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封堵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暗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15:09 《经济》杂志

  盈利上升,多计提跌价准备;盈利下滑,再将跌价准备冲回。这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新会计审计准则将对症下药

  文/胡 岗

  今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被业界称为是中国会计和审计行业里程碑。新准则将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

  新会计准则主要在四方面有重大调整,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存货管理”及“公允价值应用”。其中,减值资产一直是比较敏感的领域,因为减值冲回一般被认为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盈利上升,多计提跌价准备;盈利下滑,再将跌价准备冲回”。而新准则堵住了有些企业通过计提来调节利润的漏洞——“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政策变更的路线

  1992年我国实行第三次会计改革前,在我国会计法、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提到资产减值准备。只有在1992年11月30日,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定(简称“两则”、“两制”),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才出现了坏账准备这样一种资产减值准备,而且规定企业对坏账损失既可采用备抵法又可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时,企业才可能提取坏账准备。从此结束了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新会计制度。

  1998年《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随后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种。在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除金融企业和小型企业外的其他企业,在上述四种减值准备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四种,至此资产减值准备由四项扩展到八项。

  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关于资产减值损失涉及一个转回问题。

  现行制度规定,所有的资产都要计提减值准备(货币资产除外)。从现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上看,资产减值发生时大致可以作为三种情况处理:一是作为费用处理,二是作为投资损失处理,三是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但是,某些资产发生减值后,有时候又有可能发生增值,所以这就涉及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

  对此,GAAP和IAS的规定有所不同。美国GAAP认为减值是永久性的,而IAS认为减值可能是暂时性的。IAS认为关于减值的任何变动,都与会计估计变更类似。因此其允许转回是可以理解的。IAS的规定也可以理解,一方面各国的实务不尽相同,不能像美国GAAP那样作强制规定;另一方面,现实中确实也存在暂时性减值的现象,所以冲回也不为过。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资产减值是永久性的,具有不可逆转性。试想一下,一种商品或服务一旦失去市场,不再被需要,带不回现金,这种形势还会逆转吗?在这个快速前进的时代,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各领风骚三五年,新的出来了,旧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用手机了,寻呼服务还会有很大市场吗?那么寻呼服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还会值钱吗?如果无法转作他用的话,答案就是否定的。这是为什么美国GAAP 规定减值一旦计提就不允许转回的主要原因。

  减值准备会计的难点

  首先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其确认标准上。

  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主要有三种:

  第一,永久性标准(permanent criterion),要求只对永久性资产(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进行确认。支持这种标准的主要理由是可以避免确认暂时性减值损失,反对者认为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难以界定暂时性减值和永久性减值,有可能促使管理当局故意迟延减值损失的确认。

  第二,可能性标准(probability criterion),需要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与历史成本框架保持一致和避免对不必要的减值损失的确认。

  第三,经济性标准(economic criterion),要求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任何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国际会计准则第36 号—资产减值》广泛应用这一标准。

  现在问题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未明确规定应用的标准,从相关条文中可以看出,3种确认标准兼有,只是不同种类的资产确认标准侧重不同而已。

  其次是,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减值准备的滥用的问题。

  计提减值准备成了上市公司操作利润的手段。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准备”操作利润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甜饼罐”(cookie jar),原意是指趁食品丰富时往那里储备糖果,形势不好时偷偷取出来享用。转意指某些公司设置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一般都是在收益情况比较好的年度以计提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战略需要时释放(转回),以达到其操作利润的目的。

  二是“大洗澡”(big bath),即集中在某一年度巨额计提利润,造成当年巨亏,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为利润增长埋下伏笔。摆弄资产减值的动机,在上市公司,通常是为了实现再融资目的或避免因“三连亏”而遭到退市;在非上市公司,通常是为了满足业绩考核指标或逃废债务。有时是对利润的虚增,有时是对利润的虚减。

  可行性的解决路径

  针对这些问题,可行的策略首先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尽管我国有关法规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变更对本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应予说明,但几乎所有上市公司对计提(转回)、不提(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均未作详细披露。因此,监管部门对披露信息不足的公司,应责令其披露导致资产减值发生的具体原因及其对资产减值服务能力的影响、资产的可收回价值、确认的减值损失依据、资产减值冲回的原因及金额、资产减值变更对本期利润的影响比例等。

  其次是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政府应尽快制订资产减值准则,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增强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

  鉴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造假成风的实际情况,不妨在短时间内对资产减值进行硬性规定,即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具体化。例如,规定一定的计提比例,对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制定客观标准,定期公布具有代表性资产的市场价格,全面详细地介绍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的标准及对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会计处理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这种做法使会计信息丧失了一部分真实性,但是从实际看来,它将有效制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造假, 在短时间内是利大于弊的。

  此外,可以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引用“现金产出单元”。

  估计现金产出单元(cash generating unit),指从持续使用中产生现金流入的最小的可辨认资产组合,而该资产组合的持续使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往往以单项资产或资产类别为基础进行确定。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某些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认定某一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许多资产共同作用产生现金流入,不妨引入“ 现金产出单元”进行评估。

  现金产出单元是不依赖于别的资产组合就能为企业产生现金流量的最小的可辨认的资产组合,可以是某一单项资产,也可以是若干资产组合体。通过对企业资产使用方式、作用和特点的分析,就可以将众多资产进行组合,在其组合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有产品线、营业特征、地点、地区或地域及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等。

  如果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公司管理层应据此辨别该项资产所属现金产出单元,估计该单元整体的可收回金额,并通过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比较,来判断是否发生减值损失,以此确定发生价值损失的金额。然后,在该现金产出单元的资产间以加权平均法等适当方法分摊减值损失。

  例如:某矿业企业自己拥有一条铁路以支持其采矿生产。该铁路只能以报废价值出售,并且该铁路持续使用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矿业企业的其他资产而产生现金流入。估计该铁路的可收回价值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能确定铁路的使用价值, 而且其很可能不同于其报废价值。因此,企业应估计现金产出单元(即整个矿山)的可收回价值,进而计算出铁路的减值损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