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莫开伟
从目前看,金融业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过分看重自身利益,无法抗拒各种高利驱动,出现了业务快速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甚至是退化趋向。
近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第五届金融街论坛演讲时,提出当前金融领域有三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是货币供给与杠杆率的问题;二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与有效监管问题;二是金融业快速发展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问题。
虽然,金融业的三个问题都是目前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金融管理新要求下不可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笔者认为解决金融业快速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问题应是核心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因为金融业存在最大宗旨和要义在于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果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能因为业务快速发展而得到提高,抑或是退化,金融业快速发展本身就没有意义;且这种金融发展就会失去牢固的经济基础支撑,最终会化为海市蜃楼般的破灭。
而从目前看,金融业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过分看重自身利益,无法抗拒各种高利驱动,出现了业务快速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甚至是退化趋向,其表现在四方面:
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理念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形势,致使服务节奏落后。近年来,金融业无论在银行信贷上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都存在“重大轻小”、“重国企国轻民企”倾向,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动态、状况及现实需要知之甚少,或不愿去了解,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其次,资金流动方向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节拍,致使支持方向错位。金融机构由于受高利驱动,无论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导致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和高泡沫化倾向,使中央政府各种金融政策难以实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实体经济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动了中国产业经济泡沫的加剧。
再次,金融服务模式与实体经济运行客观现实脱节,致使服务有效性不足。这方面,银行机构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实体经济几乎都按大型国有企业要求,实行“全面”、“严格”的担保抵押贷款制度,过分强调防范自身风险,而实体经济多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一些成长性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
为此,大量中小微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大门之外,导致银行贷款难放和企业贷款难两难尴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银行信贷的有效性。
最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特点不相容,致使服务力度不准。目前,金融产品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尤其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多达几万个品种,平均每天都有数百个品种诞生,但仔细研究,针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不多,大都为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而“创新发明”;无论银行信贷市场的贷款品种、理财产品,还是资本市场融资规定,都有向大型国企倾斜迹象;且推出的中间业务或理财产品往往成本高,实体经济难以承担。
如此,金融服务手段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也无法对实体经济实现精准扶持,最后使支持实体经济陷入“疲软无力”状态。
显然,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退化问题,应是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否则金融业快速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且不仅金融业繁荣不可持续,更会加剧金融泡沫化和风险化,引发社会经济资源严重错配。
从目前看,金融业应在四方面做出努力,确保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随金融业务发展而快速提升:
一要切实端正经营指导思想,把支持实体经济当着重要使命,提高金融服务责任性。即摒弃高利驱动意识,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回归金融服务本位,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与实体经济“共生死、同命运”信念。同时,消除金融服务门第观念,对大型国企和中小微企业平均用力,平等对待,使实体实体融资环境逐渐生态化。
二要切实改变金融创新方向,把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当着检验金融创新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的唯一标准,提高金融服务针对性。即在金融产品创新上放弃把自身效益放在首位的做法,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论证,抓住实体经济需求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做到创新围绕需求转,创新围绕破解融资瓶颈转,使金融产品创新始终保持鲜活生命力,切实改变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并乐为实体经济接受,推动金融创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要转变经营模式,把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特点和能力当着“指挥棒”,提高金融服务有效性。即银行信贷服务模式和资本市场融资模式要有根本改观,信贷服务上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培育实体经济诚信意识,从全部依靠担保抵押贷款逐步向信用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同时,资本市场进一步降低新三板、创业板及中小板门槛,用企业成长潜力、企业诚信度、企业发展目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主要参考值,大大提高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使金融对实体经济融资得到提高。
四要改变因循守旧金融服务方式,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做文章,提高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即围绕国家战略规划,积极配合产业政策,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如“双创”、“一带一路”等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融资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同时,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切实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严控“两高一剩”等国家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投放,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使金融业防风险能力得到提升。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