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眼中的炒股投资智慧

2016年05月27日15:29    作者:老骥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老骥

  周敦颐《通书》中记载,“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 。”这里关键是“几”,引申到投资,可以简单理解为投资的“时机”。这句话,就是最好的捕捉投资时机的要诀心法。

中国古人眼中的炒股投资智慧中国古人眼中的炒股投资智慧

  老骥读书除了投资经典,平时也挺喜欢读历史和古文书。最近翻看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著的《宋元学案》讲周敦颐的部分,读到一句话,认真体会之下,觉得道出了股市投资制胜的真谛。

  有人会说,太扯了吧,写初中课文《爱莲说》的那个宋朝的周敦颐,他跟股市有什么关系,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一点不扯,中国古人讲为人和做学问的智慧,移用来指导现代金融投资,其实完全适用。

  这句话出自周敦颐的名著《通书》。该书第四篇《圣》里有一句话:

  “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 。”

  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以寂然不动做到诚,然后能彻然大悟而通,通什么呢?在事物已经变化却未著形迹,看似无却已有之际,掌握宇宙万物运行的玄机和先机。

  这里关键是“几”,引申到投资,可以简单理解为投资的“时机”。

  投资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价格博弈(投机)者,例如金融大亨索罗斯;另一类是价值投资者,以股神巴菲特为代表。这两类投资者在市场上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辛勤耕耘,都能赚取惊人的赢利。

  而股市投资的时机问题,不管是对价格博弈者,还是价值投资者,都非常关键:买早了,老是不涨,甚至绵绵下跌后才涨;买迟了,已经涨上去了,想追不敢追,进入成本也太高。

  可以说,周敦颐上面的这句话,就是最好的捕捉投资时机的要诀心法。《宋元学案》里引明朝状元学者罗洪先对这句话的注释,说得更明白:

  “必常戒惧,常能寂然,而后不逐于动,是乃所谓研几也。”

  这里的“研几”就相当于研判和捕捉最佳的投资时机。罗洪先这句注释可真是说得太好了!既适用于价格博弈者,也适合于价值投资者。

  对于“价格博弈者”而言,买在市场的起涨点最关键。

  “常戒惧”就是要戒除贪婪之心,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买进之前,想到的不是会赚多少,自己要战胜市场,而是时时告诫自己,一着不慎可能亏损本金。

  “能寂然”就是要耐心等待,仔细观察,不管盘面如何起伏变化,永远耐心等待最佳的买入时机。

  “不逐于动”就是不要随市场的表象所左右,趋势的突破有时是真突破,有的是假突破,不要被盘面的噪音所影响,等到真正的机会出现时一击而中,买而大涨。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在变化起伏的市场中找到真正被低估的企业最关键。

  “常戒惧”和“能寂然”,同样也是放弃贪婪之心,安心坐冷板凳,数年如一日,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去研究和分析企业的基本面,锚住锚准企业的“内在价值”。

  “不逐于动”就是根本不去关注市场的短期涨跌,哪怕目前市场的概念股和热门股炒翻了天,你只寻找和等待那些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的投资时机出现;去寻找具有护城河、年复一年产生稳定盈利和现金流的企业,耐心等到市场错误地给它们定价时,大手笔重仓买进,就像当年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

  股市的投资博弈,说简单点,就是:

  那些——不常戒惧不能寂然常逐于动的投资者的钱

  流向——常戒惧能寂然不逐于动的投资者的过程。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财经媒体人,原上海证券报首席记者。微信公众号:jicaijing)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投资 价值 周敦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