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公积金早已完成历史使命 取消只是时间问题

2020年02月18日11:22    作者:莫开伟  

  【住房公积金挑动着每一个雇员、每一家企业的神经,更关乎我国社保制度的改革方向。住房公积金到底该不该取消?关于《住房公积金存废之辩》,新浪财经邀请专栏作家展开深入讨论,欢迎公平对话、理性探讨。投稿邮箱:zhuanlan@ staff.sina.com.cn,money@ staff.sina.com.cn】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莫开伟

  近日,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发布了一篇《新冠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的文章,该文对制造业复工、复产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意见,其中最为惹人眼球的就是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他的建议也再次引起舆论界的一片争议之声。

  对于黄奇帆在此文中提出取消企业公积金制度,我们要全面客观正确地看待,不能产生过多的责怪和非议,因为疫情期间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可能确实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应:

  一则疫情期间,很多中小微实体企业本来生产经营状况就会出现大幅逆转,情势让人感到束手无策,很多企业开工本身就存在资金、销路等多方面的困难,而如果企业复工除了要给大量员工支付工资之外,还要支付巨额公积金,就更让企业难以承受如此之重了。

  因为目前按照单位给个人缴存公积金12%的比例计算,是一个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比如1个中型企业聘用200名员工,人均工资5000元,月工资总额为100万元,单位给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就高达12万元,而如果不缴纳12万元住房公积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可能得到12万元的资金周围使用,而缴纳之后这部分资金就流入到了当地住房公积金中心,变成趴在银行账上的存款或成为低效投资。所以,眼下如果能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无疑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举措。

  二则,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自己个人部分要也缴存12%,100万元的工资扣除12万元个人住房公积金之后,到手的工资就只有88万元了。这对企业员工实际收入来说是把今天的钱放在明天再用,把现在的钱放在未来再用,既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实际消费能力提升,不利于拉动内需,同时存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资金处于低效运用状态,跟物价上涨的水平相比,个人财富其实处于不断缩水状态。

  虽然,企业员工可能也会因为公积金获得购房、装修时支取住房公积金、享受申请公积金优惠贷款利率等实惠,但相对公积金管理的死板和支取之难,自己的钱放在别人那里,还要拿着各种证明或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讲好话,确实让人心里躁得慌。

  而如果取消了企业员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自己缴存部分可及时领到手成为现实消费,或可用于直接投资,可能获得的收益并不比存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得的那点可怜的收入低。同时,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可能看起暂时减少了员工公积金账户的进项,但可采取变通方式,将单位原来缴纳公积金部分收入按比例转换成企业员工个人的股份,让每个员工持股成为企业的正式股东,员工离开企业再退给员工或由员工按当时市场股价转给其他员工,不仅可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让员工更加热爱企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将更加焕发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企业将也拼发出无限活力。

  这种方式既可以不让企业的资金外流导致资金链出现困难,也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会给员工较好的投资回报,且这种回报可能远远不是公积金所能企及的。所以,从这些层面来理解黄奇帆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的建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且从当前现实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从1991年从新加坡引进的帕来品,刚开始在上海试点,然后向全国推广。这个制度实行初期,虽在强制性、互助性以及有针对性地增加福利住房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经过20多年发展实践,该制度日益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遭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诟病。

  尤其,目前来看,这项制度也只是少数人的福利,全国大部分民众无法享受这项制度的优越性。据住建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缴纳公积金的职工为1.44亿人,而我国目前总人口为近14亿,算下来,全国只有1/10的人口在缴纳公积金。

  而事实上,我国现在的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商业贷款可从银行获得,公积金完全沦落于行政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一项特殊“福利”,让全国更多的人们眼争争地看着他们吃着这种特殊的“蛋糕”,更会引发全社会的不公和不满情绪。

  显然,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且也成了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加剧了新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一方面好的单位与差的单位住房公积金差距依然较大,虽然国家对单位住房公积金比例进行了限制,杜绝出现原来“天价”公积金,但现在各行业之间的差距、经济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员工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加上人为设置级别、地区、行业的缴纳区别,使得住房公积金的差距更加拉大。加上由于各地政府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公积金监管不到位,更加剧了缴存政策和缴存比例的五花八门,人为造成公积金缴存金额差距拉大,造成了新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如各地公积金从5%到12%的缴存比例,助长了贫富差距,一些效益不好的民营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公积金通常按照最低缴存比例,一个月算下来,只有两、三百元公积金。而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垄断企业如烟草、石油等等,动辄每月三四千的公积金,与民营企业差距达10几倍之多。更为纠结的是,城镇没有单位的普通居民或下岗失业人员,根本无法享受公积金福利政策,更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

  另一方面,目前住房公积金也成了富人的福利,变成了穷人帮富人的道具,而且不同地位之间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差也较大。因为目前有钱人在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之后,早就买了一套又一套,取完公积金,又贷了款,不在公积金中心留钱。尤其,在当前高房价之下,有能力购房通常为高收入人群,他们不仅能提取公积金,而且还能获得公积金低利率贷款,出现了“穷人补贴富人”现象。在公积金中心留钱的,反而是买不起房、不愿意作假的人,加上他们没有关系和缺乏正当的支取理由,这使得他们的公积金只能长期存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帐户上,变得越来越贬值。

  还要看到,当前的公积金不用纳税,实质成了有钱单位高管和员工逃税的“避风港”。因为公积金不需纳税,经营效益好的国有垄断企业通过多提取公积金来达到避税目的,这种行为的滋长蔓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14.59万亿元,前几年如果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为超比例计提的公积金,国家流失的个人所得税就会超千亿元。

  同时,公积金管理中心成了既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企业的“社会怪胎”,除了容易造成公积金运用低效和风险之外,也导致其无论在融资,还是投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限制。尤其,因为公积金管理机构玩的是金融,却又不想承担金融风险,并且是用别人的钱在为他人办事,资金能否增值,能否安全运行,缺乏责任约束,还会滋长一些腐败问题。而且,难以严格执行监管政策,对单位超比例缴存现象不仅睁只眼闭只眼,而且暗地里更加开心。因为缴存资金越多,越有资金放贷款,公积金管理中心就利差越大,管理费相对越多。这是公积金管理混乱和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基于这一切,住房公积金走到今天,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它已经难以承担当初制度构想的政策目的。而且,呼吁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只是今天黄奇帆才提出来的,先后有多人建议或呼吁过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比如2015年有专家表示住房公积金主要是被高、中收入者所获得,同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2018年9月中旬,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建议,逐步取消强制性住房公积金,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住房实践的需要,建议取消。由此,取消公积金可以说是有专家呼吁,更有民众的支持基础,取消只是时间问题,希望政府顺应民心,尽早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

  相关文章:

  意见领袖发起理性讨论:住房公积金存废之辩

  北大刘俏、张峥:我们为什么反对“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

  马光远:黄奇帆“废除住房公积金”提议 我十年前早就提了

  莫开伟:公积金早已完成历史使命 取消只是时间问题

  【网友投稿】公积金完善建议:拓展购房外其他用途 不设上限

  姜伯静:取消公积金 不如给企业减税降费!

  李迅雷:取消公积金能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叶檀:住房公积金不能是唐僧肉

  4位意见领袖的思考:公积金是一举废除还是及时转型?

  【网友投稿】取消公积金真的能为企业减负吗?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公积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