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MBO奋斗:借道辽宁成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09:32 《财经》杂志 | |||||||||||||||||||||||||||||||||||||||||||||||||||||||||||
借道辽宁成大 时至2000年6月,广发证券终于借道辽宁成大(资讯 行情 论坛)第一次完成了曲线的管理者持股。 1998年,银证分离、分业经营呼声日高,在这一背景下,广发系开始陆续退出广东证券。接近广发证券高层的人士告诉《财经》,随着广发系股东的逐步退出,广发证券一直在寻求合适的股东,“保持经营管理层的相对独立,股东不要过多地干涉公司事务是一个重要考虑。”这从增资后广发证券的股东特点可以得到证实——股东分布的地域比较分散,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且股东大多与广发证券有密切的业务关系。 也正是在1998年4月,辽宁成大成为广发证券第二大股东。辽宁成大显然符合上述广发证券选择股东的标准:1996年上市的辽宁成大,其副主承销商即为广发证券,且辽宁成大本部远在东北。 1998年10月,就在辽宁成大进入广发证券成为第二大股东的半年之后,广发证券受让辽宁省国资局所持辽宁成大256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8.61%),也成为辽宁成大的第二大股东。 接近广发高层的人士表示,两家公司交叉持股是一种制衡安排。而据《财经》进一步了解,此次交叉持股正为两年后广发证券的员工持股做了铺垫,也为收购战中的同盟关系提供了保障。 在上述铺垫之后,广发证券的早期员工持股计划终于在2000年得以部分启动。这一年,广发证券筹备上市。证监会建议广发证券清理所持有的辽宁成大股权。2000年6月,广发证券将所持46,828,800股辽宁成大法人股(由当年2560万股配售增持而来),全部转让给广发证券工会委员会,转让价为每股1.5元,总价7024.32万元。 至此,以广发证券工会之名,广发证券管理层其实已经成了本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第二大股东,部分地实现了间接持股。 这毕竟是在2000年,君安事件冲击犹在,民营券商尚未出现。广发证券工会的持股虽然曲折,但其稳妥也堪称巧妙。 据《财经》了解,公司工会当年收购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主要部分是来自从1998年开始提取的“员工创业贡献基金”,包括1999年度的可支配额度及基金原有的节余,这部分共有几千万元,主要的所有者就是公司中高层;此外还有工会的福利节余,以及工会向公司的一笔借款。 员工创业贡献基金每年都有不同的提取比例,发放额度也不相同。但在1999年度,经股东会批准通过了一个较往年更具激励性的、递增的创业贡献基金提取比例,当年年度的盈利率非常可观,因而创业贡献基金也相应获得了高额的奖金。 尽管广发证券工会的持股可以视为一种员工持股的方式,并且主要是对公司管理层的一种激励机制,但工会作为社团法人,其所有者是含混的,其所持的辽宁成大法人股价值虽然高达7000万元,但却并未明晰到个人——“关键是这笔钱数额太大,公司觉得不适宜立即兑现给个人。” 广发证券创办人、至今在广发证券仍具有教父级地位的陈云贤,是这一套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早期中国证券人中具有经济学素养的金融家,陈云贤关于管理层持股的理念也在影响广发证券管理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
|