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史上的利率管制

2013年07月28日 09:25  作者:周文渊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周文渊[微博] [微博]

  最近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赢得满堂彩,针对利率市场化的讨论日趋活跃,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消利率管制就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大潮流。为什么取消管制成为全球市场共识,深入各方人心?

纵观整个金融史,利率水平经历了从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化的一个过程。纵观整个金融史,利率水平经历了从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化的一个过程。

  纵观整个金融史,利率水平经历了从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化的一个过程。

  工业革命之后,银行业开始在西方经济重扮演重要角色,但从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期,银行业一直处于无利率管制状态。

  《利率史》、《银行史》提供的资料佐证,除了少数地区性的短期协定之外,很少见到西方国家对利率进行管制的描述。即使是以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等银行为代表的中央银行出现之后,这些银行在当时的主要职能是为商业银行再贴现融资、为国家财政融资和促进国家统一通货的流通等、保持银行券对金银的兑换,很少有中央银行直接对利率水平进行限定。

  利率管制开始出现

  不过,从20世纪初期开始,对利率的管制开始逐步出现。1913年美国建立联储体系,确立现代中央银行的典型。

  1933年,美国制定Q条例,规定:“禁止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定期存款规定最高利率上限。”

  同样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德国开始对银行业实施全面利率管制,二战结束后则继续保留了利率管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也进行了利率管制政策,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基础,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执行以下协定:

  (1)存款利率协定。支票存款不支付利息,通知存款利率低于再贴现率2个百分点。(2)贷款利率协定。贷款和透支利率比再贴现率高0.5~1.0个百分点。(3)拆借利率协定。拆借利率比存款利率稍高,但最低利率应比再贴现率低1个百分点。

  1947年,日本依照美国的Q条款制订了《临时利率调整法》,对普通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进行法律管制,同时为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

  利率管制原因

  为什么在20世纪初期开始,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推行利率管制?

  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战争和金融危机给各国银行体系造成极大破坏,出于重建金融体系的目的,各国都致力于通过管制来实现对银行体系的保护。

  在宏观思潮方面,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理论对自有经济体的颠覆,同时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管制思潮的盛行。

  通过利率管制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在存款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尽管要承受一定的福利损失,但使存款利率低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瓦尔拉均衡利率水平降低银行吸收存款成本,创造了可增加银行“特许权价值”,为银行经营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政府通过控制贷款利率政策,使贷款利率低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瓦尔拉均衡利率水平,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刺激了企业部门的贷款需求增加及投资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利率市场化浪潮卷土而来

  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滞胀。美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7.09%,英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2.2%,通货膨胀率却高达12.5%。

  此外,1971年后,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迅速增长削弱了存款机构的吸引存款能力。大量资金从存款机构提出,投到货币市场不受到利率管制的高利率的金融资产上,这导致严重的“金融脱媒”现象,美国各存款机构都出现经营困难。

  70年代的经济困境迫使理论界和政府积极寻求变化,发达经济体中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崛起,形成自由化思潮,对利率管制和政府干预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和批判。

  在发展中经济体, “管制导致金融抑制论”广泛流传,很多人认为被政府管制的有组织的市场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使市场行为扭曲,取消利率管制成为共识。

  而正是在70年代初,美国政府颁布了《废止对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控制法》,开始正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随后,欧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均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如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智利、阿根廷等从70-80年代期间也开始逐步取消对银行利率的管制。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管制的放松?

  一个很重要的宏观背景是70-8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经济滞胀,在低增长、高通[微博]胀的困局之中,政策当局急需做出应对和变化。央行[微博]针对高通胀实施较高基准利率造成整个银行利率体系的紊乱和失效,管制冲击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取消管制成为政府当局的共识。

 

  机构利益博弈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70-80年代由于高通胀和金融创新,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朗。以美国为例,1971年后,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S)的迅速增长削弱了存款机构的吸引存款能力。MMMFS的发行量从1975年的37亿美元增至1979年底的452亿美元,它们与存款机构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MMMFS的存款面额最低仅为300美元,可以随时支取,按照市场利率付给利息。结果大量资金从存款机构提出,投到货币市场不受到利率管制的高利率的金融资产上,以获得优厚收益。

  这导致严重的“金融脱媒”现象,美国各存款机构都出现经营困难,银行业在冲击之下,不得不放弃利率保护。

  80年代以后,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体系趋于简化,强调操作目标的短期化和动态性,通过基准利率来调控金融主体的经济行为更有效,也成为央行的共识和首选。

  而要通过基准利率来调控金融市场,管制的取消是重要前提之一,因此中央银行也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利率市场化。

 

  取消利率管制也获得了企业和居民的支持。

  对企业来讲,一方面,存款利率的提高,能增加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从而使投资数量有可能增加;另一方面,均衡利率水平能使收益高的企业都能满足资金需求而将低收益的企业淘汰出局,促使这些企业比过去更加重视经营成本的核算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整个社会的投资效益会因此而提高。

  利率管制放松也整体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上形成了一系列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风险水平都会有相应的不同利率。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金融工具进一步丰富,价格波动更灵敏。

  (本文作者介绍: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资管管理人、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央行周文渊融资成本利率管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73%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一年利润买不起深圳一套房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揭秘“恐慌性”购房八大推手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政府和地产商都不愿意房价涨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