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管理智慧(五)小心能驶万年船

2016年11月01日16:08    作者:陈赤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赤

  经营企业的领导者,头脑中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意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过去我们没有深谋远虑的规划,现在就会有可忧的麻烦找上门来。

  在团队中,孔子喜欢做事性情沉静、小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的人才能成大事,不喜欢咋咋呼呼、鲁莽行事之辈

  小心能驶万年船

  在团队中,孔子喜欢做事性情沉静、小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的人才能成大事,不喜欢咋咋呼呼、鲁莽行事之辈: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第七)

  孔子说,那些赤手空拳打老虎、舍船弃舟去渡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会和他们在一起。只有那些每临有事既存有慎重戒惧之心,又喜欢周密谋划而能成事的人,我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常常看到刚取得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能够永远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眼中见到的满是机会,没有风险。

  有人曾精辟地指出,很多企业是被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当企业还比较弱小时,会学着把一分钱掰成两分花,做事比较谨慎;但当一个企业获得了一些成功,特别是千辛万苦上市募集了一大堆钱时,麻烦就随之而来了。因为此时一方面钱来得轻松,又不用偿还,银行也争相放贷,企业好不容易做了回“有钱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积极给予支持,项目来源大大增加,似乎到处都有好机会,企业家信心爆棚,便开始大手大脚,不受财务纪律的约束,好大喜功,四处投资,乱铺摊子,光顾着“做大”资产,不去下功夫把现有企业做实做优。

  这样的企业,如果遇到外部有什么风吹草动,自己就弱不禁风,而绷得紧紧的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当年吃进去的,最后全都不得不一个一个吐出来。所以,尽管我们渴望成功,渴望更大的成功,但把握好经营节奏十分重要,否则:

  欲速,则不达。(子路第十三)

  因为不顾自身资源禀赋一味的加速发展,很快会使企业因高速奔跑而体力透支,各种管理资源、财务资源陷于枯竭,摊子越大,漏洞越多,到头来危机将不期而至。曾经喧嚣一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顺驰公司是一个很好地案例。

  顺驰公司原本是天津的一家本地企业,成立于1994年,到1999年,销售额不过2亿元。2002年后,顺驰开始走出天津,布局全国化业务。2004年,顺驰掌门人孙宏斌高调提出了“赶超万科、成为全国的NO.1,三年后做到300亿甚至500亿,十年做到1000亿”的发展目标,急于求成的心态暴露无遗。

  为了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2003年到2004年初,顺驰在华北、华东等大中城市以强势的姿态拍得土地近10处,面积300万平方米,总款额近70亿元。到2005年,顺驰已在全国16个城市拥有了42个项目,土地储备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顺驰进入这16个城市中,既有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又有苏州、南京、郑州、石家庄等二线城市,还有一些连三线城市也算不上的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城市。顺驰的原则是:只要有机会,就拿下。

  孙宏斌此时认为,在土地招排挂政策和中国相对宽松的信贷环境下,地价肯定会持续上涨,只要有钱就有地,只要不断地获取土地就能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顺驰敢于天价拿地。例如,2003年9月,顺驰拍下石家庄009号地块。顺驰对这块面积为300亩土地的出价是5.97亿元,平均每亩220万元。

  但事实上,在这块地所在的区域,商品房的售价超过每平米2 400元的都算很高,而顺驰的成本价就已达到了每平方米3 500元。2003年顺驰的自有资金不足10亿元,但在此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顺驰购置土地金额则超过了100亿元,再加上前期建设投入,可以想象顺驰的资金链绷得多么紧。同时,迅速增加的项目需要大量的项目经理,而自己培养成熟、提拔任用的速度显然远远跟不上。顺驰在疯狂拿地后,尽管拥有了业界羡慕的土地资源,却透支了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

  2005年是中国楼市的调控年。由于此前孙宏斌的顺驰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对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估计和准备皆不足。几年来高速扩张的顺驰中国从这一年开始被迫进入调整周期,衰败之相已现端倪。2006年初,顺驰再次传出不利消息,它撤销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域集团;到了2006年8月的时候,顺驰传出可能将控股权转让给香港上市公司的消息。

  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先后公告与顺驰签署框架协议,此后,顺驰公司不得不黯然易主,孙宏斌打造地产企业老大的梦想至此归于破灭。所以,经营企业的领导者,头脑中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意识: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第八)

  优秀的领导者大多都怀揣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战战兢兢的危机意识。比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常常告诫员工:“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向员工大声疾呼:“百度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民族汽车工业的佼佼者奇瑞公司的“掌门人”尹同耀更进一步说:“如果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那么奇瑞离破产只有18天。”

  中国首屈一指的IT企业华为公司董事长任正非在他的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些话绝不是故作谦虚,更不是矫情作态,而是看穿世事沧桑、深察企业沉浮的企业家的金石之语、警世之言。他们所铭记和奉行的,正是孔子所警示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第十五)

  如果过去我们没有深谋远虑的规划,现在就会有可忧的麻烦找上门来,让你躲也躲不开,逃也逃不掉。(本文节选自作者即将出版的新书:《浮生之根——经济学博士的论语笔记》)

  【作者为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经济学博士】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D].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宋]朱熹集注.论语[D].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李泽厚.论语今读[D].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钱穆.论语新解[D].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5]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D].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6]杨伯峻.论语译注[D].北京:中华书局,2006.

  [7]傅佩荣.论语300讲(全二册)[D].北京:中华书局,2011.

  [8]李里.论语讲义[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孙钦善.论语注译[D].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凤凰出版社,2011.

  [10][美]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D].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1] [美]赫斯克特,萨塞,施莱辛格.服务利润链[D].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本文作者介绍:作者系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蔡越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管理 谨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