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如何影响经济运行

2016年10月14日09:40    作者:余永定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余永定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正逐步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变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但研究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未来较长时期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货币供应如何影响经济下行货币供应如何影响经济运行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是在盛松成1993年出版的《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基础上,吸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政策实践的新发展,由盛松成和翟春撰写的又一部专著。2015年4月该书出版后,受到金融理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金融出版社经考虑大众媒体的评价、专家学者的意见、读者的认知度和专业价值等因素,将该书评为“2015年度金融版双十佳图书”。同时,专家学者也对本书提出了一些修订建议。今年,作者考虑专家学者的建议,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并出版了《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第二版)。在此,我愿意向广大读者推荐该书。

  该书对当代西方主要的货币供给理论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的阐述。该书理论部分评述了西方重要的货币供给乘数理论,提出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两大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对基础货币的本质、特征及来源结构等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运用数理方法分析了1914年以来美国基础货币来源和供给结构的变化,1959年以来各决定因素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影响,以及1993年以来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变化。

  该书实践部分以专章分别阐述了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在美国和我国的源起、制度变迁和职能演变,尤其分析了两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最新变化:2003年美联储对贴现窗口管理程序的调整,2008年开始的美联储对准备金存款付息,国际金融危机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及美联储操作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等;2013年人民银行对再贷款分类的调整,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创设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及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最新变化等。同时,该书还在国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设想;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二版除对第一版内容进行修订、将统计数据更新至2015年外,新增了以下三章内容:第十一章“国际金融危机后非常规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第十二章“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给”和第十三章“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供给”。新增的这三章内容,充分反映了国内外货币政策实践的最新变化,收纳了作者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这极大地丰富了全书内容,使该书更紧密地贴近经济现实和政策实践。

  作者专辟一章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后非常规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作者详细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以及实施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评估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各经济体货币供给、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些分析有利于读者全面认识货币供应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人民银行从2010年年底起研究推出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推出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该指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目标。由此,社会融资规模与广义货币供应量一起共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的建立,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共同构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二元机制。社会融资规模从金融机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发行方进行统计,从全社会资金供给的角度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而货币供应量正好相反,它从金融机构负债方统计,是金融机构的负债,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提供的流动性和购买力,反映了社会的总需求。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该书第十二章揭示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变化特点以及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近年来,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及其与货币供应的关系等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本质区别,央行数字货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无法取代央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央行数字货币将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关注,贴近现实,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紧跟实践的研究态度,是作者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正逐步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变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但研究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未来较长时期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与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如GDP、CPI、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等都有较密切的关系。货币供应量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研究货币供给过程对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原书第一版受到的广泛关注,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货币供给理论和实践的重视。新增三章内容后,全书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联系政策实践。总体上,该书兼顾理论与实践、国外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理论论述与数量分析,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论述深刻、文句精炼,既是一本货币供给的专门著作,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教材。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金融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在发生重要变化,相信该书的出版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货币供给的有关问题,也有利于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实施。

  (作者为《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第二版所作书评)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 货币 政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