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HSCEI指数扩容:开启新时代

2017年08月17日19:21    作者:陈治中  (0)+1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家 陈治中

  中国经济企稳的观点正在确立中。此外,这次调整后预计将会被加入的成分股(如腾讯控股、中国移动等)将会呈现出一个更加全方位的中国企业形象。

  1、“新国企指数”将更好地凸显香港上市中国企业实力,成分股名单将于 2018年2月公布

  恒生指数公司今日宣布扩容恒生国企指数成分股,将在原有H股的基础上新纳入10只红筹/中资民营股,以使国企指数成为更具代表性的香港市场中国指数。调整后的国企指数将有成分股50只(首40只H股+10只红筹股/民营企业),H股和红筹股/民营企业的模拟权重比例为69.2%和30.8%。调整后的国企指数市值模拟覆盖率将达到55.8%(当前为26.1%),成交额模拟覆盖率为55.2%(当前为37.6%)。同时,在行业的选择上也进行了优化,降低了金融股的权重(70.5%→51.0%),工商业比重将扩大至41.3%。新增标的将更好地体现香港上市中国企业当前的状况,更好地凸显了目前“中国公司”在香港市场的现状。

  其中,为了平稳过度减少对于市场的扰动,新增的10只红筹股/民营企业成分股将会分5个阶段加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内,为期12个月。其中第一阶段为2018年3月份,比重纳入因子0.3,调整后的比重上限为2%(全部调整后的比例上限为10%)。

  预计可能被纳入的10只红筹股/民营企业标的(以市值为主要依据)。

  2、“老国企指数”(H股指数)的历史使命已经完结,真正意义上“(中)国企(业)指数”的时代开启

  恒生国企指数,全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ang Seng China Enterprise Index, HSCEI)一直以来又被别称为“H股指数”。该指数的初衷便是收录H股的表现情况。2003~2007年,在港上市的H股市值爆炸性增长,国企指数受关注程度快速上升,最终成为和恒生指数并列的“第二标杆指数”。

  推动国企指数地位上升的动力来自两方面:其一是市值规模的快速增长。1993年7月,首只H股(青岛啤酒0168.HK)上市以来,截至2007年7月,H股市值增长至6.14万亿港币,在全体港股中市值占比为19.6%。其二是差异化和出色的基本面。中资企业上市是港股市场在2003年以后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除源源不绝的新增上市资产以外,已上市资产的高速成长也是重要原因。2003年以来,国企指数的业绩增长就持续领先于恒生指数。这两方面因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毋庸置疑,而投资者的需求最终促成了国企指数地位的不断提升。

  然而,2012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大背景的影响,H股组合业绩增速和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尽管下滑,但仍整体优于恒指)开始拖累其股价表现。H股企业的估值开始持续落后于恒指。

  3、看好国企指数长期估值修复价值以及新标的纳入后未来国企指数的潜力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恒指对国企指数的PE溢价大致在25%左右(13-15年),PB溢价在15%左右。因此,如果以恒指当前点位粗略测算,若估值落差收敛至前期水平,国企指数仍有巨大修复空间。

  更长期来看,考虑到中资企业在业绩增速方面的优势,国企指数和恒指之间的估值差应进一步收敛直至消失。在亮眼的17Q2经济数据后,国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观点已有了转变,中国经济企稳的观点正在确立中。此外,这次调整后预计将会被加入的成分股(如腾讯控股、中国移动等)将会呈现出一个更加全方位的中国企业形象。

  (本文作者介绍:光大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

责任编辑:黄建华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港股 国企指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