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企消失退出是必然趋势

2016年03月29日08:10    作者:许维鸿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许维鸿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国有企业要淘汰一批、创新一批、改造一批,这让我们很振奋。国有企业不能一刀切,有一些领域并不是说就是这么多国有企业,并不是说不再创立新的央企和国有企业。我赞同关停并转改一批,部分国有企业消失在历史舞台上是必然趋势。

部分国企消失退出是必然趋势部分国企消失退出是必然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里国企改革让我们很振奋,很多提法很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在对于国有企业有迷茫的人来讲,总理说淘汰一批、创新一批、改造一批,路径图上说得很清楚,国有企业不能一刀切,有一些领域并不是说就是这么多国有企业,并不是说不再创立新的央企和国有企业。

  我们中航刚刚重组,发动机方面成立了一个国有企业军工企业的集团,以加大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力量,这是新设立的航空企业,或者叫航空航天企业。关停并转改一批,可能有一些企业消失在历史舞台上也是必然趋势。

   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这么难?我作为企业经营者,也是一个企业研究者。做企业才知道现在并不是没有研究,也不是没有创新,每年各大院校这么多的博士论文, 这么多教授的观点,有几个是我的企业可以用的呢?我们的智库,或者说我们的研究机构,能不能产生让企业能用的创新是很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没有创新。

  很多人对国有企业是有误区的,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的活力有没有关系?现在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是说新消费领域、创新领域国有企业就不能参与呢?反过来要问产权制度的问题,大家对很多国有企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到底企业出问题真的是因为国有还是被内部人控制,被利益集团控制?

  我反复讲,国有企业问题不是国有的问题,而是国家没有真正拥有它,没有真正管理它。很多人抱怨以前国有企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回国以后干了10年的国有企业,你会发现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管理包括现代产权制度的认可,国家并没有真正对企业经营进行考核,经营者到底是不是真的把自己作为一个经营者?是不是真的国有?是没人所有,不是国有的问题。

  自问自答,国有企业完全可以承担创新转型升级任务,对于国有企业党是要下决心,我们党必须要下决心让国有企业真的有所有者。习总书记讲“党要管党”,国家要管国有企业,不能不管,国有企业有时被利益集团控制会变成小金库。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很多人对注册制的问题没有提,很遗憾。作为证券公司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必然要谈这个问题,无论是资本家还是资本,在资本利得领域可以谈。证券 行业或者说资本市场服务国有企业改革,是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很重要的地方。第一批在资本领域受惠的企业很多都是国有企业,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1千 亿的问题。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者,我有很多项目,项目中企业升级改制要花钱,很多西部省份,我和白局在西部某一省份交流过,他3000人的厂,转制升级引入新技术新生产线,都算上1000人,另外2000人怎么办?他们是不是要上街游行?那我受不了。

   新的资本市场为谁服务?如果不做注册制改制,以后还没法上市,那我投入钱,安置职工的钱怎么算账?刚才谈到民营资本的问题,我也没有钱,我很多是民营资 本的钱,包括智库中有很多民营企业家,企业家想参与我们的改革,如果不给民营资本家或者是资本一个渠道,这些人没法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如果新的股东结构里,国有控股,但是有很多民营资本甚至外资,这些资本家要考虑投进以后会不会被下岗职工反复纠缠,所以政府工作报告反复谈一条,要剥离出 来,要给这样的企业一个过程。作为资本市场服务者,我们也是央企,我们很愿意参与地方政府改革和地方僵尸企业的处理。刚才3000人的企业一年亏国家2 亿,他一年有银行贷款20亿,年利息2亿,本身企业没有问题,如果剥离掉1000多人就可以保留盈利,但是如果资本市场不给渠道,我没办法上市退出,闭环 形不成。

  剥离也可以产生效益,比如说很多军工企业,过去30年军工企业有一些成果是国家给钱研发出来的,还有很多成果是自力更生军民融 合的结果。但为实现国有发展,幼儿园、医院、学校等社会职能到底是包袱还是财富?如果有资本市场参与,给我注册制和退出渠道,不仅不是包袱,而且还是财 富。

  举个例子,某个军工企业在山西的一个医院,除了服务几万人家属外还要发展,成为了山西当地最好的妇产医院,很多社会资本觊觎妇产医院想投资。如果称为包袱,那它就是负增长。这个医院略有亏损,小有盈利,医院经营者是央企官员,他不敢盈利或者说不敢盈利太多。现在很多社会服务衍生智能,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资源负担,如果是资源就可以变成钱,如果是负担就是负担。

  我们在新的改革中面临财政收入下降的问题和创新服务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用钱的地方很多,两会上发言大部分是向中央要钱的,或者说百分之百向中央要钱,有几个代表是替中央挣钱的?财政收入下降是不是大趋势?如果每个代表都向中央要钱,最后谁管家呢?

  (本文整理自许维鸿在2016盘古智库论坛上的演讲)

  (本文作者介绍: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国企改革 创新 去产能 企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比创业板还猛 110家三板公司老板“当”掉全部股权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烂肺要不要上烟盒?你们继续吵 天大文化默默赚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