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支撑恒指上行格局 短期调整仍是买入时机

2017年10月20日09:05    作者:陈治中  (0)+1

  文/新浪港股(微信公众号xlgg-sina)专栏作家 陈治中

  中期内,港股市场跨年上行的格局不会因短期震荡而改变。因此,任何短期震荡都是执行低位买入的战术性机会。

  ◆调整是外围因素与内部因素共振的结果,短期并无重大实质性利空

  10月19日,恒生指数触及近2两年来的高点后,整体走势平稳,但尾盘突现放量下跌,全天收跌1.92%,为今年以来较大单日跌幅。从市场来看,我们认为两方面的原因或诱发了此次的大幅调整:1)西班牙加泰洛尼亚问题引起海外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国际投资者对包括港股在内的部分亚太/新兴市场有避险卖出的需求;2)今日发布的中国3季度宏观数据略微偏弱,给市场情绪也带来了压制。我们认为此两方面的原因共振,是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虽然3季度数据和监管层政策动向对市场还有更多持续性影响,但短期影响仍主要体现在投资者预期和情绪上,并非实质性的重大利空。

  ◆行情趋势未逆转,年终调整压力大大弱于去年同期

  投资者普遍担忧年底前,美元加息可能会触发获利了结压力加速释放。我们认为,中报后恒指的估值并未进一步扩张。除获利了结压力外,市场的内生调整压力并不显著。今年底明年初,港股市场的调整压力将显著弱于去年同期。

  具体来说:1)美元加息的冲击要弱于去年,因预期加息幅度更小,且和其他货币(特别是欧元)的政策由背向变为同向。2)全球经济复苏为权益市场上涨提供支持,本轮权益普涨的基本面基础整体健康,估值泡沫较资产荒时期(15-16年)明显改善。3)国际资金持续净流入中国资产。资金多入少出,市场多涨少跌,市场的战术性调整的幅度也将大大弱于去年同期。4)业绩增长顺利消化估值,内生调整压力下降。估值切换后,港股整体估值将降至近年均值,优势再次凸显。且结构更为健康,估值分布基本对应业绩表现,有助改善风险防御能力。

  ◆恒指有望刷新历史高点,做多的战略方向不变,回调是买入的时机

  恒生指数全市场中报业绩增长已达2600亿,3季度业绩情况更好于2季度,全年有望大幅超预期。如不考虑基数效应的影响,全年业绩增速有可能达到30%,叠加人民币升值效应后,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17年年度业绩完全兑现后,恒指历史高点(32000点)对应的17年估值仍不足12xPE,这意味着至明年2季度前,恒指有较大希望刷新历史高点记录。因此,在估值切换期间(今年底明年初),获利了结冲动将被破顶预期压制,市场的回调幅度和时间都将有限。长假后,港股通资金仍然维持净流入格局,且卖出资金未有显著增长。而在今天尾盘的急跌中,港股通资金加速低位买入,均说明南下资金的做多欲望仍然强烈,投资者对市场上行的信心仍然充足。

  中期内,港股市场跨年上行的格局不会因短期震荡而改变。因此,任何短期震荡都是执行低位买入的战术性机会。在具体配置方向上,我们维持“风格切换,资金重归权重及低估值”的投资逻辑,推荐中资银行、保险、轨交(设备)、公用板块,并重点建议在震荡中回调买入中资银行、保险以及部分跌幅过大,且业绩情况良好的中资周期标的。

  1调整是外围因素触发短期共振,并无重大利空

  10月19日,恒生指数触及近2两年来的高点后,整体走势平稳,但尾盘突现放量下跌,全天收跌1.92%,为今年以来较大单日跌幅。从市场来看,我们认为两方面的原因或诱发了此次的大幅调整:

  1)西班牙加泰洛尼亚问题引起海外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国际投资者对包括港股在内的部分亚太/新兴市场有避险卖出的需求。

  2)今日发布的中国3季度宏观数据略微偏弱,给市场情绪也带来了压制。我们认为此两方面的原因共振,是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虽然3季度数据和监管层政策动向对市场还有更多持续性影响,但短期影响仍主要体现在投资者预期和情绪上,并非实质性的重大利空。

  2行情趋势未逆转,年终调整压力大大弱于去年同期

  我们在近期的路演中,发现投资者普遍担忧年底前,美元加息可能会触发获利了结压力加速释放。但与此同时,投资者也普遍认为今年港股市场的上涨得到了业绩增长的支持。尤其在中报后,恒指的估值并未进一步扩张。除获利了结压力外,市场的内生调整压力并不显著。

  我们认为,今年底明年初,港股市场的调整压力将显著弱于去年同期,原因包括:

  1)美元加息的冲击要弱于去年。16年底,美元再次加息时,联储已经连续10个月按兵不动,当时市场认为联储重启加息后将会连续加息100bp以上。更重要的是,当时欧元区经济复苏趋势未确立,欧央行仍坚持进一步宽松立场。全球主要货币(包括人民币)和美元货币政策存在极大裂口,促使美元加速走强。而特朗普当选及其财政政策取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与之相对,当前全球主要货币(尤其是欧元)政策已明确转向,美元指数上行空间大大受限。全球其他市场也不会再度面临长端利率被动快速抬升的窘境,且汇率波动导致的资金流动也将更为和缓。

  2)全球经济复苏为权益市场上涨提供支持。今年全球权益市场基本普涨,但其背后是全球经济性的经济复苏格局不断改善,并促进各主要股指的盈利基础显著抬升。其中,实际经济(非金融)行业的盈利复苏成为主要推动力量。因此,本轮权益普涨的基本面基础整体健康,估值泡沫较资产荒时期(15-16年)明显改善,对(长端)利率上行的抵御能力大大增强。并可能继续收益于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脱债入股。

  3)国际资金持续净流入中国资产。具体到港股市场而言,全球市场整体向好,且回调压力可控的大背景下;以及在人民币汇率稳定性,人民币资产质量(实体资金盈利能力和金融资产安全性)改善的大趋势下,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整体的吸引力将稳步抬升。国际资金整体仍将呈现回流格局。资金多入少出,市场多涨少跌,市场的战术性调整的幅度也将大大弱于去年同期。

  4)业绩增长顺利消化估值,内生调整压力下降。我们在长假前的报告《是时候再说港股仍然便宜了》中指出,港股估值切换至17年业绩后,整体估值水平将降至近年均值水平,估值优势再次凸显。因此,在今年底明年初的估值切换阶段,市场估值水平相对去年高点扩张幅度有限。更重要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市场的估值结构分布更为健康。去年底港股市场低增长板块(非中资股为主)估值泡沫严重,而今年内估值基本对应业绩表现,对无风险利率变化和资金流动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

  3恒指有望刷新历史新高;做多的战略方向不变,注意抓住回调买入的战术时机

  本轮行情发展至今,恒指业绩实际仍未突破2015年2季度高点水平。以TTM EPS计算,当前恒指EPS仍低于前期高点超过12%。

  然而,港股业绩从中报开始大幅度超出预期。港股市场中报单期录得12年以来的业绩增速高峰,高于12-13年稳增长时期水平。全市场(主板)单期业绩同比增速达26.37%。其中,中资股为22.77%(以港币计),但其中包含人民币贬值的损失,人民币财报的同比增幅则为30.48%;非中资股为34.92%。

  港股市场的业绩改善趋势已经在中报得到较充分的体现。依照2016年年报后的业绩预期数字,今年全市场的业绩增幅在3200亿左右,同比增长15%。然而,中报单期内,全市场业绩增长已达2600亿,3季度业绩情况更好于2季度,全年有望大幅超预期。如不考虑基数效应的影响,全年业绩增速有可能达到30%,叠加人民币升值效应后,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

  而即使以30%的业绩增长计算,业绩兑现后2017年上市公司年度业绩完全兑现后,恒指历史高点(32000点)对应的估值将不足12xPE,这意味着最迟至明年2季度前,恒指有很大希望刷新历史高点记录。

  因此,在估值切换期间(今年底明年初),港股市场的获利了结冲动将被破顶预期压制,市场的回调幅度和持续时间都将十分有限。长假后,港股通资金仍然维持净流入格局,且卖出资金未有显著增长。而在今天尾盘的急跌中,港股通资金加速低位买入,均说明南下资金的做多欲望仍然强烈,投资者对市场上行的信心仍然充足。

  中期内,港股市场跨年上行的格局不会因短期震荡而改变。因此,任何短期震荡都是执行低位买入的战术性机会。在具体配置方向上,我们维持“风格切换,资金重归权重及低估值”的投资逻辑,推荐中资银行、保险、轨交(设备)、公用板块,并重点建议在震荡中回调买入中资银行、保险以及部分跌幅过大,且业绩情况良好的中资周期标的。

  (本文作者介绍:光大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

责任编辑:张海营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