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伯静
不只是华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大限。大限将至之时,不是蜕变就是死亡,不过是死亡的方式不同而已。人生的大限,至少在目前的科学环境下不可逆转;企业的大限,却可以预知并且防范。每一家企业的掌舵者,都应该具有“杞人忧天”的意识。
这几天,两位“老”经济人物引发了人们的无限关注。
一个是牟其中。这位上世纪经济时代的象征,结束了他的牢狱生活,开始重新走入大众的视线。对他,有人唏嘘不已,有人感慨时代的变迁,有人揣测他会不会东山再起。
但不管如何,这都是牟其中的“新生”。或者是人生,或者是事业。
另一位,是比他稍小几岁的任正非。任正非,这位跨越了多个“经济版本”的老人,在不久前发布了一篇“死亡警示宣言”。
日前,华为心声社区官方微信今日发布了任正非8月15日在华为公司内部做的关于战略预备队建设汇报的讲话。讲话中,任正非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我们三十年大限快到了。华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们的组织、结构、人才……所有一切都要变化。如果不变化,肯定不行。如果我们抛弃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这是断层,历史证明不可能成功,那么只有把有经验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们通过变化,赋予新能量,承前启后,传帮带,使新的东西成长起来。”
一个被谈论的是新生,另一个谈论的是死亡。而死亡与新生,却是紧紧相连的。相隔的,或许只有几步!
任正非和牟其中,他们生于同一个时代,长于同一个时代,却在盛年之时又无法共同奋斗于同一个时代。这,不免让人惋惜。而我之所以把他们二位放在一起,则是因为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不甘于寂寞,都渴望新生。
关于牟其中,他已经错过了太多,至少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看,他已经错过了三代——我们大多把今天和以后的一段时间称为第三代互联网!这种割裂,是很难弥合的。而自然规律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是过于充足。所以他的新生,我感觉更多的是人生范畴。
任正非,亲身参与、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管华为的企业文化多么受争议,但你不得不佩服这位虽然古稀却又年轻的老人。他的“大限”之说,是警告华为的,可又何尝不是警告其他企业的呢!而他所谈论的死亡与新生,则更加广阔。
牟其中,面临着一个“大限”,这个“大限”很难逾越;任正非,面临另一个“大限”,这个“大限”的后面,可能是另一座高峰!
或许,任正非这篇关于“大限”的讲话不及当年《华为的冬天》那么轰动,但在今天,却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实,华为目前正处最鼎盛的时刻。甚至,在未来某一段时间仍然会维持鼎盛。任正非的“大限已至”,好像有些为时过早。可是,这“为时过早”,却来的正当时候。否则大厦将倾之时,莫说“孤木难支”,就是擎天之柱也难以支撑了。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此言非虚!
不只是华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大限!大限将至之时,不是蜕变就是死亡,不过是死亡的方式不同而已。盛极而衰者有之,中途摔倒后一蹶不振者有之,创业伊始早夭者亦有之,苟延残喘者更是太多。但是,有几家公司的掌舵者有过任正非这样的“大限”意识呢?
且不说那些传统产业,仅从互联网领域看,有多少例子值得我们思考啊!
雅虎的“明日黄花”,已经不必再重复。当淘汰的大潮涌来时,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微软,在PC时代是难以撼动的霸主,风光一时无两。可移动互联网来临时,竟然手足无措。
诺基亚、摩托罗拉,最终转手易主,空留名号,昔日辉煌又有何用?
三星,正值壮年,意气风发,却在仓促之中酿成大祸,爆炸声四起中,谁知道它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每一家企业的掌舵者,都应该具有“杞人忧天”的意识。这个时候,我倒是很佩服中国的几家门户网站,除了个别的,其他转型都可谓成功。
但中国的企业却也并非都如此,比如,最近小米雷军的一席话不禁让我哑然失笑。
根据媒体报道,在小米新品的发布会上,雷军有这样几句话:“消费者对我们误解很多”,“希望大家不要黑我们”,“希望大家到实体店感受小米的精致和真材实料”。
难道,伟大的企业怕“黑”?奇怪了,难道,夭亡的企业是被“黑”死的?我不知道雷军是在高估“黑子”们的实力,还是低估了自己的“抗黑”能力。
而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的另一句话更是让我不解,他说:“一棵百年起来的松树很难转型,但现在的企业都像竹子,竹子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一棵竹子难存活,但竹子成为竹林之后抗风险能力就很强。小米就想把小米模式变成一个竹林,这样就会更加的稳定。”
风,并不可怕,怕的是竹子太空、太弱,太弱的话,一片竹林又如何?架不住风暴啊!
我这里绝非刻意的褒奖华为、贬低小米,只是与任正非的“大限”说相比,雷军的“黑”说,太显不大气。
何止是小米,国内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不愿意听到不同声音的。殊不知,消费者远没有幼稚到看几篇批评文章就厌恶谁的地步。比如你小米手机,不照样还是“线上”的王者吗?而要是老在颂扬的歌声中自欺欺人,估计真的大限到来的时候,自己还在沉迷于自己的童话中,只能是快乐的死去!
又想起马云说过的那几句话:“大家都觉得BAT相当得了不起,是想象力不够,我估计也就两三年格局就会变化,过几年我们这些企业还会在吗?”“做传统企业的人都觉得互联网企业的日子很好过,其实不好过,而且相当地难过,企业越大越难过,所有的企业,小企业最好做,做大了都难过,互联网企业尤其难做,至少我讲实话,我如履薄冰,每一天就像过了一年,每一年过了十五年这样的重压。不然我不会这个样子。”
“十年后的BAT在哪里”和“如履薄冰”,这和任正非的“大限”说,本质上看,异曲同工!华为有这样的忧虑,BAT未来尚不可知,更何况别的企业呢?
人生的大限,至少在目前的科学环境下不可逆转;企业的大限,却可以预知并且防范。不只是华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大限!只是,身处险境而不自知者,就有些可笑了!希望更多的公司掌舵者,看一看、学一学华为任正非的那篇“死亡警示宣言”!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黄诗儒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