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房企争当香港楼市接盘侠

2015年12月31日 07:32  作者:彭琳  (0)+1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内地企业在短短三年之内,内地企业已攻下香港土地市场半壁江山的份额。在美国加息,香港楼市风雨飘摇之际,内地企业何以纷纷高价勇当“接盘侠”?

内地房企争当香港楼市接盘侠内地房企争当香港楼市接盘侠

  香港楼市新闻,外人看来总是困惑不已——过去半年几乎每天都有诸如预期暴跌、降价售楼、零售寒冬、满街空铺的新闻,昨日却冷不防跳出一条恒大在6个月内已向新世界、华人置业、信和置业等港资房企巨头收购逾600亿港元项目的新闻,其中以单价逾百亿计的香港全栋写字楼万通大厦等最为引人注目。

  在美国加息,香港楼市风雨飘摇之际,恒大何以反而高价勇当“接盘侠”?但其实在这事上恒大也“不是一个人”,就在恒大狂买香港商厦的11月,中国人寿也不声不响地从会德丰手上以58.5亿港元买下红磡One Harbor Gate西座全栋,这宗交易还创下九龙区历来第一高成交价。

  内企占香港土地市场半壁江山

  以土地市场份额上来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四年前份额还不到一成的内地房企,今年以买地数量计算超过1/3,以总金额计算更已占下半壁江山。投行瑞银更发布报告称,香港本地开发商的市占率已经从2011年的89%降至今年底约40%。

  一句话,内地巨头今年在香港就是买买买。其中最瞩目的交易,包括保利置业在年初力挫众本地财团,以近40亿港元高价独立投得东九龙原启德机场附近海景住宅地皮,每平方米楼面地价已超过7万港元,落成后售价至少将翻倍。万科近期投得的新界屯门总价也高达38亿港元,更突破了市场预期的上限,万科方面表示将在项目上再投资至少90亿港元。

  “现在内地生在香港房企租务方面的工作也特别好找”,在本地大学毕业刚两年的内地生L告诉笔者,“因为大家都瞄准内地客户,所以喜欢招内地毕业生。”除了“买买买”先锋,内地企业大部队也正在抢占香港工商租务市场。美联工商铺行政总裁黄汉成估计,今年香港商厦售价和租金分别同比上升10%及15%,预期明年至少上升15%。研究机构莱坊则发布报告称香港甲级商厦供应量跌至新低,平均空置率仅1.7%,更指“中资机构继续成为香港甲级写字楼需求的主要动力来源。”

  与此同时,内地企业进攻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成本、消耗都远远大于香港同行,在楼市不稳定的预期下,多数分析都认为这些“海外投资”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难免要“交学费”。

  “我们从最初交设计图开始,费用就比香港房企高”,某央企旗下在港开拓住宅市场的房企成本核算的负责人对笔者承认,“因为不熟悉香港的拍地制度,耽误了不少时间和机会,涉及不少财务方面成本”。到了拿到地皮开始建设阶段,内地企业不像香港企业大多拥有自己旗下的工程公司和团队,必须要在本地聘请,计算下来每平方英尺仅建造费用就高达5000港元,而香港同行这方面费用只有约3000-4000港元。

  内企进港企退,皆大欢喜

  不仅内地人不大看得明白,香港本地人也对此颇为困惑。在不少本地媒体报道中,内地在香港市场拿下的这些项目都不约而同强调“树品牌”,暗示它们是“面子工程”的成分较大。甚至有评论猜测此类投资是各大房企的“政治任务”,尽管私营房企才是这轮征战中的主力军。

  不过笔者认为,内地房企这次“接盘侠”其实当得合情合理,无论短期长期来看均是一步好棋。

  一方面,香港楼市虽然面临下调压力,但经过过去几年的暴涨,无论工商或住宅房价均已至少翻番,利润率变得非常丰厚,投资回报虽然见顶回落,却仍然远高于内地。

  世贸房地产近期曾在港夺下一块位于东涌的酒店地皮,主席许荣茂当时就表示,未来计划新建的酒店将提供1200个客房,毛利率超过50%,高于内地酒店业目前30-35%的水平。一位在香港负责小型住宅项目的内地中型开发商管理层表示,即便内地房企要交一些“学费”,净利润也可达到20%以上,高于内地项目的水平。

  与此紧密相关的是香港资金充裕,融资成本低廉,也就拉低了开发的成本,只要项目体量适当,就可以几乎不用到企业的自有资金,完全靠银行的贷款完成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房企“走出去”的步伐在人民币汇率接连下跌和内地增长放缓下,近两年已经变得异常积极。万科主席王石[微博](当然是被宝能狙击前)曾在香港表示,集团至少15%到20%的业务要转向海外投资,来平衡内地风险,目前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和英国都有投资。仲量联行的调查则显示,去年内地房企投资海外金额超过165亿美元,同比增加了46%,首度超过他们投资内地的金额,今年预期还将大幅增长。

  过去内地企业最喜欢投资的地区是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不过据分析机构统计,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吸引力今年可望超过美国和澳大利亚,原因包括文化上更为接近,政策稳定及透明度高等,更重要的是与国外同类大都市如伦敦、纽约等相比,香港的土地供应更为丰富。

  此外,作为内地房企对手的香港同行一部分正逢业务重组转型,华人置业、新世界等近期纷纷出售物业套现,并将资金投入金融证券以及收租保值方面的投资。分析机构对这些企业的举措可谓交口称赞,一致认为他们“加速”实现了地产投资价值。有本地中型开发商对笔者指出,论资金量的丰富,本地开发商大多不如过去几年高速扩张的内地同行,而且房地产开发的不稳定性增加,现在“入袋为安”是个不错的选择。

  笔者所见,内地房企本轮“豪买香港”,并不仅仅如过去在海外市场一样为了“树品牌”,更是实实在在深入了香港市场。业界普遍相信,内地企业很快会在香港房地产市场占下显著的份额,并可能以此为契机进入公共事业、服务、消费等行业。同时,逢高套现的香港同行虽然让出了市场份额,却收获了丰厚投资收益。香港楼市前途难测的震荡期,或许反而为这一场“战争”促成了兵不血刃、皆大欢喜的结局。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香港楼市内地企业大陆房地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的房地产具有先天缺陷 1月8日可能出现股市大调整 中国已沦为“壳”的国度 加拿大人每年4成收入要缴税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姚振华买万科给我们的理财启示 地方政府为啥不想僵尸企业死 王石在万科为何没有一个战友 A股价值投资前景是光明的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