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伦敦奥运所有相关活动都在号召全民参与。奥运会开幕式1000多名鼓手中专业演员没几个,他们或许不够专业,或许身材长相不完美,但开闭幕式吸引了上万名群众参与其中,体验“奥运精神”。虽然都说“赢不重要,参与更重要”,但伦敦却是真的做到了。
由于英国政府预算有限,所以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彩排中,1000名鼓手里没几个专业选手,其他的表演也类似。但是导演Danny和作曲Rick以及其他几个总指挥总是尽力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气氛,并在每个环节鼓励大家。
因为鼓手都不是专业出身,所以导演们就想了有趣又容易记的口诀最为鼓点,例如,“打鼓,所以你妈妈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你”,因为这么说,英文(play the drum, so your mum can watch in TV)都押着韵脚。诸如此类的口诀。这1000名鼓手的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
不要以为这是个轻松的活。实际上,从排练以来,开幕式的演员们三天两头被浇个透心凉,即使穿着雨衣,手脚都能湿得可以挤出水来。但是这些演员中的“志愿者”依旧特别享受。
“例如昨天(7月12日)在大雨里站队形听命令,足足淋了1个半小时,奥体馆里放着舞曲、指挥在耳麦里都对大家开着英式玩笑,每个人都在大雨里不由自主的边唱边跳。”奥运会志愿者张沁菡对新浪财经表示,“一些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还有拄拐杖打石膏的志愿者,恶劣的天气都准点参加,大雨中耐心等待导演安排。”
从这次临时演员的经历里,张沁菡感觉到了英国人那种简单的小快乐,在暴雨倾盆的伦敦,就算大家都已经被雨淋等得快不耐烦了,也绝没有人抱怨,音乐一响起,每个人继续起舞。
“每当休息的时候,每次看着他们把自己的便当拿出来吃,边喝茶边聊天,开心的情形如同在开游园会。这其中居然有个八十岁的老爷爷,每次都自带折叠凳,每次坚持到场。”张沁菡对新浪财经表示。
“伦敦奥运会是各种族各年龄真正的全民参与。”张沁菡对新浪财经表示。这绝没有夸大其辞。
张沁菡的个人感受正是伦敦政府希望达到的效果。奥运期间所有的表演和文化项目都在号召全民参与。这些人或许不是专业演员,或许身材不够匀称长相也不标志,但是都可以获得当一名群众演员的机会。而仅这一项安排,就意味着数万名在英国的年轻人可以真正体验到“奥运精神”。
在伦敦享受奥运,第一是轻松,因为普通人的生活丝毫没有被打乱;第二是有序,所有的活动都已经在数年前全部计划好,从政府到街道,从企业到非营利部门,各司其职;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平等,鼓励全民参与。从这一点来说,普通人也绝对拥有与巨富商贾同等的权力。之前一场女王登基60周年钻禧其实已经再清晰不过地诠释了英国人的平等意识。的确,这个国家有皇室,有贵族,对等级的讲究可能胜过欧洲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每次遇到全民盛事,机会均等的概念也是尤为突出。
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张沁菡只是一个志愿者的小例子。在伦敦,无论你持有什么“户口”,只要你有合法地停留在英国,都有各种免费的博物馆,展览,甚至音乐会和户外表演向你放开,丝毫没有任何“被歧视”的感觉。而只要人在英国,英国人就有责任鼓励任何人参与到英国的大事件中,享受快乐。在我看来,伦敦奥运会更是将这种全民参与发挥到极致。
伦敦奥运会奥运期间在各场馆和主要景点,车站服务的志愿者有8000名,1年中从数万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肤色,各种学历以及各种年纪。作为对志愿者“免费工作”的补偿,志愿者的组织团队几乎隔三差五都会有一封激情洋溢的信件,或者是通知下一步的工作,或者是转发各种机会。相应的,这些志愿者每场培训都要自费从英国各地,甚至从巴黎,罗马,马德里等欧洲各地赶到伦敦,有的还要为此付出一个晚上的住宿。
7月23日进行的奥运会开幕式技术性彩排,组委会有大量的免费票放出,他们选择在奥运志愿者的申请名单里以“摇号”的方式最终确定。你可能根本搞不清楚是谁在组织彩排,但是你绝对有机会进奥体馆先睹为快。不仅如此,组织者还要反过来感谢每一位参与者来帮助他们完成整场开幕式的技术性测试。
令人称道的是,作为奥运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英国政府貌似在做许多和奥运会丝毫没关系的事情。例如,大多数学校必须要保证每周两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而英格兰5到16岁的在校生则在奥运会之前至少保证5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16到19岁则是3个小时。为此,学校必须配备称职的老师,教练和现代化的体育设备。英国政府将这一举措列入一项名为“改变青年人生活”的计划。
从欧洲整体而言,英国人对于体育的重视和推广并不逊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但是英国对青年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依然不满。这一两年以来,几乎每一个礼拜都有各种类型的学校竞技在进行。英国奥运会本地赞助商劳埃斯银行TSB专门为不同肤色的英国孩子拍了一组奥运的宣传广告。广告词一直在强调“重不在赢,在于参与”。
而所谓的文化奥运,更是要求各社区可以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到伦敦的各文化活动中,而资金则由各领域的非盈利组织负责筹集,甚至不需要耗费公共税收。这些资金要么来自于捐赠,要么来自于拍卖,其中有些私校拿出最昂贵的奥运门票,例如,100米跑,进行拍卖,收集的拍卖款项依然用于推广体育或是其他社会慈善事业。
同时,在伦敦奥运会的网站上,出现了诸多有关创新能力的信息,还发起了各式竞赛,鼓励诸多学生教师都参与到有关企业家精神的竞技中。而很多项目还专注于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和创造就业。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