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伦敦实习记者 瞿展、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今年5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与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公司(Aixtron)达成了价值6.7亿欧元的收购协议。9月初,德国经济部在审查中通过了该收购案,不料上周德国联邦政府经济和能源部就同时变卦,否决了这项收购交易。以此为导火索,德国对于外资收购的审核力度也在加大。对于这一事件,德国政界商界反应不一,更多的是借题发挥,重提德企在中国能否自由投资的老话题。
周一,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CEO蔡澈(Dieter Zetsche)在《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发了警告,称德国政府不应该干涉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行为。他的理由是“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蔡澈认为这种商界之于政界的独立性应该被保留,因为“经济干预”不会成功。
作为德国一位重量级的金牌职业经理人,蔡澈的观点自然也分量十足。
虽然跟随德国经济部长兼副总理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出访中国,蔡澈的上述说辞显然就和加布里尔唱了反调。他认为用法律把中国企业拒之门外毫无道理,因为谁也没法给“不受欢迎的投资人”设一个标准。
至于政界所忧虑的中国偷窃和拷贝西方技术,蔡澈认为更是胡诌,因为“中国正在培训的工程师比德国多得多,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对于保护专利有巨大的兴趣。”
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让很多德企心理不平衡,就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异常活跃,可外国公司在中国要做任何投资,都仍要找寻合作方,以“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对于这种准入政策的“不平等”,蔡澈十分委婉得表达了期盼,即具双方平衡性的合同会更令人满意。当然,他也否认自己的公司与其在华合作伙伴产生任何不愉快。他还提到中国人买下了戴姆勒的一些核心部件供应商,后来也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在德国都买什么?
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早不是新鲜事,在德国的收购更是出现小高峰。这其中,德国科技型机械制造企业最令中国资本着迷,在以往,中国企业往往是给濒临倒闭,或是经营不善的德企做接盘侠,现在,出手阔绰的中国企业则更喜欢拥有高精尖技术的优质德企。
根据咨询公司安永(Ernst & Young)的调查,今年1月到10月中国资本对德企的收购总额达到了114亿欧元。今年,对于中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创记录的字眼也频繁出现。2月份,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同意以14.3亿欧元收购德国EEW 能源公司,成为当时德国吸纳的最大一笔直接投资。这家专注绿色能源的公司有18间工厂,每年将470万吨垃圾转化为能源,为工业工厂提供蒸汽,同时为70万户人家供暖供电。
之后,今年夏天最著名的大手笔收购就是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制造商库卡(KUKA)。今年4月的汉诺威贸易博览会,德国总理默克尔骄傲地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展示了库卡的机器人,没过几周,中国美的集团就以每股115欧元的价格购买库卡股份,这个报价使库卡的总市值达到46亿欧元,相对2月3日美的增持股份之前,库卡的收盘价溢价近六成。
但是,在德国人看来,这不过是中国广东一家生产电冰箱空调的家电厂商要买德国高科技公司,这自然引来各种质疑和横加阻拦。即使如此,8月份,德国政府最终还是对这起收购亮了绿灯,理由是这一备受争论的收购并不会伤害到德国的国家利益。
这次掀起风波的爱思强收购案之所以如此受人瞩目,是因为爱思强公司不仅曾是行业领头羊,还拥有高精尖技术。公司在创办初期的核心业务就是以生产半导体精密设备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先锋角色推出首座MOCVD多晶圆系统,及首个用于生产蓝光LED的沉积系统,黄金时期曾在2010年拥有中国市场约60%的占有率。
但此次,德国联邦政府经济和能源部就不但否决了爱思强与宏芯基金的收购交易,中企收购欧司朗公司出具的无异议证明的申请也要被重新审查。
德国经济部副部长马赫尼克表示,柏林被警告这次中企收购目的是获取德国技术。有德媒的表述更为直白——就是美国情报部门在警告德国政府。爱思强在LED成膜设备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虽然这种产品并非设计用于军事目的,不过分析师称,只是需要克服一些技术难题,它们便可适用。马赫尼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我们需要弄清楚这桩交易到底受什么驱使,是技术还是产业政策,如果有必要,我们可能不同意这桩收购”。
德国对中资态度逆转,商界不从?
英国《金融时报》因为爱思强收购事件发评论称“如果中国不能打败欧洲,那就把它买下来”,其中提到“中国制造2025”要求中国制造企业在包括机械制造,机器人,空间技术,医药和信息技术等10个高端制造领域取得成就。在该报看来,如果中国无法在这些关键领域击败德国和美国的竞争者,他们就会收购这些企业。
这说出了很多欧洲人的心声。
之前德国的经济政策对于收购是十分友好的,但当收购渐渐牵扯到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时,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刮起一阵风力越来越强大的贸易保护主义之风。
德国政府最近的举动被看作政策180度大转弯。他们对于把核心产业销售给外资公司,尤其是中国公司产生的顾虑越来越深。
6月,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已经发起一个全欧洲范围内的贸易防御条款,当外国资本收购本国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时,可以此条款加大审查力度。理论上来说,这个条款可以直接叫停一些收购项目,尤其是在海外机构收购一些拥有“本地区未来经济成功具有战略意义核心技术”的企业时。
这位社会民主党领袖在2017大选之前如此关注自由贸易话题,让商业资讯公司ALACO分析师费舍尔(Martin Fischer)认为他在捞选票——毕竟德国2017年大选临近,国民的贸易保护情绪能帮助他快速积攒政治资本。“社会民主党心里很清楚,敲响保护主义的大鼓能捞到选票,但并不能使人人都心服口服。”
《管理者杂志》(Manager Magazin)就对德政府不断上升的孤立主义措施表示忧虑,认为举措不光抑制本土公司的增长,更无法实现保护国内就业机会的目标。
坦白说,中资这次收购并没有太大甜头—在这次收购中,所有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仍然归爱思强所有,爱思强的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都保证位置不变,CEO和COO等主要高管仍延用现有人员,中资获得6个监事会席位中的4个。
作为本次收购的主角,爱思强公司的管理层都支持宏芯基金的收购—即使收购邀约已在上周五过期。如果最终没能和后者达成这笔交易,唯一的退路,就是爱思强用自身有限的资金继续投资新兴科技来恢复江湖地位,否则只能裁员或是缩减生产规模。爱思强最大的希望依然是通过这次与中方的并购“东山再起”,从美国对手公司手中重夺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