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宋清辉
公众公司就像是一个赚钱的超级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和千万股民的神经。上市公司自然要为股民负责,利润无疑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就会变得很浮躁,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哪里还有更多的精力去想着企业的长青基业。
11月1日,2014年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证监会[微博]副主席庄心一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上市公司共2569家,市值29.4万亿元,位居全球前列。
不过,2014年7月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华为以388.76亿美元营收列285名。有意思的是,华为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唯一没有上市的企业。纵观国内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什么还有很多都没有上市?华为、老干妈、顺丰[微博]速运等“誓死”坚持不上市的牛企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目前,国内民营企业上市大多出于三种原因:一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需求,迫切要通过上市融资;二是迫于各方压力,需要把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三是为一夜暴富,在短时间内获得资本回报后套现离去。但今年6月,一向低调的任正非25年来首次公开接受了国内数十家媒体的集体采访,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任正非表示,华为20多年来管理还没有理顺,大量资本进入华为,必定导致多元化,所以他和华为决心不进资本市场,不搞多元化。其实事情远没有任正非说的那么简单,华为选择不上市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其中的因素可能会触及到华为发展的根基,如上市后任正非股份降低会失去控制权,而目前华为还不能离开他。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上市后股权就会发生重大变动,为此,目前的狼性管理文化将被外来者颠覆,甚至连“华为基本法”这种确立中国史无前例的员工持股制度也会遭到废弃,上海家化(16.120, -0.19, -1.16%)、国美电器[微博]的动荡便是前车之鉴。
从华为2013年财报来看,华为不需要通过上市来融资,华为近5年的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3%左右,不仅有充足的现金流,而且偿债能力也很强,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上市来改善企业的股份结构。若华为上市,用任正非自己的话来说,“这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因此,不上市的华为才能叫做真正的华为,若上市后,“狼性华为”可能就会消失。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加拿大著名电讯设备供应商北方电讯。北方电讯看似是受到2001年那场互联网泡沫的冲击,导致股票暴跌,公司元气大伤,从顶尖电信设备商的行列中退出,实际上却是北方电讯错过多次转型的机会所致。
20多年来,作为马云[微博]最佩服的一个人,顺丰速运创始人王卫一直神秘低调,几乎从未接过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甚至连政府官员的饭局邀约一般也都不会赴约。与之相反的是,顺丰速运近年来的发展却让人刮目相看。这么做的原因,王卫在18年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上市问题曾作出过问答。他认为顺丰速递上市的唯一好处是圈钱,而顺丰不会这么做,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披露信息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也违背他做企业的精神。
信息披露即意味着企业的规范化。在国内不成熟的市场和国际四大巨头的双重压力下,按照官方的信息披露去规范,也就是在变相提高竞争成本。王卫的担心也是大多数企业选择不上市的原因。企业一旦上市,公司的信息将会被强制披露,企业财务指标、战略规划将会拿到阳光下供人随意翻阅,更不利于企业自身商业秘密的保护。
在当今资本市场,公众公司就像是一个赚钱的超级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和千万股民的神经。上市公司自然要为股民负责,利润无疑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就会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哪里还有更多的精力去想着企业的长青基业。
通过华为与顺丰两个企业的现实案例,与急于上市的企业相比,正是这些企业选择不上市,这些企业才能够不受外来股东的影响,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脊梁”。
(本文作者介绍:法治周末、证券日报社论特约评论员,知名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