限,但依然是超预期的。之前市场普遍担心通胀数据超预期上行会给央行货币政策形成一定的干扰,本次调降MLF可以打消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顾虑,因此信号意义较强。 策略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消除短期内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周二A股市场对此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从大势上来看,非金融企业全年盈利增速预计0-5%,无风险收益率预计会在窄幅区间震荡,因此目前可以驱动行情的主要变量就是风险偏好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1、贸易谈判的进展;2、宏观经济数据的企稳。 南方基金:信号意义重于实质,利好股市表现 本次调降MLF利率时间点较为超预期。今年9月央行降准之后,市场对降息预期较高,但9月降息预期连续落空,对市场多头打击较大。同时,进入10月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带动通胀预期明显升温,加上月末TMLF未能如期投放,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担忧。而在当下通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除之时,央行调降MLF利率就显得较为超预期。 总体来说,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并未转向,降低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但调降幅度也只有5BP,信号意义可能重于实质意义。另一方面,LPR改革后与MLF利率挂钩,本次降低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报价进一步下行,由于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主要参考LPR,从而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的。展望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通胀高企仍对货币宽松的幅度形成掣肘。对股票市场而言,调降MLF利率有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等,长期或有助于改善企业盈利,利好股市表现。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对债市影响趋势性不强 在这个时点下调MLF利率,有几点意义: 1、打消了市场对通胀带来政策收紧的顾虑,表明稳增长在当前处于更重要的位置。通胀是近期债市最大的扰动因素,由于9月以后猪价持续上涨,创历史新高,引发较强的通胀预期,市场已经形成一定担忧情绪。市场参与者不知道猪价将涨到什么价格,涨到什么时候,甚至有加息抵御通胀的观点出现。MLF利率下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恐慌心理,让市场保持理性。 2、MLF下调是对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次落实,由于贷款利率已经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即LPR与MLF利率挂钩,引导融资成本下行,代表市场化利率的MLF也是重要的基础。下调MLF利率表明了央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决心。 3、海外利率环境的引导。从全球来看,降息和负利率的确是今年的主流趋 势,海外债市也多处于牛市。今年国内货币政策相对稳健,已经保持了显著的独立性。但长期来看,从资本流动和利率联动的角度,还是会受到全球利率环境的引导。 近期债市调整较多,本次MLF利率下调显示货币环境仍处于对市场的呵护期,政策不会轻易转向。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通胀压力与经济压力并存的现状。预计年内债市继续延续振荡走势,趋势性不强。[详情]

MLF利率“超预期”下调 降息降准空间仍存
MLF利率“超预期”下调 降息降准空间仍存

  来源:北京商报 继9月调降预期多次落空后,承载着降息期盼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利率终于不负众望。11月5日,央行续作4000亿元MLF,操作利率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分析人士指出,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预计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有望同步下降。 01 时隔18个月MLF利率下调 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当日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从资金面情况来看,自10月28日以来,央行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不过,月初压力较小,市场流动性较宽松。11月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种明显下行。其中,隔夜Shibor利率报1.88%,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9.5个基点;一周Shibor报2.498%,下跌3.1个基点;两周Shibor下行7.6个基点至2.456%,1月期Shibor下行1.1个基点至2.759%。 值得一提的是,MLF利率是否调降成为市场预判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的“窗口”。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此次对到期MLF等量投放操作,表明央行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是去年4月以来首次下调该政策利率,表明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表示,此次下调MLF利率,有长短期两个方面因素。短期方面,美联储降息及全球降息潮给中国货币政策更大的操作空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及时预调微调是仍然是央行的主要目标,降准和降息的必要性在加强。长期方面,在货币政策空间打开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利率,尤其是通过利率市场化进程引导实际利率下降是央行长期坚持的目标。 02 LPR大概率同步下调 今年8月央行进行LPR报价机制改革,改革后的LPR以MLF利率为参考,截至目前已报价三次。在10月20日第三次报价时,一年期LPR为4.2%,五年期以上LPR为4.85%,与9月持平,这意味着银行综合资金成本尚未显著改善。随着此次MLF利率的调降,市场对于11月20日出炉的LPR报价同步下调抱有强烈预期。 央行也多次重申降低融资成本更多是通过改革的办法。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表示,通过LPR改革,看到促进贷款利率的下行。9月企业贷款利率5.24%,比去年高点下降36个基点。“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释放出稳健的信号,同时目前存款的基准利率保持稳定,贷款的利率通过改革主要聚焦在LPR上面。” 温彬指出,按照LPR新机制,下调MLF利率应该在随后的LPR报价中同步、等量反映,预计11月20日1年期LPR利率为4.15%,较10月20日报价下调5个基点。随着LPR新机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 “MLF作为央行货币供给的一个主要渠道,其利率下降会带动其他市场利率下降。”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娄飞鹏表示,在LPR报价方面,目前政策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意图明显,加之MLF利率下降,也直接降低了银行从央行获得流动性的成本,预计LPR报价利率也会随之下行。 对于市场利率的影响,娄飞鹏指出,近期隔夜等短期Shibor利率较低,但3个月Shibor利率却有所上升,反映出市场流动性存在结构性特点,此时MLF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长期限Shibor利率的上涨压力。在债券市场方面,近期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较为明显,MLF利率的下调也有助于稳定债券市场利率。 03 未来降准降息空间仍存 在调降MLF利率来“降息”的情形下,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引发市场关注。 温彬表示,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依然存在下行压力。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从数量来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适应,从价格来看,有降息的空间和必要。 “货币政策仍然会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主要关注国内经济形势,总基调保持稳健。”娄飞鹏指出,但明年的经济走势大概率是前低后高的态势,稳增长的任务依然较重,货币政策会相对宽松。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采用量价配合的方式,在降息之后采用降准的方式,稳定整体的流动性。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央行此次降息操作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其信号意义更强:说明央行认为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而且不会因为“猪通胀”而关闭边际宽松的窗口。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详情]

MLF利率“超预期”下调 LPR大概率同步下调
MLF利率“超预期”下调 LPR大概率同步下调

  原标题: MLF利率“超预期”下调 来源 北京商报 继9月调降预期多次落空后,承载着降息期盼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利率终于不负众望。11月5日,央行续作4000亿元MLF,操作利率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分析人士指出,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预计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有望同步下降。 01 时隔18个月MLF利率下调 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当日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从资金面情况来看,自10月28日以来,央行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不过,月初压力较小,市场流动性较宽松。11月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种明显下行。其中,隔夜Shibor利率报1.88%,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9.5个基点;一周Shibor报2.498%,下跌3.1个基点;两周Shibor下行7.6个基点至2.456%,1月期Shibor下行1.1个基点至2.759%。 值得一提的是,MLF利率是否调降成为市场预判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的“窗口”。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此次对到期MLF等量投放操作,表明央行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是去年4月以来首次下调该政策利率,表明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表示,此次下调MLF利率,有长短期两个方面因素。短期方面,美联储降息及全球降息潮给中国货币政策更大的操作空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及时预调微调是仍然是央行的主要目标,降准和降息的必要性在加强。长期方面,在货币政策空间打开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利率,尤其是通过利率市场化进程引导实际利率下降是央行长期坚持的目标。 02 LPR大概率同步下调 今年8月央行进行LPR报价机制改革,改革后的LPR以MLF利率为参考,截至目前已报价三次。在10月20日第三次报价时,一年期LPR为4.2%,五年期以上LPR为4.85%,与9月持平,这意味着银行综合资金成本尚未显著改善。随着此次MLF利率的调降,市场对于11月20日出炉的LPR报价同步下调抱有强烈预期。 央行也多次重申降低融资成本更多是通过改革的办法。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表示,通过LPR改革,看到促进贷款利率的下行。9月企业贷款利率5.24%,比去年高点下降36个基点。“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释放出稳健的信号,同时目前存款的基准利率保持稳定,贷款的利率通过改革主要聚焦在LPR上面。” 温彬指出,按照LPR新机制,下调MLF利率应该在随后的LPR报价中同步、等量反映,预计11月20日1年期LPR利率为4.15%,较10月20日报价下调5个基点。随着LPR新机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 “MLF作为央行货币供给的一个主要渠道,其利率下降会带动其他市场利率下降。”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娄飞鹏表示,在LPR报价方面,目前政策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意图明显,加之MLF利率下降,也直接降低了银行从央行获得流动性的成本,预计LPR报价利率也会随之下行。 对于市场利率的影响,娄飞鹏指出,近期隔夜等短期Shibor利率较低,但3个月Shibor利率却有所上升,反映出市场流动性存在结构性特点,此时MLF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长期限Shibor利率的上涨压力。在债券市场方面,近期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较为明显,MLF利率的下调也有助于稳定债券市场利率。 03 未来降准降息空间仍存 在调降MLF利率来“降息”的情形下,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引发市场关注。 温彬表示,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依然存在下行压力。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从数量来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适应,从价格来看,有降息的空间和必要。 “货币政策仍然会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主要关注国内经济形势,总基调保持稳健。”娄飞鹏指出,但明年的经济走势大概率是前低后高的态势,稳增长的任务依然较重,货币政策会相对宽松。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采用量价配合的方式,在降息之后采用降准的方式,稳定整体的流动性。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央行此次降息操作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其信号意义更强:说明央行认为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而且不会因为“猪通胀”而关闭边际宽松的窗口。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 [详情]

南方基金评MLF降息: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等 利好股市
南方基金评MLF降息: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等 利好股市

  南方基金重大事件点评-央行调降MLF利率 2019年11月5日 【事件回顾】 11月5日,央行进行了4000亿MLF操作,同时调降MLF操作利率5BP至3.25%。 【事件点评】 本次调降MLF利率时间点较为超预期。今年9月央行降准之后,市场对降息预期较高,但9月降息预期连续落空,对市场多头打击较大。同时,进入10月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带动通胀预期明显升温,加上月末TMLF未能如期投放,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担忧。而在当下通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除之时,央行调降MLF利率就显得较为超预期。 但央行当前如此举措的理由依然充分。主要在于:1、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压力依然存在,考虑到10月的LPR并未进一步下调,短期银行信贷利差压缩空间可能受到了一定限制,需要通过央行下调MLF等政策利率,降低银行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2、全球央行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宽松周期,美联储、欧央行,以及多个新兴经济体央行均已进行了降息。当前全球经济景气度下行,国内经济增长也依然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国内央行调降利率顺势而为。3、由于10月底未进行每个季度一次的TMLF,本次MLF续作且进行调降利率,一定程度上也是对TMLF未操作的补偿。 【投研观点】 总体来说,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并未转向,降低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但调降幅度也只有5BP,信号意义可能重于实质意义。另一方面,LPR改革后与MLF利率挂钩,本次降低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报价进一步下行,由于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主要参考LPR,从而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的。展望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通胀高企仍对货币宽松的幅度形成掣肘。对股票市场而言,调降MLF利率有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等,长期或有助于改善企业盈利,利好股市表现。  [详情]

鹏华评央行MLF降息:或将缓解对于货币政策从紧担忧
鹏华评央行MLF降息:或将缓解对于货币政策从紧担忧

  【鹏华基金:央行调降MLF利率5BP,或将缓解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从紧的担忧】 事件:2019年11月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点评:10月份以来,在MLF利率未出现调降的背景下,10月21日LPR报价也暂时未做调整;与此同时,按照惯例应当操作的TMLF持续“缺席”,市场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或出现了边际变化。本次MLF小幅调降5BP在一定程度上或缓解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从紧的担忧。 10月份LPR报价未下调,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难通过压降商业银行“加点”的方式降低LPR报价,LPR利率的回落仍需要央行通过降准等政策提供低成本资金或通过调降MLF利率直接引导的方式来完成。同时,在美联储10月份调降联邦基金利率之后,12月份再度降息的概率明显回落;叠加近期人民币小幅升值,从央行角度来看,11月份可能是一个相对合适的窗口。[详情]

中信期货:修正而非宽松的开始 股债上行仍需通胀确认
中信期货:修正而非宽松的开始 股债上行仍需通胀确认

  原标题:修正而非宽松的开始,股债上行仍需通胀确认 ——MLF利率下调点评 来源:金融有革调  文:姜沁 专题摘要 11月5日,央行下调MLF操作利率5bp,略超市场预期。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为什么央行选择本周调降MLF?1)10月LPR利率降至自然底之后,央行重新选择动用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预期。2)10月缴税压力偏大间接压制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动力,于是10月资金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可能不顺,11月不存在这样的问题。3)汇率端扰动相对减轻。8月汇率破7之后,央行规避了“降息+贬值”的操作同时出现的情况。而10月之后中美磋商形势好转、美元高位回落、中美利差拉开,汇率端出现明显好转,为MLF利率下调提供操作窗口。 12月是否还有宽松动作?我们倾向于降准概率大于降息,12月市场进一步降息的概率稍低:1)局部通胀诱发类滞涨预期的担忧仍在,当前环境下并不具备连续降息的基础。2)由于MLF并非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本次降息仍然具有压缩银行利差的可能。2019Q2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8,较近5年底部区域仅有15bp的下行空间,暗示银行贷款利率下调的空间不足。3)12月美联储未必会提供降息窗口。4)为了弥补基建乏力,2020年专项债额度可能前置释放,央行或在年末资金面偏紧的时间窗口,通过降准的方式为市场补充流动性。 修正信号而非宽松的开始。政策维度释放两大信号:1)降成本优先级略高于局部通胀,证据是央行选择与LPR更为挂钩的MLF利率,而非TMLF利率;2)央行引导流动性松紧适度的预期。此前市场因为猪价上行而一面倒押注降息概率下行,而此次MLF下调可能有安抚市场的考虑。 策略展望:本次调整对于金融市场短期均构成一定利好,但是否具备持续上行基础需要等待CPI数据确认。期指可在CPI数据披露之前逢高止盈,后续视CPI是否超预期调整仓位。期债短线多头可继续顺势参与,但尚不具备趋势性做多的基础。 风险因子:通胀大幅走低,货币政策超预期宽松;经济数据大幅下行。 11月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3.25%,较前一次下调5bp,该事件略超市场预期。对此,我们的点评如下: 一、为什么央行选择本周调降MLF? 降成本导向下,市场对于MLF利率下行的预期始终存在,但9月14日MLF利率下调预期落空之后,叠加通胀触及3%、10月TMLF缺席,市场一度打消了年内下调MLF利率的预期。因此,本次下调一定程度上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有必要先讨论央行操作背后的逻辑。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三:  等待LPR利率合理中枢出现 原因一,央行可能是在等待LPR利率的合理中枢出现。8月、9月央行先后下调LPR一年期利率6bp、5bp,10月MLF到期续作之前,市场普遍预计10月LPR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调。于是10月央行选择维持MLF利率不变,其中可能有观察LPR利率是否降至合理中枢的考虑。而在10月LPR利率降至自然底之后,央行重新选择动用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预期。 缴税压制银行负债成本的压力不在 原因二,10月是传统的企业缴税大月,负债压力偏大间接压制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动力,于是10月资金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可能不顺,而11月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汇率扰动相对减轻 原因三,尽管8月汇率破7之后一定程度释放出国内货币政策空间,但出于防范单边贬值预期自我强化的风险,央行规避了“降息+贬值”的操作同时出现的情况。而10月之后汇率端压力出现明显好转,一方面,中美磋商峰回路转,第一阶段协议有望达成,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美元高位回落(主要推动是9月消费数据拐头向下+10月美联储继续降息+英国无协议退欧风险基本排除),中美利差重新接近150bp历史高点,美元给予人民币汇率的被动贬值压力也明显减轻。汇率端扰动减轻也为MLF利率下调提供操作窗口。 二、12月是否还有宽松动作? 我们倾向于降准概率大于降息,12月进一步降息的概率稍低。 CPI压制政策空间 MLF利率不再调整的第一个因素来自于通胀。当前机构对于10月、11月CPI的预测数值已升至3.21%、3.53%。局部通胀诱发类滞涨预期,当前环境下并不具备连续降息的基础。 结构化存款压制息差下行空间 第二个压制因素在于银行成本端的压力。由于MLF并非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揽储需求以及结构化存款利率偏高抑制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因此,本次降息仍然具有压缩银行利差的可能。不妨来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2019Q2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8,较近5年底部区域仅有15bp的下行空间,暗示银行贷款利率下行的空间不足。 12月美联储未必提供降息窗口 10月美联储如期降息,但声明中删除了“将适时行动以保证经济扩张”的鸽派措辞,暗示此前基于“周期中调整”而进行的“预防式”降息将告一段落。会后,美联储高层也齐齐发声,强调将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副主席Clarida: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非常满意”;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Rosengren:美国经济数据显示没有降息的必要;达拉斯联储行长Kaplan:货币政策处于“适当”水平;美联储副主席Quarles:负利率不在美国考虑之列)。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或将回归中性的政策立场,未必会为提供进一步降息窗口。 货币政策维持“不松不紧”基调,12月存在降准的可能性 综合来看,此次MLF调整向市场释放了两大政策信号:1)降成本优先级略高于局部通胀,证据是央行选择与LPR更为挂钩的MLF利率,而非TMLF利率;2)央行引导流动性松紧适度的预期。此前市场因为猪价上行而一面倒押注降息概率下行,而此次MLF下调可能有安抚市场的考虑。 相对而言,我们更为倾向央行在12月进行降准操作。原因在于2019年度财政提前透支,为了弥补基建乏力的问题,2020年专项债额度可能前置释放。为保证专项债的顺利认购与发行,央行或在年末资金面偏紧的时间窗口,通过降准的方式为市场补充流动性。 三、稳定市场信心,但上行趋势需要CPI确认 最后,落地至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短期构成一定利好,但持续上行趋势需要等待CPI确认。 权益:政策信号叠加外资涌入,短期偏强,但上行趋势需要CPI确认 权益维度,短线延续偏强的看法,上行动力有两个,一是11月MSCI有望带来约2000亿的增量资金,二是流动性收紧的预期阶段证伪,于是短期上证综指有望冲击3050关口。但我们认为向上突破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原因在于10月CPI有超预期的可能,在MLF下调利好出尽之后,市场可能开始计价滞涨环境所带来的负反馈。于是操作维度,CPI数据披露之前,我们建议投资者可止盈一部分头寸,同时关注CPI是否超预期上行以及上证综指能否技术破位,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仓位。 固收:稳定市场信心,短期展开修复,但中期仍需等待通胀前景明朗 固收维度,央行引导流动性松紧适度的预期将一定程度上安抚市场因结构性通胀下货币政策宽松无望的预期,这将进一步鼓舞市场在快速调整之后展开修复。但目光放长来看,MLF利率下调更多修正的是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的预期,而非货币政策步入宽松的开始,对于市场的影响将更多以将安抚性质出现,并未改变中期收益率高位震荡等待通胀前景明朗的节奏。因此,策略上看,周报中提示的短线多头可继续顺势参与,但尚不具备趋势性做多基础。 [详情]

西南宏观评MLF降息:信号意义重于实质
西南宏观评MLF降息:信号意义重于实质

  来源: 宏观业话 业谈债市 原标题:西南宏观·评论 | MLF降息,信号意义重于实质 摘要 今日央行续作并调降MLF利率,超出市场预期,股市和债市均给予了正面反映。在目前宏观环境下央行调降MLF利率,释放了重要的政策信号,即货币政策会更多的以经济基本面稳定为目标,而非以控制当前通胀为目标,因为当前猪肉单一商品价格上涨无需,也不应由货币政策应对。在“类滞涨”宏观环境下给出了明确的政策选择。但从MLF续作和调降利率本身来看,实质影响有限。 MLF等量续作未释放增量流动性,调降5bps利率后依然高于市场利率,考虑到近几个月央行对银行间市场相对审慎的态度,当前流动性环境不会由于本次利率调降而改变。央行给出明确的政策选择打消了股市对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担忧,随着经济逐步企稳,股市将有更好表现。而央行调降利率也显示其无意大幅收紧流动性,短端利率不会明显上行环境下长端利率继续攀升空间有限,但在信贷社融回升、基本面企稳环境下债市也难以重拾升势,预计将延续震荡态势。 报告正文 央行续作并调降MLF利率,降息举措超市场预期。今日央行公告称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当日有4035亿元MLF到期,央行基本上实现了等量续作。而在连续多次保持利率不变之后,本次MLF续作央行进行了降息。央行本次MLF操作期限为1年,利率较之前下降5bps至3.25%,这是2016年1季度之后央行首次调降MLF利率。在美联储多次降息,国内经济放缓环境下,央行在今年7月以来的多次MLF续作中都没有调降利率,这次虽然调降了5bps,但确实是超出市场预期的,因而股市和债市都给予了正面反映。 当前环境下,央行调降利率释放了重要的信号。目前在宏观面上,政策面临的两难是经济放缓与通胀上行。一方面,GDP同比增速1季度的6.4%下滑至3季度的6.0%;另一方面,通胀不断攀升,9月份CPI上升至3.0%,10月份预计将攀升至3.5%,明年1月高点可能达到5.0%左右甚至更高。这表面上导致货币政策形成两难。但观察通胀上升原因,可以看出,目前通胀无需,也不应由货币政策应对。当前通胀为猪肉单一价格驱动的通胀,主要是由于供给收缩所致,因而调控需求的货币政策无法抑制猪肉价格,也不应去应对,而是更多的应该由产业政策进行应对。货币政策更应该关注经济放缓的压力。 本次央行降息的信号意义在于货币政策不会因为通胀持续上升而改变方向,而是更多的由经济状况主导。在通常持续攀升的环境下,央行降息,体现的信号意义在于货币政策方向不会由当前供给收缩驱动的通胀主导,而是由经济走势主导。在外部利率持续下降,国内经济放缓压力依然存在的环境下,央行将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大的方向不会变。央行对“类滞胀”环境下货币政策选择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因而无需过度担心货币政策收紧和流动性过度趋紧。 但本次MLF利率调降实质影响有限。从量价两个方面俩看,本次MLF续作及利率调降都是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从量的方面俩看,本次MLF续作是等量续作,并未产生新的流动性投放。而从价的意义来看,本次MLF利率调降之后,1年期MLF利率为3.25%,而1年期SHIBOR利率目前为3.09%,依然明显低于同期限MLF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MLF利率依然明显高于市场利率,显示目前MLF利率并非市场利率,且远高于市场利率,因而调降更多是信号意义,实质影响有限。 央行调降MLF利率并不意味着流动性进入十分宽松阶段,央行相对审慎态度下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平稳。近几个月由于央行较为审慎,公开市场资金投放有限,在实体社融扩张背景下,流动性并不十分宽松,而是相较于5-7月水平,小幅趋紧。目前R007和DR007利率中枢都处于2.6%-2.7%左右,较5-7月平均2.3%-2.4%水平有所上升。背后是央行无意引导银行间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显著下行,这也与央行行长易刚表态珍惜利率下行的空间一致。但在近期债券市场利率明显调整之后,央行调降MLF利率,显示央行也无意引导银行间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上行,因为这将对实体经济融资产生抑制,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收缩。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可能延续目前状况,难以进入十分宽松阶段。 MLF利率调降打消“类滞胀”阶段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在经济逐步企稳环境下股市将更为受益。在房地产持续强韧和基建投资回升推动下,近期实体经济呈现出企稳状况。随着今年年末明年年初地方债发行落地,相应项目配套融资的下放,信贷社融将持续回升,这将推动经济持续企稳。因而,未来一两个季度经济基本面并不差。但近期股市并未对此有明显反应,背后重要原因之一是市场担忧通胀上升会导致货币政策趋紧。但央行调降MLF利率打消了这种顾虑,因而今天股市给予了正面表现。未来一段时长股市将更多受基本面主导,随着经济企稳和企业盈利改善,股市在未来一两个季度将获得更好表现。 债市将延续震荡态势。一方面,央行调降MLF利率显示央行不会明显收紧流动性和和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利率难以大幅调整。虽然短端利率下降不一定能够推动实体融资增加,但短端利率上升却能够抑制实体融资。因而在实体经济尚未明确企稳情况下,央行不会放任流动性大幅趋紧,长端利率大幅调整可能性有限。而从托管数据来看,10月银行再度增持利率债,当月全国性商业银行增持国债1303亿元,而减持利率债的则主要是基金,当月减持464亿元。银行配置力量的持续也意味着债市难以持续调整。 另一方面,流动性难以大幅宽松,债券市场难以重拾升势。央行调降MLF利率信号意义重于实质,并不意味着流动性大幅宽松,而是更大可能保持当前水平。同时,央行将更多的通过PSL,以及配合地方债发行等方式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10月央行投放750以PSL,创下年内单月新高。实体信用的改善意味着信贷社融增速回升,这将减少债券市场资金供给,对债券市场形成抑制。因而央行调降MLF利率并不意味着债券利率就会大幅下行。 在信贷社融见顶之前,债券市场或继续震荡。我们通过基本面、资金面和利率对应的经验关系来看,即通过CPI和PPI、工业增加值、R007月均值即月波动率对10年期国债历史经验回归关系来看,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在3.3%左右,因而债市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或延续震荡态势。 [详情]

MLF利率下调传递出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新信号吗?
MLF利率下调传递出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新信号吗?

  来源:海清FICC频道 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2019年11月5日,央行降低MLF利率5BP至3.25%,为2018年央行宽松周期以来的首次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我们对此解读如下: MLF利率下调,是否降息? 按照当前央行的利率调控体系,MLF利率下调可以说是降息,也可以说不是降息。 按照欧美的降息标准,只有央行降低短期的利率目标,才是降息,基本各国央行都是针对隔夜利率的目标作出调整。 中国有些特殊,中国央行不太关心隔夜利率,而更关心7天利率,因此在没有明确的央行目标利率的情况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7天逆回购利率可以被暂时认为基准利率。 也就是说,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只有OMO利率下调,才是与其他国家一样的降息。 但从另一个方面,LPR、MLF也可以被理解为降息,因为确实目的均是降低某种利率,LPR针对的是实体经济贷款利率,MLF针对的是银行的长期融资成本;从期限和市场化程度讲,MLF的政策意图要强于LPR。 所以纠结MLF利率下调是否降息实际意义不大,重点是看央行的意图。我们认为,在近期市场普遍炒作猪周期、高通胀、紧货币的情况下,央行通过MLF利率下调,释放货币政策不会因为猪价而收紧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下调MLF利率的时间选择 央行此次下调MLF利率的时间选择着实出人意料。 市场此前普遍预计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降息,在7-10月是市场降息预期最强的时期,当时中国十年国债收益率跌破3%,但央行却采用了超市场预期的强硬姿态,仅仅LPR利率、降准,而没有动MLF、OMO利率。 当时中国央行官员的表态也是偏鹰派的,例如2019年9月24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应该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在市场一致预期宽松时,央行没有宽松;而近期,市场一致预期通胀导致央行紧货币,央行却反而降低MLF利率。 近期,市场普遍炒作猪肉,甚至看明年CPI到6%,导致债市恐慌性杀跌,债券收益率累计上行幅度将近40BP。 如果继续放任市场炒作通胀,形成紧货币预期,无疑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标非常不利,也不利于地方债提前发行等措施落地。 在这一背景下,央行通过MLF利率下调,释放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既在市场预期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重点观察OMO利率 从MLF利率的意义来讲,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因为当前金融机构主要融资是隔夜和7天利率,如果7天回购利率不下调,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不降低,那么MLF利率下调对市场的实质影响相对有限。 从2018年年中开始,7天回购利率中枢一直在2.55%附近,期间无论多少次降准,包括LPR利率下调等,乃至推出TMLF、此次MLF利率下调,都不会改变货币市场利率中枢。 从目前情况看,降低MLF利率已经足以打消市场的紧货币预期,是否继续通过OMO释放强刺激信号,有非常大的悬念。 从OMO利率下调空间看,中国目前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在考虑经济增长和通胀(包括PPI)之后,处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偏低水平,下调无风险利率的空间有限,且必要性存疑。 我们仍然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不松不紧的基调,即在市场预期大放水时让市场冷静,在市场预期央行货币收紧时稳定军心,不松不紧的基调在经济下行尚未明确触底、通胀上行趋势尚未结束时,是合适的。 债券市场维持震荡市观点不变 2017年底,我们最早在市场中提出2018年债券市场大牛市,核心观点是“2018年最好、最确定的机会是利率债”、“十年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十年国债下至3%”(详见2018年报告《央行降准是个好药方!预测十年国债下至3%,人民币汇率贬至7,去杠杆将从“剧痛”转入“无痛”》等)。 2019年3月开始,我们对债券市场的判断发生变化,认为2019年债券市场将是震荡市,核心观点是“债券市场躺着赚钱时代已过”、“2019年更多的是交易性机会”、“上行有顶,下行有底”(详见2019年报告《国债收益率直逼破“3”,债牛是该继续“守株待兔”,还是要变为“勤劳小蜜蜂”呢?》等)。 具体而言,我们在3月末收益率低点看空债市,4月末收益率高点看多债市,7-9月收益率低点看空债市,核心在于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判断总是存在情绪性的狂欢或恐慌,而我们认为央行态度其实一直没有变化,因此在全市场一致看多、收益率低位,我们看空;而在全市场一致看空、收益率高位,我们看多。 在近期债券市场恐慌情绪下,我们维持了震荡市的观点不变,提出“在利率上行至相对高位、市场情绪恐慌时逢高布局”。 从操作层面看,“加杠杆吃票息”仍是最佳策略,这是确定性最高、风险最低、操作难度最小的策略。 对于长端利率债,仍然建议做“勤劳的小蜜蜂”,多采用波段操作增厚收益,方向性看牛或者看熊均不可取。如果央行仅仅下调MLF利率,没有采取OMO利率下调、降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那么趋势牛市的条件仍不具备,但交易性机会的确定性上升。[详情]

沪指突破3000点和这件事有关?“降息周期”要开启了
沪指突破3000点和这件事有关?“降息周期”要开启了

  原标题:沪指突破3000点,与这件事有关?“降息周期”要开启了? 突如其来,央妈“降息”! 央行5日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此番是2018年4月以来央行首次调降1年期MLF利率,该动作远超市场预期,A股随之应声大涨!上证综指重新站上3000点! 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在通胀隐忧下,央行今日大概率会在续作MLF的同时维稳利率,或是进行“MLF+TMLF”组合操作。 为何突降MLF利率?有何影响? 央妈为何出其不意“出招”?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番下调MLF利率,说明央行对于“稳增长”的权重大过“控通胀”。 最近,对央妈来说,有两件事情一定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一是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继续放缓,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49.3%,创今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6%。 二是通胀隐忧的浮现。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 今日MLF利率的下调,说明央妈在稳增长和控通胀的艰难抉择中,优先选择了前者。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稳增长”权重超过“控通胀”,降低MLF利率旨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他认为,本次MLF下调是通过改革降低融资成本的主要操作。从控通胀意义上讲,MLF价格本身只有信号意义,影响市场预期更多一些,对于当前的结构性通胀没有太实质的意义。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持类似看法。他认为,MLF调降5个基点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轮利率快速上行对企业融资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部分企业推迟或取消债券发行。央行需要稳定利率预期,避免利率上行预期过于集中影响实体融资。 郭磊还表示,此次操作可以巩固“降成本”的任务,避免降低融资成本的成果被利率的这轮周期性上升削弱。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MLF小幅下调利率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实体经济压力大。二是“猪肉通胀”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货币政策主要关心核心通胀。三是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因此央行适时调降利率,有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固收团队表示,央行今日操作对市场有短期利好。“过去两个月债市的连续调整期间,投资者对于货币宽松预期的修正是同步的。在普遍已经对年内货币宽松不抱有幻想的情况下,突然‘降息’对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都是一个极大的支撑。再加上连续调整两个月后本来就蕴含了技术性的反抽动力,因此短期债市将会迎来反弹。” LPR或同步下调 LPR机制改革后,与MLF利率挂钩,MLF利率成为“利率之锚”。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央行降低MLF利率是为了引导LPR报价下行,进而传导至企业融资利率的下行,预计11月LPR报价将有所下调。 王一峰预计,11月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成为建立“MLF—LPR”联动机制以来的第一次实践。原因如下: 央行希望通过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而逐步引导LPR下行,尤其是推动LPR减点操作来消除银行对于大型企业的超额利润,迫使商业银行加强自身风险定价能力建设,更多运用市场化力量来推动服务小微民营企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按照LPR新机制,下调MLF利率应该在随后的LPR报价中同步、等量反映,预计11月20日1年期LPR利率为4.15%。随着LPR新机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 “开启降息周期”预期升温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美联储今年内连续3次降息。今日MLF利率下调,引发了“我国是否会开启降息周期”的讨论。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固收团队认为,此次MLF利率下调是上一轮加息周期结束以来的首次政策利率下调操作,进一步实锤了国内降息周期开启(该团队此前认为LPR利率首次下调就是降息周期的开启)。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计,未来一两年公开市场将有小幅降息。“美联储今年已经连续降息3次,虽然目前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但美国利率下调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不过,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也受制于CPI压力。如果明年年中CPI压力明显缓解,预期MLF下调空间还有30个基点。” 市场上亦存在不同声音。 王一峰认为,虽然未来仍受制于市场预期、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性的制约,但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基调不会改变。 “我国央行前期并未跟随操作‘降息’,本次下调MLF 5个基点更多是跟随性下调,同时下调幅度也相当克制,可见央行仍期望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珍惜传统货币政策的空间。未来看,MLF仍有下调空间,但下一阶段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使用可能性更大。”王一峰表示。 [详情]

中融基金:MLF操作利率小幅下调预期 短期形成利好
中融基金:MLF操作利率小幅下调预期 短期形成利好

  中融基金:MLF操作利率小幅下调预期 短期形成利好 事件: 11月5日,央行宣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这是2016年3月以来MLF操作利率首次下调。 点评: 我们一直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不存在收紧的环境,但在8、9两月社融数据改善、9月CPI破3以及10月21日LPR第三次报价没有下调的背景下,市场对于MLF利率下调预期较低,本次利率下调超过市场预期。我们分析可能是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指明货币政策方向性的信号意义较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但猪肉价格迅速上涨带来的CPI走高提升了通胀预期,进而引起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担忧。本次调降MLF利率显示央行货币政策仍以逆周期调节为主。调降5BP(报价最小变动幅度)也显示出了央行的谨慎态度,避免对通胀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在松货币与防通胀中间取得紧平衡。 第二,保证社会融资成本降低。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是央行本年度的重点工作。但自9月中旬以来利率水平迅速抬升,目前已接近年内高点。利率水平持续保持高位,有悖于央行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因此,央行有必要调降利率、进行预期管理。 第三,继续保证稳增长政策的顺利实施。本年度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较为宽松的态势,但三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低于预期、10月PMI回落,均体现出稳增长仍需加力,也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另外,政府财政支出带来的基建投资回暖是本年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如果11月及12月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下达,利率调降也会为发行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利率下调短期内对股市及债市都形成利好。长期来看,RCEP签订带动制造业——出口链条改善,进而带来的PPI回暖是否会制约货币政策还需进一步关注。(部分有删减)[详情]

央行MLF降息点评:将更注重稳增长 LPR大概率下调5BP
央行MLF降息点评:将更注重稳增长 LPR大概率下调5BP

  原标题:央行MLF降息点评和未来货币政策展望 来源:方正证券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MLF降息释放重要信号,央行未来将更注重稳增长与金融稳定。11月5日,央行开展4000亿MLF操作,期限为1年,利率为3.25%,较前期下调5个基点。此次央行在CPI破“3%”的情况下仍下调MLF利率,表明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将会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而不是仅关注通胀这一个指标。我们预期未来CPI还将继续走高,由于猪肉供需矛盾短期难以解决,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CPI或将破4,使得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受阻。但目前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通道,各项经济指标尚未出现明显好转,企业利润下降,违约风险上升。2019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比下降,且企业资金周转状况恶化,资金断裂风险上升。企业违约风险上升势必会影响金融稳定,因此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境是央行目前面临的较为迫切的问题。此次MLF利率的下调也反映了央行态度的转变,未来政策重心将更多地放到稳定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上。 当前降息较为合理,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当前货币政策总体而言仍保持定力,央行仍将主动维护好我国是少数实行常态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的地位,既稳当前也利长远的态度不变,以改革的方式降低利率仍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并且当前全球货币环境较为宽松,美联储年内已经三次降息,国外央行也纷纷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货币政策微调创造了机会。所以此次MLF利率下调5个基点也较为合理,不改变我国是全球资金洼地的现状。 未来中期借贷便利(MLF)大概率将逐渐过渡到每月月中操作。未来MLF操作常态化可期,且月中操作可以对冲税收上缴所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从MLF利率方面来看,央行将比以往更加注重经济数据的情况,而不只局限于通胀水平。12月份MLF利率是否下调将取决于经济数据的情况,经济数据情况低于预期将加大12月MLF下调5个基点的可能性。 LPR报价大概率下调5个基点。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但是MLF利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因此11月降低MLF利率将大概率带动LPR下调5个基点。 7天逆回购操作或推迟到本月下旬,届时利率将大概率下调5个基点。由于市场DR007利率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7天逆回购于11月1日到期之后未见续作,DR007自11月1日开始持续下探,目前已到达2.44%水平,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2.55%水平,预测11月中旬之前由于市场利率影响不会再做逆回购。若日后利差水平有所收窄,月底逆回购再做可能性大,届时7天逆回购利率将大概率下调5个基点,降至2.5%。[详情]

上投摩根基金评MLF降息:扭转了对货币政策偏谨慎预期
上投摩根基金评MLF降息:扭转了对货币政策偏谨慎预期

  上投摩根:调降MLF利率,宽松信号意义较强   事件:央行11月5日开展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较上期利率下降5个基点,引发投资者密切关注。上证综指当日盘中触及3000点上方,虽然指数最后收盘于2991点,但上周五开始的连续三根阳线,还是激发投资者对于A股未来投资的热情。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央行此次降低MLF操作利率时点早于预期,近四年以来首次政策利率调整落地。外围市场连续降息的背景下,内外利差拉大为国内货币政策赢得空间,市场普遍对MLF利率下调存在预期,但此前预期多认为会在明年初CPI同比见阶段性高点后开启。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本次MLF利率调低的重要意义在于,扭转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偏谨慎预期。9月20日LPR利率水平保持不变、11月TMLF未操作,都引发市场对短期流动性偏紧的担忧,而此次MLF利率虽然只调降了5个基点,对银行实际资金成本影响有限,但信号意义较浓,有力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中期来看,中国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长期趋势,加之包括美联储等全球各大央行近来纷纷降息,也使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打开。但未来是否有进一步宽松政策推行、何时推行,仍要观察其他经济指标的情况,尤其是通胀数据。如果未来中国通胀水平得到控制,进一步流动性宽松的概率也会较高[详情]

招商固收:“降息”了 怎么办?
招商固收:“降息”了 怎么办?

  来源:睿哲固收研究 摘要 MLF利率下调,货币收敛预期暂退。10月期间,市场对通胀上行的预期逐步抬升,对货币政策承压收紧的担忧也随之加剧。但从央行操作结果看,尽管央行持续回笼并且TMLF落空,但10月末资金面总体维持了平稳宽松态势,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而此次MLF操作,量上看近似等量对冲,价上看利率小幅下调5BP,前期受通胀预期抬升而持续收敛的市场情绪或将暂时消退。 宽信用信号明确,宽货币仍待识别。此次MLF操作利率下调意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宽信用信号明确。三季度LPR改革即意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并轨进程及实体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行。但从结果看,在报价行主观加点报价模式下,LPR下降动力有限。此次MLF利率下调意在带动LPR报价下行,以推动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而从宽货币角度看,此次MLF操作难言货币端变化,后续仍待其他信号确认。此次MLF操作数量也只是基本对冲当日到期数量,并未超出预期,而此前市场预期的TMLF操作或许也正式落空。从价格角度看,宽货币往往意味着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的普遍下行,而目前MLF利率的下调或出于推动LPR下行以降成本的需要,仅此难言货币端出现边际改变。 此时MLF降息意在何处?一是,平稳市场对货币及资金的谨慎情绪。二是,意在提前对冲潜在的经济数据波动。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土地购置费时滞效应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样将于一季度期间出现明显下滑。尽管土地购置费因素并不构成对实际增速的影响,但难免引起名义数据波动。三是,下一次货币政策观察窗口或将出现于一季度后。此次MLF操作利率调整更具信号意义,在于平稳预期与提前对冲经济数据波动风险。而在明年一季度窗口期间,在经济数据波动压力与通胀制约消退叠加的情形下,货币政策再度迎来观察窗口。 可以耐心一点。一是,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季末效应”可能未必简单重演。二是,“低库存”背景下是否有向上的需求?三是,汇率约束及“弱美元魔咒”的潜在冲击。猪价虽是推动近期市场下跌的直接因素,但以上担忧未被证伪,短期仍需耐心。 正文 事件:11月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3.25%,较前次下调5BP。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4035亿元MLF到期。 1、MLF利率下调,货币收敛预期暂退。 通胀预期上行,市场情绪收敛。10月期间,市场对通胀上行的预期逐步抬升,对货币政策承压收紧的担忧也随之加剧。而与此同时,自10月28日起,央行连续6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累计净回笼流动性5,300亿元。月末时点持续回笼叠加TMLF预期持续落空,似乎对央行货币操作边际收敛提供印证。随后一级CD发行利率也同步上行,反映市场对后期资金面情绪逐步谨慎。 然而,无论从央行操作结果或是理论制约项看,货币短期仍将维持定力难紧难松。从结果看,尽管央行持续回笼并且TMLF落空,但10月末资金面总体维持了平稳宽松态势,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回顾前三季度,央行的操作也始终维持定力,坚持货币供给与名义增速相适配的基调,难言放松或收敛。而从通胀制约项看,结构性通胀对货币带来的制约是难紧难松而非易紧难松。供给端导致的CPI持续上行难以通过收紧货币调控需求端予以有效遏制,而PPI的低迷也制约了货币收紧的可能性。 MLF操作利率下调,平复市场情绪。从量上看,央行今日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基本对冲当日到期数量,并未有放松迹象。但从价格上看,MLF利率的小幅下调5BP具有明显的信号意义,前期受通胀预期抬升而持续收敛的市场情绪或将因此暂时消退。 2、宽信用信号明确,宽货币仍待识别。 此次MLF操作利率下调意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宽信用信号明确。 其一,降成本犹在途中,仍需政策扶持。截止二季度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6%,环比下降0.03pct,同比下降0.14pct。其中,在支持民营、小微融资政策加持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高点下降0.32pct。然而,相较于年初提出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再降1pct目标而言,降成本或许仍在途中。 其二,融资成本结构分化的问题同样仍待修复。从高频利差数据看,2019年期间国企、民企利差一度修复,随后于二季度在风险事件冲击下再度走阔,至今仍维持在历史高位;等级利差在年内虽有修复,但也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即融资成本边际下行的同时,结构的分化问题并未完全缓解。 其三, LPR下行需要MLF利率下调推动。三季度LPR改革即意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并轨进程及实体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行。但从结果看,在报价行主观加点报价模式下,由于自身负债端压力的客观存在,报价行难以主动降低LPR报价降低资产负债端息差。此次MLF利率下调有望带动LPR报价下行,以推动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而从宽货币角度看,此次MLF操作难言货币端变化,后续仍待其他信号确认。回顾今年央行操作,在广义货币与名义增速匹配的基调下货币供给维持总体平稳状态,并未出现明显的收敛或放松。此次MLF操作数量也只是基本对冲当日到期数量,并未超出预期,而此前市场预期的TMLF操作或许也正式落空。从价格角度看,宽货币往往意味着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的普遍下行,而目前MLF利率的下调或出于推动LPR下行以降成本的需要,仅此难言货币端出现边际改变。 3、MLF降息操作提前,下一次调整将在何时? 此时MLF降息意在何处?一是,平稳市场对货币及资金的谨慎情绪。通胀预期下市场对货币政策及资金面趋于悲观,资金市场与长端利率也随之调整。此次MLF利率小幅调降5BP有利于调整预期、平稳市场。 二是,意在提前对冲潜在的经济数据波动。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土地购置费时滞效应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样将于一季度期间出现明显下滑。尽管土地购置费因素并不构成对实际增速的影响,但难免引起名义数据波动。 三是,下一次货币政策观察窗口或将出现于一季度后。此次MLF操作利率调整更具信号意义,在于平稳预期与提前对冲经济数据波动风险。而在明年一季度窗口期间,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与通胀制约消退叠加的情形下,货币再度迎来加码的可能性。根据我们的测算,中性情形下CPI将于2月达到5.4%的年内高点,随后即开始回落。考虑到今年二季度末时为对冲风险事件冲击及经济下滑压力央行也曾一度边际阶段性加码货币,后期未必不会再现这种可能性。 4、可以耐心一点 中期角度看,2019年我们既没有看到货币需求的大幅下滑(名义增速仍高于2016年),也没有看到货币供给的大幅扩张(M2增速持稳于8%-9%),以往总周期中会出现的货币“供需失衡”不再上演,取而代之的是相对“均衡”的格局。在此情形下,利率“突破新高”或“挑战前低”都难以出现,利率波动区间将被压缩至3-3.5%(10Y国债)。而后期经济压力叠加通胀高位回落,下一次机会或许不会太远。 但从短期看,尽管通胀对货币制约的预期暂时消退,仍有其他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季末效应”可能未必简单重演。从高频口径观察,部分指标在10月份展现出的“韧性”似乎要强于前两个季度(如发电耗煤、水泥价格等)。二是,“低库存”背景下会不会有向上的需求冲击?随着PPI同比接近见底,总体库存环境转向“被动去库存”的概率在提高。事实上,在今年7月份,多数行业就已经短暂的出现“被动去库存”特征。三是,汇率约束及“弱美元魔咒”的潜在冲击。近两个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出现的“升值偏离”特征以及“弱美元魔咒”再现,都给市场带来一定不确定性。猪价虽是推动近期市场下跌的直接因素,但以上担忧未被证伪,短期仍需耐心。  [详情]

中信保诚基金评MLF降息:短期股债震荡为主 均衡配置
中信保诚基金评MLF降息:短期股债震荡为主 均衡配置

  ️新浪财经讯 11月5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今日到期4035亿,基本全额对冲;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MLF操作利率降息落地。对此,中信保诚基金表示,时点超预期,幅度低预期。短期货币政策宽松的兑现,中期降息周期的起点。不以降喜,需要关注房贷利率或实体信贷利率的变动情况。 短期股、债仍以震荡为主。配置上仍然建议适度均衡,一方面年底低估值板块(家电、地产、银行等)或有相对收益,另一方面中期仍更看好产业周期回升下的科技成长板块(电子、通信、医药等)。 点评详情如下: 1)时点超预期,幅度低预期。由于猪通胀的持续上升,市场前期不断下修降息预期。从时点上看,本次MLF降息超过市场预期,债券市场也给予一定正面反应。但相对来说,本次降息仍然体现了政策的定力,5BP的下调幅度降幅偏小,估计传导至LPR利率下调大概也在5BP左右,对实体信贷需求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仍然延续了边际挤牙膏式对冲性的逆周期调节思路。 2)短期货币政策宽松的兑现,中期降息周期的起点。与9.6全面降准一致,本次MLF利率下调应该属于9.4国常会宏观政策边际宽松的一部分,而且考虑到后续通胀的上涨压力,本次5BP的MLF降息很有可能是这一轮短期货币宽松政策预期的兑现。不过从中期角度看,本次降息的信号意义较强,标志着国内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启。一方面,在短期猪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央行降息5BP还是释放出了货币政策对“滞”方面的关注权重。另一方面,现有宽松政策大概率还较难扭转经济下行压力,这也预示着一旦“胀”的压力缓解,后续货币政策应对“滞”的空间将会更大,预计明年1季度之后MLF降息概率仍大。 3)不以降喜,需要关注房贷利率或实体信贷利率的变动情况。降息等政策工具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融资成本下降推升实体信贷需求来体现,房地产和基建是两条主要渠道。房住不炒下,如果5年期LPR等房贷相关利率不发生大的变动,房地产周期下行的趋势仍然较难改变,从而有很难带动制造业等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的明显上升,从而在总量层面上对社融以及需求的作用将比较有限。 4)短期股、债仍以震荡为主。短期来看,经济结构性“滞胀”特征延续,股、债仍以震荡为主。对于股市,短期外资流入在资金面上有一定支撑,但临近年底也需提防利好相继兑现后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可能,而且一旦出现预期外的扰动因素(比如中美和谈再次反复),市场调整风险可能加大。配置上仍然建议适度均衡,一方面年底低估值板块(家电、地产、银行等)或有相对收益,另一方面中期仍更看好产业周期回升下的科技成长板块(电子、通信、医药等)。[详情]

国金基金评MLF降息:超预期 债市对货币政策担心缓释
国金基金评MLF降息:超预期 债市对货币政策担心缓释

  国金基金:MLF利率超预期调降,债市对货币政策担心得以缓释 2019年11月05日 事件:11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3.25%,当天有4035亿元1年期MLF到期。央行通过MLF续作的方式应对当天的MLF到期,小幅净回笼35亿,但利率相比之前的3.3%下行了5bp。 点评: 首先,此次MLF操作利率下调5bp大超市场预期。回顾此轮债市的调整,主要原因是市场对货币政策加码宽松预期的落空,市场普遍认为节节上行的猪通胀对货币政策构成约束,经济下通胀上的“类滞胀”环境使得货币政策难以打开空间。上周(季后首月第四周)央行没有按照惯例进行TMLF操作,货币政策受至于猪通胀在一定程度得以印证,引发债市投资者情绪崩溃,止损盘加剧了市场调整幅度。而上周四公布的10月份官方制造业PMI数据低于预期,已经持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供需、价格回落,企业主动去库存,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很大。 此次MLF利率下调5bp,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目标选择上,关照了稳增长的压力。此轮CPI的节节上行主要源于供给冲击导致的猪通胀,且是结构性的,核心通胀略有下行。正如央行货币政策司孙国峰司长所说:“当前我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通缩的基础,当然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防治风险循环”,尽管供给收缩导致的通胀难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防止通胀预期扩散依然对货币政策加码宽松构成制约。但是亦要看到,猪肉供给收缩导致的通胀应该通过政策的合力来解决,发改、财政、金融、土地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在猪肉保供稳价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宽松有利于降低实际利率,增强企业盈利。 其次,MLF利率下调的影响较为深远。相比于TMLF,MLF是更为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且已经成为LPR利率定价的锚,8月20日LPR报价机制改革以来,连续下调了两次,1年期LPR报价累计下调了15bp,但是MLF利率未有调降,意味着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难以调降,LPR利率进一步下调亦面临阻力,此次在通胀上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下调MLF利率,为后续LPR报价利率下行打开空间。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调MLF利率是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调降,回顾2016年以来MLF利率的变化,2017年的调升主要与监管主导的同业去杠杆有关,2017年末、2018年4月份调升5bp亦与美联储加息节奏趋同。但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美联储加息,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并未受制约不断收窄的中美利差。2018年10月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甚至宣称“再也不需要相当宽松的低利率了”,而10月7日国庆长假之后,央行宣布降准,释放货币宽松的信号,以应对经济下行、股市下滑,以及监管政策叠加导致的市场预期不稳。 此次央行调降MLF利率5bp亦表明货币政策并不完全受制于不断走高的猪通胀,货币政策需要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做出权衡,尽管CPI上行,但主要是供给收缩导致且是结构性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需要得到政策关照。 对当前的债市而言,MLF利率调降5bp算不上大,但其信号意义重大。全球经济景气度下行,主要央行降息,10月31日美联储降息25bp,央行选择跟随调降MLF利率5bp,表明了货币政策对稳增长的关照,亦是在通胀不利的情况下,为货币宽松打开了想象空间。在接下来的年末和明年一季度,CPI仍然可能大概率上行,但是市场对通胀约束货币宽松的担心已经大为缓释。 (国金基金:叶伟平)  [详情]

央行MLF降息 10年期国债期货大幅收涨0.38%
央行MLF降息 10年期国债期货大幅收涨0.38%

   专题:11月5日央行MLF降息 为2016年2月以来首次 新浪财经讯 11月5日,今日国债期货开盘后小幅走低,随后央行宣布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从3.3%下调至3.25%。 受此消息影响,国债期货快速拉涨,午后持续保持强势,临近尾盘涨幅进一步扩大。截至下午收盘,10年期主力合约涨0.38%,5年期主力合约涨0.18%,2年期主力合约涨0.12%。 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 利率从3.3%下调至3.25% 11月5日,央行今日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利率从3.3%下调至3.25%,今日MLF到期规模为4035亿元。 中信固收:未来货币政策空间已打开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5日央行续作MLF并意外小幅下调MLF操作利率,在市场期待的TMLF缺席后,央行以MLF降息的方式续作。从流动性数量角度看,数量的基本对冲维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从价格角度看,下调5bpMLF操作利率并对冲到期对资金成本的影响可能小于TMLF+MLF的组合。另一方面,MLF作为LPR的报价基准,MLF小幅下调后预计11月LPR报价将重新下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 东方金诚:MLF操作利率小幅下调 未来仍有下行趋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新LPR报价主要以MLF操作利率为基础,MLF利率下行有助于引导新LPR一年期品种走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10月官方PMI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下,且收缩幅度较上月有所扩大,意味着短期内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此时MLF利率下调,将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三是10月31日美联储实施年内第三次降息,引导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向宽松,外部平衡因素——主要是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掣肘弱化。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我们预计,作为事实上新的政策利率,明年上半年MLF操作利率仍有小幅下行趋势。[详情]

邓海清:MLF利率下调可以说是降息 也可以说不是降息
邓海清:MLF利率下调可以说是降息 也可以说不是降息

  来源: 海清FICC频道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原标题:MLF利率下调传递了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新信号吗? 2019年11月5日,央行降低MLF利率5BP至3.25%,为2018年央行宽松周期以来的首次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我们对此解读如下: MLF利率下调,是否降息? 按照当前央行的利率调控体系,MLF利率下调可以说是降息,也可以说不是降息。 按照欧美的降息标准,只有央行降低短期的利率目标,才是降息,基本各国央行都是针对隔夜利率的目标作出调整。 中国有些特殊,中国央行不太关心隔夜利率,而更关心7天利率,因此在没有明确的央行目标利率的情况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7天逆回购利率可以被暂时认为基准利率。 也就是说,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只有OMO利率下调,才是与其他国家一样的降息。 但从另一个方面,LPR、MLF也可以被理解为降息,因为确实目的均是降低某种利率,LPR针对的是实体经济贷款利率,MLF针对的是银行的长期融资成本;从期限和市场化程度讲,MLF的政策意图要强于LPR。 所以纠结MLF利率下调是否降息实际意义不大,重点是看央行的意图。我们认为,在近期市场普遍炒作猪周期、高通胀、紧货币的情况下,央行通过MLF利率下调,释放货币政策不会因为猪价而收紧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下调MLF利率的时间选择 央行此次下调MLF利率的时间选择着实出人意料。 市场此前普遍预计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降息,在7-10月是市场降息预期最强的时期,当时中国十年国债收益率跌破3%,但央行却采用了超市场预期的强硬姿态,仅仅LPR利率、降准,而没有动MLF、OMO利率。 当时中国央行官员的表态也是偏鹰派的,例如2019年9月24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应该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在市场一致预期宽松时,央行没有宽松;而近期,市场一致预期通胀导致央行紧货币,央行却反而降低MLF利率。 近期,市场普遍炒作猪肉,甚至看明年CPI到6%,导致债市恐慌性杀跌,债券收益率累计上行幅度将近40BP。 如果继续放任市场炒作通胀,形成紧货币预期,无疑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标非常不利,也不利于地方债提前发行等措施落地。 在这一背景下,央行通过MLF利率下调,释放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既在市场预期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重点观察OMO利率 从MLF利率的意义来讲,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因为当前金融机构主要融资是隔夜和7天利率,如果7天回购利率不下调,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不降低,那么MLF利率下调对市场的实质影响相对有限。 从2018年年中开始,7天回购利率中枢一直在2.55%附近,期间无论多少次降准,包括LPR利率下调等,乃至推出TMLF、此次MLF利率下调,都不会改变货币市场利率中枢。 从目前情况看,降低MLF利率已经足以打消市场的紧货币预期,是否继续通过OMO释放强刺激信号,有非常大的悬念。 从OMO利率下调空间看,中国目前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在考虑经济增长和通胀(包括PPI)之后,处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偏低水平,下调无风险利率的空间有限,且必要性存疑。 我们仍然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不松不紧的基调,即在市场预期大放水时让市场冷静,在市场预期央行货币收紧时稳定军心,不松不紧的基调在经济下行尚未明确触底、通胀上行趋势尚未结束时,是合适的。 债券市场维持震荡市观点不变 2017年底,我们最早在市场中提出2018年债券市场大牛市,核心观点是“2018年最好、最确定的机会是利率债”、“十年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十年国债下至3%”(详见2018年报告《央行降准是个好药方!预测十年国债下至3%,人民币汇率贬至7,去杠杆将从“剧痛”转入“无痛”》等)。 2019年3月开始,我们对债券市场的判断发生变化,认为2019年债券市场将是震荡市,核心观点是“债券市场躺着赚钱时代已过”、“2019年更多的是交易性机会”、“上行有顶,下行有底”(详见2019年报告《国债收益率直逼破“3”,债牛是该继续“守株待兔”,还是要变为“勤劳小蜜蜂”呢?》等)。 具体而言,我们在3月末收益率低点看空债市,4月末收益率高点看多债市,7-9月收益率低点看空债市,核心在于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判断总是存在情绪性的狂欢或恐慌,而我们认为央行态度其实一直没有变化,因此在全市场一致看多、收益率低位,我们看空;而在全市场一致看空、收益率高位,我们看多。 在近期债券市场恐慌情绪下,我们维持了震荡市的观点不变,提出“在利率上行至相对高位、市场情绪恐慌时逢高布局”。 从操作层面看,“加杠杆吃票息”仍是最佳策略,这是确定性最高、风险最低、操作难度最小的策略。 对于长端利率债,仍然建议做“勤劳的小蜜蜂”,多采用波段操作增厚收益,方向性看牛或者看熊均不可取。如果央行仅仅下调MLF利率,没有采取OMO利率下调、降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那么趋势牛市的条件仍不具备,但交易性机会的确定性上升。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立场)[详情]

10大公私募评MLF降息:改善流动性预期 短期提振债市
10大公私募评MLF降息:改善流动性预期 短期提振债市

  新浪财经讯 11月5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今日到期4035亿,基本全额对冲;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MLF操作利率降息落地。对此,各大公私募基金表示,超预期,有助改善流动性预期,有助经济企稳回升。对债市而言,短期对带来积极的提振效用,中长期谨慎;龙头股优势越发凸显。 短期股、债仍以震荡为主。配置上仍然建议适度均衡,一方面年底低估值板块(家电、地产、银行等)或有相对收益,另一方面中期仍更看好产业周期回升下的科技成长板块(电子、通信、医药等)。 杨德龙:央行MLF降息有助经济企稳回升 龙头股优势显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市场利率水平,降低企业和居民负债成本,有助于我国经济早日企稳回升。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有下行的压力,大多数行业出现了低迷的走势,越是行业进入到寒冬的时候,越能凸显出龙头股的优势,龙头股不仅不会受到行业低迷太大的影响,反而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等到下一轮经济开启上升周期的时候,这些龙头股将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招商基金评MLF降息:缓解市场担忧情绪 债市利好有限 此次MLF利率下调更多的是体现出在稳增长的大环境下央行引导实体经济利率稳步下行的政策取向。对债券市场投资者而言,此次降低MLF操作利率缓解了之前对央行货币政策因通胀而收紧的担忧情绪,对债市整体偏正面,但MLF的等量续作、TMLF本年内首次没有续作,对债券市场的利好有限。 上投摩根基金评MLF降息:扭转了对货币政策偏谨慎预期 本次MLF利率调低的重要意义在于,扭转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偏谨慎预期。中期来看,中国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长期趋势,加之包括美联储等全球各大央行近来纷纷降息,也使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打开。 万家基金评MLF降息:超市场预期 利率上行空间被压制 本次降息,意味着央行对市场预期比较重视,利率上行空间被压制,长端利率债安全性上升,11月预计会有躁动,但趋势性机会需要等待CPI压力显著缓解。由于MLF降息,11月20日的LPR预计利率也会相应下调。下一步关注回购利率中枢是否有变化。 诺安基金评MLF降息:超市场预期 给债市带来缓和空间 一方面,降准的确超市场预期,消息公布后,国债期货迅速直线拉升,现券收益下行。MLF调降5bp在现阶段的债券市场意义深远。而另一方面,5bp的降息幅度较为克制,也反映出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依然谨慎,在短期通胀预期继续升温的背景下,不宜对货币政策宽松过于期待。 中信保诚基金评MLF降息:短期股债震荡为主 均衡配置 时点超预期,幅度低预期。短期货币政策宽松的兑现,中期降息周期的起点。不以降喜,需要关注房贷利率或实体信贷利率的变动情况。短期股、债仍以震荡为主。配置上仍然建议适度均衡,一方面年底低估值板块(家电、地产、银行等)或有相对收益,另一方面中期仍更看好产业周期回升下的科技成长板块(电子、通信、医药等)。 长盛基金:MLF利率降息有助改善流动性预期 关注OMO 从本次政策利率的调降操作可以推断,货币政策“降成本”主线仍将延续,以对冲通胀上行对前期降成本成果的侵蚀,应对总需求下行压力;通胀预期上行压力背景下,货币政策“量”的投放或将相对稳健,防止“大水漫灌”,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尚未明显受限。后续来看,短期关注OMO操作利率是否跟进调整。 国金基金评MLF降息:超预期 债市对货币政策担心缓释 对当前的债市而言,MLF利率调降5bp算不上大,但其信号意义重大。全球经济景气度下行,主要央行降息,10月31日美联储降息25bp,央行选择跟随调降MLF利率5bp,表明了货币政策对稳增长的关照,亦是在通胀不利的情况下,为货币宽松打开了想象空间。在接下来的年末和明年一季度,CPI仍然可能大概率上行,但是市场对通胀约束货币宽松的担心已经大为缓释。 德邦基金评MLF降息:短期对债市带来积极的提振效用 这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形成合力”,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体现,而选择降低5个基点是遵循“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对于债券市场,短期带来积极的提振效用,消息一出,10年活跃券收益率下降5bp,市场交易活跃。 星石投资评央行下调MLF利率:打消市场对货币收紧担忧 央行本次在市场没有预期的背景下,下调MLF利率5bp,表明“稳经济”仍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达到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的目的。另外此举也打消了市场关于货币收紧的担忧,稳定了市场关于利率的预期。[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