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没了
张卫星先生1月16日发表的《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一文,对国有股的种种剖析,极其精采,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喝采,我也深感钦佩。但同时,对张先生的“缩股方案”持不同意见。紧接着,张先生又再接再厉,在1月17日在新浪网上发表了《按净资产配售减持国有股有可能引发股灾?》一文,对以净资产为依据减持国有股的方案加以痛 批,并得出“有可能引发股灾”的结论,我读后深感不平。以为张先生有矫枉过正的勇气,有期望很好地解决非流通股的理想,但缺少一份现实感。本文将循着张先生的思路一一排解,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一、张先生认为“此方案”在经济学原理上存在重大缺陷:这里体现不出股票市场的作用体现不出市场经济的原则,而处处体现的计划经济的规则。张先生或许忘记了,我们要解决的“国有股”问题,本身就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原则格格不入的东西。这是一个现实,如果抛开这个现实,去单纯地谈论国有股减持,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张先生认为股票与净资产根本就两回事,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净资产不是人为“规定的帐面价格”,所以,即使非流通股按净资产进行出售,其价格将与股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无关,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股票市场最重要的行为就是波动”的观点也是正确的,但解决计划经济的产物——非流通股,如果不会引起市场波动,又有什么不好呢?古人云,解铃还须系铃人,即使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能够解决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又有什么不可以?何况,按净资产值向流通股持股股东配售,遵循的正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则——等价交换。张先生还认为:按净资产价格向社会流通股东配售的方案,无疑是,国有股大股东通过中国股票市场的流通股与非流通的市场分裂,用发行机制的圈钱陷阱巧妙的圈到钱,想将圈到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还让被圈钱的投资者再出钱买回来销帐的解决方案!其实,此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是通过怎样不合理的手法积累的,已经不重要了。否则,要么形成新的问题,要么用“免费”赠送的方式加以解决,才能解决“不合理”的历史。
(“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是通过怎样不合理的手法积累的,已经不重要了。”你不如说社会制度不重要了!不如说钱不重要了!不如说人的利益不重要了!“等价交换”正确,价值是多少正是市场决定的,但不是计划的市场,设计的市场,僵化的市场。让天下人的市场书写“合理”的历史)
二、张先生认为,实在没有理由得出,国有股减持一定要按高于或等于净资产的价格进行。因为“不知道世界上哪个股票市场规定股票的价格不能低于净资产的?”从理论上讲,张先生的观点无可厚非。但从现实来看,(未亏损的)国有资产也确实不能流失。而这个现实是不容忽视的,也不应该忽视的。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正是管理层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解决“社会投资者(国民)”在投资时的同等待遇的举措。张先生在文中指出一种现象:在我们的股票市场上,非流通股(国有股与法人股)一直存在低于净资产交易转让的现象。我想指出,张先生所说的转让,是发生在国有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因此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另外,这种转让往往是通过协议、拍卖等形式进行的,不是“在我们的股票市场上”发生的,国家明文规定,我国(合法的)股票市场只限于二个证券交易所。因此,这与国有股减持不具有可比性。而这也正是不可忽视的我国股市的现实之一。同时,国有股减持不会是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的市场行为,而是一种特定行为,是为解决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与市场规则冲突的“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权不同价”及因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不能以单纯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来考量减持国有股的定价,否则,由市场竞价岂不是更简单。历次国有股减持的失败,其根本在于减持定价不合理,所以才有了管理层现在集思广益的做法。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专家们囿于种种思维限制,虽经多年研究,提出的方案都不完善,而人民群众的智慧的无穷的,一举提出了几十种可行的方案。张先生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股票市场已经资不抵债的股票又如何实施呢?他担心,上市公司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借口,来圈小股东的钱。其实,在本人提出的“减持方案”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不妨一读。
(既然“发生在国有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因此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那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跨扩公司按国际惯例以“打包”形式出售国有资产,“包”里面有国有资产是“添头”-白送。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只收购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转让往往是通过协议、拍卖等形式进行的,不是“在我们的股票市场上”发生的。股民为什么就应该资产“流失”- 80年代以证券市场推动经济改革,90年代为国企脱困筹资,00年代国企改制,国有股的历史是“不能以单纯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来考量减持的定价”。但股民在股市里做的是最简单的事-竞价,股民对股市外做着巨大的贡献-“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你没忘吧?股民在股市里做的是最简单的事-竞价,股民不是会说话的工具。)
三、张先生认为,此类方案在历史上已经出现严重失败,所举的例子是1999年的黔轮胎、中国嘉陵的国有股减持的失败。那个方案依据的是“净资产之上十倍市盈率之下”的思想,而现在的“净资产溢价定价”方案,强调的是“净资产”,加上必要的减持费用。根本不存在“市盈率”的问题,而这正是与失败的黔轮胎、中国嘉陵的减持方案的根本区别所在。看不到这种区别,当然就难以理解“净资产定价”的真义了。(曾经真实的黔轮胎、中国嘉陵白在我的面前,我没珍惜那部分含金量在流通股身上,现在,如果非让我选择一个减持费用数额,我希望是......负数。)
四、张先生认为,此类方案将导致“国有股历史遗留问题无限延长下去”。张先生对下年间累积的国有股存量作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此方案表面上看有道理,但具体实施将是困难重重,最终演变的结局是将国有股问题再次长期化。”我同意张先生关于不可能在一年内解决全部国有股减持问题,但不同意他的“国有股历史遗留问题无限延长下去”的悲观看法。首先,国有股减持问题是可以独立于市场的发展加以解决的。只要不再产生新的非流通股,存量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新的控盘工具诞生了!“独立于市场的发展加以解决的”,但随时可依据“不断试验减持”的精神,冲击市场!股市改实验室还使电影院?)
其次,张先生担心流通股股民不肯拿出钱来接受减持的国有股,甚至可能抛售股票,待购新的全流通股。这有点象杞人忧天。试想一下,流通股股东花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买了股票,而现在国有股减持每股只须花不到十元(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没有一家超过十元),他会不要?张先生的假设,恐怕不太符合经济学的“理性”原则吧?一旦开始实施国有股减持,二级市场的股价一定会下降,被套住的流通股股东可能割肉出局去持币待购(新的全流通股票)吗?张先生的分析,在这里同样不成立。(“强权战胜公理”,对。“弱肉强食”,对。“不择手段”,对。“市场呼唤诚信”的声音还未远去吧!20年的经济改革历程没有忘记吧!股民的身份没有被忽略吧?张先生的分析不成立。我有勇气打量方案摆在面前的方案,但我没有接受“非人性”化方案的胆量。)
五、张先生还警告,此方案会促进投机、鼓励操纵的嫌疑。因为大股东会将上市公司的帐目有意做低、造成亏损严重的局面,借机侵害国家利益;或者不断进行高价配股、增发,以求抬高净资产,侵害普通投资者利益。这里张先生可能忽视了一些现实情况。一方面,证监会、财政部近年来大力加强监管,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强化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越来越透明地置于监管机关和广大股东眼皮之下,大股东并不能随意更改其帐目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同时,随着国有股减持的实施,管理层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把上市公司作弊的可能性最小化。另一方面,通过高价配股、增发等方法,抬高公司净资产的做法也不可行。本人设计的减持方案中,就对减持国有股的上市公司进行了配股和增发的限制。使大股东无法玩弄这样的伎俩,真正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斯大林说“没有一个计划员能把生产计划做的完美无缺”其意:再好的计划在执行中也会遇到新情况的挑战。另外,在众多的前提下设计方案,方案执行结果的不稳定性较高。大股东达到他们的目的能力是水涨船高的,‘安龙’案已经把上百年的美国证券制度耍了。大股东多为国有代表,维护的是投资人利益,更是国家利益。与减持前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张先生第六、第七个问题已不成为问题。但我还想指出,正如张先生《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一文指出的,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畸形形成过程,造就了中国证券市场先天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映射出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因此,证监会收到的七类方案中,无论哪一类方案,仔细分析,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国有股减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而国有股减持的政策目标必然是,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实现市公平,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就是说,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既不可能损害国家(既得)利益,又要保护投资者,维持市场稳定。因此,二害相权取其轻,管理层有责任从众多方案中,找出一个能够达成这样的政策目标的方案,付诸实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中国股市经过了10年发展到了国有股减持阶段,中国股市不成熟,有这样有那样的失误,就是在不断的纠正过程中发展到了2002年,管理层有责任用运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有股减持问题。回首历史,展望未来。相信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回报是诚信、公平与财富。)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