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在美国找工作变得更容易了?

2015年03月26日 08:24  作者:魏欣  (0)+1

  文/新浪财经北美特约撰稿人 魏欣

  为了逼迫跨国公司将更多工作机会迁回美国国内,奥巴马使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对公司海外存留达两万亿美元的利润进行双重征税,另外一方面,对把工作机会迁回国内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

为啥在美国找工作变得更容易为啥在美国找工作变得更容易

  目前国内的消息开始不断传出外资撤出,特别是美资外包商撤出的同时,一个新名词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上受到追捧。这就是与外包业务(outsource)对应的insource。同时人们观察到,从基础制造业到高科技企业,更多的工作机会在通过各种渠道从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回流到美国,同时带动了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快速繁荣。

  2013年,Oracle公司就宣布他们将会把高端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生产从墨西哥搬迁到美国国内的俄勒冈州,目的是为了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带动当地就业。根据美国媒体的数据,从金融危机结束起到现在,制造业企业已经让50万个工作机会回流美国,并让1200万美国人在这个行业实现就业。这是从克林顿执政时期以来的第一次回升。

  我们不禁要问,在人力成本高昂的美国,是什么让美国公司开始愿意雇佣美国人了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搞清楚,在过去的这20年中,为什么美国公司就不愿意雇佣美国人。

  美国经济学业界对于资本和劳动力市场长期以来保持一种自由贸易的观点,即不受阻碍的国际资本流动将会让国内和国际经济体同时受益,跟随国际资本流对劳动力成本进行全球配置,不断把低技术工种外包到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而美国专注于高技术和创新类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跨国公司的经营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关贸总协定和之后世贸组织[微博]的成立使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新兴市场的长期繁荣。

  与此同时,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也给美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民众要求变革的呼声。

  首先是长期失业率的上升和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把低等级的工作外包到新兴市场,而美国专注于创新、研发等工作,进行高效率的国际分工。这听起来很合理,但问题是创新、研发、甚至管理类工种能够吸纳的就业人口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论美国在自己的大学中投入多少资金,不可能指望每个学生都最终成长为高级人才。大多数人还是要成为汽车修理工、餐馆服务员、生产线普工。一个正常的社会也非常需要这一类人,低等级工作的丢失意味着大多数美国普通民众陷入了无法就业的困境。

  其次是社会福利负担过重和政府债务堆积。丢了工作的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失业保险、粮食券和各州福利来维持日常开支,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无疑增加了社会福利的负担,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政府债务。

  再次是贫富分化和政府税收的下降,控制着跨国公司的高管们无疑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国际贸易既可以使劳动力成本下降,增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老板还可以设立海外离岸公司,通过复杂的会计手法,把大量盈利留存海外,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贫富分化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产生了全社会的仇富和排外思潮。

  在谈到为什么最近几年这么多行业的公司不约而同的把工作机会转回美国的原因时,很多老板含糊其辞的给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比如:外包产品和服务无法达到期望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美国制造能更快速相应客户需求,甚至在产品背面印上“Made In USA”这三个词让人看起来觉得更值得骄傲。然而,这些都是非常长期的原因,不足以解释目前美国企业的集体行为。公司老板们很难说服民众,他们花费了二三十年的外包实践才最终发觉原来把工作外包到新兴市场不是他们想要的,或者美国生产更让他感觉到更骄傲。

  其实老板们最不愿承认又最核心的原因是奥巴马政府推行的税制改革。为了逼迫跨国公司将更多工作机会迁回美国国内,奥巴马使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对公司海外存留达两万亿美元的利润进行双重征税,即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在交完当地企业所得税之后的利润必须再交一次美国企业所得税。

  另外一方面,对把工作机会迁回国内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和研发中心,美国对于跨国企业仍有巨大吸引力。在去留之间,更多公司只好选择了妥协。

  其次就是新兴市场的工资成本上涨和这些年来的美国工资水平的回落也确实让新兴市场对于跨国企业的吸引力快速下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只不过是美国的5%左右。而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美国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虽然仍有很大优势,但各项税费和隐形费用累加之后,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了。

  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上涨,中国自身也出现了像美国90年代企业出走的热潮,很多服装、加工、制造型企业也出现了外迁到越南、老挝等更低成本国家的趋势。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是逐利的。全球化的浪潮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从美国20多年的外包实践经验中,中国也需考虑一下我们应当从中学习到什么。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Babson商学院MBA毕业,拥有多年证券投资和研究经验。现在波士顿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工作。此前曾在美国供职于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美国工作劳动力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为什么欧洲人钟爱廉价航空? 美国总统救不了中国地产商 参与方案讨论专家首次深度解读新电改 扒一扒李光耀缔造的经济帝国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那些沉默不语的投资大师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回忆我与李光耀的三次零距离接触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