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宝钢权证上市全记录 > 正文
 

权证凸现投机本色 突然死亡会否光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 16:07 中国经营报

权证凸现投机本色突然死亡会否光临

  作者:胡朝辉

  8月24日,宝钢权证(资讯 行情 论坛)(580000)以1.808元报收,上市仅3天,宝钢权证换手率高达796%,累计涨幅163%。身兼“创新产品”与“T+0”于一身的宝钢权证,成为迅速网聚市场人气的利器。

  但事实上,宝钢权证是一个极有可能被宣布“突然死亡”的交易品种。由于权证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可能伴随T+0交易出现的过度投机,此前上证所已宣布随时可能叫停宝钢权证的交易,而上证所并未说明在何种情况下将叫停权证交易。因此,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些情况可能触及监管红线。

  以股改的名义“恶炒”权证?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一直大力倡导在

股权分置改革中引入权证产品,但是面对宝钢权证的市场表现,他以“恶炒”两字做了结论。他同时还指出,如果出现严重炒作和操纵现象,管理层一定会出手干预。

  “因为高度投机性,(宝钢权证)严重偏离了价值。”这是华生对“恶炒”的定义。他说,中国股市本来就有炒新的习惯,何况目前也只有一个权证品种。

  粗略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华生所说的“高度投机”含义:以1.808元购入宝钢权证并打算在2006年8月30日行权的投资者,只有当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019)在存续期满前达到6.31元以上,才能够收回投资。也就是说,以8月24日收盘价4.58元计算,宝钢股份需要在未来一年多时间里上涨38%,在大多数投资者看来,虽然这个目标对于稳健型的宝钢来说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未知因素太多。

  “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目前的价格还不算太离谱。”相比之下,华夏证券分析师张宏业的判断要缓和一些。他认为,权证交易的本身就提供了炒作空间,因为在未来一年宝钢股份的价格存在变数。而中国股市之所以有炒新的习惯,因为新的东西往往尚无定论,没有可参照的对象,因此这种盲目的心理更容易被利用。

  早在宝钢权证上市之前,上证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就明确表态:上证所将动用一切力量确保宝钢权证的顺利交易。然而从市场表现来看,刘啸东的表态显然被从另一个角度做了重新解读。

  一位业内人士就对记者分析说,宝钢权证作为股改的产物,出现上涨显然更有利于股改。如果首只权证出现下跌,未来再计划推出权证的公司可能就得不到投资者的支持。市场因此可能认为管理层从股改的角度会从某种程度上认可权证的炒作,因此才如此肆无忌惮。他还以“资金和政府意志的共振”对“恶炒”权证的原因做了概括。

  但华生认为,权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和

资本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会因为市场的涨跌受到影响,因为不论是从股改的角度还是从金融创新的角度,这个方向都不应该改变。而且同送股相比,权证的价值很有限,因此权证涨跌很难对股改产生根本影响。

  “其他情形”隐含“突然死亡”?

  为了保证权证的顺利交易,上证所在一个月前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将对权证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规定,权证存续期满、权证在存续期内已被全部行权或“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时,权证将被终止上市。

  “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究竟何解?上证所有关工作人员给记者的解释是:“因为是新产品,有些情况很难预料,只能等出现某种情况以后再采取措施,所以制定法规要留有余地。”

  但事实上,“其他情形”的不明确多少对参与权证的投资者造成心理阴影。有业内人士认为,宝钢权证可能因为价格波动过于剧烈或其他原因引发监管出手,从而“突然死亡”。

  然而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投资总监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认为,虽然“其他情形”的认定非常模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理解为管理层对当前投机行为的默许。“只要不太过分,适度投机是管理层可以接受的,毕竟可以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这位总监说,“再说还有我们呢,基金是管理层监控的重点对象,同时我们也有平衡市场的责任。‘突然死亡’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认为,个人投资者可以放心参与。”

  华生对“其他情形”的理解是出现严重炒作和操纵现象,但是如何认定,很难有一个标准,“需要相机决策”。张宏业则举例说,一旦出现权证价格甚至超过本股价格的情况,就可以认为炒作过度,管理层也许就会采取监管措施。

  在宝钢权证上市首日,国泰君安向上证所提交了发行宝钢备兑权证的方案。据国泰君安一名直接参与方案设计的工作人员透露,该方案已经酝酿了较长时间,之所以选择在宝钢权证上市第一天提出,主要是考虑针对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可以增加供给。据他分析,由于宝钢备兑权证同宝钢权证在价值上几乎完全相当,因此一旦宝钢备兑权证获准发行,会明显增加权证的供应量,对现有权证将产生很大影响。

  “无论是直接的监管手段,还是采用市场手段都可以起到平抑市场的作用,上证所肯定都会有所考虑。”该人士说。“平抑市场不是(方案提交的)出发点,但是(方案一旦实施)在客观上肯定会产生类似的作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