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金缘何大规模流向资产泡沫领域

2017年03月08日10:50    作者:莫开伟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莫开伟 

  按照资本流动一般原理,资金总是流向获利高的行业。马克思曾说过:“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社会资金缘何大规模流向资产泡沫领域社会资金缘何大规模流向资产泡沫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长陈雨露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亦指出要千方百计地保持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控制货币资金大规模流向资产泡沫领域;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和疏导金融之水流入实体经济之田的渠道,特别是要找到金融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的着力点。(3月7日腾讯财经)。

  按照资本流动一般原理,资金总是流向获利高的行业。马克思曾说过:“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因而,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是资本本性使然,其本身无可厚非。从某种角度说,只有让资金流向获利高的行业,才能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也才能促进产业结构有效调整。但有一个前提,实现资金流向高利行业,只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然引导,而非政府制定政策或靠行政强力将资金驱赶到某个单一行业(或产业)领域;否则,就会让市场有效配置资金的机能丧失,最终导致资金过多流向某个产业领域而助长资产泡沫风险。

  目前,在我国到底哪些行业属于资产泡沫领域,尚无准确定论;但目前一般认为是指虚拟经济,例如股市、债市、楼市、期货市场等等,是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的经济形态。当然,在我国把房地产也放在资产泡沫领域行列,是因为全社会资金流向这个行业的过多、过滥,加剧了前期房地产业的暴利及其暴发式增长,使房地产业陷入失控状态,终于发展到目前房地产总体脱离城镇居民实际需求,导致三、四线城市大量空置商品房现象发生。由此,我国资产泡沫领域通常泛指股市、楼市及资金流向空转套利领域。

  搞清楚泡沫领域的基本范畴之后,更应摸透资金为何大量流向资产泡沫领域的原因;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等于只看到资金流向的表象,而看不到资金流向的实质,会陷入一种浮光掠影状态,无法对资金流向资产泡沫领域的“病症”对症下药;推而广之,哪怕喊控制资金大规模流向资产泡沫领域的口号震破大天,也是枉然。

  从近年看,资金大规模、且一直静悄悄地流向资产泡沫领域,原因不外乎四方面:其一,资金找不到支持实体经济的兴奋点或融合区,出现资金“情感盲区”,倒逼资金委身资产泡沫领域。近年,无论银行信贷资金还是民间资本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下行疲软态势影响,实体经济经营不景气;且一些实体经济本身存在管理不规范及大量中小微实体企业诚信观念差,跑路逃债伤透了银行机构的心,使银行怕贷、畏贷,甚至抽贷、压贷、断贷,不得已将信贷资金投向泡沫产业领域。尤其,各种体制性障碍制约民间投资,使民间资本投资愿意不振,出现了全社会所谓的“资产配置荒”现象,使全社会热情趋冷,让全社会资金出跳实体经济领域,无奈转向股市、楼市等虚拟产业领域。

  加之我国市场流动货币总体超发严重,至2016年末M2余额达155.01万亿元,与2010年M2余额72.58万亿元相比,翻了一倍多,致使居民储蓄及企业存款猛增,更对资金流向资产泡沫领域推波助澜。其二,我国产业经济政策及经济结构本身存在问题,资金“情感骚动”,诱发了资金投向泡沫领域。当前,我国产业经济政策上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把房地产当着了经济支柱产业,起初中央政府出台了若干鼓励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先是银行积极配合在房地产信贷上猛增,接着将居民手中积蓄的养老钱、救命钱及一些投资投机资金也都全部吸引到了楼市上,直接推动房地产领域资金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及一二线城市楼市价格非理性波动等现象发生;对此,国家又匆匆出台各种房地产行政调控措施,但此时已晚,犹如一个病人已“病入膏肓”,陷入下猛药会死、不治疗又会等死的尴尬局面。目前全国楼市总体状态是三、四线城市严重过剩,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房价依然涨声不已,楼市仍成为社会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磁场”;2016年银行房地产信贷增长幅度占银行信贷总额四成以上就是一个最好佐证。

  其三,民众投资盲动及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心里,激活了资金“贪婪逐利”性,引发了社会资金冲向泡沫领域。由于我国对民众投资一直缺乏完善的社会引导机制,民众投资意识、投资理念始终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状态,盲目逐利性、风险脆弱性是民众普遍存在的投资心态,当受到股市、楼市投资高利及社会上各种融资活动诱惑时,缺乏正确判断,丧失风险警惕,“一夜暴富”倾向明显,盲目跟风;加之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低利率政策及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确保民众财富保值增值,在主观上促使了大量民间闲散资金流向了资产泡沫领域,促使一些企业及民众加入“钱生钱”的“击鼓传花”游戏,催生了非法集资及民间高利借贷的盛行,更推高了股市、楼市的泡沫风险。其四,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不协调性,给资金“红杏出墙”以可乘之机,催促了资金聚集泡沫领域。

  众所周知,近年资金大规模流向泡沫领域的主要通道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实际成了资金流向泡沫领域的“始作俑者”;而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将资金投向泡沫产业领域,除了缺乏社会大局意识、存在“唯利是图”倾向及实体经济不振缺乏好的投资项目之外,关键还是目前分业金融监管体制已无法适应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需要;这种监管体制的最大缺陷有两方面:一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留下大量监管盲区和监管套利空间,比如金融资管业务监管标准不统一、银行通过伞形信托为股市输入资金、还有民间配资公司的高杠杆配资业务等等,都为资金流向资产泡沫领域大开了方便之门,酿造了大量资管业务及资本市场风险案例,让全社会对股市、理财市场等投资领域充满担忧甚至恐惧心里。二是监管有利益争着管,监管无利益则相互推诿,导致了重复监管、交叉监管,加大了监管成本,加重了被监管对象的负担;最危险的后果是没有将违规违纪流向资产泡沫领域的资金通道从根本上堵死,并给大规模资金涌向泡沫领域间接提供了“绿色通道”。

  显然,若要从根本上扭转全社会资金大规模流向资产泡沫领域的不利格局,还须构建“多管齐下”的治理模式或引导方式:一要出台各种过硬的优惠财税金融政策振兴实体经济,消除各种制约因素,为资金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筑巢引凤”。主要结合此次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和提高中小微企业应税额度,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性收费等措施将减税降费让利政策落到失去,消除优惠财税政策被悬空或被截留现象;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通过降低信贷利率、降低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准入门槛等方式,为实体经济间接或直接融资提供极大的便利,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实体经济复兴。二要从根本上制定科学的产业经济政策,有效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为资金回归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环境。

  主要是中央政府在制订产业政策规划时,要经过科学论证并立足长远,消除短期利益倾向;同时搞好产业决策的民主评议,广泛听取各行业专家甚至普通民众的意见,消除产业政策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尤其要充分吸取房地产业发展的教训,遏制事关民生领域的产业再次陷入“支柱产业”的怪圈,使产业政策能有效发挥调整产业结构和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作用。三要从根本上引导好民众对投资保值增值预期,让全体国民保持理性投资心态,为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夯实社会基石。主要通过各种舆论媒体加大金融投资风险宣传,引导民众形成正确投资理念;同时各级政府加大培训投入,通过组织各类专家在社区居委会、农村居民区等区域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国民投资技巧、风险防范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消除投资盲目行为,让其远离高利投资诱惑,将资金投向实体产业领域。此外,国家通过发行各类政府债券及基金等方式,为缺乏投资风险防控能力的民众提供投资渠道,避免民众财富缩水,消除资金涌向资产泡沫领域。

  四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分业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整合监管资源,堵塞监管漏洞,为资金回归实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主要是结合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立金融监管体系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框架设计,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尽快推出新的监管金融体制,有效整合各类金融监管,使金融监管跟上金融混业经营节拍,消除金融监管体制缺陷和金融监管套利盲区,最大程度实现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根本上堵塞金融资金流向资产泡沫领域的各种明的或暗的“通道”。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琛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实体经济 房地产 国资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