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之细节: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没资格谈创新

2017年01月03日09:50    作者:郝倩  (0)+1

  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现在很多人一谈工匠精神就要拽新词,要么就是“新工匠”要么是“颠覆性”。其实现实中没那么多夺人眼球,简单而言,就是日复一日对技术和细节的无限雕琢。

  所谓奢侈,无非是每一个细节都被考虑到了。

  ——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

  瑞士军刀一共有100多种组合,几乎每种都有可假乱真的中国造赝品。于是瑞士的军刀博物馆里专门设了一个展台用来展示中国赝品。

在瑞士军刀展览馆里展出的假货,绝大部分为中国制造在瑞士军刀展览馆里展出的假货,绝大部分为中国制造

  更多精彩请见新浪财经工匠精神专题 

  维氏集团CEO卡尔-埃尔森纳四世(Carl Elsener)面前的桌子上就放着这样一堆“假瑞士军刀”。抛去刀具本身的功能性不说,例如开瓶器打不开酒,刀片削不了木头,他告诉我假瑞士军刀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把轻松打开和关闭。

  刀具算不上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为什么照猫画虎也达不到效果?卡尔四世是这么和我解释的:我们没什么秘密,所有生产流程和标准都是公开的。如果说有秘密,那就是要把每一个简单的部分都精确组装到一起。一个品牌的价值应该是品质,功能,以及设计和创新,这四个价值中,卡尔四世认为首先就是品质和功能性。做不到这两点,其他都免谈。

  卡尔四世的父亲,卡尔-埃尔森纳三世的一生就是在考虑如何让瑞士军刀的工具组装更加合理。维氏的很多产品都有这位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的贡献。

  “他在工程部可以工作到很久。有一次父亲在公司工作到凌晨3点,研究口袋刀中的弹簧,直到母亲打电话时他才意识到已经那么晚了。”父亲的口传身授对卡尔四世影响很大。现在很多人一谈工匠精神就要拽新词,要么就是“新工匠”要么是“颠覆性”。其实现实中没那么多夺人眼球,简单而言,就是日复一日对技术和细节的无限雕琢。

  把军刀传了四代人

  瑞士曾经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依巴赫-施瓦茨(Ibach-Schwyz)更是这个穷国里的一个穷地儿:这里山峦叠嶂,加上南北两大湖泊的阻隔,交通极不便利。

山清水秀但曾一贫如洗的依巴赫-施瓦茨山清水秀但曾一贫如洗的依巴赫-施瓦茨

  1884年,当卡尔-埃尔森纳(Karl Elsener)和母亲维多利亚(Victoria Elsener)开出第一个家庭式刀具工坊时,这个山谷附近大都是农民,而且各个都是大家庭。一个儿子接手了家里的农场,家里其他的孩子就只能背井离乡,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讨生计。那个时候,瑞士“雇佣军”也是就业的解决方案之一,现在我们所知道的瑞士巧克力,军刀和钟表,那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

  “曾祖父认为我们应该在当地创造就业。所以当他听说瑞士政府向社会招标军队用刀,就认定这是个好机会,可当时家里的工坊太小,根本不可能满足政府对大批量生产军刀的要求。于是他组建了一个‘制刀工坊联盟’,把其他‘省’的小工坊都联合到一起。1891年,他们第一次联合起来,向政府提供军刀。当时德国更加工业化,德国制造的竞争力远超过了瑞士的小工坊。

  “后来,很多人退出,可我的曾祖父(卡尔-埃尔森纳)依然坚持,他投入了家里所有的钱,一度濒临破产,好在没有放弃。他1891年完成第一笔瑞士军队的订单,1897年才造出世界上第一把正宗瑞士军刀——第一代瑞士折叠军刀只有四个功能:刀片,打孔器,开罐器,螺丝刀。”

  讲故事的人是58岁的卡尔-埃尔森纳四世(Carl Elsener),他是埃尔森纳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现任瑞士维氏集团(Victorinox)的CEO,也是公司唯一的发言人。他在自家的工厂里从做学徒开始,在打磨,装刀,以及机械部,市场部都有过学徒经历。

58岁的卡尔-埃尔森纳四世是埃尔森纳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现任瑞士维氏集团的CEO,公司唯一的发言人,他全身上下都是维氏的产品  58岁的卡尔-埃尔森纳四世是埃尔森纳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现任瑞士维氏集团的CEO,公司唯一的发言人,他全身上下都是维氏的产品

  如果公司有访客,给访客们做PPT介绍的同样会是卡尔四世本人。这一点就像他的父亲,只是当年的卡尔-埃尔森纳三世还会穿着一身蓝色连体工装带着来访的客人参观工厂,给大家讲解生产流程,很多访客都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导游”就是公司的CEO,创始人的嫡孙。这种“事必躬亲”几乎成了一种家族传统。这个家族相信家族给品牌带来的神奇魔力,并希望用家族对品牌的忠诚和热爱去感染身边的人。

  9月的一天,我和卡尔四世面对面坐在维氏集团的总部办公室谈“工匠精神”。卡尔-埃尔森纳四世出场时永远从头到脚都穿着“维氏”,裤子口袋里也总装者一把已经磨旧了的红色经典款瑞士军刀。他的脸上永远都挂着淡淡的微笑,不会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他说英文时语速会刻意放慢,以清晰咬准每一个发音,让和他对话的人可以听得清楚。

  那天是当地少有的艳阳天,透着秋老虎的炎热。打开窗,就看得到维氏工厂背后葱绿的崇山峻岭,以及山上一绺绺陈年的积雪。卡尔-埃尔森纳四世指着窗外这片山谷对我说,这里就是“瑞士军刀山谷”(Swiss Knife Valley)了。随着埃尔森纳家族一百多年的经营,瑞士军刀成了国际品牌,“瑞士军刀山谷”比依巴赫-施瓦茨名气大得多。

  细节决定成败

  一把瑞士军刀的长度必须是91毫米,这是经验所致,所谓“口袋工具”的最佳长度。现在,一款91毫米长,8层的经典款瑞士军刀可收纳22个工具,由64个部分装配而成,一共需要450道生产工序。

  如卡尔四世所说,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秘密。每道工序和原材料的标准很明确,都是经过一百多年来逐渐摸索出来的。首先,每卷不锈钢片从头到尾都要接受测试,原材料从内到外要非常均匀,然后钢铁含量要符合标准,如果标准出现偏差,直接影响钢铁的坚韧度,最终影响的是刀片质量。

维氏集团刀片的生产基本是机械化维氏集团刀片的生产基本是机械化
修理部依然有熟练的老师傅令破损的军刀修缮如新修理部依然有熟练的老师傅令破损的军刀修缮如新

  折叠军刀主刀片的生产步骤有7步,每一步完成都会有质量检测,最终刀片的不锈钢片硬度必须达到56RC(硬度单位),不锈钢中铬,碳,钼,钒的含量百分比都有明确标准。其他剪刀,锯子,螺丝刀和开瓶器以及弹簧的硬度又各有不同。上述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就无法保证工具的功能性。之后,口袋折叠军刀的刀片的厚度标准不容0.2毫米的误差,否则刀片没法被装到把手里。

  最大的挑战是要如何将22个工具装配成一把口袋折叠军刀,这其中的关键是8个弹簧和24个承压点,装配精准,一把8层厚瑞士军刀的弹簧可承受300公斤压力。8个品质过硬的小弹簧是折叠军刀的每一个部件能轻松打开和闭合的关键。

  “正宗的瑞士军刀应该可以轻松打开并完美合上,并伴随一声清脆的‘Bang’”。卡尔四世用口袋里那把旧旧的瑞士军刀展示给我看。卡尔四世有10个兄弟姐妹,他本人出生在维氏大楼里,四五岁候就收到了第一把瑞士军刀作为礼物。父亲卡尔三世曾对他说:“我们有很多竞争对手,在西班牙,德国和美国,但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区别就在于‘精准性’”。

  “1884年公司创建的时候,所有的军刀都是手工制造,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祖父(卡尔二世)的时候,公司就开始引入自动化仪器生产,挑战就变成如何使用机器,依然保持精准。维氏成功之后,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会成功,我爸爸总说:我们没什么秘密,我们的生产和标准都很简单,但我们专注于每一个生产细节。”他很喜欢用“细节”这个词。

装配环节靠熟练的技工,细节是一把军刀是否能流畅使用的关键装配环节靠熟练的技工,细节是一把军刀是否能流畅使用的关键

  “我爸爸(卡尔三世)相信细节最重要。他要求一把口袋军刀中的每一个工具都可以长时间工作。为了每一个工具都能有效使用,刀片和开瓶器需要使用不同材质的不锈钢进行生产。公司内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实验室,为每种材料做实验。”

  “我第一次去美国时,看美国人买机器,然后用机器切割生产刀具,一个机器的使用寿命是5到7年,当机器不再工作时,就重新换一批机器。我们买一个机器,从买下那天开始,就开始研究怎么让这个机器更有效率更精准地工作。这样一来,机器的寿命会更长,试用期间效率也更高。”卡尔四世对新浪财经说。

  维氏每个切割刀片的机器都要耗资5万美元左右,价格昂贵,而且刀具生产,尤其是口袋军刀的生产工具是一个很窄的生产领域,所以很难在市场上买到现成的生产工具。于是,在维氏的工厂中,25%的机器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买到;另外25%需要买来再进行改装;剩下一半的生产机械都在维氏的“厂内厂”进行生产,从喷漆到大小塑料部件都可以自给自足。因此,工厂内有强大的工程师团队,既负责生产机器或是部件,也要负责所有机器的维修和维护,以保证机器可以达到极高的精确度。

  故事之外:想基业长青?永远不要依赖银行借款

  在维氏公司创立的前一个世纪,只有刀具,口袋折叠军刀和厨房用刀。35年前,卡尔三世和四世父子俩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在长期内保持成功?

色彩缤纷的塑料军刀刀壳,以及厨具的刀把都是在维氏瑞士总部自己的‘无人工厂’中制造完成,质量有保证,但成本甚至低于中国制造  色彩缤纷的塑料军刀刀壳,以及厨具的刀把都是在维氏瑞士总部自己的‘无人工厂’中制造完成,质量有保证,但成本甚至低于中国制造

  “因为我们的军刀不断被仿制,军刀这种产品又是被隐藏在口袋或是书包里的。我们希望让品牌的可视度更高一些,1989,我们开始制造手表。手表是第一种衍生产品,之后才引入了户外,旅行和服装系列。这种品牌多元化的好处是提升了维氏品牌的曝光度。

  我在与德国以及瑞士的企业接触中发现,凡是家族企业,很多都不愿意向银行借贷,他们相信慢生长,不急躁。于是我也问了卡尔四世同样的问题,就是他们有没有向银行借过钱。

  卡尔四世对这个问题感触很深。他坦言公司创立之初应该曾有过银行借款。但到了第三代,也就是他父亲的时代,公司从未向银行借过一分钱,当然他也不依赖银行。

  “我上高中时,父亲送了我一本书,其中有两句话被他专门划了重点,第一句是‘你经营一家公司,永远不要依赖借款,尤其是银行借款,因为银行永远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父亲买下的每一个机器,包括在2005年收购另一家瑞士军刀生产商Wenger,都是用公司的储备款买下的,没有银行借贷。第二句:‘经济周期和困难时期永远都会存在。在好的时候你需要有资金储备,用来应对困难时期’。”卡尔四世说。

每一把瑞士军刀都要经过最终的人工质量检测才能出厂每一把瑞士军刀都要经过最终的人工质量检测才能出厂

  “我们只有赚了钱,才开始建新楼或是购买新机器,不愿意对银行有依赖。现在就是困难时期,我们刚结束了一轮投资:更新厂房,购买新机器。”

  从1884年至今,埃尔森纳家族传了四代人,他本人今年58岁,公司现在所有重要决定都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的五名董事就是他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任何决定只要有3票同意,一个决议就会通过。当然,在第三代的时代,卡尔四世的父亲一个人就可以拍板。

  2000年的时候维氏设立了自己的基金会,这也是为了帮助公司更为可持续的长远发展,不会在企业传承时候伤害到家族的利益。基金会的角色就如同一个普通的股东,因为公司利润会重新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去,家族的成员并不享受分红。对于任何一位家庭成员来说。如果想获得经济回报,就必须要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对于我们的家庭来说,我们要保证下一代依然有维氏的激情。第五代有24个子孙,我很自信肯定会有一位适合做第五代舵手。如果我的儿子卡尔五世可以做公司主席,我会很自豪,但更自豪的是公司选对人,一直成功下去。”卡尔四世说。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责任编辑:任琳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欧洲 工匠精神 瑞士 军刀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劤缂嶅﹪寮婚悢鍏尖拻閻庨潧澹婂Σ顔剧磼閻愵剙鍔ょ紓宥咃躬瀵鎮㈤崗灏栨嫽闁诲酣娼ф竟濠偽i鍓х<闁绘劦鍓欓崝銈嗙節閳ь剟鏌嗗鍛姦濡炪倖甯掗崐褰掑吹閳ь剟鏌f惔銏犲毈闁告瑥鍟悾宄扮暦閸パ屾闁诲函绲婚崝瀣уΔ鍛拺闁革富鍘奸崝瀣煕閵娿儳绉虹€规洘鍔欓幃娆忣啅椤旇棄鐦滈梻渚€娼ч悧鍡椢涘Δ鍛敜濠电姴娲﹂悡鏇㈡倵閿濆骸浜濋悘蹇曞缁绘盯鎳濋柇锕€娈梺瀹狀潐閸ㄥ綊鍩€椤掑﹦绉甸柛瀣у亾闂佸綊鏀卞钘夘潖缂佹ḿ鐟归柛銉戝倻鏁栭梻浣呵归鍡涙儎椤栫偛绠犻柣鏃傗拡閺佸秵绻涢幋鐐垫噭闁绘繄鍏樺娲捶椤撯剝顎楅梺鍝ュУ椤ㄥ﹪骞冮垾鏂ユ闁靛繆鈧枼鍋撻崼鏇熺厽闁归偊鍘肩徊濠氭煃闁垮顥堥柡灞炬礋瀹曞崬螣閻戞ǹ鐧侀梻浣告惈閼活垳绮旈悜閾般劍绗熼埀顒勫蓟濞戙垹绠婚柛妤冨仜椤绱撴担鎴掑惈闁稿鍊曢悾鐑藉础閻愨晜顫嶅┑鈽嗗灣閵嗗妲愰柆宥嗏拻濞达絽鎲¢崯鐐层€掑顓ф疁鐎规洏鍨洪妶锝夊礃閵婏箒绶㈤梻浣瑰濡啴寮鈧畷鎴﹀箻鐠囪尙顦ф繝銏f硾閿曪絾绔熼弴銏♀拻濞达絽鎲¢崯鐐寸箾鐠囇呯暤鐎规洘绮岄埥澶愬閻樻彃浜堕梻浣哥秺濡潡鎮為敃鍌氱9闁汇垹鎲¢悡鏇㈢叓閸ャ劍鎯勬俊鑼归湁婵犲﹤鐗忛悾鐑樻叏婵犲啯銇濋柡灞芥嚇閹瑩鎳犵捄渚純濠电姭鎷冮崘鎯ф闂侀€炲苯澧叉い顐㈩槸鐓ら柟杈剧畱绾偓闂佸憡鍔曞Ο濠囧吹閺囩伝褰掓偐瀹割喖鍓鹃梺杞扮濞诧妇鎹㈠┑濠庢Ъ闂佺ǹ姘﹀▍鏇犵矉瀹ュ绠氭い顑解偓宕囩Ш闁轰焦鍔欏畷鍫曞煘鎼存挸浜惧┑鐘插暕缁诲棝鏌熺紒妯虹濠⒀勭☉鑿愰柛銉戝秷鍚銈冨灪缁嬫垿锝炲┑瀣垫晢濞达絽娲犻弲鐘差潖閾忓湱纾兼慨妤€妫欓悾鐑芥倵閸忓浜剧紓浣割儐椤戞瑥岣块弽銊х鐎瑰壊鍠曠花鑽も偓鐟版啞缁诲倿鍩為幋锔藉亹闁圭粯宸婚崑鎾诲箹娓氬﹦绋忛柟鍏肩暘閸斿秹鍩涢幋鐘电<閻庯綆鍋掗崕銉╂煕鎼淬垹濮嶉柡宀€鍠栧畷銊︾節閸曨剚鍟撴俊鐐€х徊鍧楀磻閹捐埖宕叉繝闈涱儏椤懘鏌ㄥ┑鍡橆棤闁靛棙鍔曢—鍐Χ閸℃浠撮柣搴㈠嚬閸o綁鐛幋锕€顫呴柕鍫濇噹閼板灝鈹戦悙鏉戠仸闁荤啙鍥у偍濞寸姴顑嗛埛鎴︽偡濞嗗繐顏紒鑸电叀閺屾稑顫濋敐鍛缂傚倸鍊烽梽宥夊礉瀹€鍕ㄢ偓锕傛倻閽樺鎽曢悗骞垮劚閻楁粌顬婇妸鈺傗拺闁告稑锕ョ亸鎵偓鍏夊亾缂佸娉曢弳锔炬喐閻楀牆绗掗柛銊ュ€归妵鍕籍閸屾矮澹曞┑鐐茬墦缁犳牕顫忓ú顏勪紶闁告洦鍓欑粣娑㈡⒑閸濄儱校闁瑰憡鍎抽锝堫樄闁糕斁鍋撳銈嗗坊閸嬫捇鏌嶇憴鍕伌妞ゃ垺鐟╁顒勫Χ閸曨叀绻戦梻鍌欑閹诧繝骞愭繝姘剮妞ゆ牜鍋戦埀顑跨閳诲酣骞橀崘鑼垛偓鍨攽閻愭潙鐏﹂柣鐔村灲楠炲繐煤椤忓懐鍘介梺缁樏崢鏍嚋椤忓牊鐓曢柡鍌濆劵鐎氫即鏌嶇拠鑼ф鐐叉喘閹囧醇閵忕姴绠ラ梻鍌欑閹诧繝宕归鐐茬9闁哄稁鍋€閸嬫挸顫濋悙顒€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