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子非
即便单纯地看股票市场,政府出手强力救市也是明智之举。政府创建市场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以及共同富裕,当出现过度的贫富分化时,就需要政府之手来管理和调节。创设市场规则是为了保证交易公平进行,而扶助弱小则体现社会公正。
自6月底至7月中旬,中国的证券市场完全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迪拜股市由牛转熊曾用了42天,中国则快了一倍。然而,各个国家也由此充分领略了当中国政府决心干预市场时的巨大能量。7月18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先生表示: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回调是正常现象,中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参照欧美等成熟国家的经验进行干预,行动及时力度适当,达到了制止市场恐慌、稳定市场的目标。
稳定市场的目标已经达到,关于救市的争论却还远远没有终止。如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监管层干预股市将付出代价,A股近期可能不会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AXA的投资策略主管表示,中国股市过去几周发生的事情可能会改变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看法,这些措施对中国政府信誉的造成严重冲击,可能会比股市暴跌还要严重。即便是在国内,关于救市的不同声音也从未息止,很多人认为政府过度干预了市场,影响了规则下的公平交易,是对市场化的倒退。
我想或许有些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政府做了些什么。
7月第二周,亦即密集宣布干预市场政策的一周,在股市继续大跌之际,另一个体量相当的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却迎来了一波汹涌的认购行情,众多债券交易员忙得热火朝天,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放弃了,运气好的交易员甚至可以在一周内搞定半年的任务指标。
继而,离岸市场美元人民币远期价格迅速攀升,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加大。当段子手们还在为股票市场推陈出新时,这一轮由A股市场引起的巨大波动已经在向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传导了。如不迅速采取措施,斩断传导链条和平息源头,我们面临的就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股票市场巨变,而是债券与外汇市场的连锁反应和共振。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企业债,根据彭博的统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债务股本比已突破200%,企业发行的美元等外币债已近2092亿美元。中国投机级企业的杠杆率已至少是2004年以来最高,债务占净资产比例也创下2007年以来之最,且近两年来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此时债券市场受到波及,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诸如交叉违约等事件,并震动并不景气的实体经济,这是真正的大事件。
就外汇市场而言,长期来看,人民币确实是存在贬值压力,但眼下中国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相对强势,以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6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强劲程度在全球货币中位列第二,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上涨2.95%,名义有效汇率累计上涨3.64%,这对央行[微博]来说实属来之不易。
若因A股原由走贬,不免有苦心化作东流水的忧虑。而若这三者同时出现问题,那绝不会是三个市场的各自问题,可能就是一场金融灾难。在这个时候还在犹疑干预市场是否违背教科书的指导原则,就好像当房屋起了火,还在担心打破门窗逃生是否正确一样,失了主次之分。
即便单纯地看股票市场,政府出手强力救市也是明智之举。政府创建市场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以及共同富裕,当出现过度的贫富分化时,就需要政府之手来管理和调节。创设市场规则是为了保证交易公平进行,而扶助弱小则体现社会公正。
全球普遍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受保障最多的是并不富有的小额存款人,而非存款大户,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股票市场体量巨大,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即散户众多。
根据中登公司的数据,至6月30日,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过50万元的自然人账户在各个区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50万—100万账户数减少了8.55万个;100万—500万账户数减少12.75万个;连1亿以上账户数也下降了406个。
而就在同期,机构投资持股账户数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其中,100万—500万账户数增加328个;500万—1000万账户数增加193个;1000万—1亿账户数增加743个。可见散户(自然人)才是这轮股灾最大的受害者。7月初多空对决之时,某些单只股票上出现天量砸盘,绝非散户能有的大手笔,政府出手救市,客观上是扶助了众多资金量小、信息不对称的散户,想来很多国际批评者并未细想过上述的诸多原因。
当然,对于政府拯救A股市场,国际上的声音也不全是一边倒,MSCI指数研究的全球主管就表示,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不是“是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中国市场过去几周发生的事情很严重,但它仍在我们的观察名单中。
(本文作者介绍:70后。非著名大学毕业,打混金融圈十余年,两年前扎进中东搞起资金交易。觉得经济学的道理应该可以写成容易看懂的好玩点儿的文章。)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