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看中国:汇率破局下的利率联动

2014年03月04日 16:35  作者:周文渊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周文渊[微博][微博]

  汇率的贬值是波段性的策略,人民币不会出现趋势性贬值。在汇率出现阶段贬值之时,利率会如何波动?目前的政策组合需在“贬值+低利率”和“贬值+高利率”之间进行抉择。

汇率破局下的利率联动汇率破局下的利率联动

  回顾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日本,当时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房地产泡沫日盛,通胀压力上升,随后日本央行[微博]行长三重野康采取了严厉的加息政策,将当时的政策性利率从3.75% 提高到4.25%,随后九个月内上调三次,调至6%的最高点;持续的高利率、高汇率政策最终刺破了地产泡沫,造成了经济萧条。

  日本是前车之鉴,一季度中国央行对政策组合进行了调整;2013年下半年维持的高汇率、高利率政策框架在2月份之后由汇率首先破局。从2月13日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中心即期交易出现大幅波动开始,连续两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1.2%左右至6.1450元。

  人民币均衡汇率是动态概念,汇率的实际波动几乎不可能稳定在均衡水平,因此很难从理论上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读数,更多是看趋势。

  人民币汇率趋势如何?中国目前已经跃升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而最近一轮的全球经济复苏,所有的大国都在修复经常账户,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在下降;德国、日本追求持续的贸易顺差;新兴市场国家更是面临本国贸易赤字的修正;人民币兑主要贸易伙伴一篮子货币的贸易加权实际汇率自2010年以来升值近20%,仅2013年就升值超过10%,这些国家都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一旦人民币出现持续贬值,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会不断加大。

  开放经济体在储蓄率下降时,一个显著趋势是经常账户贸易顺差逐步转化为逆差,资本账户则需要保持顺差以为经常账户逆差融资。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储蓄率水平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而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企业出口竞争力下降,贸易项的顺差减少。

  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外债增长约为900亿美元、总额达到823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海外银行对中国的外币债权同期增加2430亿美元、总额达到8060亿美元。资本项目的净流入并非是必然,投资回报、货币相对利差和汇率前景是三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一般投资回报率高、相对利差高、汇率升值的经济体面临较大的资本项目流入压力。而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利差和汇率都处于高位,资本流入合乎逻辑。而储蓄率的下降是趋势性的,为对冲储蓄率下降对国际收支账户的冲击,一是要通过提高生产率,继续保持贸易的竞争力;一是要维持人民币稳中有升,至少是不能明显贬值。从经济体运行的内生需求来看,贬值的空间不大。

  技术上来看,央行引导人民币进行贬值,扩大双边波幅,目的在于推动投资机构形成人民币双边波动预期,打击套利交易和套息交易,特别是裸套利,按照目前境内外利差水平,贬值2%-3%的幅度将对明显压缩这些资金的空间。 这意味着人民币贬值至6.3一线将是一个重要关口。

  汇率的贬值是波段性的策略,人民币不会出现趋势性贬值。在汇率出现阶段贬值之时,利率会如何波动?目前的政策组合需在“贬值+低利率”和“贬值+高利率”之间进行抉择。

  如果从央行引导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幅和打击套利交易,则“贬值+低利率”政策组合最为有效,“贬值+低利率”会造成资本流出,同时低利率政策对货币条件有所放松,实际上利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升值;“贬值+高利率”则并不是很好的政策组合,因高利率政策会造成国内金融资产的风险,反而进一步强化国内信用风险,导致央行主导的主动贬值发展到市场预期行为,从而至形势失控。

  一季度中国央行对政策组合进行了调整,从“高汇率、高利率”向“贬值+低利率”转换;但是这种转换是波段性的,必须对外汇占款数据保持高度关注,一旦2月份外汇占款数据出现明显下降,则主动贬值将结束;在汇率重拾升势之后,央行仍然需要在利率上做出决策。

  我们认为,如果央行选择打破信用品刚性兑付风险,则政策未来组合是“高汇率+低利率”,反之则仍然是“高汇率+高利率”。策略上来讲,目前中性仓位较为合适,只有汇率持续贬值,利率仍存在一定下行空间。中期来看,投资者需要对政府的信用风险破局概率进行预测,则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本文作者介绍: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资管管理人、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汇率人民币日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73%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一年利润买不起深圳一套房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揭秘“恐慌性”购房八大推手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政府和地产商都不愿意房价涨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