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股值得买入吗?

2016年08月15日16:34    作者:陈锦兴  (0)+1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家 陈锦兴 微信公众号(xlgg-sina)

  在国内零售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体育用品销售真的能一支独秀吗?近期的反弹是资金短线炒作还是行业真正的复苏呢?

  奥运开锣,令体育用品板块成为市场焦点。5月因订货会表现不佳而遭基金洗仓的一众内地体育品牌,近期趁市场热潮转跌为升,龙头企业安踏(2020.HK)由6月底低位HK$14.28涨逾45%,李宁(2331.HK)亦反弹逾35%。加上政府6月底推出“全民健康计划”,计划到2020年体育消费规模达1.5万亿人民币,令不少投资者重新将目光转移到这一板块。

  奥运期间,多家内地运动品牌延续传统赞助奥运队伍,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与知名度。比如361度(1361.HK)独家供应巴西里约奥运及残奥官方制服,李宁(2331.HK)则赞助了游泳、体操等“金牌队”,但这对销售情况究竟有多大的推动力,就见仁见智了。连创始人李宁自己也表示,奥运的影响力今非昔比,未必会对业务带来很大影响。不过,李宁上周公布的业绩报告似乎契合“奥运效应”,其中期业绩扭亏为盈,纯利达1.13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收入和毛利率提高,营运成本下降。

  那么,在国内零售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体育用品销售真的能一支独秀吗?近期的反弹是资金短线炒作还是行业真正的复苏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民众对运动的热情升温,但对本土体育品牌的需求仍然有限。在2011年至2014年的行业性衰退期,国内六大体育品牌皆以去库存为首要目标,2015年开始订货会才现增长,但目前增长水平以单位数为主,而李宁作为库存大户,一直跑输其他企业,扭亏为盈虽然是好事,但未来发展仍困难重重。反观国际品牌,Adidas今年首季内地销售按年增长超过三成,Nike在二季度内地销售亦有双位数增长,与内地品牌的惨淡经营形成鲜明对比。

  与其买入前景不明的内地体育用品股,不如关注为国际品牌代工或代理销售的企业。上周公布业绩的裕元集团(551.HK)中期多赚18%,现价股息率接近4%。作为Nike、Adidas、Reebok、New Balance等公司的代工企业,客源充足,且近年将七成产能迁往越南及印尼,毛利有望提升。裕元的子公司宝胜国际(3813.HK)主要代理Adidas等国际品牌,半年纯利增长一倍三,每股派息2港仙,反应相关市场的增长潜力。不妨关注下周公布业绩的申洲国际(2313.HK)和永嘉集团(3322.HK),以及鞋类代工企业信兴集团(1170.HK)。

  (本文作者介绍:毕业于香港大学经济系,具20年股市分析经验,深明股市中的风险与机遇。此外,曾担任一家本地精品投行的首席分析师,专门研究本地的中小型股。现任英皇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不时在香港的电台、电视及报章杂志评论港股。)

责任编辑:刘耀东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港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