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捷因金信案成金融系统首位监管失察辞职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9:2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这是中国金融系统第一例因为监管失职,主动引咎辞职的官员 本刊记者 李德林 谢姝/文 “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让产品标准化,使信托能够从私募走向公募。”中国信托业协会秘书长陈玉鹏对本刊说。
在信托业协会主持下,50多家信托公司代表近日聚首北京,征集应对“信托投资公司被边缘化”的变革良方,场面热烈。 信托投资公司人人自危事出有因。一份关于《金信信托停业敲响信托业风险的警钟》的报告(下称报告)被中央决策层批示要严查。银监会有关官员甚至因此事调职。同时,银监会对信托业风险底数进行紧急普查。 “中国信托业三五年一次清理整顿的苦涩故事还在延续。”信托权威王连洲为此撰文指出。业内人士预测,作为金融业态四大支柱之一却又夹缝中生存的信托投资公司可能面临又一波整顿,其力度不亚于前面历次,未来何去何从将有赖于业态创新。 银监会高官辞职 2005年12月30日,浙江银监局和金华市政府一纸公告,将有“江南第一猛庄”之称的金信信托送上断头台。公告表示,由于金信信托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自即日起责令金信信托停业整顿。前不久,金信信托原董事长葛政在“双规”之后被正式拘捕。 金信信托控股的金融机构有:金信证券、金迪期货、博时基金、上海邦联。2003年7月1日到8日短短7天,金信信托以5亿元将伊利股份与金地集团收入囊中,尽管这只是代人持股,但金信信托借机大肆炒作两只股票流通股。报告说,金信信托长期以来事实上处于葛政一人的实际控制下,其在二级市场操控的资金在200亿元左右。到2004年末,金信信托介入数十只股票,其透过发行信托产品的融集资金大半已投入股市、惨遭亏损。 2004年年底开始,金信信托四处寻求重组,在2005年它利用香港新鸿基大肆炒作重组,避免债权人逼债;后又放出风声讲苏格兰银行将重组金信信托,但是把戏很快揭穿——重组方只是与苏格兰银行有少量股权关系的小公司,苏格兰银行称并未介入重组。但是金信信托的话剧却被个别银监高官看好。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在金信信托被托管前一个星期左右,作为信托业的监管者——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高传捷,提交了一个关于金信信托的报告。高在报告中肯定了金信信托的经营业绩,并看好其重组。 然而,金信信托很快就被托管。知情人士透露,高传捷对金信信托的肯定与最后的托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名官员的监管失职。据悉,中央高层对报告批示后,高传捷已主动引咎辞职。 目前银监会内部已经原则上同意高辞去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职务,高可能获调至宣传部。但银监会新闻处称“不清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人士也只称“高传捷这几天没有来办公室”。 如果属实,“这是中国金融系统第一例因为监管失职,主动引咎辞职的监管官员。”一名经济学家表示。监管官员因为监管失职而引咎辞职,是一种监管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体现了监管者的责任。在目前频繁发生大案要案的金融业,引入监管者因为监管失职而引咎辞职的机制,对于资本市场的建设与监管能起到推动作用。 信托风险 银监说法 这份报告直指信托业痼疾:2004年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盈利的多而亏损的少,存在水分,可信度不高;相当一部分信托公司被逐渐边缘化,面临退市风险。论及造成信托公司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是信托与证券混淆,信托公司没有彻底贯彻金融分业经营原则,将资金过多地投资了证券市场;二是信托公司缺乏监管而形成内部人控制。 报告列举了应对信托业风险的主要建议:完善信托公司年报披露制度;尽快出台《信托公司内控制度指引》和《信托公司关联交易指引条例》等规定;引入“第三方监管”;还要进一步贯彻执行“212号文件”,尤其是要警惕有的信托公司用单一信托资金构建资金池,混用资金形成风险。 “55家信托公司,问题比较大的仅有5家,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问题并不突出。如果将少数或者个别问题公司的风险,演变成‘有相当部分信托公司被逐渐边缘化,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使得如何处置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王连洲愤慨地指出,“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决策层,给中国信托业未来的命运走向将造成怎样的影响,不知是否深思熟虑过没有。” 信托业协会会长、华宝信托名誉董事长王世宏亦持类似观点。 信托公司存在的风险到底如何定性?目前尚未定论。2005年时任银监会非银部主任的高传捷已公开指出信托业普遍存在的风险:全行业不良资产121亿元中,损失类资产占38亿元,约占30%,如果提足准备金,有的公司资本金就需要继续补足,且全行业多家公司亏损,如果把应提未提的准备金全部提足,对全行业盈利影响很大;全行业自营负债余额292亿元,2005年需要清退完毕的负债就有144亿元,这与不良资产在一部分公司里往往是重合的,将直接影响其“市场准入”;信托公司关联交易达400亿元,其中“固有财产与股东交易”、“信托财产向股东融资”这两种方式最容易发生股东不当利益输送,这两项相加已达340亿元。 金信信托和德隆事件所暴露的违规操作手法,已基本概括在高传捷在当时点出的问题之中,这证明银监会对此并非一无所知。高说,信托公司面临的风险中,最突出的是市场风险。它主要反映在,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和证券机构交易对手的风险给信托公司带来严重损失,托管的国债被挪用、盗卖,与不良证券公司的往来,形成大量资产损失,对信托公司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将在2005和2006年陆续显现。一些信托公司的经营理念不稳健,违规经营时有发生——挪用保底、恶意关联、变相公募仍然存在,表现在个别公司为了应付支付压力,违法把信托资金挪用于偿还自身债务;少数公司治理结构严重缺失,内部管理、财务管理非常混乱;有的公司负责人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严重违反经营规则,甚至违法账外经营,造成巨大损失。 2005年是“信托计划兑付高峰年”,全部信托财产2100亿元中,有550个集合信托计划到期,254亿元信托本金要在当年到期归还投资人,144亿元的原负债要求年底清理完。由于目前年报尚未披露完全,2005年结局如何还要等待银监会披露官方统计。从这来看,外界要求信托公司加强公开信息披露的冲动的确非常强烈。 创新变局 背水一战 信托业目前面临的主要监管变局是“分类监管”制度。银监会去年下半年已开始在信托公司启动“分类监管”。目前,多数信托公司已上报表格,银监会内部也分别打过分,但是评估结果并未反馈回信托公司。 信托业协会秘书长陈玉鹏说,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分类政策究竟应该怎么给,包括给哪种政策、给多少、给哪些公司。“如果没有分类政策,等于不分。” 分类政策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放开集合信托产品200份申购限额。陈玉鹏认为其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200份放开后,是不是自然人不能进入?是不是可以尝试募集形态从私募转向公募? 目前,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已经突破了200份的限制,但这是由资产证券化有关法规规定、经监管层特批的。 200份将放开的传言已经在信托业内流传了近半年,尚无结果。但据知情人透露,年内能看到比较确定的结果。 “信托业正面临从监管到业务的全面创新。”信托协会特聘专家、北方信托博士后工作站袁江天博士分析。在银行、券商、基金夹缝中生存,什么都做,什么都不专,是信托公司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未来信托公司向专业化发展,须向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房地产基金、融资代建等领域拓展业务。 “其实信托公司已经具备和银行一样的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能力,但是信托公司要获得这个资质就比银行难得多,我们正在努力进行这方面业务的研究。”中信信托副董事长姚海星说。作为行业翘楚,中信信托理所当然成为第一只MBS(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受托机构。为资产证券化的“受托人”提供资产受托和证券发行服务,这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信托公司还可作为“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提供企业年金管理服务。从第一批年金资格审定来看,受托人蛋糕是由信托、保险分食的,账户管理人由银行、信托、保险分食,竞争并不轻松。而信托公司另外看好的“代客理财”则是和基金分食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 信托公司其实可以创新的途径太多了。袁江天提出,信托公司在REITS、夹层融资、信团贷款、链式信托方面都可开发产品创新,如果实现私募转公募,发行“开放式信托”,那么信托公司还可探讨自设内部交易所,充当“准做市商”角色。 “信托公司不是没有生存空间和发展前途,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给政策的基础上。不然,信托公司真的有可能越来越边缘化。”一个业内资深人士说。 被称为“中国信托业之父”的刘鸿儒去年说,信托公司从设立之初就存在“错位”问题,“现在银行、证券、保险都在经营信托,代客理财这个词到处可见,究竟谁来经营,信托公司和银行、证券、保险的关系怎么处理是个很大的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