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松弛是本轮股市异动的罪魁祸首

2016年05月11日11:27    作者:管涛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管涛

  虽然A股暴涨暴跌的原因不一而足,却可归于三大类:经济因素、市场因素与监管因素。这次A股从暴涨到暴跌的异常波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金融监管松弛,滋生的资产泡沫。这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几乎如出一辙。

金融监管是本轮股市异动的罪魁祸首金融监管松弛是本轮股市异动的罪魁祸首

  经济因素

  流动性过剩形成股市泡沫的温床。从国际上看,流动性泛滥往往会滋生资产泡沫。A股本次泡沫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2014年以来的国内流动性宽松。从时点上看,股市暴涨的起点与2014年11月首次降息开始货币宽松周期是一致的。

  流动性泛滥与实体经济投资机会缺乏,导致资金不愿投向信贷,转而通过场外配资、券商融资等方式进入股市。而在宽流动性背景下,市场舆论认为政府有强烈意愿利用资本市场振兴实体经济,而官方舆论关于股市的表述也往往被舆论解释为替股市上扬背书,市场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国家牛市”预期。

  由于股市上扬有利于机构投资者提高收益,机构研报也大多刻意强调官方表态中对股市的利好成分,对风险提示避重就轻。在机构有意识的舆论引导和情绪煽动下,民众逐渐将股市上涨理解为“国家意志”,进而极大放松了对风险的警惕。

  A股估值泡沫严重脱离经济基本面。在本次股市暴跌启动前夕的2015年6月12日,沪深300、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市盈率分别达到23倍,65倍和135倍,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高于15-20倍的正常区间。大量大盘蓝筹股市盈率超过100倍,全通教育暴风科技等创业板股票市盈率最高时超过1000倍。

  与国际市场相比,A股估值也明显偏高,2015年6月,道琼斯、标准普尔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分别约为17倍、20倍和30倍。A股的高估值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我国经济2008年开始进入趋势性下滑通道,同时企业利润增速大跌;在本轮牛市结束前,2015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萎缩了0.8%。当估值泡沫膨胀到无以为继时,必然伴随破灭后的市场暴跌。

  股市与汇市震荡的交叉传染。“8.11”汇改启动之后,8月底和年底年初,随着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造成A股两次剧烈调整。股市与人民币汇率联动性增强,有深刻的情绪面和资金面的原因。在市场情绪层面,汇改启动之前,股市的第一波下跌,已使人民币贬值预期抬头,7月外汇储备下滑达425亿美元,市场普遍将新汇改后人民币的突然贬值理解为中国政府的妥协,进而激发了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悲观情绪蔓延至股票市场。在资金层面,人民币贬值刺激了资本外流,强化了贬值预期,并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趋紧。

  市场因素

  市场结构存在缺陷。散户是A股市场的主导力量,多数散户买入的原因仅仅是预期有另一个人会出价更高。机构投资者散户化成为中国股市的常态,制造资本利得预期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主业”。整个股票市场羊群效应、从众心理明显。

  杠杆资金助涨助跌。杠杆的运用是股市本次异常波动的重要特征,也有别于以往。2015年6月峰值时,市场普遍估测杠杆资金总量在4万亿以上。庞大的资金有助于市场快速拉升,但在股市下跌阶段,以自身资金入市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持股等待,而融资入市的杠杆投资者一旦股价跌至其“平仓线”,除非能够补足保证金,否则必须平仓,这使得本轮牛市结束后股票的抛售压力远大于上一轮牛市。

  交易机制亟待完善。一是涨跌停板限制了一天的最大波幅,在下跌行情中,一致性预期下,反复出现千股跌停、市场流动性枯竭在所难免。

  二是在现货“T+1”交易制度下,阻碍了原本可在一个交易日内完成的价格变化,导致价格波动性延伸到未来,形成波动持续外溢,以致单边市。同时,期货与现货市场交易规则不统一,给跨市场套利可乘之机,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波动。

  三是市场做多与做空机制不对称,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标的范围而言,做多力量均远胜做空力量。做空制度的匮乏除了助推股票的单边上涨外,在股市泡沫破灭时将加剧市场的踩踏。四是停牌制度过于随意,股市异动期间沪深两市1400多家公司停牌,过于随意的停牌制度对缓解股指下跌助益有限,同时会加重其他股票下跌幅度,甚至造成流动性危机。

  监管因素

  监管不协调。银证保金融业态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现行分业监管体系提出较大挑战。首先,单个监管者难以对金融市场运行有全局性的把握和判断。股市异动前证券业监管部门未能及时监控和识别风险,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缺乏杠杆资金的准确数据,进而影响了相关措施的力度和时点选择。其次,监管部门利益不一致影响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甚至在救市过程中,一行三会联席会议也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最终总体救市行动仍不得不上升到国务院层面。

  监管不中立。这使得监管部门即使能及时甄别风险,也很可能因各种因素掣肘而难以有效进行防范和化解。近年来,总体上,讲发展、讲创新多,讲监管少。本轮股市异动中,由于舆论将股市上扬和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改革牛”、“政策牛”捆绑在一起,不但一般媒体对质疑股市过快上扬持谨慎态度,监管机构对股市风险的提示也尽可能语言含蓄,对潜在的违法违规甚至不敢重手处理,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场外配资的默许与纵容。

  监管不专业。监管部门仍具有较深厚的“父爱主义”情结,对股市波动容忍度低,长官意志、行政色彩依然较浓。对股市高杠杆的风险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在股市杠杆资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时,过快地去杠杆必然导致强大的抛售压力。对股市下跌缺乏风险预案,从股市开始调整不久就启动救市,央行“双降”、证金入市、限制减持和股指期货做空、鼓励增持等重招齐出,却效果不佳,进一步挫伤市场信心。

  监管不到位。目前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针对信息披露,而对市场操纵的监管较为缺乏。上市公司“董监高”普遍以“市值管理”为名义,联合机构投资者炒作股价,然后减持获利了结,将风险留给中小投资者,这是大量中小创股票价格暴涨暴跌的重要原因。同时,对上市公司分红约束不够有力,股票回购限制较多,造成上市公司只圈钱、不回报,投资者只能通过炒作股价获取资本利得,投资理念不健康。

  主要结论

  “规律只会迟到,却绝不会缺席”。在快速加杠杆中暴涨,又在快速去杠杆中暴跌,是本轮股市异动最鲜明的特点。但剥去杠杆这一层面纱,这次A股从暴涨到暴跌的异常波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金融监管松弛,滋生的资产泡沫。这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几乎如出一辙。市场舆论的“故事”大赛、散户主导的羊群效应、杠杆资金的加速入市,助长了A股估值泡沫的进一步膨胀。

  监管部门的清查场外配资触发了股市由涨转跌的调整。由于投资者的不成熟、监管的不适应,充分暴露了我国股票市场交易机制助涨助跌的体制缺陷,酿成了流动性枯竭的股市异动。

  痛定思痛,抓紧完善证券市场基础设施,强化监管专业性、独立性,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是A股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石。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金融监管 资产泡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五月第一周新三板的奇葩股:神州专车亏37亿上市底气何在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