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郝倩
培生并不是在“最坏的时候”选择卖掉金融时报,相反,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时报走得很成功,他们的读者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忠实用户愿意花钱买有品质的新闻。培生解释说,金融时报要继续成功地走下去,需要成为关注同样目标的媒体集团一部分。
在持有英国最有故事的媒体之一—金融时报近六十年之后,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还是将这份127年历史的百年“橙色报纸”以13亿美元价格卖给了亚洲最大的金融媒体集团日本经济新闻(Nikkei)。又一个英国金子招牌落入外国公司,有英国人用“Sad(伤心)”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日经此次买下了《金融时报》集团,包括《金融时报》(FT)以及其它的几个附属媒体。但培生集团在《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的股份,以及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南华克桥一号(OneSouthwarkBridge)的金融时报大厦不在其内。
有关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外售的传闻几年来不绝于耳,并从本周一开始甚嚣尘上。之前彭博社的报道是培生已在试探竞标人的口风。昨日上午,培生首度承认就金融时报在售问题正在进一步谈判,当时路透社的消息是金融时报可能被售给一家全球性数字媒体集团。一直以来,彭博社和汤森路透也都被传为金融时报的意向买家。'
昨天下午,当事人之一的《金融时报》刚报道说德国图片报(Bild)的大老板,传媒公司阿克塞尔施普林格(AxelSpringerSE)领跑所有的竞标人。一个小时后,日经和培生就公布了他们的交易。培生选在发布半年报前一天发布这则爆炸性消息,最终的结果和之前所有的烟雾弹都有一定偏差。
培生脱手英国百年金融大报
培生并不是在“最坏的时候”选择卖掉金融时报,相反,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时报走得很成功,他们的读者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忠实用户愿意花钱买有品质的新闻。在给《金融时报》员工的一封信中,培生解释说,金融时报要继续成功地走下去,需要成为关注同样目标的媒体集团一部分。弦外之音是,经过了多年的纠结,培生已经不是那个愿意陪着金融时报一起走下去的人了。
金融时报创刊于1888年,最初是四页纸的伦敦金融导报(LondonFinancialGuide)。从1893年开始开始采用标志性的“三文鱼粉色”(Salmonpink)并延续至今。这张报纸见证了英国这个老牌金融重镇一百年来的起起伏伏,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衰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随着国际跨境交易的增多而实现国际化。几乎每一个全球经济大事件,金融时报都是业内人士最依赖的消息来源之一。
但随着新媒体的蒸蒸日上,纸媒起家的老牌金融时报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从2010年开始,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金融时报的广告额直线下滑。从那时开始,有关金融时报待售的传闻就没有消停过。但时任培生集团CEO马乔里-斯卡迪诺(MarjorieScardino)并没有放弃金融时报。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领导英国富时100强公司的女性,一位对报纸有着深厚情感的美国人,金融时报的忠实拥趸。
在她执掌培生集团的15年,关于金融时报待售的传闻传出多次,其中兴趣最浓厚的就是默多克。但斯卡迪诺曾放言说除非“我死了”(overmydeadbody),培生才会卖掉金融时报。斯卡迪诺在任期间在数字化媒体方面做了很多战略性的尝试,花很大力气把金融时报打造成一个全球性品牌。
因为有这样一段往事,所以在2013年初,当斯卡迪诺这位怀揣新闻理想的美国人离开时,就有人担心金融时报的未来。
斯卡迪诺的继任者是现任培生集团CEO范岳涵(JohnFallon)。范岳涵与斯卡迪诺的背景完全不同,他没有过从事新闻的经验,作为培生集团的老兵,从企业传讯部门开始,事业的巅峰是在培生最重要的国际教育业务板块实现的。国际教育业务是培生集团的重中之重:去年,Pearson集团集团90%的收入来自教育书籍出版。
接手培生时候,范岳涵也一直在强调金融时报对培生的独特价值。直到一个月前,金融时报还否认了其在售的传闻。但这次忽然爆出“售出”的消息,对方又是严谨又收购以耗时著称的日本公司,还是令市场开始猜测这笔交易到底从何时开始接洽的。
范岳涵也公开解释说,对于培生来说,重新定位以及销售FT,这是极具挑战的”,因为他觉得“要保证金融时报新闻操作和商业经营的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金融时报成为一个全球性,数字新闻公司的一部分。”
而接下来,培生将“100%专注于国际教育战略”。在这一板块,培生主要的业务是销售教科书,在线远程教学,并开发在线教育游戏,参考材料和测试题。
日经是否可以被定义为“数字新闻公司”还要两说,但的确如范岳涵所说,“是一家公正做可信赖的新闻的媒体公司”。这也是日经和金融时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
纸媒的合纵连横
昨日伦敦时间下午四点,金融时报内部员工临时开会,培生集团对相关交易内容进行通告。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金融时报一些内部的员工十分诧异,甚至有些焦虑。
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知道消息之后一些员工不知道该喜该忧,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编辑部的独立性以及员工的待遇问题。还有的担心他们接下来应该在哪里办公,毕竟他们的总部大楼不是交易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对于这栋标志性的大楼,培生和日经早就达成协议,即在今年底交易完成之后,日经将对培生集团就这幢办公大楼支付租金。
市场的反应也喜忧参半。对于普通的英国民众来说,虽然已经习惯于英国品牌被海外投资人收购,但是《金融时报》被日本媒体买下,还是有些“伤心”,“不是滋味”。
总体来说,市场的反应比较积极,认为一个认真做新闻的集团收购了金融时报,是一个利好,无论对金融时报的国际声誉还是新闻水准都会有所提高。
BBC执行委员会成员HowardStringer子爵对此交易评论说:以他对日经和日本企业的的了解,这起收购对金融时报和他们的记者来说都应该是个好消息。因为日本企业在承担起管理责任之后,会更加小心谨慎并考虑周全。
彭博社的分析师ChristopherFlavelle分析此项交易说,日经的出价是金融时报营业利润的35倍,而亚马逊[微博]创始人Jeffbezos收购华盛顿邮报时,出价连35倍的一半都不到。
金融时报编辑CarolineDaniel在推特上揶揄说,本周FT周末特刊(FTWeekend)上要发表的一篇关于日本乡下的文章,似乎不能更合时宜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纽约时报的记者HirokoTabuchi则担心日经接手金融时报后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她认为日经是日本经济的一个公关工具。
日经是日本最具影响的财经媒体,1876年创建,比《金融时报》还年长12年。虽然日经对英国人来说相对陌生,但这家集团拥有300万纸媒和数字媒体订阅量,此外还有42个关联公司,涉足广播电视,活动会议,数据服务以及股指。
这将是日本传媒公司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日经本身对于收购是很乐观的,认为这会给日经带来更多的海外收入和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据说两家公司已经在计划如何分享数字战略刺激新媒体收入增长。
在过去10年间,金融时报的纸媒发行量减半,但是电子订阅量却稳步上升。去年的总发行量(纸媒+数字)达到72万,其中数字内容注册用户占七成。去年,金融时报数字注册用户超过50万。为了提高营收,从今年2月份开始,金融时报取消了每月的数篇免费阅读额度,几乎开始对所有网站浏览内容收费。去年该集团收入则为3.34亿英镑。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