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董希淼
从理论上看,美联储好像不能不加息,看似时间紧任务重;实际操作上,他们不断地放风,不断地造势,但加息时间表从6月到9月再到最新的10月,一拖再拖。美国及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欲拒还迎、遮遮掩掩的态度,有人生动地称之为“加息婊”。
昨晚,全球金融市场彻夜未眠。无数双眼睛,都紧紧盯着一个女人,以及一个会议。
会议是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由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珍妮·耶伦女士主持。
凌晨两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耶伦终于宣布,会议决定:维持0-0.25%基准利率不变。小伙伴们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话说这块石头,一悬就是好多年,再悬下去都快成化石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来,美联储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QE)政策,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零利率的狂欢时代。从那时候起,加息便成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高挂在全球金融市场之上。
其实,耶伦和她的小伙伴,在加不加息、什么时候加息问题上是挺纠结的。对美联储而言,加息存在两种可能的风险:第一种风险:美国经济复苏良好,加息过晚,其后果是:产生新的资产泡沫,金融风险越来越大。第二种风险:美国经济复苏仍需巩固,加息过早,其后果是:经济二次探底,甚至出现通缩,被迫回到非常规货币政策。
不过,从总体上看,美联储犯第二种错误的成本更高。对他们而言,宁可犯第一类错误,也尽量不犯第二类错误。这也是这次FOMC会议决定不加息的最根本原因。
至于耶伦在宣布决定后,答记者问时说“特别关注中国和新兴市场”,无非是担心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下行,可能对美国经济形成不利的溢出影响。
但是,美国这种史诗般的宽松政策,终有退出的一天。为了逐步消化加息预期对市场的影响,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对公众和市场预期进行了巧妙的引导。
去年10月,美联储完全停止资产购买计划后,就开始强化对加息预期的引导,尤其是利用FOMC会议纪要中的措辞及经济预测来反复暗示加息进程。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而这种波动及相应的跨境资金流动和资产再配置,就是对未来加息进程的提前反应和调整。
从理论上看,美联储好像不能不加息,看似时间紧任务重;实际操作上,他们不断地放风,不断地造势,但加息时间表从6月到9月再到最新的10月,一拖再拖。美国及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欲拒还迎、遮遮掩掩的态度,有人生动地称之为“加息婊”。
其实近年来,从伯南克到耶伦,无不充分利用舆论,以静制动,巧妙释放信息,避实就虚,步步为营,精准把控预期,后发先至,这是他们影响和控制市场的制胜法宝。除了加息,美国在QE问题上的操控,也非常典型。
那么问题来了,美帝到底想干吗呢?其实,如何有效地向市场沟通政策意图,收缩货币的同时保持市场稳定和经济繁荣,这是大有讲究的。在加息问题上采取的策略与沟通方式及手段,甚至已经超过了加息政策的本身。
对未来经济变量的预期,是影响当前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谁能主导市场预期,谁就能影响市场行为,决定未来走向。由此,对市场预期的管理,就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在预期管理上的不当行为,往往可能影响政策的效果,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美国两位经济学家Eggertsson和Pugsley在研究美国1937年大萧条的教训后认为,“美联储、美国总统以及一些重要政府官员在未来目标问题上令人困惑的沟通政策,是1937-38年剧烈衰退的原因。”
因此,他们强调,“在零利率情况下,通过暗示紧缩来制造通缩预期的边际效应要大大高于暗示宽松政策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对于这一现象,我们的解读是如果政策制定者对于真实冲击的性质不确定、希望采取保守态度,那么他宁愿犯允许过高通[微博]胀的错误(而不是相反)。”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美国这个“加息婊”,为什么在加息问题“雷声大雨点小”了。原来,他们光是喊着喊着,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把加息的负面效应给喊没了的。这不,耶伦现在又开始喊开了:尽管这次我们维持利率不变,但我们完全可能在10月份加息的。
当然,无论FOMC在10月份还是年底加息,加息进程启动已经非常明确。FOMC可能会放慢加息节奏,但这也只是减慢美国中长期利率上行的速度,而非改变方向。
但不管怎么说,尘埃算是暂时落定。可是,这将会对我们A股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朋友圈里,一位才高八斗的女博士,闻讯后心情舒畅,赋诗一首,抒发了对不加息后股巿的热爱之情,题曰《将有戏》。
将有戏
利白
君不见巨量买盘滚滚来,翠绿空单不复还。
君不见高层利好频频发,朝有政策夕又改。
股市得意须尽欢,哪怕资金空几月。
天生题材必有用,底部筑尽涨复来。
版块轮动皆有时,杠杆一加两三倍。
红盘始,韭菜生,婴儿底,封涨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国企改革何足贵,四季度财政势必行。
交通能源环保车,唯有地产留其名。
加快支出债置换,民间资本流动性。
美帝不轻言加息,全球政策宽松倾。
基本面,更持久,
呼之欲出改革牛,震荡上行君莫愁。
不过,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作者介绍: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新浪微博:东行归来。)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