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曹中铭
既然今后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学习与借鉴香港市场成熟的监管与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经验,更要摒弃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而这是一个市场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10月27日曾经让市场“望穿秋水”,但11月17日沪港通却真的来了。相对而言,沪港通是继QFII之后,A股市场又一次与境外市场与投资者的直接“面对面”,但其意义并非投资者所期望的为市场带来资金与催生所谓的牛市这么简单。笔者以为,沪港通的开闸,其最大意义将在于促使A股市场慢慢走向成熟。
12年前,QFII试点开闸,境外机构开始进入A股市场,其奉行的价值投资理念逐渐为国内投资者所熟识。实际上,也正是凭借着价值投资,QFII在A股市场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资料显示,从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间,QFII汇入资金1213亿元,累计盈利1443亿元,实现翻番。
如果考虑到其资金汇入时间前后不一,则其投资回报率更高。从QFII持仓看,资产规模大、成长性好、估值合理、市场流动性好的蓝筹股成为首选。QFII为我们带来了价值投资理念,实践也证明价值投资也能在A股开花结果。
12年后,沪港通来了。在该消息的刺激下,一轮强劲的反弹行情悄然而至。从7月下旬算起,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0%,A股也步入“技术性”牛市。在这一轮反弹中,虽然概念股、题材股表现出色,但蓝筹股的上涨更引人关注。毫无疑问,沪港通的开闸,导致A股吸引了更多资金的加盟。沪深股指能够不断跨越多个整数关口,如果没有沪港通的助力,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但即使是沪港通能够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也并非是其开闸的目的。上海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不仅仅只是为了方便两地投资者投资对方挂牌的上市公司,也不仅仅是为了向双方投资者提供投资上的方便,更不是为了吸引对方的资金。对于A股市场来讲,沪港通的开闸试点,以及将来深港通的成行,实现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最终使A股市场走向成熟才是最终的目的。
毋庸置疑,A股市场在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投资理念等方面与香港市场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A股被称为“圈钱市”,为融资者服务是这个市场的基本定位。即使这几年IPO制度不断改革,新股发行实现了按募集资金需求融资,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同样如火如荼。而且,有了非公开发行这一创新融资方式,导致上市公司“圈钱”更加容易,甚至于像融资还贷还债与补充流动资金等“奇葩式”的融资也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再如投资理念上的区别,绩差股、垃圾股在A股市场非常吃香,也非常受追捧,而其背后则是所谓的资产重组。但在香港市场中,股票越垃圾越没人要,香港市场成“仙”的股票比比皆是,而A股市场若非上市公司被退市,其股票是无法成“仙”的。垃圾股、绩差股横飞,其实与退市制度的高门槛以及上市公司所谓的资产重组泛滥成灾密切相关,其背后本质上是市场机制存在漏洞与缺陷。
A股市场要走向成熟,要与成熟市场接轨,要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握有话语权,其实可以把沪港通作为一个“桥头堡”。既然今后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学习与借鉴香港市场成熟的监管与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经验,更要摒弃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而这是一个市场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当年的QFII为A股市场带来了投资理念上的“革命”,那么沪港通不应只带来资金与“技术上”的牛市,毕竟资金具有逐利性,而牛市也有走熊的时候。我们更期待沪港通能为A股带来全方位的变革与创新,并让我们的市场真正走向成熟,而不是在规模与发展速度上傲视全球。或许,这才是沪港通开闸的真正意义所在。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