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后该如何淘金?并购大军已挺进新三板

2016年05月31日11:12    作者:刘烜宏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刘烜宏

  庞大的新三板市场如何淘金?纳斯达克分层后,从2至3万的企业规模精简到3000左右,淘汰掉“虚胖”的企业,孕育出了苹果、微软、facebook等名企。

分层后淘金?并购大军挺进三板分层后淘金?并购大军挺进三板

  纳斯达克分层后,从2至3万的企业规模精简到3000左右,淘汰掉“虚胖”的企业,孕育出了苹果、微软、facebook等名企。

  在笔者看来,分层不仅不会成为“停尸房”,反而会炼化成“淘金场”。庞大的市场如何淘金?分层恰恰是将把混沌的市场分割开来,你才有明确的淘金路线。

  一、 分层后,市场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1. 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逐步分化

  年报披露季已过,去年挂牌企业的成绩单看似十分喜人。据统计,5711家挂牌企业实现盈利,占已披露年报企业的83%。依照年报推算,去年投资者人均营业收入达69.32万,人均净利润5.46万。

  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是3000只新三板基金产品,净值跌到1元以下的不止一半,最低跌至0.3308元。普通投资者能好到哪里去!大多成了追涨杀跌的牺牲品。

  分层三道标尺,把实验班和普通班分得清清楚楚。普通投资者还有垫资混进来的投资者,别逞能了,老老实实地关注创新层就好。而机构们,除了盯准创新层外,还会对基础层中的潜力股乃至基础壳资源进行长线布局。

  2. 分层表面分两层,实际分四层

  明明说分两层,为什么笔者说分成四层呢?对于长期关注新三板的小伙们,即使没分层,你们对挂牌企业的优劣也是有所掂量的,尤其是机构的伙伴们。

  所以说,“两层”是早就有了的,只不过划分标准与股转系统的正规标准有所不同。那“四层”是怎么来的呢?

  笔者认为,当分层后的市场稳定发展后,创新层和基础层内部都会产生强弱分化,即:“强创新层”、“弱创新层”、“强基础层”、“弱基础层”,游离于强弱中间的部分暂且不计。

  “强创新层”企业是整个新三板市场中最优秀的企业群体,深受投资者关注。但如果未来新三板的流动性仍不死不活的,这些企业将大量流失,IPO、并购、借壳上市……人往高处走嘛!

  “弱创新层”企业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经营能力下滑、业绩下降的企业;另一类是与券商、中介机构联合作假,硬挤上创新层的企业。像分层标准三是最容易操作,不少企业去年就开始与做市商们联手玩市值,但虚高的市值没有基本面支撑,用不多久就原形毕露了。

  “强基础层”企业是指基础层中发展态势较好、最有机会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即Pre-创新层。Pre-IPO企业一旦成为真正的IPO企业,那市值分分钟翻倍,Pre-创新层也有这样的基因。这样的金矿谁都想要,可你有这么一双发现“金子”的眼睛吗?

  笔者认为,这将风投机构的主战场,毕竟他们具备成熟的风险识别体系和抗风险能力,普通投资者就别跟着掺和儿,一旦看走了眼,碰上僵尸股,解套的机会都没有。

  “弱基础层”的企业是指经营能力极差、基本没翻身机会的企业,甚至只剩下一个“壳子”。像ST赛诺达老板跑路,展唐科技67岁阿姨来顶董事长位置,时空客董事长违法占款自首……

  这些企业虽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但正合了部分急于挂牌企业的胃口,借壳重组、满血复活。笔者向来看不惯这种玩法,退市摘牌机制抓紧出来,别让这些“没本事”的企业浑水摸鱼了,别污了大家的钱袋。

  一、 分层前后,并购大军挺进新三板

  近日三板指数接连下跌,交投冷清,但并购市场一片火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上个月底,股转系统共涉及578家企业资产重组,总交易额达216.2亿。而2015年全年涉及并购重组的事项仅为508个,交易金额127.5亿。

  今年的前四个月就秒杀了去年全年的并购事项。随着分层机制的落地,新三板企业所处的位置和强弱水平逐步清晰,“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大潮将成为市场不可逆转的趋势。

  1. 并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

  从内部看,创新层的大鱼将会“捕食”基础层的小鱼。相比而言,创新层企业多是有钱有势的主儿,已具备并购财力和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层与A股市场逐步趋近,市值管理备受关注,而市值管理的核心是围绕并购展开的。

  不过,创新层企业与A股企业在发展阶段上仍有较大差距,其并购的中心将主要围绕产业链横向或纵向整合,走多元化并购路线的企业相对较少。

  从外部来看,上市公司才是真正的“大鱼”,尤其是在央企改革的浪潮下,并购新资产的需求旺盛。仅在今年年初,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企业不下于十几起。如日海通讯拟发行股份收购建通测绘100%的股权,金一文化收购一恒贞51%的股权……

  创新层企业既优质,又多属于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都想迎娶一位“美妻”,拉高自己的身价呢!

  除了大鱼吃小鱼的常规并购逻辑外,“蛇吞象”的反向收购也将成为新的资本亮点。早前就有九鼎并购中江地产,信中利子公司中驰极速并购深圳惠程。在注册制尚未开放前,反向并购的事件会小幅增加,但总体比例较小,毕竟借壳上市不是一般企业能玩得起的。

  2. 产业基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加速市场分层化

  都说今年新三板定增的生意不好搞,但产业基金悄无声息地布下了局。据统计,产业基金前四个月参与新三板投资的比例已升至2.39%,而2015年全年投资比例仅为0.37%。

  产业基金选择此时发力,多与市场分层的动向相关。新三板经过几年的跌宕起伏,细分行业的龙头已崭露头角,再加上监管层提出的分层标准,孰好孰坏都摆在眼前。

  产业基金与其他追求短线投机的投资人不同,他们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及产业间的协同效应。笔者认为,创新层企业将效仿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PE”产业并购基金的模式,通过专业的产业基金,在基础层中筛选合适的标的进行并购。

  这样一来,基础层企业曲线进入更高层次的交易市场,为其投资者增加了退出通道;创新层企业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产业生态布局。

  除此之外,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等更多机构也将渐渐入场,他们在企业的投资方向上更加谨慎、稳健,将会给分层后的市场带来进一步实质性分层。

  三、 分层是“大跃进”?各种制度抓紧“补”上去

  分层机制是新三板阶段性改革的一部分,是对企业价值的重新划分。业内很多人将新三板分层与纳斯达克分层市场进行对比,纳斯达克自1971年成立以来,发展了11年才进行了第一次分层,两次分层共经历35年。新三板还是个“毛头小子”,玩分层岂不是“大跃进”?

  笔者认为,这种对比没有什么意思。两个市场所处时代相差45年,45年前互联网还都是个传说,企业还处于传统经营阶段,而且中国与美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发展速度也大相径庭,基本没有可比性。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有7000多家,过不多久数量将破万。面对如此大体量的市场规模,若再不分层,投资者找不到价值投资的方向,企业找不到价值回归的路径,一团大浆糊。但简单的分层无法根除市场现有的问题,也不会立马带来预期的流动性,仅仅是改革的第一步,各种制度必须抓紧“补”上去。

  比如做市商制度、大宗交易机制、做空机制、竞价交易机制以及定增35人限制、合格投资人500万限制,尤其是券商方面,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制和做市机制亟需调整。没有制度和法律做后盾,分层后的市场确有几分堪忧。

  分层是新三板企业价值重塑的重要阶段,笔者相信,未来的新三板将是企业价值投资的市场,期待“中国版”的微软、苹果企业的诞生!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新三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业的市值管理、并购重组等,深耕于新三板市场、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农业金融等领域。)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三板 融资 定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