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身险迷途:向左还是向右

2015年12月31日 09:28  作者:燕梳新青年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燕梳新青年

  平台类大干快上闹翻天。2015年保险业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险资在资本市场上的狂飙突进,其中又以寿险资金为最。

  观测2015年的人身险公司,可以看到,差异化发展、策略分化愈见明显:以前海人寿、安邦保险集团等为代表的平台类公司依靠高现价产品迅速做大规模,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以“老七家”为代表的大型险企则选择稳健发展,兼具保障与规模;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在市场化改革凸显的种种路径中,仍然没有做出抉择,陷入困顿,一些公司受累于股权纠纷,甚至出现了业绩的大幅倒退。

  究竟是选择向左走好,还是选择向右走好,燕小梳认为并没有一定之规,重要的是适合自身,但不做选择,必然错失良机,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逐渐湮没无闻。

  平台类大干快上闹翻天。2015年保险业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险资在资本市场上的狂飙突进,其中又以寿险资金为最。大家都在感慨新常态下转型之艰难时,寿险业却逆周期而上,硬生生从舞台的边缘挤到了中心的位置。

  在这一股潮流中,被人记住的是一批作风强悍的所谓“平台类险企”,安邦保险集团旗下企业、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国华人寿、君康人寿、中融人寿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另外一些公司,虽然没有强势举牌,但明显也是寄望于通过理财型险种迅速做大规模,达成快速盈利目标,例如:光大永明人寿、人保寿险、幸福人寿、珠江人寿、弘康人寿等。

  平台类险企在让资本市场错愕的同时,也迅速打破了寿险行业的市场格局,以2015年前11月的数据为例,相比2014年同期,这些公司规模保费的座次绝大多数均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安邦人寿成功跻身前十,其中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还从2014年的第七、第八,一举拿下第三、第四之位。

  如今排在他们前面的只剩中国人寿以及平安人寿[微博]两个巨擘,四者保费分别为3710、2734、1513、1446亿元,相差不可谓不大,但从增速来看,却颇为让人后怕: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分别是14.36%、16.62%,而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的增速却是127.89%、121.55%。

  稳健型壮大传统渠道。平台类险企的速度让人羡慕,但理财型险种占比过高所导致的对于资本金大量消耗,以及超强的投资能力、较高的风险偏好却并不是每个险企都具备的。对于那些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机构布局、渠道架构的保险公司来说,通过普通型产品做大价值,走长期稳健发展之路,寻求上市机遇也不错。这类公司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老七家”险企以及友邦、中宏、中美联泰等外资险企为代表。

  与平台类险企热衷银保以及网销不同,稳健型险企为控制成本一般都选择主动收缩银保渠道,最典型者当如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二者银保业务目前已经被压缩至相当低比例。在淡出银保渠道的同时,稳健型险企加大了对于更易掌控的自有渠道投入力度。

  恰逢监管在彻底取消了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迷之后,2015年因此成为保险营销员的爆发之年。截至11月初,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就达到了505万,11个月净增数量达到180万之多。固有争议的人海战术又重现江湖,与之伴生的销售误导等问题将如何呈现,又如何化解,不知道各位大佬想好了没有。

  银邮系建信反超中邮。曾被市场视为洪水猛兽的银邮系险企,背靠强大的渠道优势,却反而没有借道的平台类险企生猛——平台类险企已经反过来控股多家上市银行——虽然总体在2015年仍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速,但与后者相比仍存较大差距。

  银行对于自身业务与旗下险企业务的差别定位,是银邮系险企没有效仿平台类公司的最重要原因,如果他们也要做高现价产品,中国人寿恐怕分分钟要让位了。值得注意的是,中邮人寿后续乏力,在前11月仅取得13.74%的规模保费同比增速。建信人寿实现反超,以112.25%的同比增速,坐上银邮系头把交椅。

  咸鱼翻身型直冲云霄。平台类公司的狂飙突进,在市场上发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保险牌照成为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佬们最新的猎物,参与筹建保险公司消息不时见诸上市公司公告。互联网巨头来了,BAT、京东、小米,趁着互联网保险概念的火热,不只布局财产险公司,也有寿险公司;房地产大鳄来了,恒大收购中新大东方50%股权,更其名为恒大人寿;万达[微博]通过逐步买入的方式,也已经成为百年人寿最大单一股东。

  国有资本来了,中国银行以51%的份额控股原中航三星[微博]人寿,国有五大行至此全部补齐了寿险牌照;民营资本来了,鸿商集团买下被冷落多年的中法人寿,君正集团入主华泰保险集团……还有一大堆国企、民企在排队,监管推崇的互联网保险、相互保险都成为热门词汇。

  新股东到来,为那些原来半死不活的保险公司注入了新的灵魂,恒大人寿刚获批,就喊出了1个月100亿,三年1000亿的口号;中银三星人寿正式开业几个月也取得了近400%的规模保费增速。

  犹豫不定型仍在犹豫。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平台类、稳健型险企各自沿着既定目标努力的时候,仍然有很多公司站在岔路口,不知是该左走还是该右走,有的明明拿了一副好牌,却没有打出应有的水准。

  首先,燕小梳要提醒大家的是,国内市场上,还有一家叫做长生人寿的保险公司、一家叫做恒安标准人寿的保险公司、一家叫做新光海航的保险公司、一家叫做华汇人寿的保险公司……

  导致这些公司踟蹰不前的原因无外乎三种:股权纷争、没有思路、有思路却没有资源。可是燕小梳就不明白了,中荷人寿,你可是银行系险企啊,规模保费个位数增长是怎么回事?复星保德信人寿,你们开业三年不到10亿元的规模保费是怎么回事呢?

  市场不等人,当越来越多的资本注入保险行业的时候,保险行业再也低调不成,对于那些现在还没有找准方向的保险公司来说,突围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或许趁着众人垂涎,赶紧卖个好价钱,才是个不错的选择。

  费改收官促险企策略分化。2015年,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迎来了收官之战,继普通型人身保险之后,万能险保底利率、分红险预定利率相继放开,三步走的费率改革完成,本轮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市场化的人身险费率形成机制完全建立。

  这对于国内保险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从微观方面看是相应险种销量的大幅提升:普通型人身险费改后,保费占比从8%提至目前的34%;万能险费改之后,3个月时间保费占比即提高5个百分点。

  从中观方面看是险企产品策略的多样化:平台类公司钟情万能险、投连险,稳健型公司则喜欢普通型、分红型。不同的险种亦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从宏观方面看,费改提升了保险产品的相对价值,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央行[微博]连续5次降息,收益高且相对稳健的保险产品收到青睐,这也正是保险行业能够逆周期而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策红利促险企介入医养产业。行业千呼万唤的首个针对个人纳税人的税优保险制度终于在年末正式出台,并立刻引起险企的热烈回应。也是在2015年,大病保险制度正式全面推开,在3年的试点中,其已覆盖约7亿人,帮助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

  无论是税优健康险,还是大病保险,都是险企深度介入医疗产业链的切口,进入医改主战场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险企提高自身专业服务水平、积累客户数据的重要契机。从更大的层面说,国家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给出相应政策红利,险企自当抓住机会,表忠心,表决心,并切实解决问题,才有底气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显然,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了医养产业链之于保险行业的重要性,继养老社区潮之后, 2015年,保险公司又掀起了一股“互联网+医疗”的潮流。平安打造“平安好医生”,太保安联牵手阿里健康,中英人寿发布健康平台。此外,中国人寿和阳光人寿也已经申请筹建专业健康险公司。

  让险企更感兴奋的是,已有确切消息显示,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也已箭在弦上,未来必将成为各大险企争夺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本文作者介绍:燕梳新青年,保险锐力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保险公司保险中国人寿保险行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的房地产具有先天缺陷 1月8日可能出现股市大调整 中国已沦为“壳”的国度 加拿大人每年4成收入要缴税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姚振华买万科给我们的理财启示 地方政府为啥不想僵尸企业死 王石在万科为何没有一个战友 A股价值投资前景是光明的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