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长成怪物也要装进笼子里

2016年03月07日11:11    作者:葛西城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葛西城

  金融,这么庞大的一个巨人,横亘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它的野蛮生长,也会逐渐背离初衷,它可以坐地起价,它可以嫌贫爱富,它可以空转,玩击鼓传花的把戏,玩旁氏骗局。

  最近,富德保险控股董事长张峻失联,他就是那个在资本市场上手法凌厉的生命人寿的实际控制人。坊间传闻某些险资的资本是这样操纵的:首先联合几家法人股东,将保险公司的股权质押给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后,统一用于向保险公司增资,进一步扩大股权。

  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操作,保险公司的资本就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了。这些新鲜的花招,以及近年来资本市场、地下钱庄、互联网金融和银行骗贷的种种花样,不禁让我感叹金融真如魔术师,保不准下一步它又玩哪一出。

  金融似乎有一种魔力,它可以点石成金。一张空白支票,大笔一挥,就成了百万英镑。它可以无中生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随即全力开动印钞机,支付战争赔款;新生的美国,通过发行“大陆币”,筹集庞大资金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金融,使得大规模的工业化成为可能,股份制的产生,迅速募集历史上任何个人无力承担的资本,在英国大陆上响起蒸汽火车的轰鸣。它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通过一再增信和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华尔街可以把风险极高的次级债变成炙手可热的投资品。它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构建一层又一层的衍生产品,像踩钢丝一样富贵险中求,但一旦坍塌,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次第倒下,触发一国甚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或者爆发新常态下的区域风险,一圈一圈的波及下去,一个地区多年的繁荣嘎然而至。

  金融就是这样光怪陆离,但无论它长成什么样的怪物,它的本质还是信用、杠杆和风险(借用重庆市长黄奇帆的话),它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

  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融没有存在的必要。短缺,是金融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产权,所有的东西不属于任何人,享用或者使用任何东西不需征得任何人同意,金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产权,也是金融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无一例外同样的富足与短缺,我们结余的,别人也结余,我们缺少的,别人也缺少,金融同样不会产生。不均衡,也是金融存在的必要条件。

  就像江河大流,没有地势的高低,不会有流动。空气,没有冷热的不均匀,不会有流动。如果在我们之上,有一个绝对权威的王或者神在主宰,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支配和分配我们每一个生灵的予取,金融还是不会产生。世俗的平等,在交易面前不分贵贱,同样是金融产生的条件。

  正因为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不够完美的世界,除了阳光和雨露,地球上的任何东西都是稀缺的,都是均衡不一的,为了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我们必须互通有无,所以,金融才成为一种像空气和阳光一样的东西,呼吸视听,须臾不可或缺。

  金融就是交换、交易,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着经济发展。原始社会,交换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完成的。这样的交换,受到时空的限制。有可能多余的果子或粮食贮存久了就腐坏了,从而失去用于交换的对价,或者一方多余的并非对方需要的,又或者双方正好可以配对,但可惜他们还没有见面。

  这样的交换,使生产活动受到限制,扩大再生产进展迟缓。但当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交易媒介后,生产资料的结合就成为一件方便的事情。生产资料可以迅速调配结合在一起后,生产活动就自然地成为一个连续不断进行的过程,社会财富才因此可以日夜兼程,像蛋糕一样膨胀起来。

  当钱用于生活消费时,它代表着购买力,当钱用于生产消费时,它代表着对生产资料的要求权。总之,在钱广泛充当交易媒介后,它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价值代表。每一件社会财富,对应于每一份货币。这样,金融的全部活动实际上就是保存、记录和分配人们社会财富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钱的保有者而言,是保存、记录,对于钱的借贷者而言,是社会财富的有偿让渡与分配。

  现代金融,为我们持有财富提供了新的选择。股份制和公司制产生之前,借贷是经常发生的财富让渡形式,出借人获得借贷利息。今天,通过购买股份,成为公司股东,借贷的资金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它成为股份,也就是公司的资本。资本可以驭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完成物质的形态转变,产生利润,在扣除生产资料的购置成本,劳动者的工资,以及其它运营支出后,剩余的都归公司所有,并通过分配红利的形式为股东占有。

  如果公司经营激进,以10倍的比例举借贷款,在经营正常的情况下,它取得的利润就是原来的10倍,而它付给借款人的是有限的利息,用于单位原材料和工人工资的支出也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金融为财富的积累甚至是一夜暴富提供了方便法门。个中窍门,就是金融的杠杆作用。与杠杆相连的,是风险。

  东部地区的区域风险,实质上跟杠杆率过高有关系。前些年,经济景气的时候,企业大量举债,扩大经营,抵押物用完了,就找保证人,行业内的找完了,就找行业外的;国有银行借了,又向股份制、城商行借;银行借了还不算,还向信托、小贷公司借。借不到的,就搞集资。

  总之,能借的都借。这就是过度使用了金融杠杆。如果借去的钱无论用在实业还是股票市场,都有稳定回报,如果行业持续景气,产品持续有销路,经营持续有营利,那都没有问题。

  但是,经济是有周期的,行业是有荣枯的,产品是有更新换代的,消费行为不是一层不变的。于是,资金链条一断,一时接续不上,风险就爆发了,就像链式反应,一波引爆一波,余波不断。

  对于每一个参与者而言,金融就是一种交易规则。到银行存款,按照存款活期、定期和期限不同适用利率,一般老百姓都能理解,也可预期。但是股票市场,期货、期权市场,尤其是华尔街的衍生产品,价格运行机制更是深奥,这就是金融产品交易的风险所在。

  在给定的规则下,交易对手像狼一样,随时会吞噬你的财富,谁更精于算计,谁就最有可能胜算。曾有国有企业跟华尔街的投行对赌,结果损失以亿计,他输在规则下,输在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下。对游戏规则谁最精通?制定规则的人应该最精通吧。

  但是,金融,这么庞大的一个巨人,横亘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它的野蛮生长,也会逐渐背离初衷,它可以坐地起价,它可以嫌贫爱富,它可以空转,玩击鼓传花的把戏,玩旁氏骗局。

  无论如何,金融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其信用本质,控制其杠杆倍数,阻断其风险蔓延。在我国经济处于目前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更是要取其助益经济发展的一面,对于其野蛮生长,我们欣赏某些地区的态度,明确表态,我们不欢迎!

  (本文作者介绍:生于70年代后期,就职于建行分行,长期从事公司信贷业务。致力于观察剖析纷繁的经济、金融和微观企业现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保险公司 信托 利息 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揭秘“恐慌性”购房八大推手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政府和地产商都不愿意房价涨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从1150万到100亿,三板第一借壳案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