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两项重任不易协调 解决出路惟有金融改革

2016年03月12日19:00    作者:王剑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王剑

  央行的任务,一方面要保障货币总量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满足社会融资需要。这两个任务不那么容易协调,解决出路惟有金融改革。

央行两项重任不易协调 解决出路惟有金融改革央行两项重任不易协调 解决出路惟有金融改革

  在现有监管框架下,国内外经济现状给央行政策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真心希望周行长领导的金融改革会有所突破。

  一、从2月信贷结构说起  

  在众人各式版本的几度猜测后,2月信贷数字终于在昨日公布。当月信贷增量为7266亿元。而预期数则分歧极大,6000多亿元或上万亿元均有听说。  

  此外,2月末M2余额14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已较1月的14%回落。社融增量为7802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放贷8105亿元,占比超过100%(其他项目合计为负)。  我们再来看信贷增量的结构。

信贷增量结构信贷增量结构

  2月信贷增量7266亿元,较1月增量大幅回落。

  其中,最为异常的是个人短期贷款,并且,这个数字值得大家重点关注。2月大幅下降1885亿元,为有统计以来最大降幅,也直接拉低了全月信贷增量。个人短期贷款中的主体是小企业主经营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前者又更多。其大幅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

  (1)季节因素:历史上看,2月确实也是个人短期贷款的低点,一般是小增或微降。春节期间,大家在家过年,生产经营活动收缩,3月后才陆续返工。

  (2)股市因素:过去一年中,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2月出现了个人短期贷款余额下降。而这三个月的前1-2个月,均发生了股灾,分别为股灾的1.0、2.0、3.0。所以,我做个恶意揣测,很多贷款资金可能是炒股了,遇股灾后退出股市。

  但这两个因素解释不了2月这么大降幅(往年2月和前两次股灾导致的降幅,和此次降幅,数量级别上差异过大),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还有一些今年的特别因素。可能包括:

  (3)偿还短贷:1月信贷天量,很多大中企业拿到资金,支付了上游欠款。小企业主们拿到货款,因经济较差而不想再投资,从而偿还了大量短期贷款,不再续贷(该因素利好于银行资产质量)。

  (4)银行收贷:1月信贷过量投放,引起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并且确实带动了商品价格上涨。这可能引起央行警觉,央行对信贷投放加以管控。银行要控制信贷,必然是先控制风险水平最高、期限也短的的小企业主的短期信贷,而把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到低风险的平台、按揭等领域(该因素不利于小企业融资)。

  收贷现象在我国不是没有先例。温州2011年在国内率先暴发中小企业流动性危机后,银行出现收贷现象,尤其是2013年开始两年内的大多月份,全市短期贷款余额环比下降,导致中小企业痛苦不堪。2015年,当局干脆就不公布信贷结构数据了……

温州金融机构贷款数据温州金融机构贷款数据

  此外,2月的其他信贷种类数字就较正常了。如,个人中长期贷款(多为住房按揭贷款)正常增长,企业贷款也在增长,大多为保增长项目的持续建设。票据贴现也下降,由于票据贴现是一种常用的信贷额度调节工具,所以其下降的原因可能也和信贷额度管控有关。

   二、但M2总量基本正常 

  2月末M2余额14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当月新增8300亿元。由于M2增长目标是13%,所以这个M2增长情况是基本正常的。 

  我们再看M2来源的细分项。 

  2月信贷增加7200多亿元,派生了相近数量的M2。此外,外汇储备下降285亿美元,预计回收M2约1900亿元。然后,其他广义信贷(债券、非标等)等渠道投入了2000多亿元(派生相应M2),该数字与社融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债券等数据大致相近(当然,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债券中有些是直接融资,不派生M2)。三者加总,使M2的2月增量控制在8300亿元,从而使其余额增速保持为13.3%,基本符合预期。

 

  2月末M2余额14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当月新增8300亿元。由于M2增长目标是13%,所以这个M2增长情况是基本正常的。 

  我们再看M2来源的细分项。 

  2月信贷增加7200多亿元,派生了相近数量的M2。此外,外汇储备下降285亿美元,预计回收M2约1900亿元。然后,其他广义信贷(债券、非标等)等渠道投入了2000多亿元(派生相应M2),该数字与社融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债券等数据大致相近(当然,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债券中有些是直接融资,不派生M2)。三者加总,使M2的2月增量控制在8300亿元,从而使其余额增速保持为13.3%,基本符合预期。

  三、货币政策两难  

  但现在遇上的难题是,央行保持M2总量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两个目标很难协调。  

  银行每放一笔贷款,一方面是投放相应M2,另一方面是为企业完成了一笔融资。央行要把M2控制在合理水平,因此要控制信贷总量。银行拿着有限的信贷额度,会优先投给相对低风险的借款人(大国企、政府平台等),这下可坑惨了中小微企业。 

  这个过程,首先,央行会先根据经济实际需求确定一个M2投放目标。  

  比如,M2总量上至少要满足以下几种需求:

  (1)经济增量:一般用GDP表示;

  (2)物价上涨:一般用CPI;

  (3)货币深化:原来不投入流通的物资,现在投入流通了,要为其配备相应的货币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地;

  (4)其他因素:比如不计入CPI的物价上涨,包括房价等;

  (5)货币流通速度。 

  前两项数字容易查到,后面几项没法查。央行可能自己会有比较详细的模型,计算上述所有指标。最后得出一个M2增速目标,比如近几年都是12%左右,今年是13%。 

  这个目标不是硬性指标,实际投放可能会比目标略高或略低。比如去年就是略高于12%目标,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是略为宽松的。

  形成目标后,开始投放M2。主要方式有外占、信贷、非标、债券等。后三者统称广义信贷,其中又以信贷为主。我们可以回顾2012-2014这三年,每年新增M2的来源。  

  这是一个M2投向结构问题。外占投放的M2是落入贸易商手中,而信贷、非标、债券派生的M2则落入借款人手中。信贷中又分不同投向,也有个结构问题。而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信贷,他们可发不了债券、做不了非标。

  所以,央行控制M2,就要视外占情况控制广义信贷。而根据MPA,银行可以在广义信贷中自行选择是信贷还是非标还是债券。信贷之中,银行又可自行选择投向。如果信贷额度有限,那么必然先投给低风险领域,其他借款人遭殃。

  四、3月信贷总量评估  

  央行确定M2增长目标为13%,如果三月末也按此测算,那么,三月末M2总量应该在144.11万亿元左右,较2月末增长1.65万亿元。  

  这1.65万元由外占投放和广义信贷派生来贡献。如果外占继续流失,那么广义信贷需要更多。可惜我们没有更高频的外占数据,暂先假设外占无变化。所以,3月广义信贷要1.65万元,这要由信贷、债券、非标来贡献。  

  很幸运,这数字比2月份大了不少。如果债券、非标的总数保持在6000亿元以上,那么意味着信贷总量也有1万亿元左右。  

  当然,这是基于外占、非标、债券等一些假设。如果假设数据有变,则信贷量也有变。所以,我们可以做个场景分析:  

  (两个“不确定”,是要看外占与非标、债券的对冲情况。)

  五、世间安得双全法 

  那有没有办法兼顾两者,化解这一两难呢(比如,在信贷额度有限的情况下,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有点难,但有些办法可以一试,其中有些当局也已经想到了,正在努力推进。 

  比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直接融资是存量M2的借贷,不派生M2。小微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融资,但可以把大企业、政府平台等都打发去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贷款没法放给他们,自然会有些信贷额度腾出来,去做小微。但,如果银行还是担心小微企业的高风险,那这个办法效果也会打折,尤其是当局还在严厉监管银行不良率的情况下。所以得为银行松绑一些考核监管指标。  

  此外,还有个办法可以“逼”银行去做小微贷款。贷款具有规模经济,银行都想尽可能放大额贷款,所以想让他们做小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无力投放大额贷款。

 

  也就是开办一大批小型民营银行,甚至可以满山遍野地开(夸张的修辞方式,请别当真),他们没实力做大额贷款,也没有政府主政,就会想方设法去做小微企业。关于这一点,我们是有成功经验的。  

  这些种种方法,最后归结为一句话:金融市场化改革。 

  这就是我们针对这两难,为周行长想出的药方。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贷款 债券 央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新三板首例“股权质押失控案”:股价暴跌88%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