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和注册制并存股市才能稳

2015年07月24日 09:21  作者:陈恩挚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恩挚

  此次极端行情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即杠杆机制的推出时间和注册制推出的时间不能相隔太长。若是两者同存,资金的供给数量和融资项目的供给数量会不断的互动,市场自身会不断地实现动态的均衡(对杠杆倍数进行限定还是需要的)。

杠杆和注册制并存股市才能稳杠杆和注册制并存股市才能稳

  随着A股探底回升,沪市站上4000点,稳定市场工作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从长远来看,实现金融稳定根本上还要靠发展改革”“要做到积极、长期可持续的金融稳定,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发展与改革,培育强大的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从中可以看出,稳定市场和改革并不矛盾,改革的步伐也不会因前期的极端行情或救市而停滞。

  为此,在笔者看来,接下来的新阶段,比较急迫的一项工作应该是:监管层要对前期的极端行情及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未来的监管和改革之路,明确和稳定预期。

  市场供求失衡引发泡沫和暴跌

  坦白讲,对于A股最近的情形,笔者算是有心理准备的。记得去年12月底,笔者曾在新浪意见领袖的一篇专栏文章发表《不要再让散户为牛市买单》提到“未来可能迎来非理性上涨。行情持久度会与上涨速度成反比。如果涨的太快,行情可能昙花一现。而由于市场制度的缺陷,最终大多是由散户买单。”

  而在4月底的专栏文章中《4300点附近该怎么办?》则提醒“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短期内‘慢牛’在A股很难实现。既然投资不同于赌博,而现在‘玩的是心跳’,那么在这个时点,如果因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离场也并不会太亏。”

  笔者相信,经历前期暴涨之后,很多投资者也和我一样,也对此波暴跌是有心理准备。只是我们都不知道具体的时间点及市场波动的剧烈程度。

  在这些天里,有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A股为什么暴跌?不少人可能会说,是场外配资,是杠杆机制,是新股发行,甚至是“跳楼”假新闻引起的。

  不过,这些只能说是“外在的表现”。事实上,暴跌的根源和本质应该只有一个,即“泡沫严重”(在暴跌前夕,很多中小市值个股已经进入“市梦率”时代)。

  众所周知,当“泡沫严重”到一定程度,那么肯定是要破裂的。尽管破裂的导火索、过程及方式可能会各有不同。比如,部分高杠杆的存在容易引起踩踏,从而加快了泡沫破裂的速度。

  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暴跌其实是因为“前期暴涨”,也可以说,不是暴跌害了你,而是暴涨害了你,是前期暴涨引诱你入场或加仓,并导致了后来的暴跌。

  如此一来,不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监管层,探讨暴涨的原因要比“分析暴跌的原因”显得更有意义。

  那么,前段时间,A股为什么暴涨呢?具体外在原因应该有很多,但不难发现,一个基本的市场逻辑应该是,A股市场供求失衡。

  在上半年里,一方面,在赚钱效应及杠杆机制下,资金蜂拥入场。但是,另一方面,企业上市融资仍然是受到管制的。

  尽管我们看到,在今年1-5月,监管层8次警示风险(被称为“八道金牌”),试图调控市场。但是,正如“喊话不能救市”一样,“金牌”也无法抑制资金的入场冲动。

  市场供求失衡必然造成股票稀缺,资金进入市场抢筹,从而导致了暴涨。

  “大股东减持”减弱了供求失衡的严重程度

  上述分析和推理算是常识。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存在误区,甚至包括一些专家。

  比如,一位经济学者写文章批评大股东减持:“(上半年)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集中减持套现5000亿元引爆了股指暴跌”。但这个观点应该很有问题。

  正如“猜顶”是不现实和无意义的,笔者也不想去争论暴跌的导火索具体是什么。但我们知道,暴跌前夕,A股已经进入“市梦率”时代,若大股东都选择不减持,难道他们是傻蛋?

  按上述专家的逻辑,是不是应该不允许大股东减持?这样一来,A股是不是会一直“只涨不跌”?泡沫永远不破?显而易见,这是不现实的。

  其实,基于前文的分析,笔的观点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大股东减持”及新股发行其实多多少少救了散户。

  这是因为,当市场供求失衡,在股票供给跟不上投资者需求时,“大股东减持”及新股发行其实是增加了股票供给,减弱了供求失衡的严重程度,减缓了泡沫吹大的节奏和幅度。

  试想,上半年如果没有“大股东减持”及新股发行等市场化方式增加股票供给,

  A股应该会涨的更快,更高,投资者也变的更加疯狂。

  可以想像,不管是什么导火索导致泡沫破裂,更大的泡沫必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当泡沫破裂时,救市的难度必然加大,投资者的损失肯定也更惨痛。

  从这个角度来讲,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特别是那些用高杠杆的散户应该要感谢上半年那些“大股东减持”。

  教训:杠杆机制和注册制推出的时间不能相隔太长

  据前文的分析和推理,要减少暴涨暴跌等极端行情,最关键的应该是防止和避免“市场供求失衡”。

  观察近一年的A股市场,会发现,不管有没有场外配资,在杠杆机制下,当市场向好,市场资金就会呈现几何倍数增长。不言而喻,这会很大程度加大监管层试图调控市场的难度。

  其后面的结果是:资金进场不受制约,还有杠杆机制作为加速器,而融资项目却受到限制,这必会导致市场的定价机制被扭曲。

  事实上,除非出现像前阵子那样的极端行情,否则,监管层的工作绝不是调控市场。其工作重点应该是规范市场。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政府不能代替市场手段让A股市场获得有效的动态均衡。

  所以,既然当时的行情比预期快,那么,所能做的只能是,改革的推进也要比预期快。至少可以先明确注册制的时间表。可惜,我们错过了一次好的时机。

  此次极端行情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即杠杆机制的推出时间和注册制推出的时间不能相隔太长。若是两者同存,资金的供给数量和融资项目的供给数量会不断的互动,市场自身会不断地实现动态的均衡(对杠杆倍数进行限定还是需要的)。

  也就是说,即然资金进场是市场化的,且是杠杆化的,那么企业上市也必须市场化,否则,市场供求很容易失衡,从而会暴涨暴跌,所谓的“慢牛”只是空话,更谈不上为实体经济输血。

  其实,令人担忧的是,相比杠杆机制,注册制进展缓慢,可能无关科学分析或程序问题,而是涉及利益。

  因为前者会抬高股价,即提高上市资格的价值,从而提高权力寻租的价格;而后者是削弱权力,让权力寻租消失。

  前几天,有朋友和笔者开玩笑说,“未来半年可能是A股的黄金时间,大股东不能减持,IPO停止,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若来个“故事”煽风点火,股市可能还会大涨。”

  笔者不知道这个“故事”会不会出现,有没有市场,但笔者清楚,在IPO暂停的背景下,在杠杆机制的作用下,供求失衡确实可能出现。届时,A股越是暴涨,其后果可能是更大的股灾。

  (本文作者介绍:青年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陈恩挚股市IPO杠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股灾后反思改进涨跌停板制度 股市维稳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 老艾侃股:轻指数重个股 提防期指周四效应 从科技股牛市中诞生的伟大公司 现在的股市就跟林妹妹一样 与王林合影的人不应该被嘲笑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AA制时点贵菜的人爱占便宜?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