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写了100多篇《致股东函》,可惜,内地没有一个陈启宗!

2017年03月29日08:27    作者:秦朔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秦朔

  我谨希望,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CEO、总裁、总经理们能认真思考三不朽的问题,我们难有陈启宗的家庭背景、时代机遇和独特才具,但起码应该用“立德”的标准约束自己,用“立功”的标准激励自己,用“立言”的标准对照自己。

26年写了100多篇《致股东函》,可惜,内地没有一个陈启宗!26年写了100多篇《致股东函》,可惜,内地没有一个陈启宗!

  陈启宗,香港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主席。自1991年担任主席后,他做了一件我没有见到有第二个华人企业家做过的事,就是每年亲自撰写两家公司的《致股东函》。

  前年十月在香港访问陈启宗的时候,他说,因为每年有中期和年报,加上恒隆历史上还曾有过三家上市公司,所以他已经写了100多篇,写得最长的有两万多字。

  刚刚发布的2016年年报,两个集团的主题为“一心一志”,陈启宗依然用英文写《致股东函》,翻译成中文后,恒隆集团的《致股东函》近1.4万字,恒隆地产《致股东函》4500字。

  陈启宗的文章不是流水账,也不像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年报中几乎千篇一律的“管理层分析”,而是以大历史观和全球大视野,谈经论政,评点制度,透视文化,挥洒自如。

  想成功,你要到哪里去?

  2016年的《致股东函》,劈头是一个问题:举凡任何有事业野心渴望在商界取得成功的年轻人,都应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我应该到哪里去?我应该投身哪个行业?

  他想象,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一位年轻的、来自内地、渴望拥有世界级财富的中国男子提出的问题。

  他的答案是:香港一定是最理想的城市之一,而房地产业即使不是最佳,也会是其中一个最好的行业。

  为什么呢?陈启宗娓娓道来,给出了雄辩的理由——

  1、基于种种原因,有些国家并不适合这样的年轻人:如经济发展缺乏前景、本地竞争激烈、签证问题、语言和文化障碍,以及自身的教育不足等等。那些早年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日本、西欧或巴西取得成功的中国人,只是极少数的例外,他们的财富亦难与那些在香港取得成功的人相提并论。

  2、除香港外,真正富有的人主要身处东南亚和中国台湾。除新加坡以外,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贪污问题严重。我们实在不值得做违背良心之事,令自己夜夜难眠。中国人在很多国家的本地社区都是少数族群,反华情绪甚至周期性的反华暴乱令人担忧。

  3、即使部分人在这些国家大展拳脚,但当地社会制度脆弱,可以使他们累积了数十年的财富,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摧毁。单是货币贬值已足以把大部分财富蒸发。

  4、新加坡虽说没有上述邻国的大部分问题,但它廉洁且能干的政府极具权力,导致大型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大部分有利可图的行业均被国有企业垄断。因此,要累积大量财富可谓难上加难。对整体社会而言,这或许并非坏事,但对上述背负鸿图大志的年轻人而言似乎有欠理想。

  5、个人而言,对台湾的商界领袖颇为敬重,特别是那些经营与科技相关制造业的商人。他们必须时刻紧贴最新的科技资讯,并具备超卓的管理技能,方可成功。且看台湾机场内的书店,那里有大量关于这类题材的书籍。时至今日,在中国内地的机场亦普遍可见同一现象,惟香港机场独缺!然而,台湾本身也有相当多的困难。与香港或新加坡相比,台湾的贪污情况更为严重,尽管不太明目张胆。举例说,其灰色经济占总经济的份额较大。同样恼人的是,过去数十年间地方政治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经济活动。社会被小圈子政治冲昏头脑,因而变得愈来愈分化。凡此种种都对经济不利。结果,台湾经济已有一段时间停滞不前。归根究底,问题并非源自经济,而是政治。

  ……

  分析完香港之外的情况,再论香港:

  1、自廉政公署于1970年代初期成立后,严重的贪污问题已大大减少。香港拥有亚洲最优秀的社会架构和制度,例如:公共管治、公共财政、基建、教育和医疗。私有财产权益受到尊重,而个人自由虽不算完美,但绝对可以接受。

  2、二战后的重建为香港带来各种商业机遇。此外,香港具备与政治相关的独特优势。当然,在任何地方营商都有风险,但对上述的那位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有利环境!

  3、唯一一次真正的挫败是1983年发生的货币贬值。幸好,自此之后便制定了港币7.8元兑美金1元的联系汇率,至今仍保持稳定。

  想致富,为什么是房地产?

  至于在商界取得成功,为什么选择房地产,而不是其他行业?陈启宗的逻辑同样强大——

  1、贸易是其中一个选择,但每宗交易能赚取的边际利润微薄,难以累积巨大财富。同时,相关的风险亦不小,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赚到大钱。

  2、制造业本来是另一个好选择,事实上,这个行业在1950、1960和1970年代一直兴旺。直至1980年代初,上涨的工资和土地价格削弱了我们的竞争力。

  3、服务业需要庞大的市场来扩大规模。于1990年代内地经济真正开放之前,并无此机会。而且,品牌营销是服务业的关键所在,可惜只有很少数商人在这个范畴上表现出色。

  4、航运业是当时另一个好选择,惟它是一个周期性强的行业,而且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这对许多人来说未必能轻易得到。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世界上最大的船主都来自东方,包括香港。当中最成功的营运者终究也要依靠进军本地房地产业务,才能成功把财富继续累积起来。

  ……

  而房地产,“于50至60年前来到香港的内地年轻人,大概只接受过中等教育,但由于房地产并不是艰深的科学,任何勤奋且具备一定智慧的人都可轻易掌握;1990年代之前的宽松政策,让人能够轻易加入这个行业。单位价格虽高,但往往可以得到按揭帮助。……诚然,房地产属长期资产,而盖楼房需要多年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周期性问题是无可避免的。可是只要人们在财务上不操之过急,并善于把握周期,他们便不仅能在周期中生存,业务更可因此而变得兴旺。”

  或许有读者不喜欢房地产,而喜欢高科技和互联网,没错,陈启宗和弟弟陈乐宗共同成立的晨兴创投早在1990年代就在美国投资初创和成长性科技企业,多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投资内地公司就有搜狐、携程、第九城市、小米,等等。

  年轻人应该到哪里去,选什么行业,这只是2016年《致股东函》的一小部分内容,其他关于香港发展、行业分析、仇富问题、交接班、英美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等等,洞见频出,如同泉涌。

  中美向何处去?

  陈启宗的评论视野还延伸到中美关系上。在恒隆地产的《致股东函》中,他分析了国际贸易减少的问题,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和美国转趋“贸易本地化”。在中国一面,本地消费多年来保持稳健增长;在美国一面,早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前数年已提倡“美国人买美国货”,沃尔玛等亦因而受压,销售只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

  “事实上,美国南部的劳工法对制造商甚为有利,加上该地区有大量空置厂房,故美国南部各州领袖已多次造访中国内地,并以最优惠的条款吸引中国企业将厂房迁移至其所属城市。因此,跨太平洋贸易已转为美国本土贸易。换句话说,全球贸易并没有减少,只是部分国际贸易走向国内。”

  陈启宗展望说,未来数年美国很可能会像在1950至1960年代一样,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美国具备制造业所有生产条件——天然资源、廉价能源、土地、资金、科技和管理人才;唯一缺乏的是廉价劳工,随着机械人、三维立体打印和其他先进科技的出现,劳工将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不再重要。

  对于特朗普当选后“中美关系会变得混乱”的忧虑,陈启宗则相对乐观。他说:“简单地打个比喻:20年前的中国就像一位身高1.6米的青年人,而美国则高达2.3米。这位巨人可轻易击倒对手;如在1996年,华盛顿政府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前往台湾附近,北京也只能按兵不动。直至10年前,中国已长大成一位身高1.85米的成人,惟美国仍是2.3米高,依然可轻易击倒中国。北京能够做的始终有限。再一个10年过去了,中国现已高达2.1米,并会继续成长。2.3米高的美国还会挑衅2.1米高的中国吗?几乎不会,因为这样对双方都没好处。”特朗普“或许因经验不足才愚昧地出言挑衅”,“但作为一个聪明人,他一定会学懂,并迅速学懂。只要中国没有反应过度——她在这方面已成熟多了——未来的中美关系应该美好”。

  读了陈启宗的文字和观点,再去读读内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分析”,什么叫如含甘饴,什么叫味同嚼蜡,每个读者都心知肚明。

  从陈启宗想到企业家的“三不朽”

  放眼整个华人企业家群体,比陈启宗财富更多的人可能有不少,但像陈启宗一样在公益事业方面出钱出力的,就没这么多。他和弟弟陈乐宗成立的“晨兴基金会”2014年向哈佛大学捐赠3.5亿美元,是校史上最大单笔捐赠。他在香港成立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复建了故宫建福宫和中正殿。为修建福宫,他让多年的私人助理从香港搬到北京监管项目实施。复建开始,施工人员准备把被焚毁的半截石柱子砸掉重建,陈启宗亲自飞到北京劝阻,并从尼泊尔请来修复石头的英国专家,以古建筑工艺法进行复原。

  陈启宗是一位民间外交大使,他在多家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组织担任职务,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和美中关系委员会委员,亚洲协会(洛克菲勒家族1956年创办)联席主席,1990年代他出任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时是第一个亚洲人。

  陈启宗是一位好先生和好父亲。他常说“有钱的儿子不成材,没钱的儿子才成材”。他父亲陈曾熙去世时没有给他们三兄弟留一分钱,都捐给了基金会,他也这样对待两个儿子,要他们完全自立。在严格的教育和培养下,儿子健康成长,长子陈文博刚刚出任两家集团的执行董事。

  陈启宗还是一位极有思想的意见领袖,评论家。他长期在报刊上撰写评论,评点世界与中国,经济与文化。他讲话风格犀利,在北京演讲时看到下面交头接耳,他斥责:“三千年来的礼仪之邦变成了这个样子,以为自己了不起,有了两个钱就更是如此,羞耻!”

  陈启宗不只批评别人,也批评自己。他在公开演讲中说,我们战后的这代人是全世界最幸运的一代人,资源丰富,没有什么大的战乱,是像我这样的“傻瓜”都能成功的一代人,但是,我们这代人也是最自私的一代人。在我们成长的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漂亮的不得了;可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地球都给我们弄脏了。我们成长的时候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从来没有出现过水、空气的问题;可到我老了退休的时候,已经是资源耗尽的一个世界了。我们这代人借贷得一塌糊涂,却根本不可能还债。谁还啊?对不起,儿子去还,还不了请孙子去还。

  读陈启宗的文章,我想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死而不朽,何谓也?”这是春秋时代的中国人思考的问题。他们的答案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孔子的后人、大经学家孔颖达(574-648年)解析说,“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到了现代,胡适将“三不朽”称为“三W主义”,即“Worth”、“Work”、“Words”。他反对将“三不朽”只限于极少数的人和冠绝古今的道德功业,因为,“那发现美洲的哥伦布固可以不朽,那些和他同行的水手火头,造船的工人,造罗盘器械的工人,供给他粮食衣服银钱的人,他所读的书的著作家,生他的父母,生他父母的父母祖宗,以及生育训练那些工人商人的父母祖宗,以及他以前和同时的社会,……都永远不朽。”

  胡适提出“社会的不朽论”虽有道理,但并没有改变“三不朽”在一般人心目中的认知,就是树立品德、树立功业、树立言论。这三“立”的本质,是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我多年对中国商人、企业家群体的观察中,我觉得最高的比例是“立功”者;在“立功”过程中恪守商德,坚持遵循“事之所宜也”的道义,义利并举,比例就要少一些;而既“立功”又“立德”,还能“立言”,传播健康文明的观念,比例就更少了;最后,坚持26年写了100多篇《致股东函》,留下商界人士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思考,目力所见,只有一个陈启宗!

  在2016年《致股东函》的后记中,陈启宗说,传统上,此篇半年一度的函件主要为股东及潜在股东而撰写,但同时亦为集团员工而撰写。适当地阅读历史是洞悉未来的不二法门。在回顾集团一路走过的高山低谷(有喜亦有悲)时,我们会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坚守集团的价值及企业文化,于所有硬性和软性资产背后,我们是一个有灵魂的集团,为一切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

  A股已经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和上万家新三板公司,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也成百上千。我谨希望,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CEO、总裁、总经理们能认真思考三不朽的问题,我们难有陈启宗的家庭背景、时代机遇和独特才具,但起码应该用“立德”的标准约束自己,用“立功”的标准激励自己,用“立言”的标准对照自己。即使上升不到“有灵魂”的层次,最起码不要再弄虚作假、为害投资者了!

  (本文作者介绍: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秦朔 陈启宗 恒隆集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