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提示:有形不过是为了某种无形。最简单的是为了有形的生产,在它之上是通过有形追求无形的生产,最有价值的是直接提供无形产品的生产
洪 兵/文
原王府饭店的服务员段云松经营餐馆赚了钱。这件事是1999年3月4日的《文摘报》报
道了的。段云松先后经营了饺子馆和茶馆,他的成功在于捕捉到了人们的体验。他注意到,到他这儿吃饭的人净是有钱人,他听到一个客人说:好长时间,今天在这儿吃的是第一顿饱饭。段云松琢磨,为什么吃海鲜的人宁愿去吃一顿家家都能做、打小就吃的饺子呢?这说明,小时候的经历会给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吃也不例外。于是,段云松在院子里拴了只鹅,从农村搜罗来了井绳、辘轳、风箱之类的东西,还砌了口灶,起了个“忆苦思甜大杂院”名字,结果生意好得不得了。段云松后来又开了茶艺馆,又做的不错,自己煞费苦心也解释不清的东西,终于有一位客人自己悟到了。他对段云松说:“茶艺馆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觉,它就像过滤器一样把外头的喧嚣、躁动都过滤一遍,让心有种宁静的感觉。”
段云松经营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感觉”,这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他从“有”注意到了“无”,又把这种“无”的东西变成了“有”,把“感觉”变成了“财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战略上的“有”与“无”的问题。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体验经济”就是一种需要从“有”和“无”的关系上认识的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无”的产品,它由“有形”来制造“无形”,又由“无形”来获得“有形”。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把“体验”视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提供了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这种经济脱离了原有经济模式,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价值。由于各公司筹划了形形色色不同的生活体验,它们就更容易强调自己的独创性,因而这类公司不必按通常的竞争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定价,而是基于它们所提供的独特的价值收取更高的费用。
关于“有”和“无”的问题,是东方战略十分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东方战略学中,这属于一个战略上的“道”的问题。“道”作为万物之本,是一种“无”,是一种无形、无声、无嗅的存在物。它不具有万物所具有的任一特性,却能产生万物所有的特性;它不会有万物任一固定的形态,却能产生万物所有的形态。老子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四十章》) 按照老子的观点,世界万物生于“有”,自身也是一种“有”,但这个“有”是产生于“道”这个“无”中。从“无”的角度理解“道”,对于战略来说是一个比较高深的课题,但也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
这首先要对中国哲学“有”与“无”的一对范畴有所了解。“有”和“无”,来源于“道”,是“道”的两种表现形式。老子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章》) 老子曾用车、陶器和房子说明有与无的关系。这二者共同存在,相互配合,才使事物发生作用。他是这样说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十一章》)
从“无”的角度理解战略上的“道”,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战略上讲求一种“无”和“空”的境界,要不受任何制约和干扰地去思考问题,要不受任何固定模式的束缚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去求取“道”的真谛。第二,“无”和“有”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体。“有”是“无”生成的,但“无”又是体现在“有”之中。战略上如果刻意寻求无形之“道”,这种“无形”本身就是一种“形”。真正的“无形”体现在“有形”之中,它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一种不固定、无常形的客观存在。这就是老子所讲的“道法自然”。“道”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自在。这就是说,在刻意寻求“无”的意境中,不能得“道”,只有在顺其自然的和谐意境中,才能得“道”。
许多人认为,生命中最美妙的东西并非有形的物品。有形不过是为了某种无形。最简单的是为了有形的生产,在它之上是通过有形追求无形的生产,最有价值的是直接提供无形产品的生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这种现象在经济领域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从“体验经济”和“信息经济”等这些新的经济形态中,具体观察和感悟战略之“道”中之的“有”和“无”的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