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司不做互联网公司附属品 底气哪里来

2016年11月21日12:46    作者:张琳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张琳

  汽车要进入互联网环境,前提是汽车内部的网络环境要形成,同时汽车和外部的互联网世界进行连接。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才能使汽车从操控体验到衍生服务都真正无缝融入互联网,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

  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张琳的采访对象中,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曾经,他被称作“造车狂人”,甚至还有“狂人语录”——

  “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作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100年以后,人们可以自己买零件组装汽车,就像现在个人组装电脑这么简单,到那时,福特、通用怎么会不关门呢?”

  “买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也不是没有钱就买不来的,所以钱不重要。”

  “吉利要花那么多钱,买一个世界顶级的豪华汽车公司,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持,买来的公司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

  汽车制造业是工业文明的起源,也是一个集大成的产业,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水平和综合科技实力。在今年的大会上,无人驾驶显然是一个焦点,越来越多的新兴互联网公司表现出了对造车的极大兴趣。

  今天,面对来势汹汹的无人驾驶、互联网汽车,他如此应对——

  李书福的底气来自哪里?从互联网汽车到无人驾驶、从互联网公司到汽车行业、从产业升级到生死迭代,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谈行业:汽车公司不做互联网公司的附属品

  张琳:造互联网汽车,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谁更有优势?

  李书福:可能大家都觉得好像汽车公司就是“传统的”,互联网汽车就是新潮的,就是高科技的,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汽车公司现在都在开发信息技术,都在开发和互联网对接的智能互联标准。汽车要进入互联网环境,前提是汽车内部的网络环境要形成,同时汽车和外部的互联网世界进行连接。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才能使汽车从操控体验到衍生服务都真正无缝融入互联网,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

  从诞生那一天起,汽车公司就是工业和信息化的组合,无论在机械时代、电气时代还是在信息网络时代,每一个时代的新技术,都会被汽车行业快速吸纳、整合。所以今天我们说,汽车公司不是一个钢板组装公司,而是一个机械、电子、电器、信息技术的一个综合体,汽车产品已经从过去的机电一体化,走向了“人机+机电+电子信息”一体化。所以,汽车公司它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的公司,它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张琳:所以你的答案是汽车公司更有优势?

  李书福:互联网汽车它就是一个汽车,只是说这个汽车是放在互联网环境里面可以使用的,所以互联网汽车的开发一定是一个汽车公司,这是一个大前提。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软件开发,它做的系统和架构需要很多品牌的汽车都来应用,然后它再不断地迭代升级。但现在全世界的汽车同行都明白这个,不是不懂,大家都懂,所以是不会让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变成现实的。

  互联网企业是把想象当成现实,汽车企业则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迭代推进,这是不一样的两个方向,我们是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人家是挂在半空中要降落,很不一样。

  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迭代升级,我们现在就在做汽车基本架构与互联网基本架构的总体设计,做好以后,我们也会不断迭代升级,有些互联网公司它确实有一些好的想法,我们可以应用进来,可以采纳,也可以合作,但是我们作为汽车公司,我不能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附属品,这是不可能的。

  谈产品:先要电动化,才能智能化

  张琳:很多人对你的印象都是“造车狂人”?

  李书福:我是造车的,对的,但是不狂的(笑)。我就是专注于造车,就干一件事。我觉得一辈子干一件事才有可能干好,干太多的事风险太大。

  张琳:所以虽然你老说自己是半路出家,但现在已经是专业人士了。

  李书福:我在努力成为一个专家,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最近我就在研究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如何更好地轻量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使我们的技术能够继续引领前沿。

  张琳:既然开始做研究了,那你怎么定义现在这么热的互联网汽车?

  李书福:所谓“互联网汽车”,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就是这个汽车要放在互联网的环境里面进行使用,通过互联网可以控制这个汽车,使汽车在整个互联网环境里面能够自由的驾驶,这就是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它必须是轻量化的、电动化的、智能化的,必须在一个网络环境里面使用的,自动充电的,自动驾驶的。

  张琳:你现在为什么会更多地强调“电动化”?

  李书福:因为电动化是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没有持续的电能源供应,很难实现实时在线的智能化。这里面有很多技术和应用的细节问题,比如自动续能,如果是油气动力的汽车,很难实现自动加油,但自动充电就相对简单得多。再比如,既然是互联网汽车,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得是在线的,而不是离线的,一旦脱离互联网(车联网),那就不叫互联网汽车了。保持实时在线,就必须是电动能源。

  从汽车产品总的发展趋势看,驱动能源的电动化是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智能化是互联网汽车的特质,轻量化则是所有轿车产品的发展方向。

  张琳:现在很多企业在汽车里面加装了应用软件,就可以称自己是“互联网汽车”吗?

  李书福: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在普通汽车中加装应用软件,把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植到汽车中,可以赋予了汽车一部分互联网功能,但这是太表层的东西。反过来说,我不移植这些功能,还是通过手机在汽车空间中使用,可不可以?一样可以嘛。所以说,如果不是将互联网汽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考虑和开发,是无法构建起核心技术的。

  谈未来:无人驾驶技术还很遥远

  张琳:我看到您今年大会的时候发的一篇文章,是对于互联网汽车的一些思考,里面有一句话说“有想法的很多,但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确实非常的艰难”,听上去好像您对现在的互联网汽车,尤其是无人驾驶汽车不是那么乐观。

  李书福:想法能够变成现实,是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大量的技术突破和一些产业链的形成,当这些工作没有做扎实的时候,要想把想法变成现实,还是有距离的。当然我们的无人驾驶技术现阶段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我对于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还,它的技术的成熟度和用户的接受度,以及整个应用环境的形成,还是持有一定的问号。

  张琳:但是现在市场上有些声音可能和你的感受正好相反,无人驾驶也许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商用,甚至量产了。

  李书福:那不可能,这个我跟你讲,这个差得太远了!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这么长时间了,而且全世界这些无人驾驶技术,我认为沃尔沃是完全走在前面的,没有第二个汽车公司能够超越。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是很冷静的,无人驾驶一定是个方向,但今天实现不了,明天也实现不了。我认为五年之内可以实现大部分的技术,是有条件地实现,所有的路面都能实现无人驾驶,这个五年之内是做不到的。安全的无人驾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必须在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合下才可以实现,这里面包括路面环境、车联网体系、智能交通管理、法律修订等等。

  就现在的技术条件,要想实现高度的辅助驾驶功能,这个是现实的。你比方说我现在已经投放市场的,大规模生产的沃尔沃XC90,已经实现0-130公里的高度辅助驾驶功能。你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手放开让它自己开,这都能做到。

  张琳:你们现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情况是什么样?

  李书福:我们现在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路线依然保留了方向盘,需要司机坐在那里。无人驾驶条件下,司机可以不开,但只要系统提示,就必须来接管这个车辆。如果你还不去人工接管,车就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直接停下来,告诉司机前面道路不适合无人驾驶,不能再保持无人驾驶模式了;当然如果道路合适时,车辆就会提示司机,这时司机就可以休息了。这是最大限度在确保安全性。

  所以,我们想要实现的无人驾驶,是强调车辆和人相互配合的一个系统,要和车辆、路面、基础设施各方面要配合起来。在现阶段,如果把简单地取消方向盘就称作实现无人驾驶,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谈转型:不难,一点都不难!

  张琳: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迭代难不难?

  李书福:不难,一点都不难!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追求,有些公司积极一点,有些公司消极一点,有些公司在等待,有些公司在主动发起进攻,比如说像我们,就是主动的发起进攻,我们主动走在同行的前面,主动来开发互联网在汽车工业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不是说哪个公司垄断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技术,谁都可以开发,不是谁垄断谁,谁控制谁的问题,都不可以,这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琳 记

  六年前,李书福在瑞典召开了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第一次董事会,我曾在瑞典对他进行过一次专访;六年后再次见到李书福,依然精神矍铄,似乎少了些许锋芒,他反复在说“我实事求是,不敢乱讲,有些话要是可能伤到别人就别用了……”或许是刻意地敛藏,或许就是岁月的沉淀,但有一点没有变,就是他的底气。

  和李书福的对话中,我一直在想,“互联网+”的时代中,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到底谁更焦虑?一方面,我们看到互联网的企业或要颠覆或要融合传统行业;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已经在积极开发、应用贯通信息技术。如果说十年前,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后知后觉,行动迟缓,到今天,22年互联网洗礼教育之后,以汽车、电器行业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作为积极的践行者,显然有了不一样的底气。“互联网+”的主动权可能正在悄然发生转移。

  其实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双方就像是在爬珠峰,一个从北坡,一个从南坡,一个喜欢跨越式发展,一个喜欢稳扎稳打,双方的路径和节奏不一样,势必就会产生技术选择的差异化。但双方登顶的目标是一致的,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竟合才是正确的路径,新产业、新经济就是竞合的结果。未来的新经济如果只是一方的大获全胜,那不是成功的。

  过去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后知后觉或者说懒惰的企业家逐渐在被淘汰,而另外一些企业家,他们积极进取,敢于应用新技术,对所处行业的发展节奏和历史进程有清醒的分析判断,就能够带领企业,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迭代升级。所以我们特别呼吁具有时代感的中国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因为企业家精神是塑造产业迭代升级的核心灵魂。

  (本文作者介绍: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主编)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李书福 无人驾驶 汽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